首页 理论教育 低调:释放才华,巧妙表达个性

低调:释放才华,巧妙表达个性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章藏锋匿芒,才华内敛 ——个性过强招中伤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此,几百个人对决过后,几乎全国的人都知道,国王的象棋水平无人能敌。第二天,小伙子的尸体挂在了城楼上。说来,小伙子的确是个象棋高手,他赢了国王,也就意味着赢了全城的人,他取代了国王的无人能敌,成为了小国第一。对于国王来说,他已经自认为是小国第一了。隐藏锋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低调:释放才华,巧妙表达个性

第3章 藏锋匿芒,才华内敛 ——个性过强招中伤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就像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大风折断一样。

凡事都争强好胜的人,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生活中,人们多少都会有嫉妒心,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进而无端生恶。所以,光有才干还不行,还要有明哲保身的智慧,方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出头的椽子先烂,做人不要强出头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做人刻意高调会招来诽谤和打压,收敛锋芒反而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为什么很多人看你事事不顺眼?为什么有人总想将你打压下去?你难道就如此令人讨厌吗?

事实上,他们是怕你的锋芒。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光芒太过耀眼,你身上的优势太过突出,你的发展前景无可估量,你的存在就会给周围人带来深深的危机感,他们害怕总有一天你会超越他们,变成其上司。你一定听说过,红花希望绿叶陪衬,一定没听过红花希望红花陪。优秀的人都希望能力一般的人来衬托他的优势,但一定不希望另一个优秀的人出现,暗淡他的光芒,抢夺他的风头。的确也有一些人,他们喜欢有竞争对手,希望跟自己一样优秀的人出现,并与自己竞争。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对于一个居于高位的人来说,谁会愿意自己的下属超过他的能力,危及他的位置?

那么,当你遭遇对方的打压时,是不是马上与对方抗衡?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你惨遭失败。

有个国王很喜欢下象棋,于是,他张贴通告,告知天下人:若谁象棋下得好,就可以来宫里跟他一争高下。赢他的人,可以得到一袋金币;输了的人也不会被砍头,只要将自己输了的消息传给20个人即可。

于是,但凡会下一点儿象棋的人,都跑到宫里碰运气,可最后的结果都是以输棋告终。如此,几百个人对决过后,几乎全国的人都知道,国王的象棋水平无人能敌。

有个农夫的儿子,住在偏僻的乡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外族人那里学会了下象棋。如今,国王下象棋无人能敌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便觉得这是上帝给自己的恩赐,他去参加比赛一定会赢来那袋金币。于是,在全村人的期待中,他踏上了去皇宫的路。

国王的象棋水平的确高超,一番激烈鏖战后,农夫的儿子勉强赢了国王。胜利的那一刻,农夫的儿子高兴得几乎忘记了一切。当他终于平复心情,期待得到金币回家时,搭在他脖子上的却是一把利剑。第二天,小伙子的尸体挂在了城楼上。

说来,小伙子的确是个象棋高手,他赢了国王,也就意味着赢了全城的人,他取代了国王的无人能敌,成为了小国第一。这是一份荣耀,但也正是这份荣耀葬送了他的性命。

对于国王来说,他已经自认为是小国第一了。从他让输棋者出去向20个人告知自己输棋的事就可以看出,他不希望有对手,只希望有败家。而小伙子凭着年轻气盛,却偏偏要跟对方的虚荣心和优越感抗衡。导致的结果是,超越国王的人永远消失,没有人能从他身上夺走象棋第一高手的光芒。

所以,当有人注意到你并开始打压你时,你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过锋芒毕露?该不该收敛一下?因为你要在一个有着打压之心的人手下做事,就别指望对方会因为你能力出众而欣赏你。事实上,你越是表现自己的优势,对方就越紧张,使他感觉不除掉你或者压制一下你的气焰,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你超越了他,抢了他的风头,甚至会连职位一并抢走。

你要知道,打压你的人已经摸清了你的底细,你目前一定没有他有权势,你也许仅仅只是他的下属,或者虽然在一个重要的工作组但只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你有能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暂时你的能力还没有为你换来很高的认可度,你只是个有着锋芒却还没有出名的小人物。而你身上的光辉已经给别人带来了危机感,他感觉你会取代他们成为一个高位的拥有者,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超越他的日常工作能力,凭借自己的一个方案一炮而红。所以,在你还没有机会一展身手前,他就要将你的气势彻底掐灭,使你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者说只要他在一天,你就别想着能超越他。

想想看,与这样的人抗衡结果会怎样?也许你就真没有了翻身之日,或者只能选择辞职。因为在你的实力还没有超越他之前,你所有的反抗在别人看来都是伺机越权,没有哪位领导会赏识跟自己发生冲突的人。职场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争取用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并不主张遇事忍辱负重,或者任人宰割,但也不主张遇事立即爆发,甚至愚蠢到不看对象地爆发。被人打压时,聪明的方式是先收敛一下自己,暗地里“招兵买马”,然后找机会一蹴而就。

隐藏锋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木长得比林中大多数的树都高了,劲风就会将其折断。所以要保持低调的作风,才更容易生存。

人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生存。其实要保证自己生存的最好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不要表现得过于优秀,一条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要有一种务实的态度。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对个人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有启示,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灾祸,坐上很高的位置。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出人头地,便往往受到人们的攻击、嘲讽、指责。过于优秀的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忌妒,而有忌妒心的人是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往往优点越突出,缺点也越突出。因此不要显得过于优秀。

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为大家不愿意和过于优秀聪明的人在一起,他们没有一种欣赏的眼光,而且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很孤单。试想,如果别人与你相比处处不如你,他自然不愿意和你站在一起。这还没有算上那些有忌妒心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目标是活得幸福,而不只是成就事业。当然成就事业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有些人丝毫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一味地想成为过于优秀的人,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更何况,过于优秀的人没有多少人喜欢。

这些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但是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可能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往往对强者被毁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对弱者总是无节制地同情。正是这种心态在作怪,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收敛自己的光芒。

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们会认为如果一个人过分优秀,往往是难于接近的。

要学会适应环境,既不要表现得太优秀,也不能表现得太平庸。过于平庸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得不到认同,原因很可能不在自己,但是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得到认同。

向更多的人学习,不要太张扬自己,即使自己很有才华,即使誉满天下,也要学会隐藏锋芒,谦虚谨慎。

拿人的惯常心态来看,如果一个人过于优秀,或者见解十分独特,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或许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听多了,总是老生常谈,就会觉得啰啰唆唆。因此,在该表现自己的时候适当表现一下,得到赞扬后更要谨慎躬行,不要显得格外突出,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恃才傲物是做人的大忌

“才宜显不宜隐,才可恃不可傲。”虚心做人,取长补短,才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古人处世,讲究藏匿锋芒,而以恃才傲物为大忌。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在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傲慢自恃起来。换句话说,他们不知天外有天,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属于另一种无知。

还有一些人,他们确实有才华,当他们取得了一点成就,就被冲昏了头脑,忽视身边人的帮助支持,看不起别人的成就。这种恃才傲物,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他们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谦卑,必然要为自己的狂妄吃下苦果。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典型。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

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

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

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祢衡在换装束的时候,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而且演奏了一曲《渔阳三挝》,章节悲壮,如骂如讽,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重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招致其他人的愤恨。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祢衡的狂狷之气并没有所收敛。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死老头,你少啰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26岁。

祢衡太傲慢了,而且正如颜之推所说,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荒唐的傲慢,这也让他的死成为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他如果能够收敛些傲气,有点容人之量,在态度上肯让人,在言辞上肯饶人,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锋芒太露容易被人当箭靶

嫉妒心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锋芒毕露的人,在嫉妒者面前仿佛就是一个活靶,必然会被攻击。所以,做人要懂得收敛锋芒。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不服气提了长矛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战车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厚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是被许兵射中阵亡的,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但处世锋芒太露的颍考叔却落了个被人杀害的下场。

颍考叔的悲惨下场,就在于他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本事,招致了公孙子都对他的忌妒。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学会低调地为人处世。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开始衰败。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则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锋芒太露,“四面楚歌”

锋芒太露,是做人的大忌,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人在人生中往往遭受挫折,甚至酿成悲剧。

人与人是平等的,一个人不应该让他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当一个人让别人感觉到自己被威胁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强的抵抗,这种抵抗很多时候是玉石俱焚的。一个人太优秀了,容易让别人受到威胁,因此人们往往不喜欢太优秀的人;一个人太富有了,容易让别人觉得心理不平衡,以致有些人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确对待财富。人不仅不能表现得太优秀,不能表现得太富有,更不能表现得太狂妄。狂妄给人造成的威胁感最大,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过于狂妄的人往往自取灭亡。

春秋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很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然而大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家大权很快就落入到大夫们手中。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晋国。晋国是当时的中原霸主,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开始衰落,最后国家大权掌握在四家大夫手中,这四家分别是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当时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抢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的理由是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但是后来被吴国和越国夺去了地位,要想让晋国再次强大起来,只有每一家都拿出一些土地来。

其实大家都明白,智伯瑶不过是想通过为公的名义来迫使他们交出土地。然而三家此时还没有结成同心,不会联合起来抵制。这个时候,韩康子首先答应了智家的要求,而魏桓子看到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他也没有必要去冒犯智伯瑶,于是也答应了他的要求。

已经得到了两家土地的智伯瑶很是得意,于是向赵襄子要土地,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赵襄子居然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土地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能随便送人。

智伯瑶听到后十分生气,于是让韩、魏两家和自己一起发兵去攻打赵家。

不久,智伯瑶就以自家军队为中军,同时率领韩家的军队和魏家的军队共同讨伐赵家。

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便带领赵家兵马退守晋阳。智家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将晋阳城团团围住。这个时候,赵襄子命令所有将士只能守城,绝对不允许交战。当时只要三家兵士攻打城池,赵家的将士就射箭,结果箭如飞蝗一样从城楼上射了下来,三家人马根本就没有办法前进一步。就这样,依靠弓箭,赵家死守晋阳城长达两年多,三家兵马对其无可奈何。(www.xing528.com)

智伯瑶很是焦急,有一天,他亲自到城外察看地形,突然看到了晋阳城东北的晋水,于是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晋水绕着晋阳城往下流,因此只要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晋阳城就可以完全被淹没了,这样就不用浪费他的一兵一卒了。很快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挖河,一直通到晋阳,同时还下令让人在上游筑坝,以蓄高水位。

当时正好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很快就蓄满了。这个时候智伯瑶十分得意,于是命令兵士立即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很快,大水就直扑晋阳而去,把城里灌了个饱。

晋阳城里所有的房子都被大水淹没,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房顶上去避难。因为灶头也被大水淹没,所有的老百姓最后不得不将锅挂起来做饭。为此,晋阳城的百姓特别痛恨智伯瑶,宁可被淹死,也绝对不投降。

智伯瑶对自己的杰作十分得意,于是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洋洋得意地指着晋阳城对他们说:“看吧,看吧,这个晋阳我们唾手可得了。以前我还只是以为晋水能像城墙一样阻挡敌人,但是没有想到它还能灭掉一个国家。”

虽然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表示认同,但是心里不禁“咯噔”一跳。因为魏家的封邑安邑和韩家的封邑平阳的旁边都有一条河道,智伯瑶说的话已经点醒了他们,既然他能下这样的毒手来用晋水淹晋阳,那么也许有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另一方面,由于晋阳被大水淹了,城里情况十分危急。这个时候赵襄子再也坐不住了,他找来门客商量对策。门客张孟谈认为,韩家和魏家顺从智伯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我们去找他们谈谈,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于是当天晚上,张孟谈便偷偷地出城,他来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营帐,跟他们约定反过来攻打智伯瑶。这个时候,韩、魏两家正在担心自己以后的命运,听到张孟谈的说法,自然十分同意。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还在自己的营帐里睡觉,突然之间他听到一片喊杀声,于是他慌忙爬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兵营里已经全部是水。开始,他还以为是堤坝决口,于是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只一会工夫,水势越来越大,一下子把兵营给全部淹没了。智伯瑶很是惊慌,突然之间只听到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军队驾着小船冲杀过来了。智家的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结果被杀死和淹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智伯瑶也被逮住杀掉了。

智伯瑶之所以功亏一篑,原因在于他太猖狂,过于贪婪,使人感到了威胁。历史上凡是太猖狂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任何时候都不可锋芒太露

锋芒毕露毫无益处可言,自我炫耀者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他人的打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心里不高兴,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毕露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看周围的同事,那些处世已有历史、已有经验的同事,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智,颇有位于你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自己的阻力,成为自己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自己的阻力,成为自己的阻力,便也成为自己的破坏者。四周都是自己的阻力或自己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自己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扬名立万的目的?

李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承受了许多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的前途安排荆棘。

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之三缄其口,即使能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你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

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千万别锋芒太露。

盛气凌人,招人忌恨

聪明过头招人忌,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有这样一种自视清高的人:他们锐气逼人、得意扬扬,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唯独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这种人常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有一点本领就觉得自己有十八般武艺,到处张扬。

凡事太张狂,太咄咄逼人,不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式。

黄先生可谓是个天之骄子: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于名牌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某知名企业工作,并且连获提升,老总器重、薪资优厚,人又长得英俊潇洒,仿佛世界上的好处都让他占到了。黄先生也认为自己的生活几乎接近完美,唯一的缺憾就是人缘不好。黄先生相信这一定是因为别人忌妒自己所以才不喜欢自己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黄先生不知道,他周围的人都在背地里把他叫做“孔雀先生”,因为他实在太爱炫耀自己了。高考时,他的好友孟某没有发挥好,只考中了一所专科学校。结果他拿着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跑到人家家里,当着孟某父母的面大肆炫耀,还不断追问孟某要去的那所学校的情况,好像要跟人家搞竞赛一样。最后孟某的母亲因此大病三天,孟某再也没有和他联系过。上大学时,同寝室校友中只有他家条件最好,其他几位不是来自农村就是工人家庭。于是黄先生又开始在室友面前炫耀起学识高的父母和自己的名牌手表来。他的行为严重刺伤了室友们的自尊心,他们恨不得把他轰出去。工作后,黄先生又开始向同事们炫耀自己的名校毕业证和老总的器重,现在同事们都把他看成了眼中钉,没有人和他来往,处处和他作对,大家在背地里说:“看这只‘孔雀’能撑多久,不把他赶走咱们誓不罢休!”

生活中,像黄先生这样的人确实不少,他们整天忙着炫耀自己,随时都要挑起一场竞争,结果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别人的憎恶、厌烦。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成绩有好坏之别,但讨厌挫折、不愿面对失败的黑暗,这种心态却是人人都一样的。那些喜欢在人际交往中搞竞争的人,恰恰违背了人人都想回避失败的愿望。他们非要强迫你面对失败的尴尬,不断地提醒你:你这方面落后了,你那方面过时了,你的风度太差了,你的工作太苦了……

他们也许认为自己“创造”出的这种优越,能够为自己赢得尊敬与倾慕,而实际效果往往是:他们仿佛是一种唤醒失败意识的信号,一看到他们,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沮丧,本能的做法便是逃开。

不仅如此,喜欢在交际中炫耀自己的人往往会选择自己的“强项”来张扬,他们求胜之心如此急切,很少顾虑到对方的价值标准和兴趣爱好。以为胜过别人便可以吸引别人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幼稚,这些人不知道,其实人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对自己没有威胁与挑战的人。这倒不是说人们都很脆弱、都妒忌他人强于自己。

所以,如果你想获得好人缘,拥有更多的朋友,那就记住千万不要在人前炫耀自己,你的炫耀只会让别人对你产生戒备和隔阂。

不妨和朋友谈一下你的失意与失败,这样做朋友不但不会轻视你,反而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你。

切莫刻意炫耀你的聪明才华

有才华不等于有智慧,有才华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做人要戒除恃才傲物的弱点,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待人处世,这样你的才华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果你刻意地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高人一等,或是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反而会自曝在危险之中,被旁人视为愚蠢。许多人在待人接物之时,总是喜欢吹嘘自己,试图把别人比下去。殊不知,刻意地炫耀你的聪明或才华,只会让你显得愚昧,赢得一时的虚荣,却丧失更远大的前景。

隋代的薛道衡文才出众,13岁就能朗诵《左氏春秋》。

隋文帝时,薛道衡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在隋炀帝时,则外放担任潘州刺史,直至大业五年,才被召回京师任职。

当时,薛道衡写了一篇《高祖颂》,自己颇感得意,但隋炀帝看完后,不悦地说:“只不过是文辞华丽而已。”因为隋炀帝杨广一向以文才甚高自居,认为没有人能超越自己,所以对薛道衡的文才心存嫉妒。

当时,有位御史大夫见状,便乘机进谗言:“薛道衡自负拥有才子之名,不把皇上看在眼里,这根本存有造反之心。”

内心极度不悦的隋炀帝因而听信谗言,下令将薛道衡处以绞刑。

所以,锋芒毕露的人时间一久便会引来旁人的嫉妒,周围的人因为感到自己的无能,也不愿与他合作。

以天下为己任的唐顺宗,还是太子身份时,便曾对东宫幕僚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

幕僚王叔文听了,深以为不妥,立即向他谏言:“身为太子,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孝,你应该多向父皇请安,问候起居冷暖,因为改革是目前最棘手也最敏感的问题,如果你过分热心,有心人就会以为你企图以国家改革的名义来招揽人心,万一让皇上误会你想篡位会对你有所猜忌,对你来说并不是件好事,而且更无助于国事改革啊!”

唐顺宗听完这番话后,立刻有所醒悟,之后便收敛许多,尽量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惹来祸害。

这样的改变,让他在唐德宗荒淫专制的晚年,没有招来不测的灾祸,也成就了日后唐朝的顺宗改革。

从故事中我们明白,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务必要谨慎小心,不要伤及对方的自尊心,也不要引起别人的猜忌。

在这个讲求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如果没办法让组织团结,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因而,我们也不必对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只要小心表现,不要处处张扬,表现出令人反感的小聪明,不要试图将荣耀独揽在自己身上,那么你自然而然就能处处化险为夷。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

一个人拥有才华而又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那他不仅是道德上的楷模,也是智慧做人的典范。

《孟子》有两句话:“将军不敢骑白马,亡人不敢夜揭烛。”它的主旨是:不要过于引人注目,否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越是锋利的宝刀,越不可轻易出鞘,如果自恃削铁如泥而不善加保护,不但锋芒会被磨损,而且容易惹出祸患。所以越是有才华的人,如果不会自我保护就会使才华越早被埋没。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以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招致他人对自己的妒忌、诋毁、攻击乃至陷害。过于夸耀和显示自己的才智是不智之举。三国时的杨修有才,但他不知道保护自己,耐不住性子,总是在曹操面前显露才华,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一般中国人总是愿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他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而这句话也是说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有特殊才能,或有特别贡献而冒了尖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受打击的对象。有些妒忌心重的人还可能会给你使绊子,让你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时时处处都有障碍,让你人做不好,事干不成。可以说妒忌是人世间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自己形成一种非常低下的、丑陋的心态,使妒忌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极大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妒忌却又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妒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甚而兄弟姐妹之间,也都会出现妒忌现象。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所获得的社会认同和他人对你的认同也就相应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会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过比较,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看到他人的成功之处,而使自己产生了羡慕、烦恼和痛苦,于是对别人的才能、地位、名誉优越于自己而产生了怨恨。受人妒忌绝非好事,所以即便你能力很强,也不要掩盖其他人的光芒,不要对别人的生存造成威胁。

有些人是自私的,你呼风唤雨,就会惹来这些人的妒忌。表面上,他们或许阿谀奉承,甚至扮作你的知己和倾慕者,必然有人会锦上添花地向你说:“看来,老板就只信任你一个!”“唔,经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了!”“嘿,他日一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千万别忘记我啊!”“你的聪明才智,公司里没人可及啊!”切莫被美丽的谎言冲昏了头脑,聪明的人必须是理智的。你应该明白,这些人只是表面热情,私底下却有可能恨你入骨。为了避免遭人放暗箭,请收敛你的得意之态,谦虚一点。你可以告诉他们:“不要乱开玩笑,公司有太多人才呢。”“我的意见只是一时灵感,没啥特别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

人当然应该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行走社会,如果太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迟早是要吃苦头的。在一个团体里,个人能力太强,会掩盖其他人的光芒,使他们在相较之下黯然失色,于是他们会产生两种心理状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随之而起的便是自卫,表现出来的则是抗拒和攻击。抗拒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攻击则是找你的弱点和小辫子,加以渲染、扩大,中伤你、打击你,欲将你除之而后快。由于他们有这种心理,你当然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而且这种状况也会造成上司在管理时的困难——他要买你的账,又要安抚其他人的不平,多累!因此虽然你的能力创造了你个人的荣耀,实际上已为你自己埋下了一颗又一颗不定时炸弹。

能力强不是罪过,但却常遭到排挤,反而容易不得志,这不能说是别人心胸狭窄引起的,而是人类自卫本能所造成的。因此在一个团体里与人共事,即使你能力很强,也必须注意:

1.懂得谦卑

通常能力强的人容易在荣耀中自满、骄傲。目中无人,这是大忌,因此必须懂得谦卑、尊重别人,这样别人就不会特别明显地感受到你的威胁,至少不会处处与你为敌。

2.适度收敛

有时表现十分的能力,有时则只表现八分,好让别人也有表现的机会,就好比一位超级球员,尽管个人得分能力超强,可也应给队友传传球,让大家也有机会表现。

许多人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这是一种与人共事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