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组调查情况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存量水平低,而且其投资效率也不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向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导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对农村干部对其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的因素。笔者通过对浙江农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切身感受到我们对农村基层干部这一因素的忽视,同时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基层干部这一因素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干部的全部工作中,各种沟通工作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其沟通工作对农村人才的利用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从问卷调查尤其是对浙江(主要是浙江湖州地区)农村干部的访谈中发现,农村干部忽视沟通技巧,从而影响沟通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农村人才的利用。
本课题组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对浙江省农村干部的沟通能力和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进行了重点访谈。调查问卷在浙江各地区发放,但对农户的访谈主要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尤其以湖州南浔区为重点访谈地区。
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回收方法,所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问卷786份,总的有效问卷772份,各个项目中还有些无效问卷。问卷的地区分布如表4‐2。
课题组数次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的三个镇调查访谈,去以前拟定的调查主题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但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更为现实、更为急迫的问题,就是农村干部问题。调查回来后我去图书馆和网上查找相关的信息,针对农村干部方面的报道比较多,但研究较少,而在这些报道和少量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干部的组织管理方面,很少去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更没有研究他们的倦怠问题的。随后我反思自己,我一直在研究职业倦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早确定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的“白领”阶层,没有将农村干部列为研究的对象。
只有走进农村才能看到真实,只有面对村民才能听到倾诉。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是农村干部的工作。如果农村干部困于倦怠,满面倦意,很多农村工作将难以进行,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是简单的调查数据,所以对数据只做了简单的统计分析。我不是搞心理学分析,不是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农村干部的工作倦怠,我的研究是在农村干部处于工作倦怠的假设前提下,调查研究其对农村干部沟通工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坚定地认为,虽然农村干部由于工作烦琐的原因,正逐渐成为受职业倦怠困扰的群体。但是,如果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成过眼烟云,农村干部的工作尤其是沟通工作就一定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怎么办?我与专家讨论过,包括请教过南浔区的高屹区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一种思路越来越清晰,必须从沟通技术上寻找突破口!农村干部一定要克服职业倦怠的影响,从沟通技术上寻找出路。为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在调查中明显地感觉到农村干部在沟通工作中忽视沟通技巧。沟通工作在农村干部工作中占据半壁江山,如果因为忽视沟通技术而使沟通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农村干部的工作效果从何谈起。
如果工作没有成就感,又处于农村那样的环境,农村干部会进一步倦怠,从而陷入倦怠———缺乏成就感———进一步倦怠———更没有成就感这样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有个突破点,击溃这样的循环,而我认为那个突破点就是沟通工作的技巧。本文将从七个具体方面来分析,抛砖引玉。
二、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调查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满意度,设计的四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大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虽然问卷的结果是群众对农村干部有比较高的满意度(选前两项的累计百分比为75.1%),但依然有24.9%群众不满意,将这一比例放在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进行对比,不满意群众的数量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我们的附加访谈,满意度比较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农村干部自身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其二是农村群众对干部的素质要求还是比较理性。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人口的相对素质较低,因此,要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农村干部的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多次与村干部聊天,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在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的农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由什么样的农村干部来从事群众的沟通工作?几十年来那种“锣鼓一响,村里开大会”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沟通工作的要求。那么,在今天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村,什么样的农村干部才够得上是一个可信的、有效的农村工作沟通者?
通过我们的调查访谈,我们认为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具体的素质:
农村干部需要具备理性、情感和信用三项基本素质,这是农村干部突围倦怠—缺乏成就感—进一步倦怠—更没有成就感恶性循环的首选武器。如果我们假定农村干部是倦怠的,那么,有一个常理,越是倦怠的人越是不理性,关于农村干部在工作中的理性比较差是有共识的,而繁琐的工作又特别需要理性。
理性是种素质,也是一项工作要求。沟通工作中的理性基本上指的是对语言的控制,农村干部在工作中是不是选择了正确的话?是不是使群众听到了清晰的、连贯的句子?每段话是不是传达了一个简明易懂的思想?这一素质对农村干部的沟通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很多人只知道农民非常朴素,但由于一般的农民所受的文化教育都较低,对语言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较大。而农民的封闭性有可能使理解的误差对沟通工作产生更不利的影响,使沟通工作无功而返。
很多来自农村的信息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不少的村庄,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关系紧张,就其原因,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很多是由于小事引起的,在这些引起矛盾的小事中,对语言的误解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农村,主要由农村基层干部发起沟通工作,即所谓“村长敲门”,所以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语言能力要进行培训,首先要改变他们那种“只要是为民办好事,说不说、怎么说都没关系”的观念,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另外,我国文明古国很多传统积淀在农村,在农村依然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思想、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这些不仅要熟悉,而且在交流中要尊重这些传统的东西。
这里的情感指的则是农村干部对自己和群众情绪的控制。在实际的沟通工作中,情绪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民虽然朴实,但情感丰富,而且,很多传统因素(如义、礼等)在农民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很多农民依然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但同时也会因“话不投机”而情绪激动或一走了之。那么,作为沟通工作发起人的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要有控制村民情绪的能力。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如此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控制别人的情绪?也许这种情绪是工作倦怠的结果,因为处于倦怠的人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情绪失控。然而,农村干部需要将控制情绪当作一项重要的素质要求,有关组织部门在培训农村干部时也要重视这一项素质的培养。如果农村干部想将自己的想法或方案让村民接受,在与村民的沟通工作中控制好自己和村民的情绪是成功的关键。
这里的信用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指农村干部被别人信任,二是要使自己的工作服从更为重要的目标。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要取信于民,这是信用的基本内容。但是,有一点也要引起重视,那就是农村基层组织也是国家行政组织的一部分,所以同样存在局部利益服从总体利益的关系。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农村基层干部取信于民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来取信于民。
为什么提出这一问题呢?因为在当前农村,这种牺牲总体利益保局部利益的做法还不少。
2.农村干部必须具备的一些具体素质
农村干部仅仅具备上述的三项基本素质还不够,那只是基础,而在农村干部与村民的沟通中,直接相关的是一些具体素质。如果作个比喻,三项基本素质像是刀背,而一些具体素质就像是刀刃。仅仅刀背厚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刀背厚的基础上,再有锋利的刀刃,一刀砍下去才能砍得深。因此,具备一些具体素质对完成沟通工作任务非常重要。
(1)具备准确的表达能力。现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几种主要的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形式:不爱用数据说话、对数据的曲解、讲话抓不住关键因素、无意识的偏见和夸大事实。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沟通工作效果,因此农村基层干部要逐渐习惯用数据说话,并且能准确地理解数据;另外,农村基层干部要改变讲话无头绪的习惯,尽量做到讲话简约且能抓住要点。
(2)能够提供清晰的信息。沟通工作依赖于清晰而完全的信息,因此特别强调农村干部与村民在沟通时,应具备提供清晰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准备工作很重要,清晰的结果来自于仔细的准备,这一点对农村基层干部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有些人一提到农村工作就想到简单和低级化,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就会爱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方式来解决农村问题。比如在与村民的沟通工作中,常常认为村民不懂什么,一些必要的信息也不给他们,认为没有那种必要。信息都不提供,更谈不上清晰的信息了。其实,我们的村民既内敛又富有智慧,而不像有些人说得那样什么都不懂。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别想在与村民的沟通中取得任何效果。
(3)具有简洁的沟通工作风格。讲话简洁应成为农村基层干部沟通工作的风格。好的沟通工作应该是简洁的,所以简洁应该成为农村干部的一项重要素质。因为即使是农民,时间也是有价值而且是有限的。何况,就是有时间,也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你长篇大论。
(4)要在沟通工作中具有活力。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很多人缺乏活力,这是一种比较糟糕的现象,也是干部和群众俱感倦怠的主要原因。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学着省委书记的腔调与村民谈话或作报告,村民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即使村民不会将你当作滑稽可笑的笨蛋,也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特点而缺乏活力的人。活力可以使农村干部在沟通中显得有鲜明的个性,从而使沟通工作令人难忘。农村基层干部应该在沟通工作中具有活力,经常给村民一些新鲜的想法和信息,朝气蓬勃的风格会使他们工作做得很出色。从实际的沟通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干部的活力一部分来自于准确、清晰和简洁的个人素质,另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对语言、想象和语句模式的选择。朝气蓬勃的语言有助于使人理解,并且他们提供的信息更能被记住,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自信和信任,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在与村民的沟通工作中不要忘记它的重要性。
三、农村干部沟通工作方法调查分析
第二个问题是调针对农村干部工作方法的调查,选项采用了7分制,1-2分为不满意,3~4分为一般,5~7分为满意。
虽然有76.8%的群众对农村干部的工作方法还是满意的(选5~7分),但我们的附加访谈发现,一方面由于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群众虽然对农村干部的方法基本满意,但对工作方法的改进仍然寄予较大的期望。这使我们想到必须研究农村干部的工作方法问题。
空谈导致倦怠,而倦怠又会使工作乏味进而空谈。农村干部在工作中怎样才能避免或者减少空谈呢?根据当前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简单的工作计划是比较好的办法。基于农村工作的特点,我们要特别强调农村干部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而制订简单计划时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拿支笔,将主要的沟通工作目标(比如说我要在三次谈话内说服他退耕还林)记录下来,并将它随身放在口袋里。
其次是要为实现主要目标(比如退耕还林)而考虑不同的策略,并且选用少数几个最适合这些目标的策略。比如要劝说退耕还林,是先讲解国家政策,还是先请他喝杯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事先要在分析对象的基础上有所准备。
第三是要重视实际行动,做农村工作,实际行动更重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确定了主要目标和准备采取的策略后,就要比较快地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其实就是实施策略的步骤。既然是步骤,就会有先后,即要将这些行动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程序有时候会决定结果,一套科学的程序有助于得到完美的效果。
最后强调要重视完成任务的条件。这一点对农村干部来说也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受到的条件约束更为明显,如果不顾条件约束而一味蛮干,将事倍功半。
就沟通工作而言,如果在条件充足的环境中,一些要实现的目标是可以比较科学地确立,并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测试的。但在农村环境中,从技术上却很难做到。怎么办?我认为是否可以尝试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测试要实现的沟通目标。即可以问自己一些关键问题,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而且地方差异也大,问的问题当然不一样,但有一些是共同的:
(1)我要实现的目标在伦理和地方风俗上能通过的吗?这一点在我国农村特别要注意,在农村的很多地方,伦理和风俗大于法律和政策。虽然我们不能置法律和政策于不顾,但如果你口口声声地法律啊政策啊,而不考虑伦理和地方风俗,沟通工作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2)我在村民中是个可信的干部吗?他们能接受由我来做这件事吗?
(3)实现目标的最底线的必要资源可以得到吗?
(4)要实现沟通工作目标,我需要哪些合作?
(5)我的目标和其他的目标相冲突吗?
(6)在既定的内外部环境下,会出现实现沟通工作目标所希望的机会吗?
如果机会出现了,我们有能力抓住吗?
(7)实现目标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目标实现后对下一轮的工作会带来哪些影响?
四、农村沟通工作创新调查分析
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农村干部独到见解方面的调查,选项也采用了7分制,1~2分为不满意,3~4分为一般,5~7分为满意。
结果占81.7%的受访群众对农村干部在工作中的独到见解给予了比较高的分值(5~7分),我们曾经对这一数据表示质疑,但通过附加访谈和小范围抽样,最终认为这一数据是可能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基层干部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民的本质使他们在观点上受到的约束较少,往往有其独特性。(www.xing528.com)
在这个问题上,要担心的不是农村干部是否有独到见解,而是能否让他们实现独到见解,能否让这些独到的见解能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农村的沟通工作往往发生在特殊的环境中,是在农村特定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农村干部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如果群众的观点是错的,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能明白错的原因。如果自己有一个根本不同而自认为非常独到的观点,那么就需要通过对话来解决。特别强调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农村干部都要清楚地界定自己观点到底包括什么内容。也许有人会说,还会不清楚自己观点的内容吗?未必!有些村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虽然观点明确,比如村干部的观点是集资修路,这很明确吧,但他自己却并不是很清楚到底怎样集资、向谁集资、无偿的还是有偿的,如果是有偿的,将来如何分享路的收益,如果是无偿的,如何让村民觉得出资是值得的,等等。如果村干部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到底包括些什么内容,那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满足群众的期望。
其次,按照组织学理论,一个高效的组织是会鼓励管理者解释清楚他的观点。所以,农村的基层组织如果要提高效率,同样应该鼓励基层干部多做群众的解释工作,而不是沿袭“愚民政策”。因为解释清楚观点后,群众会有广泛的参与,而广泛的参加有助于确保和群众的长期合作;另外,通过解释,常常会因为发现了新的重要信息,而修正以前的观点,这可能会改变与群众沟通工作的过程。
五、农村干部沟通工作语言说服力调查分析
第四个问题是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语言说服力的问卷调查,选项采用0~1记分法,1为说服力强,0为说服力差。
结果只有44.8%的受访群众对农村干部的语言说服力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率达55.2%,说明虽然近年来通过培训,农村干部在不少方面有了进步,但语言依然缺乏说服力。
农村干部在与群众进行沟通时,靠的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信息的说服力,有力的信息能促使群众和自己实现共同的目标。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设计出来的,但在农村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可以通过农村干部有目的的加工形成的,这不是欺骗,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要提高农村干部语言的说服力,需要重视谈话的内容(你必须说的)和支持谈话的论据(你如何构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
交谈的内容:对农村干部来说,虽然群众要知道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属于谈话的内容,但是,在与群众开始沟通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基层干部要有这样的能力,即能够将要告之的谈话浓缩成简单的句子。比如,对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简单陈述,以便让群众都能明白哪些目标,从而能够进行顺利的沟通工作。
另外,由于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群众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所以农村干部要适时地对谈话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再者,有时候在进行沟通工作时,拥有大量的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干部就要消化这些数据,并且将之变为更突出的观点,然后决定哪些观点对群众是最重要的。
论据(有说服力的事例):在农村的沟通工作中,怎样使用有力的措辞来提高语言的说服力,对沟通工作的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农村干部要善于发现那些压缩了中心信息的措辞,然后进行群众分析以决定怎样使用这些措辞。通常情况下,农村沟通工作要取得进展,必须首先得到基本群众的支持,然后安抚那些潜在层面上支持的群众,还要对持反对观点的群众解释为什么我们要那样做。所有这些工作,都要有充分的事例,因为对农民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有说服力的事例而不是大道理。在此要特别强调,也是农村沟通工作中被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农村干部往往不懂有说服力的信息是依靠逻辑和证据的高效使用,不懂得使用逻辑推理和证据。所以,往往言不由衷,意思混乱,观点不清,使沟通工作难以进行。
六、农村干部沟通工作渠道调查分析
第五个问题是针对农村干部沟通渠道的问卷调查,选项采用了7分制,1~2分为不满意,3~4分为一般,5~7分为满意。
结果占72.6%的受访群众给予了比较高的分数(5~7分),这与我们以往对企业的调查不同,企业是很难达到这么高的比例的,这可能也说明我们村民比较善良、比较低的要求,他们比较容易认可农村干部的沟通渠道。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村干部在沟通渠道方面的选择还是不错的。但是,27.4%的不满意群众依然是个庞大的数字,告诉我们的农村干部,沟通渠道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实我们也不能给出具体的沟通渠道,而是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应该会令群众更加满意。
在农村,由于大多数沟通工作涉及不同的群众,所以需要使用不同的渠道。
比如,与村民聊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给有关村民发信件征求他们的意见、搞一些群众性的公共活动等。我们的村干部应该清楚,选择沟通渠道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有效地向群众发送信息。然而,与村民的沟通工作有时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村民往往听那些他们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想听到坏消息。所以,当要向群众发出不好的信息时,此时更需要考虑沟通渠道。发出好的信息是容易的,谁都可以亲自去发送它,并因此得到群众的信任和好感,而发送坏的信息就很难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得不发出坏消息的情况。例如,某些对村民有利的事情被取消了。由于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的冲突,在农村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一般说,诸如这样的消息总是直接传达的,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很多村干部趋向于回避这种情况,然而,很好地处理它将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信用。在决定怎样传达这样的信息前,一定要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定,包括村规民约,这样就比较容易向群众交代。
如何选择传递困难信息的沟通渠道呢?在一对一的交谈中,你能时时刻刻地观察村民的反应,调整你的方法,并且对个人和相关问题作出回答。然而,很明显,在有些情况下这样做是不可能的,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村干部不可能向村民一一地进行交谈。所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最个性化的沟通工作渠道,或是联合使用沟通工作渠道来传送信息,村干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找出更合适的渠道。
七、农村干部沟通反馈工作调查分析
第六个问题是针对农村干部沟通反馈工作方面的调查,选项采用了7分制,1~2分为不满意,3~4分为一般,5~7分为满意。
近年来重视农村干部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占83.8%的受访群众对农村干部的反馈工作满意,这也说明农村干部在培训后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重视沟通中的反馈。
任何沟通工作都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动,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农村基层的沟通工作更是如此。农村干部经常会碰上这样的情况:一条信息会在村民中引起某种反应,而这种反应又需要另外的信息。任何沟通工作都不是像对着目标开枪或射箭,没有那么简单,而是为了取得理想的结果设计的有感情的过程。
另外,无论是在沟通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在沟通工作前后,村干部是否听取对方的意见,常常决定了所获得的信息能否实现理想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农村干部要不断地接受反馈,这些反馈信息包括: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关键群众的意见、为什么一些有影响力的群众可能反对自己等。
在我国许多农村组织中,有两个主要因素抑制了向上和向下的反馈。首先,人人都不喜欢得到坏消息,包括很多农村组织中的上级领导,也只想听到下级夸他的工作做得好,这样偏听的结果,使那些可能有助于取得成功的重要信息悄悄地溜走。其次,在等级制的农村组织中,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向,就是对向上和向下的反馈都依然缺少相互理解。而几个具体的因素也抑制了农村组织中的反馈:农村干部往往喜欢命令而不是商量;不少农村组织的领导喜欢保密,因为这样做有种权力的感觉;每个人都喜欢告诉领导自己想要的事,而非真实的事。
为了使农村的沟通工作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重视反馈时都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把握反馈的合适时间。我们的农村干部应该明白,推迟反馈很少是有效的,超过了时限,很多特定的信息就会褪色。群众会想为什么要等这么久,这样的事情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作答复吗?当然,有时反馈太快也不好,因为,村干部在听取改进建议前需要时间去缓和矛盾,如果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就作出反馈,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糟。
第二,尽量在反馈中坚持客观性。完全客观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做到反馈中有更多的客观因素。没有客观因素,你的反馈将是不可信的,也是难以解释的。
第三,反馈主要集中在自己有权改变的事情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干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反馈应该集中在自己有权改变的事情上,主要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沟通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或更有效地工作。
第四,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当群众得到他们认为有用的反馈信息时,如果这信息源是信得过的,他们会乐意地接受反馈。要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最简单的手段是给予他们正当的赞扬。因为你认同了他们的成就,群众就更有可能听从你。而从长期来看,建立信任的手段就是诚实正直,所以,农村干部正直诚实的人品对与群众的沟通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八、农村干部沟通工作如何获得群众支持
如果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想通过沟通工作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首先就要得到群众的支持,而且,从我们与村干部的接触中感觉到,缺乏群众的支持也最容易导致工作倦怠。哪些群众会支持呢?是什么促使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呢?
要知道这一点,就应该去了解群众对待沟通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中立的还是消极的?群众怎样才可能接受我们的建议?由于工作的成功或失败,群众会受到哪些间接影响?
在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切身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如果不能说服各方面的群众提供支持,沟通工作目标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农村干部应该学会并逐渐习惯对群众进行仔细地分析,对农村不同群众的分析,就能够知道群众的兴趣、价值和目标。从理论上说,沟通工作的成功主要源于行为一致的群体动机所提供的基本能力和动力,这种一致的群体动机被行为学家称之为参与式管理。虽然这些理论对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来说是陌生的,但这些道理其实早就隐于很多事理中,只要我们的农村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和体会,应该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的。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明白群众怎么想,而且必须给群众足够的信息,从而得到他们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决策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保持敞开的沟通工作渠道。
在开始对群众进行分析时,需要分析一些关键问题:
1.分析与群众的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
当农村的基层干部要将比较激烈的观点传达给群众时,必须按与群众关系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策略,并且要清楚在既定的群众关系下的沟通工作目标,这样就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沟通工作策略。下面是沟通工作方面的分析表(表3),可以给农村基层干部的沟通工作作参考:
2.分析群众对沟通工作可能采取的态度
当已经确定大多数群众是支持沟通工作的,还有一部分则是中立的,少数群众是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工作,仔细地分析上述三种态度的群众:
持支持态度的群众: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清楚,当你提出一项计划时,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所以,对已经持支持态度的群众要给予激励。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对计划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奖赏。
持中立态度的群众:这些群众对理性的说服手段最敏感,他们会理性地推测事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但他们同时相信保持中立是比较好的选择。
持反对态度的群众:这些群众从来没有真正地支持过计划,但我们的基层干部还是要表现出理解他们的观点,并且,依然要经常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们还相信自己的计划。这样做,也许能使这一部分群众最终保持中立。
最后强调一点,在我国农村,群众中的“关键人物”对计划的影响很大,因此,基层干部要争取关键人物的支持。最好的办法还是坦白地、直接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肯定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
3.分析群众对沟通工作的了解程度
在和群众沟通工作之前,先要问一些与群众相关的基本问题,比如,群众对沟通工作中的信息了解多少?他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附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判断沟通工作?由于村民受教育的程度都较低,所以,在计划中,怎样表述才能让群众更容易地理解沟通工作的实质和内容?
4.群众对沟通工作是否感兴趣
其实,这个问题才切中了群众分析的要害,也是农村基层工作经常忽视的方面。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做事情根本不将群众的兴趣放心中。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群众也不将你的工作放在心中。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成功的沟通工作者总是善于换位思考。此时,我们的基层干部也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比如,如果我在群众的位置上,是什么促使自己支持沟通工作呢?可能是为了金钱、地位、权威、声望,也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回避冲突、简化劳动等。当自己面对一些反对沟通工作的群众时,不要轻易动怒,动怒是农村基层干部最易犯的错误。而是要耐心地问自己几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沟通工作会伤害他们?通过不断地解释,能缓和这种紧张关系吗?即使不能,也应该表现出理解并同情他们的态度。在农村,可能会存在少数不讲理的群众,根本不顾计划是否合理就盲目反对,即便是这样,农村基层干部也要通过了解反对者的背景,在坚持自己的沟通工作的同时,努力改善与他们的关系,这样才有可能最终结成联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