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达罗模型假说
托达罗模型从个人的迁移决策出发,对影响个人迁移决策的因素和人口流动机制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
(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这种考虑主要是经济因素,但也包括心理因素。
(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其中,预期的差异是由实际的城乡工资差异和在城市部门成功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概率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3)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而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也即城市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乡村流动人口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若城市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乡村流动人口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1)两部门,即整个经济分为乡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前者生产农产品,后者则生产制成品。乡村部门可以用全部劳动力生产农产品,然后用一部分农产品向城市部门交换一部分制成品,也可出口一部分劳动力到城市部门就业从而获得制成品。
(2)不存在剩余农业劳动,即农业(乡村)部门的边际生产力为正。这意味着乡村流动人口的机会成本为正,同时也意味着人口流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并不像刘易斯模型中假设的那样为零,而是为正。
(3)城市最低工资水平由制度外生决定(制度工资),且高于市场出清水平。通过后面的分析可看出这一假设在托达罗模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就业概率=城市(现代部门)已就业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供给总量,也即将函数P(t)=f[NM(t)/Nu(t)]假设为最简单的线性形式。
(5)只要在边际上期望城市收入超过乡村收入,乡—城人口流动就不会停止。(www.xing528.com)
(6)两部门的雇主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都遵循边际生产力定价原则。即在乡村部门中,雇主支付的工资等于最后一个雇用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在城市部门中,由于工资由制度外生决定,雇主将使其雇用的最后一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该制度工资。
(7)农产品的价格简单地由两部门的相对产量决定,即哪个部门的产品相对越少,其产品的相对价格就越高。
三、从托达罗模型看我们的农业政策
(1)城乡要均衡发展。应当减轻因发展战略偏重城市而引起的城乡就业机会不平等。若过于偏重城市发展,使得城市收入(工资)水平过快增长,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会引起人口大规模流动,不利于解决城市失业问题,而且可能造成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影响农业生产。
(2)应当鼓励制定一体化的农村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创造性的、精心设计的一体化农村发展规划,把对乡—城人口流动的不必要的经济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重点应放在促进农业和非农业收入的增加、就业的扩张、农村医疗服务的提供、教育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等方面。
四、托达罗模型的缺陷
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在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即现代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托达罗认为,农村青少年进城后尽管不会很快在现代部门找到工作,但在城里待的时间越长,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他仍然愿意在城里等待工作,所以人口流动行为模式应该建立在较长的时间范围的基础上。
托达罗模型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第一,托达罗提出控制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迁移的原因在于,迁移者在城市的时间越长,获得职业的概率也就越大,从而在此期间内的预期收入也就越高,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净贴现值就越大,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人数就越多。托达罗假定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会做临时工或完全闲置。而实际上,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如果找不着工作的话,一般都会返回农村,或者赚到一些钱后,又返回到农村。
第二,托达罗假定发展中国家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认为农村劳动边际生产率始终是正数。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有限的土地上必然存在大量的生产率很低的劳动力。托达罗模型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