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树立政府清廉形象,坚决治理“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与转型,我国公职人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公款奢侈浪费之风盛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严厉批评。治理“三公”消费已直接影响到反腐败的深入和效果。
(一)“三公消费”严重直接地反映着政府机关的廉洁出了问题
据2012年初央视《新闻1+1》栏目披露,中国行政开支中仅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公车开支的“三公”消费达到数千亿元之巨,令人吃惊。
1.公款吃喝
目前一些地方的接待无章可循,吃喝者花费巨大。有人信奉“来客必开宴”、“无酒不成席”、“无宴无酒不热情”;有人认为,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有人认为,用公款吃喝是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接待也是发展生产力。富裕的地方猛吃猛喝,贫困的地方也不落后。白条抵债,不顾党员干部形象,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公款吃喝严重地侵占和浪费了公共财产。公款吃喝虽然党中央三令五申加以禁止,然而收效甚微。《新华日报》2004年7月24日称:“近几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超过1000个亿,一年吃掉半座三峡大坝。”2005年的《学习时报》第326期称:“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近年来,公款吃喝费用更是在持续增加。
2.公车消费
公务用车原本是政府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配备的。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车的配置及使用竟然与当初的意愿相违背。
目前,我国公车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公车费用居高不下,使得政府财政部门压力大;另一方面,公车私用现象日趋严重。很多人对当前公车私用现象作了个总结,即公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办公事,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领导干部及其亲属使用,另外的三分之一时间则是被司机占用。虽然这一比例不一定精确,但的确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公私难分,公私不分,公为私用。
公车私用,车轮开支接近国防开支。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金约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也就是说,公车私用每年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公车膨胀,带个“长”字一辆车,就连县级以下的科级单位和乡镇政府,也都配上几辆车。公车私用在一些地方成了公开的腐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予以禁止,但一些公务人员就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你用我用大家用。除了干部公车私用外,驾驶员也从车辆维修中渔利,如公车加油、维修中吃回扣、虚开发票等。这方面虽没有具体数据,也无法统计,但通过公私车费用对比和维修场所现状,可以略见端倪。
3.公费出国(www.xing528.com)
近年来,以学习或者培训为名到国外公费旅游的现象几乎在我国政府和公共机构中都普遍存在,据网络新闻披露,组织公款出境的都是有权的部门。他们能争取出国指标,能发批文,而且能组织出访活动,来作为部门创收的主要手段,国家公共财产就这样流失了。
(二)治理“三公”消费,树立政府廉洁形象
1.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建立在适应经济体制上的我国国家财政体制还没有完成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型,很多政府官员还没有形成公共财政理念。治理“三公”消费,政府官员必须树立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明确税收是人民创造的财富。同时,要健全公款消费开支管理办法,细化措施。要严格用途标准、严控数量,切实推进使用公务消费卡。
2.地方各级人大要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
宪法赋予人大立法权,赋予人大审查和批准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无论是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还是治理“三公”消费乱象,都离不开各级人大。公共财政体制是否能真正建立起来,“三公”消费乱象是否能真正治理,与其说是行政部门的责任,不如说是人大立法与监督部门的责任。各级人大对审查和批准国家以及地方预算和预算执行报告不严肃不认真,对“三公”消费乱象的监督不到位,严格来说是一种不作为和失职行为,这个责任是推卸不掉的。因此,治理“三公”消费,各级人大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3.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
“三公”经费有独立的,也有包含在其他财政预算项目之中的。单独公开“三公”经费,其实要做很多专门的工作。我国的财政预算能够全公开,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那“三公”经费的单独公开就不必要了。当然,正是由于我国财政预算经费公开的对象、程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过渡性举措,单独公开“三公”经费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三公”经费的腐败风险位于最高等级之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情,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作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国家机关及国家干部奢侈浪费公款的恶习,正属于这种恶劣作风,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4.完善法制建设
将公务消费入刑,并对其严惩不贷。法律制裁的缺失导致三公消费持续攀升,在美国用法律来约束政府公务员公款请客和被请,将超过标准接受公款吃请和被请作为行贿而入罪。这对遏制公款的消费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明文规定:“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并且列举了“不准有”的种种具体行为。但全国发生“不准有”的问题并不罕见,而责任人因此被追责的却是新闻。应该说,之所以出现“几百份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等不良现象,与法纪不严有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