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性媒体:构建农村与城市的信息桥梁

区域性媒体:构建农村与城市的信息桥梁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本文将对“县级电视台没有存在必要”这一观点的提出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针对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分析,以及探讨县级电视台可以担负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连动功能,对“县级电视台没有存在必要”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区域性媒体:构建农村与城市的信息桥梁

论县级电视台应成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的信息桥梁

宋 涛 张洪涛

1983年,国家广电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指出: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四级办电视的方针。从此县级电视台出现在了我国的传播链条中。然而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县级电视台的发展一度出现停滞。对此国家广电总局作出调整,自2002年7月1日起,全面推出省级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原有的“四级办台”改为“三级办台”;县级电视台停止自办节目,转播中央和省以及地市一级电视台的节目。这一调整一时间将县级电视台的去留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都认为县级电视台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取消县级电视台的一些原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市场的不断开拓,县级电视台在维持自身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善。

对于县级电视台的取缔问题,不应只注意到县级电视台是否能够自身赢利,或者能否继续为政策宣传服务等方面,而是应该注重分析县级电视台作为距离农村最近的电视传播媒体,它对于农村的信息结构调整、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连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互动有何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县级电视台没有存在必要”这一观点的提出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针对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分析,以及探讨县级电视台可以担负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连动功能,对“县级电视台没有存在必要”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一、“县级电视台没有存在必要”观点产生的原因

1.体制问题

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我国在媒介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体制问题。第一阶段的四级办台体制的确立,虽然在当时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对于电视传播所呈现出的频道不足的情况起到了扩充频道、弥补了传播资源匮乏的作用。但是在另一层面上,它导致了在传播网络中传播媒介的重复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县级台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飞速发展的有线电视抢占了县级电视台的受众市场,使得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环境更加狭小。尤其是现在村村通工程的持续进行,让农村地区可观看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起来。而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地域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对地区受众的完全满足,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更加艰难。同时,2002年第三阶段广电总局要求以公共频道代替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播出,县级电视台进入了名存实亡的境况。在以上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中,“县级电视台的改革色彩要浓于中央和省市台的改革。在行政级别当中,由于处于最低层次,因此其利益也就较少被关注,其不仅要受到省市上级相关政策的制约,还要受到县域内的多重制约”[1]

2.经济实力不足

在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关注较少,导致了县级台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足。在最初的传播体制中,地区政府财政支出负责扶持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县级电视台无需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着想,只要完成所担负的政治宣传功能即可。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政府将媒介推向市场,县级电视台面对强大的中央、省、市级电视台,自身的人才不足、技术落后、广告收入少等问题频频展现在所有县级电视台面前。人才、资金、技术的短缺成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瓶颈,这也构成了县级电视台被取缔的一个原因。

3.节目质量不佳

作为县级电视台取缔呼声最高的一个原因,非节目质量不佳莫属。一项关于农村家庭电视收视基本情况的调查显示,46.36%的农村家庭比较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另有43.55%的家庭喜欢看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县级电视台则很少有人问津。[2]在电视媒体的发展中,中央、省市电视台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转变,而县级电视台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以播放各类电视剧作为吸引观众的手段,以制作县级会议新闻来完成政治任务,以插播各类广告来达到创收的目的。这样的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日益挑剔的观众。总而言之,县级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上,很大程度局限于模仿中央、省市台的节目,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不足,存在选材单一、内容单一、会议新闻多、领导新闻多等诸多问题。

由于县级电视台在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体制问题,造成自身的经济、技术、人才发展出现滞后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现象,受众市场不断被强势媒体所占据,县级电视台处在了被市场淘汰的边缘。同时,节目制作的粗糙与不受欢迎,更使得县级电视台在发展中“道阻且长”,于是取缔县级电视台的呼声一片。

二、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

1.农村文化边缘化

现代大众传播环境下,随着现代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崛起,当代文化的城市化、商业化和娱乐化、媒介化的特征日渐凸显出来。现代都市媒介文化成为一种主导型的文化形式,支配着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的格局。在这里可以用意大利政治学者葛兰西所提出的“文化霸权”[3]进行解释,简单地说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都市文化霸权”问题。“中国出现的‘都市文化霸权’,就是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两极分化。城市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技术、资本的实力控制了绝大多数的信息生产与传播,造成信息向乡村单向流动、不平等的文化传播现实。”[4]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农村地区的受众被动地处于信息接受位置,而无法实现自身权利以及利益的诉求,更无法将农民的声音传播到城市中去,农村文化被城市所隔离,甚至被排斥出城市的发展进程。这种农村文化在城乡信息传播中的边缘化,导致了在城乡传播互动中城市具有话语霸权,城市转变为农村议程的设置者。这种城乡间不对等的信息传播,进一步导致城乡间信息鸿沟的不断扩大。

2.娱乐传播风暴席卷农村(www.xing528.com)

娱乐节目是目前电视媒体最热衷的节目形式,为电视媒体所带来的收视率与广告收入极其可观。然而,面对电视节目的娱乐化风暴,处于农村地区的受众普遍出现接受偏差的现象。何为农村地区出现信息接受偏差的现象?农村地区受众群体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往往注重娱乐节目的可观性,却忽略了其他节目的教育性,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农村受众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与城市受众相比,更容易沉迷于侧重感官刺激的节目,导致所谓“星、腥、性”节目在农村地区的受欢迎程度明显偏高。农村受众接受信息时,单纯将视线聚焦在娱乐的低层面上,将电视功能等同于娱乐,而将农村内部的信息技术传播与电视新闻的传播相隔离。农村受众更相信口口相传的农村内部传播,而不相信电视新闻。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娱乐层面。而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存在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信息互动难以达成,城市的主动传播与农村的被动接受形成了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单一的信息流动方式,并且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信息又主要集中在娱乐层面,使得农业信息的传播远远少于娱乐信息的传播。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所有的节目当中,面向农民的农业节目不足所有节目的1%。这在主观与客观上,都造成了农民在信息接受时会出现偏差。

在“都市文化霸权”与娱乐传播浪潮下,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无法实现双向传播。在城市与农村的信息传播中,农村长期处于信息被动接受的位置,这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城市发展完全脱离了农村文化。而农村在被动接受城市文化后,片面地追求与城市同步,而无法真正实现在文化上的同步,使得城乡之间的信息沟通无法继续。城市与农村在信息流动中的趋同,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娱乐层面,而在其他信息的互动上面临着城市与农村信息鸿沟的再扩大。

三、县级电视台是农村—城市信息传播的桥梁

谢永才、李艳红主编的《中国乡村传播学》一书中指出:“乡村—城市流向的信息传播活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传播过程中反馈环节的重视不够、受众反馈意识差;二是长期以来,乡村社会和乡村受众作为大众传播中的弱势群体,在强势媒介的冲击下,一直处于失语状态。”但是在大众传播中,按照传播学的“多级传播”理论,农村受众除了接收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外,还会主动向外界进行信息传播。

在“都市文化霸权”下,农民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呢?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可以作为农民面向城市的信息传播平台。在大众媒介中,县级电视台距离农村社会最近,更为了解农村社会。县级电视台可以转变为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互动服务的中间媒体。县级电视台一方面要面向农村受众,为农村受众提供来自城市的信息与服务;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也要将农村生活面貌展现给城市受众。在大众传播时代,城市媒体更多地是关注城市内部的信息传播,而对于媒介距离较远的农村社会往往关注不够。县级电视台就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农村与城市信息沟通的桥梁。

与此同时,当大众文化在农村社会渐行渐强,而乡村文化渐行渐弱的发展态势下,“文化反哺”成为城市与农村信息沟通的又一有效途径。方晓红教授对“文化反哺”作出定义:“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5]将其套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上,可以作出如下解释: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农村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而农村作为社会发展薄弱的所在,应该向城市吸收一些发展经验以及城市现代化的文化思想。但同时,城市也应该吸收农村文化进入现代化的城市文化之中,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融合。也就是说,在现代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环境下,城市与农村应该进行双向反哺,促使两种文化相融合。在两种文化相互辅助、融合的进程中,大众媒介是促进文化融合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对于现代的大众传播工具而言,城市媒体将视线锁定在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进行传播。所以,县级电视台可以作为城乡信息互补的工具,实现城乡二元结构信息流动的循环。

四、结语

在现代的信息传播时代,农村社会作为信息传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信息不畅以及大众媒体信息传播偏离等现象。作为四级办台体制中距离农村社会最近的县级电视台,担负着向农村社会提供信息、解读政策等功能。然而在大众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县级电视台的宣传功能被省市级电视台所取代,县级电视台的去留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县级电视台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远不及省市级电视台,同时在节目制作与体制束缚的发展境况下,县级电视台走向了市场淘汰的边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导致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脱节;在城市媒体的传播中,娱乐节目成为农村社会风靡的节目形式;在“都市文化霸权”的引领下,农村发展呈现出了浮躁的现象。这种信息传播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信息差。针对这些信息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县级电视台应该加强承担城乡间信息流动的桥梁功能。县级电视台作为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大众传播媒介,其一方面主要面向农村受众,另一方面,县级电视台也面向城市受众进行传播。这种衔接方式的信息传播,有助于县级电视台为城市提供农村信息,并为农村受众在城市媒体中优选出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的新闻信息。据此,笔者认为县级电视台的取缔是不可取的。县级电视台的存在是城乡二元结构信息互动与循环的有力保障,在农村与城市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如果片面地让县级电视台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都市文化霸权”所支配的传播模式将迫使农村与城市分离开来,出现单一的信息传播,在媒体中很难听到农民的声音。所以说取缔县级电视台应慎重,不应只注重经济实力,而忽略了其在农村与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

[1]王继功:《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破》,《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2期。

[2]周鹏生:《浅谈县级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传承》2008年第10期。

[3]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形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

[4]谢永才、李艳红:《中国乡村传播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5]方晓红:《大众媒介与苏南农村文化生活关系研究》,《当代传播》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