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性媒体的发展路径及本土化追求

区域性媒体的发展路径及本土化追求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追求王虹霖民生新闻是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生存状态的新闻。电视新闻本地化,应从受众出发重新定位,采取平民视角,改变叙事方式,及时追踪、报道受众真正关心、想了解的信息。“本土化”是当前各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稳脚跟、力求发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

区域性媒体的发展路径及本土化追求

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本土化追求

王虹霖

民生新闻是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生存状态的新闻。这种新闻类型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了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不仅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也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民生新闻在题材上关注一定生活区域内平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情感,让百姓成为新闻的主角,使地域性成为观众认同的基础;在表现技巧和手法上,以故事性、情节性贴近百姓的欣赏口味,风格通俗、平实、亲切。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其与生俱来的不足也越发明显:题材多是百姓生活琐事,显得琐碎而单调;表达方式上缺乏对新闻背景及新闻事件的整体审视而造成理性和深度的欠缺;相同相似新闻的同义重复和信息的浅层次倾向,使高端观众选择离去,而一般观众也渐感审美疲劳。[1]当前,各地电视媒体已经明确意识到,必须从自己所处区域的文化特色和民众信息需求出发,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发挥区域传播优势,从内容、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本土化节目的建构,以本土化的生存智慧,打造区域性强势媒体。

一、从平民视角,关注本土发展,体现受众眼光

民生新闻既然是老百姓的新闻,新闻内容就应该反映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发生并且关注的事情,充分地接近百姓的真实生活。我们的记者、编辑只有用百姓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与他们有关的热点、焦点,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所关注的话题,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走进平民百姓内心的世界。所以电视人必须学会换位思考,遇事必须站在平民百姓的位置上去考虑,去认识,力求让每一次采访报道既符合国家现行法律、党的方针政策,又得到平民百姓的认同。“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2],用平民的视角、平民的话题、平民的语言与他们通过荧屏进行沟通。“平民化的传播理念”是电视新闻立足沟通,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变生硬刻板的说教为亲切自然的信息传递的必然选择。“平民”,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电视观众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只有关注了这个“大多数”,关注了这个“主体”[3],才能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心灵的沟通,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电视新闻本地化,应从受众出发重新定位,采取平民视角,改变叙事方式,及时追踪、报道受众真正关心、想了解的信息。“本土化”是当前各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稳脚跟、力求发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充分挖掘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新闻,讲究平民意识,是赢得本地观众认可非常有效的途径。

《女子别动队》从大兴百姓的视角出发,无论是新闻题材、报道内容还是报道方式,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档栏目的新闻内容有大量的服务性信息,比如天气情况、道路交通、招生就业、行业信息等,都是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这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一“三贴近”原则。栏目所报道的题材,多是来自于本区内发生的事件。另外,《女子别动队》栏目的女记者,集采编播于一身,并将女性特有的感性贯穿其中。《女子别动队》的金花们在走进民众倾听民众的疾苦时,流露出了自己爱憎分明的真实情感,成为百姓的知心人,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

二、尊重传统,服务当地,体现当地本土特色

尊重传统文化,回归民间,以民生新闻的视角和精神,办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是电视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积淀,形成了所谓的传统。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本地民众独特的审美趣味、行为习惯和风俗人情,创造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电视节目,从新闻、信息、文化、娱乐等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做民生新闻节目我们需要创新,然而这个“新”不是盲目地开发自己无法触及的领域。什么样的“新”具备别人没有而我们自己又能驾驭得游刃有余的标准呢?这无疑就是“地方特色”。这触手可及的本地文化和本地信息源,正是解决我们民生新闻节目制作创新问题的“良药”。地域文化特色由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民生新闻只有在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代接轨,服务当地、服务百姓,才能赢得受众的喜爱。《女子别动队》栏目的新闻内容涵盖了京南地域的文化、生活、人文、欣赏习惯等,独具本土特色。在节目形式上,采编记者“五朵金花”也成为这档栏目的亮点。当新闻事件从她们口中娓娓道来时,观众体验了民生新闻节目那种特有的温柔亲和的特点,这与一般新闻节目严肃端庄、字正腔圆的播报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精准选择角度,吸引本土观众眼球

当前,群众不是厌倦新闻报道,而是希望能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市、区是如何发展的,能够从新闻中挖掘出对自己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的内容。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更加注重群众关注的“卖点”——“新闻点”。[4]目前我国民生新闻栏目数量庞大、内容繁杂,只有精确地选择报道角度,将本土化与百姓对接,做出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才能得到受众的欢迎,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一个会议、一次领导活动,通常都会出现多个信息源,而一条新闻不可能将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或一个信息源的多个信息点全盘托出,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本土化与民生的对接点上找准找好角度,使重要的新闻平民化,成为老百姓真正关注、要听、爱看的新闻。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在多个信息源或多个信息点的“面”上找出“点”来。一般情况下,“面”可能是相同的,而“点”往往不同。从“点”入手[5],从小角度切入,可以给人以亲切感角度,这样就可以给人自然而顺畅的感觉。(www.xing528.com)

例如,2010年12月30日大兴地铁线开通,连通了丰台、大兴两个行政区,全长约21.8公里,北端在南四环路公益西桥北侧与4号线公益西桥站接轨,这是大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有利于推动大兴经济、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也关系着民众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女子别动队》栏目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站在本土的经济民生的视角上,进行了相关报道。新闻讲道:“一条地铁不仅缩短大兴新城与市中心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它更使大兴百姓在心灵的地图上拉近了自己与首都的距离。”新闻用地铁列车飞奔镜头展现孩子、老人欢乐的笑脸,表达地铁开通后大兴区百姓的喜悦。最后通过大兴居民自己的话,说明了地铁开通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地铁工程建得好,是一项惠民、利民、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四、结语

民生新闻推动了电视传播理念的创新,开启了电视本土化发展的新时期,但民生新闻的发展不能局限于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电视在进行本土化发展的同时,要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打造高端节目,传播时代理念,在价值上引导,在品质上提升,使自己的节目能够关注民族命运和本土的发展,充满人文理性和时代色彩,形成电视媒体持久的生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6]同时,民生新闻节目在将来的道路上要寻求质量上的突破,首先要认清媒介角色定位,其次要善于寻找市场空隙。最后,节目内容要把技术进步提供的可能性条件利用至极限。电视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只有将大政方针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新闻才会变得鲜活,变得耐看,变得富有人情味,传达的信息也才更有针对性,才能真正树立起电视媒体自身的权威性。

【注释】

[1]于在春:《突破瓶颈扬长避短——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成长空间的拓展》,《当代电视》2007年第4期。

[2]田中阳:《关于传播学本土化问题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李耀武、胡亦平:《中国电视新变动格局与差异化战略选择》,《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4]周欢:《论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张建民:《电视地域新闻的个性化谋略——兼议〈阿六头说新闻〉栏目理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12期。

[6]王海宁:《民生新闻中的媒体伦理角色》,《理论界》2006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