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剑桥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亲民近民的节目理念在新闻界“攻城略地”,赢得了不少观众。民生新闻给中国电视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这场变革让许多地方电视台收视份额倍增,感受到了传媒的力量。然而时至今日,到底何为“民生新闻”似乎还没有定论,那些我们早已熟知的诸如“用方言说新闻”、“用扮演的方式演新闻”、“体验式报道”等等方式更是让观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那么,民生新闻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作为一个区级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造能够抓住观众的新闻呢?本文试就区县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方向进行探析,以待商榷。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新闻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此后的几年中,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各种类型的新闻栏目,大到凤凰卫视的《说新闻》,小到地县级电视媒体创办的精品栏目,比如《拉呱》、《女子别动队》等等,这些栏目无一例外地秉承了党中央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精神,继而创新形式,发扬特质,在“本地化”方面做了极大的深入融合。由于其易于被当地群众接受,这类新闻栏目也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一、民生新闻的起源
说起民生新闻的起源,很多媒体人把2002年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作为国内电视民生新闻时代的自觉阶段。不管这种划分方式正确与否,《南京零距离》高举“民本取向”的大旗,以平民的视角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一事实却鲜有人反驳,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后的几年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争相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如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福建台的《现场》等。简单来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在形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并进一步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类型,并使其所在的频道成为最热播的地面频道。
二、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现实面临的矛盾成了民生问题的关注点。很多受众认为,既然叫民生新闻,就要为百姓奔走疾呼,替百姓解决问题。当受众把这样的观点抛给媒体时,媒体作为一个展示观点的平台就显得力量薄弱。那么,究竟是受众的期许太高,还是民生新闻走到了节点?而且,随着民生新闻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一些负面评论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民生新闻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不惜夹杂色情、暴力、犯罪等负面话题,题材小,话题俗,已经让人看得不耐烦了。再加上直播、名牌主播和说新闻的方式已经被各地滥用,民生新闻未来还能做什么?做新闻还能有什么新招?夹缝中生存的区县台民生新闻又该何去何从呢?
三、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几年前,大家看到节目里出现一场车祸或邻里矛盾时还会精神集中、牵肠挂肚,但经过多年的“历练”,观众对类似的消息早已泰然处之,见怪不怪了,而街道某活动的启动仪式、社区运动会、居委会红袖标等等这些题材也早已被观众厌弃。几年前那个轰轰烈烈的民生新闻踪迹难觅,接下来的路更是举步维艰,不知方向。业内人士把这些归罪于“万恶之源”——收视率。有观点认为,提升新闻的品格,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找到与百姓需求契合之点,才是民生新闻的出路。笔者认为,提升新闻品格、体现主流媒体话语权,尤其是当下很多民生类新闻需要重视的。民生新闻不是猎奇,不是满足人们刺激的狗仔队式新闻,只有从业者明白这一点,才能挺直腰板,掌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这就需要对全国各地众多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入研究,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新闻节目模式来。
四、民生新闻的定位
江西电视台台长助理、都市频道总监许运交曾经对民生新闻有这样的阐述:民生新闻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贴近性、本土化是它最明显的特征。民生新闻报道就是用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视需求,企业家关注经济发展动态、政府职员关心党的政策决议、家庭主妇关注人情冷暖……梳理这些,首先要想到的是民生新闻的定位,作为区县电视台,虽然有着地域的局限性,却也有着“我们跟您最近”的最强优势。深入群众生活,关注百姓冷暖是区县电视台首要做到的。这要求媒体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想他们之所想,报他们之所难。很多民生新闻节目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一直站在高处,以怜悯的心态报道普通人,这其实还是认识问题。一档好的民生新闻必须从选题、报道、播出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平民观点,坚持三贴近原则。
与之相比,大兴电视台的《女子别动队》栏目就较好地找准了位置,提出“仰视百姓”的观点,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对待受众,充分考虑受众主体的觉醒,不但从内容和形式上贴近百姓,更从心理上做到贴近,倾力打造“我们跟您最近”的电视媒体。仰视百姓的理念和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宗旨把我们和普通观众的心理距离拉得更近。把视角放低些,让心态平和些,去关注底层的酸甜苦辣。仰视百姓,就需要有一种体验底层的精神。如果能俯下身来,与下岗职工坐在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浮在上边,没有失去根基。
在栏目记者心目中,每位观众打来的热线都是珍贵的,不但代表着观众对栏目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栏目的支持。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但栏目记者坦诚相待的真诚却得到了全区百姓的认可和称赞,这是区县电视台做民生类新闻时值得肯定的一点。
然而《女子别动队》栏目也有自己的困惑和症结。开播三年来,该栏目一直坚守着“跟您最近”的原则,力争做到仰视百姓,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栏目表达百姓最真实的想法、看法、观点。但栏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发现观众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在他们眼里,他们在生活中受到的委屈、不公和困难才是最想和《女子别动队》倾诉的。哪怕在媒体前老泪纵横、哪怕把家丑晾在世人面前,只有电视媒体解决了当前的实际困难,这个栏目才值得信任、值得关注。现在看来,这也许就是栏目定位和百姓需求之间的根本矛盾。
观众、网友总觉得新闻媒体就是宣传工具,觉得民生类新闻越来越没看头,这样的观念是怎么造成的呢?来看看各个民生类的新闻宣传片,或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目前在播的大部分节目宣传片都会用一些充满眼泪和动感的画面来刺激观众的眼球,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许这些信息误导了观众的基本判断,让他们把民生类新闻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剑,造成很多栏目热线成了出气筒。很多观众习惯于通过栏目播出的具体节目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这个栏目是什么性质的栏目。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观众的错,总结这些是要告诉媒体人,我们最需要明确方向,明确我们是什么、要做什么。
五、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
民生新闻的题材包括资讯服务、公德公益、投诉曝光、历史文化;警情通报(公安、消防);民事纠纷(法院、检察院);奇闻轶事(图片配口播的形式,讲新闻故事)。
六、民生新闻必须做到“三贴近”
作为新闻媒体,探寻民生类新闻的出路和自身发展的空间,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办好自己的节目使节目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把我们的摄像机、话筒对准热气腾腾的社会生活,对准老百姓的实际,对准广大人民群众。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讲,贴近实际就是要求我们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不能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贴近生活就是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抓住生活本质,解决生活难题,丰富生活内容,跟上生活变化的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信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贴近群众就是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着眼于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电视节目才会有人看。
记者要学会用满腔热情回报观众。观众看到我们的努力,自然不会强求结果。社区类日常工作可以报道,但不能把它当做宣传重点,重点是取得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民生新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媒体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内容的贴近性上,还体现在互动交流及咨询投诉类栏目的服务中。真正做到“关注百姓话题,关心群众利益,以百姓视角、百姓情怀,反映百姓心声,颂扬百姓创造,服务百姓生活,讲述百姓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