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规划的实施
6.1.1 规划编制背景
展望未来30年,全球城市在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不少共同挑战,越来越追求功能的多样性,更加注重人文、公平、便捷、生态,以及城市生产、生活、休闲的融合。尤其是,随着全球环境危机得到更多的重视,以及公众对城市活动影响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全球城市的战略规划理念越来越强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城市的战略规划编制背景概述如下。
1.纽约
2007年发布的纽约规划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纽约只能应付眼前的危机,无暇顾及长远发展。而如今,客流量、犯罪率、失业率、市民平均寿命、人口数量等都显示,纽约变得空前繁荣,来到这里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与此同时,纽约面临的挑战也与30年前大为不同,主要涉及人口增长、基础设施老化和越来越不稳定的环境。例如,到2030年,纽约的人口将超过900万,很多基础设施在历经一个多世纪将变得老化,已经恢复生机的城区的空气、水和土壤质量依旧堪忧。此外,全球变暖正在形成新的危机,威胁着纽约。
在此背景下,纽约认为是进行长远规划的时候了,以便面向未来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被动应对。为此,纽约市专门成立了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办公室(New York City's Office of Long Term Planning and Sustainability,OLTPS)[3],以可持续规划理念为指导,聚焦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一系列议题,规划建设一座更绿色、更美好的全球城市。
2.伦敦
自1944年阿伯克隆比主持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特大型城市区域规划——《大伦敦规划》以来,每一阶段的伦敦地区发展规划都主要立足于自身需求和可行的程序性工具,以利于指导未来20—30年的发展,其中,《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于2004年2月由大伦敦政府和大伦敦管理局(Greater London Authority,G.L.A)[4]正式向全社会颁布。
编制这一规划的出发点,既是针对伦敦可持续发展而提出长远构想,也是应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形势和条件而做出的现实反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经给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作为世界城市的伦敦更是首当其冲地面对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人口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日益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面对上述变化的形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并制订有效措施,实现伦敦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伦敦发展成为一个人民的城市,一个繁荣的城市,一个平等的城市,一个可达性的城市和一个绿色的城市。
为此,《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伦敦地域范围内的增长不能侵占宝贵的绿色空间。在此指导思想下,《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确定了以下四个关于空间发展的重要原则:第一,鼓励更集中更紧凑的开发方式,保证在不侵占开放空间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个较高密度的布局结构和适宜的用地比例。第二,未来开发的规模和时序必须与现有的和已规划的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三,保证重要的资源供给,包括提供商业办公空间、住宅、相关的技能培训设施和足够的交通设施以及高品质的环境。第四,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获益的那些地区,特别是东伦敦的部分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优先考虑和支持。
3.东京
2006年12月,东京都政府制定了《10年后的东京——东京将改变》发展战略规划。此次规划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东京面临诸多城市问题。从成长、稳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东京面临着大气污染、垃圾激增、道路堵塞以及铁路交通混乱,甚至还有恐怖活动等各种各样的危机。二是东京希望走向更高水平的成熟,创造出新的文明秩序。日本政府认为,尽管日本物质财富极为丰富,但是尚未找到自身所依存的价值准则和新目标,国民将来越来越难以拥有梦想和希望。日本期待着通过“城市的力量”创造出新的文明秩序,从而超越20世纪的近代主义。三是东京于2006年8月作为日本国内唯一候选城市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日本政府认为10年后举办奥运会将是东京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城市魅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契机。此外,日本还希望在今后10年间,加快实施先进措施,将东京打造成为21世纪的示范城市,向亚洲以及全世界传播。
《10年后的东京》以成熟城市的新发展为指向,规划中贯彻了三个视点:一是利用最先进的尖端科学技术来开拓未来;二是倡导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加强东亚各城市协作,实现活力发展。同时,为使《10年后的东京》规划具有实效性,规划中提出了面向未来10年的八大目标,涵盖绿化规划、交通道路、环境负荷、防灾抗灾、高龄社会、都市魅力和产业实力、人才培养、体育等多个方面,并针对每个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4.墨尔本
墨尔本在管理其城市发展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基础早在1850年立市之初时就已确立。《墨尔本2030》是管理横跨大墨尔本都市区和它周围的区域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战略规划,由澳洲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州政府于2002年制定。制定这样规划的原因是因为之前墨尔本的蔓延式发展导致了空气污染、郊区居民难以获取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未来20年墨尔本还将增加100万人口,必须从“分散式”发展转为“紧凑式”发展。因此,《墨尔本2030》明确了墨尔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紧凑的城市,管理大城市增长,与区域城市相联系的网络、兴旺的城市、公正的城市、绿色的城市、更好的运输连接、更好的规划决策管理。以上这些发展方向在《墨尔本2030》中被具体化为一系列专门政策,而这些专门政策再通过地方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和社区,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目标。
表6.1 墨尔本规划历史
资料来源:凯文·奥康纳、陈明,《墨尔本大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历史经验和现行实践》,《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5期。
5.巴黎
2008年初,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启动了巴黎城市建设新规划——《大巴黎规划》。该规划是在一个由国家、巴黎市、巴黎大区和巴黎大区市长协会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及23位资深人士组成的科学委员会的帮助下展开的(洪亮平、陶文铸,2010)。而且,规划以全世界10家杰出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为基础,计划通过大规模的扩建将巴黎打造成世界之都。此次规划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姚立,2010):一是巴黎发展面临瓶颈。一方面,大巴黎人口达1 200万,交通混乱,城市资源分散;另一方面,城市问题成堆,乞丐满街,城郊“两重天”,郊区成了犯罪与不安全的代名词。二是前总统萨科齐希望“重塑巴黎”。萨科齐欲倾全国之力重组交通,将首都打造成世界之都。
《大巴黎规划》的目标是重塑巴黎,重组交通,把首都建造成一个21世纪可持续发展、具国际竞争力、能创造财富和就业、不再有郊区概念的绿色环保大都市。规划的基本思想是(黄辉,2010):一是结束巴黎市中心200万居民与郊区的600万居民割离的孤立状态;二是更好地利用现在的土地库存和变通城市规划法律,在未来每年增加7万套住房;三是在20年之内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四是优先发展数十个经济中心等;五是打算把互相割离的社区连接起来,特别是把割切城市的铁路线覆盖起来。《大巴黎规划》分为法兰西岛规划和巴黎大区规划两部分,对经济、区域治理、商业、创新、教育、农业、项目建设、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战略和实施指导方针(郭爱军等,2012)。
6.香港
策略规划在香港历史悠久,可远溯至1948年为战后重建及针对从内地大量涌入的移民而制定的《亚拔高比报告书》,此后发布了《土地利用计划书》(1970)、《香港发展纲略》(1979)、《全港发展策略》(1984)、《全港发展策略修订》(1986/1988)、《全港发展策略检讨》(1996)。早期的策略规划仅提供粗略的规划方向,并未提出可量化的深入分析,而《全港发展策略》(1984)的制定带来重大突破,它采用系统的方式去设定目标课题、认明限制、拟定方案、评审方案(以选择最适合者),以及拟定明确的执行计划。《全港发展策略》在1986年及1988年进行了两次较小规模的修订,上一轮全面性检讨于1996年完成,1998年2月向公众发表。
尽管香港的策略规划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仍有改进的需求和空间。一方面,方法上要更科学,也即人口假设要更可信及更具说服力,规划方式要更具远见,规划年期要延长(规划与实施大型建议很耗时,单是研究有关建议亦需数年),对于远期不明朗因素要保持灵活性,进行广泛咨询从而让社区有更大程度的参与。另一方面,要适应新时势。上一版策略实施以来,香港的发展形势变化很大:1997年回归祖国,人口增长趋势开始逆转(人口增长放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游客数目剧增,与内地的社会经济联系增强促使跨界客货流急剧增长。
在此背景下,香港面临在全球及区域日益激烈竞争下如何保持优势地位,在公众追求优质生活下如何满足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为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组织编制了《香港2030——规划愿景与策略》,聚焦生活空间、国家地区关系、经济、人口、土地等议题,旨在更新香港的全面发展策略,作为香港日后发展策略性基础建设的指引,并通过规划发展协助实现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标,以切合未来二三十年的各种社会、经济与环境需求引领香港走向共同愿景。
6.1.2 实施进展与成效
全球城市战略规划发布后,一些城市对规划实施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跟进总结。具体如下:
1.纽约
2007年纽约城市规划——《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plaNYC2007)推出后的4年中,纽约市政府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如表6.2),取得了以下重大进展:
一方面,全面推进了规划任务。建造和保留了超过64000个单位的住房,为纽约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交通选择,完成了超过20个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用途更改项目,使87%以上的新开发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并推出了全市首个快速公交系统。在纽约市政府的努力下,在改善现有公园的同时增加了200多英亩的新公园,25万纽约人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走入一个公园,建立绿色基础设施的市政拨款高达150亿美金。为了清洁水道而种植的树木多达50万株,针对饮用水管网的投资也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的进展报告显示:纽约人呼吸的空气比几十年以前更好,纽约港及其支流比一个世纪前更健康,纽约的废物回收率将在四年后提高一倍,纽约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降低了16%。
另一方面,完善了规划实施制度保障。制定了比现有建筑更加节能的法律,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下降了13%,低于2005年的水平。超过30%的出租车车队已经使用减少排放的绿色车辆,淘汰高污染取暖燃料的法律也已经制定完成。政府推进并完成了100个节能改造项目,并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绿色建筑立法。市政府承诺,到2017年纽约将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纽约还陆续推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纽约城市规划进展报告》和温室气体、气候变化、能源、湿地、空气等专项报告。
2.伦敦
《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优先选择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中将伦敦东部地区作为市政府推进开发、复兴和基础设施改善策略的最优先选择地区。规划实施后,伦敦的东部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的东伦敦技术集群互动式地图显示,伦敦东部的科技城发展迅速,目前该地区已经成立超过600家公司。英国政府为该地区提供了有力支持,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研发税收及信贷的支持增长了225%,并启动了业主和“企业家签证”,以帮助吸引人才,对该地区资本收益税收减免增加一倍,目前已经达到1 000万英镑。同时,英国政府还在进一步征集投资者和商界领袖需求建议,以便为该地区发展提供更直接和高效的支持。目前,政府希望集群将继续进一步东扩到奥林匹克公园新区。
二是经济增长更富多元性。(1)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历史上看,英国政府原本并不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规划制定之后英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力图为它们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例如设立各种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和扶持、制定颁布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等。2010年5月24日,伦敦中小企业经营者与伦敦市长共同召开主题为“小生意就是大生意”的讨论会,伦敦市长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中小企业在英国经济、特别是伦敦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据粗略计算,中小企业占伦敦经济产出的70%。(2)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认为应当积极支持新兴的、有活力的增长和创新部门,其中伦敦的创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伦敦的创意活动主要集中于伦敦CBD——伦敦城(London City)的周边地区。在那里,集中了各类休闲、文化、餐饮设施,同时也是尚未成熟的创意产业的家园,年轻的设计公司、多媒体企业家以及艺术家等一方面为集聚在CBD中的金融、公司总部等生产服务业提供常规的服务,另一方面,他们在这里尝试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成为城市中最具创新氛围的地区。有一个被世界各国认可的观点,那就是“英国伦敦,一只创意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全世界便掀起一场创意产业的龙卷风”。
三是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专门制定了就业发展策略,规划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伦敦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还将进一步减少80 000个左右。但与此同时,服务领域的就业机会将有较大的增加。总的来看,到2016年仍将有大量的、类型多样的产业继续进驻伦敦。规划制定后,伦敦的就业岗位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雇用的高技能行业员工人数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城市,咨询公司德勤对银行、法律服务、数字媒体、文化、软件开发与教育等22个行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伦敦在这些行业的雇员人数为150万,相比之下,纽约为120万,洛杉矶为78.4万,香港为63万,波士顿为42.5万。而且,伦敦在上述行业每创造1个工作岗位,就会在包括交通运输、零售、设施维护、医疗和执法等领域相应创造出2个工作岗位。德勤预计,到2020年伦敦将至少净增就业岗位30万个,其中至少1/3在高技能行业。特别是创意性数字与媒体行业的发展非常快,其新增就业人数将超过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减少。而且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也大大增加了伦敦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大众传媒等行业的就业大幅增加。(www.xing528.com)
四是城市公共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商务办公为主体的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务区)向以城市活动和活力为核心的CAD(即central action district,中央活动区)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时,《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认为伦敦丰富多彩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形成其城市特色和开放性格的重要影响要素,公共开放空间是最有价值的公共资源和最有吸引力的场所,有助于提升地方区域的活力,促进地区意向的形成,并对吸引外来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公共开放空间在提供了一个建成环境的缓冲地带的同时,也给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伦敦将可能以一种更加紧凑的模式进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维护和提升开放空间的品质。之后,伦敦市长制定了“大型户外开发”项目,旨在改善伦敦的公共空间。例如,由Witherford Watson Mann设计的伦敦索思沃克广场改造工程将对行人更加友好。耗资50万英镑的改造工程把当地的商店、咖啡馆和公司等与广场重新连接在一起。新的布局也营造出一个中央交通岛,以及新的街道照明设施、公共座椅,并对人行道进行了改善。同时,伦敦春节庆典的公共空间走向,有着浓厚的官方认可意味,使之脱离了原有的小群体节日属性,进入了城市文化层面。英国伦敦的春节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亚洲以外最大的户外迎春节活动。通过广场和街道,以及大众传媒等公共领域,中国传统的春节成为了一场全城的盛事。其背后的动因,是华人社区作为城市组成部分得到认同,以及伦敦作为国际性都市在形成多元文化方面的努力。
五是低碳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例如,为缓解交通对伦敦造成的空气污染,伦敦市于2008年2月4日启动了“低排放区”计划,规定从当天起驶入低排放区的重型车辆尾气排放量需要达到欧盟规定的标准,否则每天将征收200英镑,如果逾期不交,还要加罚1 000英镑。“低排放区”的范围大约有980平方公里,它不仅囊括了伦敦市内,而且辐射到四周大片地区,“低排放区”内设置有固定或可移动的相机及检测装置,可对进入该区域的车辆进行监测。
3.东京
目前,《2020年的东京》规划正在推进之中。近期,依据该规划制定的“2012实行计划”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防灾城市工程有序推进。其中,至2012年8月,日本公立国民中小学校舍耐震化达到84.8%。12.2余万栋学校建筑中的103 561栋已经完成耐震化,仍有18 508栋(约占15.2%)尚未完成耐震诊断或者尚未补强[5]。
二是低碳、高效自立、分散型能源社会逐步完善。2012年6月,日本东京都宣布今后3—4年将在东京湾新建约10台输出功率为10万千瓦级的天然气火力发电站机组,东京将设立投资基金以确保约400亿日元的经费[6]。东京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0年度大幅削减了13%,2011年度大幅削减了23%[7]。
资料来源:东京都政府网http://www.metro.tokyo.jp/index.htm。
图6.1 东京都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绩
三是连接海陆空,提升东京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提升。2013年10月,东京“绕城三环线”修建进度已经达到计划的约六成,预计2020年前将完成九成以上。羽田、成田两大机场的扩容也提上紧急日程,2014年两大机场年起降航班预计达到75万次[8]。此外,2012年12月27日,东京都政府公布了丰洲新市场(江东区)的建设纲要,届时筑地市场将搬迁至丰洲新市场。
四是谁都可以进行挑战的社会,向世界大量输出展翅高飞的人才计划顺利推进。其中,2012年,东京开设支持东京都立高中生出国留学的“下一代领袖培养道场”,该项目于每年夏天启动。与日常教学不同,授课的老师是一些有国外生活经历的商务人士、体育选手和艺术家等。
五是谁都可以亲近体育,赋予孩子们梦想的社会取得新进展。目前,东京已成功申办了2020年奥运会、残奥会。东京于2011年9月15日成立了“东京2020奥运会·残奥会申办委员会”,致力于申办2020年的奥运会·残奥会。2013年9月8日凌晨,东京成为202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此外,日本于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分别举行了第6届和第7届东京马拉松赛,还于2013年9月成功举办“2013东京体育节”等。
4.墨尔本
《墨尔本2030》实施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重点区域获得快速发展。《墨尔本2030》规划主要划出了5个未来30年内政府鼓励人口增长的区域,其中的不少区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其中的Wyndham就在墨尔本市的西南区,人口从2001年的8.7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14.3万人;墨尔本人口增长第一的新兴地区;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人口将增至43万人;新增一条50公里长的双轨道轻轨线;新增120辆轻轨,为新增的8.4万名乘客提供出行方便,使得该地区最远距离也只需45分钟可到达市中心。
二是宜居城市建设踏上新台阶。规划制定后,一是优先安排公共设施用地。开发之初,首先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政府认可后实施。在整体规划中,必须先划出道路、运动场、公共绿地、幼儿园、学校、商店、高尔夫球场、游泳池等公共用地。规划后以招标的方式出售,在出售之前,开发商必须将道路修好,将公共绿地的花草和行道树种好。二是制定精心设计与严格的听证会制度。墨尔本的商业街、步行街、广场、公园等都有精心的设计,城市雕塑也具相当艺术水平。城市建筑极具个性,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墨尔本的规划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公示和听证会制度,建筑的容积率、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形式、绿化率等都需经过居民和单位的同意。三是制定特有的节水方案。墨尔本非常干旱缺水,如何利用水资源成为关系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制定了一套特有的节水方案,这个战略被称为“标记所有的水”。也即,把墨尔本这个城市看成是一个蓄水池,雨水进入这个城市,必须加以更好的利用。墨尔本建设了很多湿地,而湿地在过滤废水的过程中作用显著。湿地不仅是公园一景,加以合理设计,还可以通过湿地来蓄水、净水,然后将水资源用于公园的浇灌等。四是政府总是鼓励人们,包括工人、居民、游客,尤其是留学生选择乘坐电车、火车和公交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气污染。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墨尔本的城市宜居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经济学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 ligence Unit)最近一次有关全球宜居城市的调查显示,墨尔本超过加拿大的温哥华,被评为全球最佳宜居城市。墨尔本市副市长表示到2020年,墨尔本将彻底实现零尾气排放的承诺,届时墨尔本市将更加美丽,也将更加适合人类居住。
三是交通管理的科学水平和人性化水平不断提升。《墨尔本2030》希望能够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大大改善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之后墨尔本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提升交通管理的科学水平和人性化水平。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墨尔本采用了先进的“可协调的适应性交通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组群来组织地块交通信号的控制系统,能根据交通需要和系统容量及时调整信号。在市内交通上也很少采用车行立交桥和人行高架桥,主要采用地面单行线路和分布较密的路网,以达到保护城市风貌的效果。此外城市交通还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如交叉口的人行道均有坡道,便于轮椅通行;设置了与常规路面不同的盲人步行道;考虑了残疾人的停车位;在交叉口处转换信号灯时发出声响以提示盲人通行等。关于停车问题,市中心设有多层车库,但更多的是采用地下车库,也有街边停车,设置计时收费机,而交通流量不大的街道两边则划分出单向或双向停车位免费停车,保证了交通方便和市容整齐。
四是城市环保和绿色建设取得新成效。墨尔本是一座热衷于环保的城市,《墨尔本2030》力争以对环境影响最低为基本原则,实现城市的综合发展。(1)城市建筑体现绿色环保。最著名的当属坐落于闹市区的墨尔本会展中心(MCEC),这幢建筑以其巧妙的设计构思和多维度的环保理念令人叹为观止。墨尔本市政办公2号楼(CH2)也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一大奇观,其利用回收木材制作的百叶窗一般的建筑外立面会随着阳光的位移而开启或关闭,以调节室内光线,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显得清新脱俗,相当醒目,被称作是“会呼吸的大楼”。这两座建筑都得到了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协会的六星级认证。(2)墨尔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源远流长,同时在城市环保工作上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例如墨尔本公共图书馆围绕着环保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深刻地昭示出世界主流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墨尔本市内的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都提供一种名为Power mate的电子设备的外借服务。Power mate主要由一个测量电压、电流与功率的手持仪表构成,体积不大,手持可用。Power mate的作用在于可与任何正在使用中的电子设备相连,进而显示该设备这一时刻的能源消耗。Power mate的灵敏度很高,能够显示的电流单位精确到1毫安,功率则精确到0.1瓦,并且能够计算出连接设备的每小时、每季度乃至每年的能源消耗成本。其显示界面很友好,易于操作。Power mate还可以将能耗转换为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量,给使用者直观的感受。墨尔本公共图书馆正是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让环保意识彻底融入生活。现如今,人们习以为常地使用电子设备,却并不知道它们对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墨尔本图书馆引入Power mate作为馆藏,意在提醒读者留意自己的能源消耗,提起环保警示。
五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功能不断提升。《墨尔本2030》旨在通过加强城市设计规划,使城市环境变得更为宜人和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南十字星车站是维多利亚州120年来最大的铁路复兴工程,别致而一流的建筑在带来现代化安全的体制与更好的服务,同时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几年前,这个车站还没有这么时髦的外表,当时名为史宾赛车站。因年代久远,史宾赛车站是墨尔本市西区的“死角”,又脏又阴暗,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历史上,史宾赛车站曾经历过一次整修,但效果不大。第二次重建,于2002年9月开工,耗资7亿澳元。车站本体建造花费了总投资的一半,另一半则是用在南十字星车站邻近的新都市计划,使得重建后的车站拓展成为一个全新的酒吧、餐厅与零售购物区。整个工程于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前夕完成,此后,南十字星车站一跃成为墨尔本的主要火车站以及市内交通枢纽。南十字星车站设计上最大的特色,是金属与玻璃钢骨制成的波浪形屋顶,覆盖了所有14个站台,屋顶内有电气化装置帮助排热、排废气。支撑着屋顶的玻璃墙为站内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更值得一提的是,金属钢骨架起的玻璃墙底部并未触地,由此形成了一个环车站的巨大“通风管道”,从而保证了站内的空气流通。
5.巴黎
《大巴黎规划》于2008年初启动,具体实施这项计划的协调指导委员会由国家、巴黎市、巴黎大区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另由23位资深人士组成的科学委员会从中协助,统领委员会全部工作的总指挥是萨科齐总统亲自指派的巴黎地区拓展事务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布朗先生。《大巴黎规划》将推进的领域包括经济、交通、住房建设、教育科研、商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其中,巴黎大区的新交通总体规划是重点。目前,《大巴黎规划》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通过了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2009年5月27日,该计划获得法国议会与参议院的通过,进入公开辩论阶段。2010年5月27日,在备受争议之后获得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多数赞成票通过。即使在财政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大巴黎规划》仍被前法国总统萨科奇反复强调。2011年10月10日,萨科奇总统在建筑与文化遗产中心高调表示,大巴黎建设“开工决无回头箭”,再次将这一几乎被人遗忘的宏伟计划带回到公众关注视线之内[9]。
二是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2日,《大巴黎规划》建设项目曾来华招商,意在吸引中国投资者参与《大巴黎规划》的建设。2013年,《大巴黎规划》标志性项目获得政府批准。法国总理埃罗6日宣布启动实施大巴黎地区交通扩展和现代化项目,囿于财政资金紧张,项目总投资由原先的300亿欧元调低至270亿欧元,实施工期延长5年,由2025年推迟到2030年完工[10]。根据项目规划,大巴黎地区交通扩展和现代化项目将新建地铁站72座,铺设轨道里程达200公里,是大巴黎地区现有地铁里程的一倍,地铁采用全自动化控制;此外铁路沿线每年将建设7万套住房,相关工程建设将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表6.3 《大巴黎规划》实施计划
资料来源:法国经济技术顾问公司,《法国“大巴黎”拓展计划》,www.franchina.org。
6.香港
《香港2030》为香港制定了一套长远的规划策略,为香港土地和基础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着指引。这套规划策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议香港的未来发展主要依循三大方向: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提高经济竞争力,以及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以实现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远景。建议的规划策略只提供了整体的方向及概念,有关内容仍在作进一步专题研究,这在相关的地区计划、规划指引及发展计划内将反映。在《香港2030》提及的优先工作,如新发展区、跨界交通等,在过去数年间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如新界东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及工程研究、边境禁区的土地规划研究等,并正积极落实相关发展,而其他措施则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各有关政策局跟进实施。
6.1.3 实施面临的主要障碍
纽约、伦敦、东京、墨尔本、巴黎、香港等城市的战略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来自资金约束。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纽约市政府也遭遇了一些障碍。市政府扩大和改善交通网络的努力就因为缺乏稳定、充足和理性的资金来源而受阻。他们认为,“所有的金钱都浪费在了等待、废弃和越来越脏的空气中”。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纽约政府不得不降低财政预算。经济问题也是大巴黎规划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法国经济一片低迷,内外债务数额惊人,失业率不断升高,法国政府实施大巴黎规划面临巨大的财政风险。墨尔本试图在公共交通附近的活动中心提供更多的住宅,但是这些位置的土地非常昂贵并被小块拥有,因而开发商在这些位置建造住宅面临很大困难。
二是来自政府换届。例如,总统换届给《大巴黎规划》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2012年5月6日,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以51.8%的得票率击败现任总统、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也就是说《大巴黎规划》的发起人萨科齐不再是法国总统,《大巴黎规划》能否顺利推进存在新的不确定性。又如,政府换届也影响了墨尔本战略的实施。2013年10月9日普辛政府(Napthine Government)制定了《墨尔本2050》取代了前工党政府的《墨尔本2030》战略(Melbourne 2030 strategy)。
三是来自异见方。例如,社会共识不够给《大巴黎规划》实施带来干扰。事实上,从《大巴黎规划》推出至今,质疑和争论一直伴随左右。一些持反对意见者将《大巴黎规划》形容为“特洛伊木马计”,认为萨科齐酝酿的这个庞大计划不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转移公众视线,消解对于他内政外交上失策的不满情绪。也有人认为,就像蓬皮杜总统任内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密特朗总统任内的卢浮宫金字塔、希拉克总统任内的布朗利博物馆一样,萨科奇欲仿效前任们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之名留下一项值得后世永远铭记的功业[11]。又如,墨尔本在建造高密度住宅时遭遇当地居民团体的反对,因而开发商的决策会因对项目的反对而受到约束。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官方机构来仲裁规划纠纷克服了这些反对,但这给战略实施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四是来自规划配套未跟进。墨尔本居民对单独地块上独立住宅的长期偏好几乎没有改变,因而难以满足战略紧凑城市的目标。随着地块划得更小,以及近中郊区位置的住宅价格增长使得多单元住宅变得更具吸引力,居民的偏好开始发生变化。然而,又产生了新问题。绝大部分供应的多单元住宅并没有建在活动中心附近而是随意地分布在周边郊区。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财政和监管干预,才能确保住宅供给和需求的趋势更符合《墨尔本2030》的战略方向(奥康纳等,2008)。
此外,也有的城市规划设施中遇到体制机制问题,例如,纽约市一些举措由于缺乏州或联邦政府的许可、行动或资金而被迫放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