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战略规划的愿景思路
比照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新加坡、首尔、墨尔本、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巴尔的摩等全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绝大多数是以目标导向来阐述的。从中可找出各城市战略主线展开的关键词和目标取向特征,由此深入探寻规划动因和依据,以及全球城市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趋势。
5.2.1 规划宗旨
规划宗旨是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逻辑起点。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处的阶段、发展条件、面临机遇和挑战不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规划精神。
1.消除障碍、提振信心
纽约规划的落脚点是消除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问题带来的诸多威胁,积极拓展纽约的财富,使人们对纽约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伦敦规划指出,伦敦处于变革转型期,规划意在为今后15—20年的发展提供综合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框架,使伦敦人信心满满地参与未来的塑造。
2.搭建架构、提供规划引导
墨尔本规划旨在实现墨尔本大都市区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墨尔本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导。为此,规划重点强调了维多利亚州各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以切实促进全州利益最大化。规划指出,要重点对未来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投资等进行控制和引导,同时为区域内其他分项规划(例如交通、住房)的编制提供战略背景分析。香港规划旨在制定一个长远的、富有弹性的规划策略,作为香港日后发展和策略性基础建设的指引,并通过规划来协助实现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标。
3.维系地位、赋予发展新转机
在国家处于变革转型的背景下,东京2001年编制的《首都圈巨型城市群规划构想》,规划总期限为未来50年,中间年度为2025年,是以首都圈巨型城市群的再生为目标,着力维持东京在首都圈巨型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地位。2006年编制的《10年后的东京——东京将改变》,则是为申办2016年奥运会所提出的,力图利用十年时间让东京成为21世纪的城市新典范。
4.化挑战为机遇、寻求未来增长点
首尔制定的《低碳、绿色增长总体规划》是一项延续到2030年的长期绿色规划,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量,创造宏大的绿色就业和绿色市场,为打造低碳绿色城市提供蓝图。
5.展现抱负、勾勒未来宏伟蓝图
巴黎大区规划试图构想更有活力、更便于生活、更多样、更四通八达的城市。法兰克福规划描绘了其发展目标和在未来区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新加坡概念规划基于550万人口的假设,描绘了未来40年到50年的发展蓝图。约翰内斯堡战略则被视为核心发展战略,展示了其对长期战略方向的理解和所做的巨大努力。
5.2.2 愿景目标
愿景目标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导引。纵观全球城市的战略规划愿景,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追求多元化、多样性,更注重人文、公平、便捷、生态。
图5.2 全球城市的规划愿景特征
1.建设具有国际性、主导性的城市
伦敦在过去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生活方式、价值观、技术等因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此,伦敦的规划愿景是发展为一个典范的、可持续的世界城市。东京规划以担负了首都机能的整个都市圈区域为规划对象,专心致力于实现首都的再生,远景规划着眼于打造可以引领日本经济再度崛起的国际竞争力,成为3 300万人集聚的世界最大的首都、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的世界主导城市。法兰克福基于优越的区位优势,着力于发展服务制造并进的多元经济结构,成为国际化特色显著的金融、经济和博览中心。新加坡规划强调首创精神,注重对企业的需求做出灵活及时的响应,同时支持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力争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国际商业中心城市。台北规划力求建设国际互动的台北,大力提高国际知名度,提供国际标准的城市生活环境及设施,创造国际化的文化环境,发展国际化的商业投资环境。约翰内斯堡规划提出,未来将继续作为南非第一商业城市和生产、创意、贸易、金融和服务的活力中心,从而发挥引领作用。里约热内卢则希望成为南半球最出色的城市,通过举办重大赛事、国际论坛和研讨会,成为“金砖国家”的重要平台,进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建设具有生活性、宜居性的城市
绿色、生态、低碳是各城市的重要规划目标。例如,纽约规划目标是试图消除人口增长、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的威胁,建设更绿更美好的纽约。伦敦提出建设一个绿色的城市,使伦敦成为更具吸引力、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东京提出建设引领亚洲新文明的生活城市,与山海河流等丰富自然环境共生的环境城市,从而让东京恢复为清水环绕、绿意盎然的美丽城市。此外,东京还针对地球变暖这一世界性环境危机,试图利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打造成为世界上环境负荷最小的城市。新加坡为继续确保高质量的生活,将为每一个人提供多样性的住房选择,同时,还将提供更多的开放绿地和娱乐休闲选择,旨在打造一个更宜居的城市。首尔则计划实现从建筑、城市规划、交通到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绿色创新,力争到2030年使首尔具有世界领先的绿色竞争力。为美化生活空间,提升休闲游憩的质与量,进而建立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台北提出了绿色休闲的愿景。
3.建设具有包容性、公平性的城市
伦敦立足建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一个公平的城市,将促进社会融合,重点解决贫困和种族歧视。东京作为国际上首先进入超高龄社会的老年城市,规划创造领先于世界的超高龄社会典范,以树立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形象,建设为人人都能安心生活的都市。而且,东京还将建设“只要有意愿,人人都可挑战”的机会城市,培养孩子们担负未来的能力,为有意愿在东京挑战的人们提供各种机会。巴黎大区尝试建立一个更有活力、更便于生活、更多样、更四通八达的城市,塑造更和谐、更均衡的都市功能。首尔围绕“以人为本”,将使人们通过绿色就业岗位获得更高的收入。约翰内斯堡着力成为一座机遇之城,试图通过均衡的经济增长惠及所有居民,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体面的住房、优质的公共服务、高标准的卫生保健和参与式的治理机会,并帮助贫困、脆弱的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里约热内卢希望成为巴西东南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增长最快、不平等现象减少幅度最大的城市,成为失业率最低、职工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香港基于绿色清洁的环境、良好的美学观念、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空间感、多元化的选择、地方认同和包容互爱的社会等,目标是打造称心如意的生活空间。
4.建设具有便捷性、联通性的城市
几乎所有的全球城市都把便捷性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伦敦提出建设一个便捷的城市,着力提高伦敦的可达性。东京开发建设三条环线道路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同时充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打造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此外,一些城市基于区位和组织网络,积极建设网络城市。例如,法兰克福规划指出,城市的经济实力立足于当地驻扎公司和机构的国际联网,为此将通过加强国际联网来进一步推进网络型城市建设。台北高度注重信息网络,提出建设信息高效的台北,着力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发展信息产业,建立高效的市政服务。墨尔本提出建设更加紧凑的城市,更好地控制大都市区增长,形成区域性城市网络。
5.建设具有安全性、适应性的城市
东京试图通过采取一揽子防御地震灾害措施来建设能克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城市,同时,将推进最先进的防恐技术和对策,以提高东京的信誉度和安全性,打造一座具备强大危机抵御能力的城市。首尔针对气候影响,如热浪、水资源短缺、传染性疾病等,将改善城市应急管理。台北提出建设安康便捷的城市,重点加强城市发展管理、维护家庭生活的舒适与安全、落实全方位的防灾体系、加强道路及交通管理等。
6.建设具有人文性、活力性的城市
东京依托都市魅力和产业实力,进一步展示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魅力,强化魅力城市的地位。同时,东京还提出创建活力的东京,与东亚各个城市携手合作加快产业领域的技术革新,传播和提供先进的环境政策,增进文化艺术体育等国际交流,构建青少年和体育活动之间的良性联系,实现活力发展。台北提出建设民主人文的台北,着力建立尊重人权、地方自治的有序社会,推动民众参与政策规划与社区改造,塑造多元化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环境,开创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
7.建设创新性、智力性的城市(www.xing528.com)
东京规划提出科技的东京、人才的东京。科技方面,将利用包括节能技术、医疗技术、机器人技术、资讯技术、耐震技术等在内的最先进的尖端科学技术来开拓未来。人才方面,东京要成为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多样化人才的集聚地,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来完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法兰克福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金融服务、通信技术及贸易、物流和交通管理服务等多种先进技术,力争成为崛起的创新经济中心。
5.2.3 战略思路
针对中心城市、繁荣城市、生活城市、网络城市、健康城市、活力城市、公平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等未来规划愿景,全球城市基于不同的战略路线设计了推进战略。大体有以下几类:
1.聚焦城市的发展优势来谋定战略
纽约规划指出,未来要打破被动的修修补补的发展模式,寻求主动的解决方法。为此,围绕集聚、效率、密度、多样性和人才等城市优势,战略设定将展现城市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法兰克福依托区位门户优势、全球市场优势、国际化人才优势,以网络城市建设为主线,推进有序的市场经营,并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增强数据服务能力。
2.围绕城市的转型主题来谋定战略
对变革中的伦敦,规划确定未来要成为一个典范的、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其战略是基于三个相互交织的主题来展开的:一是增长,即强有力的,多样化的长期经济增长;二是公平,即社会包容性,使所有伦敦人有机会分享伦敦未来的成功;三是可持续发展,即根本改善伦敦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水平。遵循这一主线,伦敦规划进而提出“五个伦敦”主题策略和伦敦分区域策略[1]。巴黎为确保21世纪的全球吸引力,将战略重点放在刺激经济的活跃性、增加投资的吸引力及商业设施的互补性、支持研究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首尔基于生态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出气候友好城市、绿色增长城市、适应性强城市三大发展战略。约翰内斯堡紧紧抓住引领南非经济发展的机遇,强调必须花大力气实现转型,改变目前只有某些人能享受高生活水准的现象,由此将战略展开为12个愿景主题要素:经济增长、人类发展、住房、基础设施与基本服务、环境、空间形态与城市管理交通、医疗保健、安全、财政可持续性、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墨尔本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出实现墨尔本大都市区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可持续增长的规划——2030墨尔本规划》绘制。
图5.3 墨尔本更加绿意盎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3.立足城市的瓶颈突破来谋定战略
为克服首都圈巨型城市群面临的危机,在即将来临的人口减少时代仍然维持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利用现有3 300万人口的集聚优势,东京规划构想以首都圈巨型城市群的再生为指向,提出问题导向性的“圈域建设战略”。该战略谋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区域整合力,具体落脚在克服发展障碍的两条主线上:一是构筑环状巨型城市框架,培育首都圈巨型城市群集聚优势;二是开展广域联合战略,发挥区域一体化机能。香港规划提出建设亚洲大都会,土地是城市发展的较大约束。为此,规划重点关注了未来的空间发展模式,勾画出不同规划年期中的发展位置、形式及规模,由此形成规划策略的“以善用已建设区、开发新界北部和一核三轴”的空间发展战略。
5.2.4 核心任务
围绕愿景目标,全球城市战略规划明确了规划实施过程中需推进的核心任务。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国际性、主导性方面
东京战略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围绕世界最大的首都、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的世界主导城市而设定的。大巴黎规划中的法兰西岛规划部分出于刺激经济的活跃性以确保国际影响力,提出增强各重要商业地块的吸引力和互补性,进而强化巴黎大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力争到2030年能够容纳600万的就业人口。香港为提升经济枢纽功能,提出预留充足的土地储备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工贸和商业需求,并加强香港作为国际及亚洲金融商业中心、贸易、运输及物流中心的地位,大力建设为华南地区的创新科技中心。
2.生活性、宜居性方面
伦敦提出“生活在伦敦”计划,任务涉及住房政策、多样性的人口、社区服务的提供、社区及周边地区发展进程等。伦敦还提出“享受在伦敦”计划,任务涉及购物者、开放空间系统等。围绕规划目标,巴黎聚焦城镇外的大规模区域,着力提升生活质量,强化景观优势,推进公园系统和生态系统建设,并大力发展旅游业。新加坡提出七个关键建议,涵盖住房、娱乐、商业、基础设施和认同感等。墨尔本围绕紧凑型城市建设,提出在目前以商业形态为主的城市中心区增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将一定比例的新住宅规划在城市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战略性再开发区域。墨尔本为推进更加绿意盎然的城市建设,提出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废物产生的数量,鼓励废物循环再利用,并通过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努力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首尔为建设气候友好城市,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完成指标,要求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排放量的40%,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供给量提高到2000年供给量的20%,将能源消耗量减少到2000年消耗量水平的20%。此外,约翰内斯堡提出要加强对城市废物流的管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实施积极的能源需求管理,减少土地、空气、水、噪音和光污染,在城市每个角落及日常管理的每个方面坚持推行正确的环境保护实践。
3.包容性、公平性方面
伦敦提出“工作在伦敦”计划,任务涉及经济环境、办公室需求供给、制造业和批发销售、新兴成长行业、伦敦人技能提高和工作机会提供等。首尔提出,到2030年在绿色技术研发领域将投资20亿美元,大力支持绿色技术的商业化,新增1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建立市值1 700亿美元的绿色市场。巴尔的摩实施宜居社区建设,任务安排侧重于多样的经济适用房选择,解决贫困、种族主义、犯罪和吸毒等社会问题,以及公众安全和减少犯罪等。墨尔本为促进更加公平的城市发展,提出增加区位较佳、价格合理的商品房供应,确保社会基础设施均衡分布,提供更多艺术、休闲和文化设施等。约翰内斯堡确定了人类发展主题,这涉及解决家庭贫困、消除不平等、减少社会排斥等,为此,推进的任务包括以渐进的方式实现所有住房困难的居民都能获得平价、安全且体面的住房、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不同等级的、可靠的和价格合理的服务。
4.便捷性、联通性方面
伦敦提出“连接伦敦——改善伦敦交通”计划,任务涉及更紧密的融合交通与空间发展、加强国际国家区域交通联系、更完善的公共交通、减少拥堵和更好地利用现有街道路网、提高货运流动及货物和服务的分配效率等。东京提出构筑环状巨型城市框架,主要任务包括实现快速交通联接、通过都县联动提升空港功能、东京湾一体化、构筑高效的广域物流系统、构筑首都圈巨型城市群信息网络、构筑跨区域的产业政策网络等。法兰克福提出网络城市3.0版本——无线城市,涉及加强法兰克福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构建扶持年轻企业的孵化器,促进经济、教育和研究的紧密联系,推进法兰克福知识中心建设(如法兰克福之家系列计划[2])等。墨尔本围绕区域性城市网络构建,提出促进区域城市和处于地区交通走廊上的关键城镇发展,使其成为网络化城市格局中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实到位。巴尔的摩将开发多式联运的区域交通体系,以此作为塑造该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机会的基础。
5.安全性、适应性方面
东京提出采取一揽子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并将推进最先进的防恐技术和对策,以提高其在国际上的信誉度,打造具备强大危机抵御能力的城市。首尔按照先进的适应性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提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立一体化的应对系统,并推行高效的管理政策。
6.人文性、活力性方面
巴黎为确保21世纪的全球吸引力,提出要保护良好的自然空间和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巴黎岛及艺术特区所赋予的文化生活氛围和宝贵文化遗产,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率,并强化科研和培训优势等。墨尔本为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将加强城市设计规划,做到环境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以提供优质的建筑形态,保护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从而构建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形成一批富有吸引力、适宜步行、风格多样的社区。
7.创新性、智力性方面
法兰克福围绕创新经济中心建设,提出加强与奥芬巴赫合作,形成一个围绕设计学院的创新园区。首尔提出重点发展十大绿色技术,研发包括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太阳光电电池、IT电力(如智能电网)、绿色建筑、LED照明、绿色IT、绿色汽车、城市环境恢复、废弃物回收利用、气候变化适应等技术。
综上可见,全球城市战略规划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在规划宗旨和规划精神上有的强调未来抱负,有的强调破除障碍,有的强调化挑战为机遇,但最终都落实到城市地位的巩固提升上。未来,全球城市将更多地追求功能多样性,更注重人文、公平、便捷、生态,更重视城市生产、生活、休闲的融合。为此,提升城市的生活性,或许成为全球城市未来规划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这也具体体现在目标任务的描绘上,诸如中心、枢纽、领袖、绿色、环境、生态、低碳、宜居、健康、美丽、生活、休闲、以人为本、和谐、公平、均衡、机会、便捷、网络、联通、防灾、应急、文化、魅力、活力、人文、科技、知识、人才等。在战略主线展开方面,全球城市采取了多条选择,有的是优势发挥型的,有的是主题展开型的,有的是问题导向型的,规划编制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