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表性战略规划核心观点对比研究

代表性战略规划核心观点对比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2四大区域战略规划的环境要素分析视角资料来源:根据各相关报告文本梳理总结。

代表性战略规划核心观点对比研究

4.3 代表性战略规划的核心观点对比研究

虽然各战略研究在出发点、研究组织方式、成果形式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具体研究内容都可分别归属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战略驱动力、战略风险、发展趋势与愿景、发展思路与对策等6个方面。由于研究视角、背景和思路方法的差异,各研究成果在上述几方面所持有的核心观点有些相同,有些则差异较大。

4.3.1 战略环境预测

1.分析视角比较

纵观各战略成果,战略环境分析主要从经济发展、区域格局、资源环境、意识形态、社会领域、国际安全等视角切入。其中,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考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制度等因素;区域格局方面一般比较关注各地区所占的经济比重,以及地区在全球发展事务中的影响力;资源战略环境一般从能源存量、能源消耗及气候变化等视角出发;意识形态分析包括全球治理、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社会领域分析重点考虑社会公平、治理能力、腐败问题等;国际安全分析主要包括国际战略合作机制、地区冲突、区域安全等方面。当然,各战略规划在具体分析中还有各自较为独特的视角,如《2052》关注了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终结等问题;《俄2030》关注了宗教发展、国际安全局势及其影响;《亚洲2050》则关注了社会治理、政府公信力等问题;《美2030》则关注了区域格局、粮食与水需求,以及西方意识形态与地方化文化、政治、宗教影响等。各战略研究的关注重点如表4.2所示。

表4.2 四大区域战略规划的环境要素分析视角

img95

资料来源:根据各相关报告文本梳理总结。

2.核心观点比较

(1)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各代表性战略研究都认为未来世界经济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在增长速度方面,呈现出低速增长、中速趋好和中速趋缓三类观点。

持低速增长观点的代表是《2052》,它认为从2012—2052年长周期内,世界经济将进入缓慢增长通道,气候与环境约束将愈发显著。其中,GDP持续增长但越来越慢,GDP总量2052年达到2000年的1.2倍,年均增幅约0.35%,人均GDP年增幅1%;全球劳动生产力的增长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逐步放缓;投资比重不断增加,消费会持续减少,全球人均资源消耗量不会超过美国2000年水平。持中速趋好观点的代表是《俄2030》,它认为未来20年,全球GDP年均增速由以往20年的3.5%提高为4.0%到4.5%,而经济结构的变化仍将保持过去十年的趋势。持中速趋缓观点的代表是《亚洲2050》,它认为全球GDP从2010年至2050年每10年的年均增幅从4.0%降至3.6%,而其间亚洲的份额将不断扩大,到本世纪中叶达到全球一半。

(2)区域格局。

在区域划分上,各战略研究都认为国家阵营有可能出现分化,国家类型划分标准将由原先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向多元化标准划分转变,不仅要考虑人均经济指标,而且考虑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质量和人口等因素。如《2052》认为全球国家可以划分为美国、中国、除美国外的OECD、BRISE、ROW等五大阵营。《俄2030》认为,除了发达国家之外,在世界版图中将看到另外两个对立国家群体,包括成功适应了世界经济主要趋势的“中等”国家(巴西、墨西哥、东盟创始成员国和越南),以及找不到现代化所需资源的国家(非洲、拉美、南亚和东南亚的大量国家)。《亚洲2050》则将亚洲国家又分为三组,包括7个高收入发达经济体,11个快速发展的收敛经济体,以及31个增长较慢或适中的起飞经济体。

在经济格局上,各战略研究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崛起,但对其发展质量和影响力预期存在一定差异。如《亚洲2050》认为亚洲将实现亚洲世纪,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从2010年至2050年,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7个主导经济体[6]所占的亚洲GDP总增长份额将高达87%,并占全球GDP增长的55%,它们不仅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还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美2030》对于亚洲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也非常乐观,认为以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军事开支和科技投资为依据来衡量全球实力,亚洲将超过北美和欧洲的综合,中国很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传统的西方世界的重要性将有所下降。《俄2030》则认为,尽管未来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但人均尤其是科技创新、生活质量、绿色发展等质量成分仍落后,美国将在科学与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2052》对于全球经济总量预测比较保守,认为美国将长期陷于停滞、欧洲慢速增长、金砖国家除中国外正常增长,但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看好。

(3)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是分析战略环境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环境因子。各研究成果对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也认为从意识、技术等角度出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瓶颈,但在是否能够完全扭转能源短缺现象,以及能源利用结构演变趋势上,仍有不同见解。

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但20—40年内对化石能源的主体结构不会有太大变化。如《俄2030》认为,技术进步将促进更高效地利用传统能源,特别是页岩气和矿井甲烷,生物能源等新能源还将继续发展,但在2030年前不会有大规模突破性进展。《2052》认为,到2052年全球仍有一半的能源使用来自化石燃料,在更长远未来可再生能源才有可能形成替代。《美2030》则认为,页岩气将对未来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获益于水力压裂法新技术,美国将重新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可采储量年限从30年延长到100年。然而,美国采用新技术导致天然气和石油大量产出,将促使能源价格下跌,对石油出口国产生重大冲击,加剧全球产能过剩同时欧佩克将失去定价权。

在能源使用强度方面,由于生产、消费模式改变和技术突破,能源使用强度将不断下降,但亚洲和欧美的趋势各不相同。如《2052》认为,未来全球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能源使用量还会继续增加,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能源强度下降1/3,这使得能源使用量在2040年前后达到顶峰,后逐步下降。《亚洲2050》认为,在2050年来临之前,亚洲将超越北美和欧洲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区。

在碳排放和气候问题上,人类在降低碳排放上会更加积极,但气候问题依然严峻。如《2052》认为,人类在碳减排方面会做得更好,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量将达到顶峰,并于2052年回到2010年水平,但气温升幅仍会超过2℃,并带来一系列灾害,在某些情况下,世界将在2052年之前有局部崩溃,但还不会突破如石油、粮食和水等的资源极限。《美国2050》认为,未来能源危机将日益严峻,美国必须改变能源依赖与高排放的状况。

在粮食与水资源问题上,人类的需求上升,形势严峻。根据《美2030》,2030年,全球食物需求预计至少会上升35%,水需求上升40%。世界约一半人口将生活在水源供应趋紧区。

(4)意识形态。

各战略研究对以市场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评述褒贬不一,但都认为该体系未来发生全球性剧烈变革的可能性不大,而宗教和文化领域则将呈现混合发展新态势,西方意识形态与当地传统政治、文化和宗教间相互影响日甚一日。

首先,以市场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将维持其世界主导思想体系的地位。如《俄2030》认为,未来20年世界总体意识相同趋势稳定。同时,意识形态将更频繁地与全球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相关联,而非仅仅集中于不同国家的内部政治生活,这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的基础。《2052》认为,尽管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有各类弊端,但未来几十年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会变得十分缓慢,在一部分地区,过时的资本主义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但在其他一些地区,该体系将经历大刀阔斧的变革。其次,宗教、文化等领域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如《俄2030》认为,未来宗教将出现混合态势,文化将不断互动。首先,各种宗教、各地宗教的影响将发生参差不齐的变化,宗教对于新现实的适应将导致出现一些“混合”意识形态现象,发生宗教间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全球化使文化互动不可避免,跨文化协作的重要性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将得以提升,由于文化的稳定性和惯性,2030年前世界文化体系以及各种文化内核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最后,西方意识形态与当地传统政治、文化和宗教间相互影响日甚一日。《美2030》认为,从经济方面看,全球化受到寻求西方物质进步的社会的欢迎,但向他们传播的科学理性、个人独立、政府实行政教分离、法律之上等西方价值观却受到社会本土文化特征与政治传统的挑战。至2030年,如何调和西方全球化与当地传统政治、文化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将成为许多新兴国家社会的重大挑战。

(5)社会领域。

总体上,各战略研究认为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原有问题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恶化,而且随着气候问题、国际治理格局的演变,还可能会衍生出新型社会问题。如《亚洲2050》认为,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并得益于全球化驱动力的影响,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当中,国内的不平等状况显著上升。《俄2030》认为随着世界范围内中产阶层的壮大,新的超级富豪群体和成长中的“庞大的百万富翁群体”的形成,世界社会分层的扩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国籍”等问题的出现,社会政策原则和方向的深刻修正将持续进行。社会矛盾不仅会侵蚀国家社会体系,还会招致一系列国际社会问题(如移民、人口、种族冲突等)。《2052》则认为,由于资源过度利用所导致的代际冲突,将会演化为一种新型社会问题,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总量变小,甚至导致更多的社会冲突。

(6)国际安全。

在国际安全方面,各战略研究认为未来国家之间的协商与联合度加强,但也面临重重困境。如《俄2030》认为,安全与发展问题的全球化将使主要大国政治精英的战略思维发生变化,强化本国作为“力量中心”之一的任务将会转变为行使“负责任大国”之能力,以应对共同的安全与发展挑战。全球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相互协作的趋势将压倒相互对抗的趋势。军事建设和军备发展将会继续,但与此相关的相互猜疑,至少部分地会被创建新的全球安全维护机制、信任构建举措和联合发展武器系统予以平衡。对外政策中借助多种工具,扩大“软实力”和“巧实力”的运用将成为新趋势。

4.3.2 战略资源预测

1.分析视角比较

战略资源对于区域发展来说影响深远,是战略研究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预测主要是对人口与劳动力、能源与自然资源、土地等战略资源的未来变化进行分析。如《2052》、《美2030》主要考虑战略资源包括人口与劳动力、能源和土地;《俄2030》主要分析战略资源包括能源、劳动力;《美国2050》和《亚洲2050》认为主要的战略资源包括人口与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

2.核心观点比较

(1)人口与劳动力。

各战略研究认为,人口和劳动力在长周期内将达到峰值,但各地区人口结构及流动趋势不尽相同,同时,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也在发生演变。在全球总量上,《2052》认为,随着不断下降的生育率及不断上升的死亡率,在2052年之前全球人口数量就会到达峰值,而劳动力数量达到峰值时间较人口达到峰值时间早五年(如图4.8所示),而“支持负担”[7]不会像过去40年里那样一直减少,将呈现大致持平发展态势。《美2030》认为,2030年,全球人口将从2012年的71亿增长到近83亿。在人口格局上,世界各地区的人口结构与流动趋势并不相同。如《2050》认为,富裕国家会首先达到人口顶峰,如德国,到2015年,这些国家就会达到人口顶峰;在2020年之后,中国人口就会达到峰值;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会落后于这一趋势。《美2030》认为,与人口相关的四个趋势会塑造乃至决定多数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国家间关系。第一,老龄化遍及西方国家与日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年轻国家基数虽多,但数量却日益下降;第三,移民势头引发跨国纠纷;第四,城镇化既拉动经济增长,又会加剧食物与水资源短缺。《美国2050》认为,美国人口未来会快速增长,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当其他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面临人口数量下降时,2000—2050年,美国人口却将净增加1.58亿,达到4.2亿,其中外来移民和有色人种将成为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亚洲2050》则认为,在接下来的20年中,亚洲劳动力的增长率将从过去的每年2%减半到大约每年0.9%;而从2031年至2050年,亚洲的劳动力有可能持平,其中东北部的劳动力将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而其他地区仍在强劲增长。在红利表现上,对比过去的数量红利,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将逐步变得重要。如《俄2030》认为,信息经济对劳动力质量、劳动力积极性,以及创新产品消费者的文化和教育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具有最发达、跟上时代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国家,将拥有长久的竞争优势。

img96

资料来源:根据《2052》报告文本绘制。

图4.8 1970—2050年全球人口变化

(2)能源与资源。

img97

资料来源:根据《2052》报告文本绘制。

图4.9 1970—2050年全球能源使用变化

各战略研究认为,能源与资源过度消耗已是事实,资源竞争将日趋激烈,但整体上不会限制经济的增长。如《2052》认为,总体上资源不会限制世界经济增长,因为需求量增幅放缓,使用效率提升,主要原因在经济更加节能,以及从物质生产向能源强度较低的服务与护理领域的转变。《俄2030》也认为,到2030年,世界将不再遭受能源短缺的困扰,其主要的原因包括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和新能源使用。《亚洲2050》中同时指出,在亚洲地区,对珍稀自然资源(能源,矿物质,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激烈竞争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爆发。如果约30亿的亚洲人变得越来越富裕时,尤其是他们要效仿当前西方的生活方式的话,这种激烈竞争将会加剧。

(3)土地。

各战略研究都认为,过度消耗使得土地承载力大幅减少,未来土地对于发展的约束将愈发趋紧,特别是在习惯了扩张型发展的地区。如《2052》认为,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的40%,换言之,人类正在使用1.4个地球的资源,来提供现在所需的粮食、肉类、木材、鱼类、城市空间以及能源。同时,《美国2050》认为,土地资源对大都市区发展尤为重要,而大都市郊区的土地无序利用是导致大都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大都市区外围郊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建成区,引起了交通拥挤、财产税、高房价、以及开发与绿色基础设施冲突等问题。

4.3.3 战略驱动力预测

1.分析视角比较

在各代表性战略研究中,技术创新、投资、全球化、通信革命被作为区域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驱动力。此外,还有一些领域作为特定地区的驱动力需要予以重视,如新兴的中产阶层和城市化。如《2052》认为,投资、以及新兴领域的互联网是驱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俄2030》认为创新和全球化是最为重要的战略驱动力;《亚洲2050》认为,亚洲从现在到2050年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三个传统驱动力:技术转变,劳动力和资本,以及与亚洲的转型尤其相关的二个新的驱动力:新兴的中产阶层,通信革命;《美2030》认为技术及时突破会提高经济生产率,解决世界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

2.核心观点比较

(1)技术创新。

各战略研究都认为,创新是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驱动力,未来创新将在某些领域出现重大突破,驱动经济快速增长,并影响地区格局。如《俄2030》认为,在未来20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将获得创新型经济领导地位并促进其转型发展:在多数领域,美国将保持自己基础科学和研发的全球领袖地位;欧盟将总体上保持其在某些方向上的基础研究地位;由于在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中的快速进步,许多中小发达国家将在大量细分领域开辟出新的机会;中国将极大地加快基础科学发展,但是整体科研水平仍将远远落后于欧盟和美国;日本仍将在有限的知识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并将重点放在工程技术发展和促进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投放上。《亚洲2050》则认为,对亚洲地区来说,技术变革与生产率的提高将驱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去亚洲地区技术进步最普遍的形式是升级生产线,新技术的商标注册。而目前,许多的亚洲经济体花费的研发费用所占的GDP份额比任何其他地区的国家要高,亚洲的技术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通信、制药和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都已经达到或接近于全球的领先地位。如《美2030》认为,到2030年,信息技术、制造和自动化技术,与资源保护相关的技术以及卫生保健技术等四类技术将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军事发展,并惠及国际社会环境。在信息技术领域,大数据存储和加工技术、社会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城市技术等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经营方式。在制造和自动化技术领域,3D打印和机器人技术等有望改变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方式,自动和遥控车辆将影响军事行动、交通和地球探测。转基因作物、精准农业、生物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将提高农业生产率,并影响食物、水和能源的关系。卫生保健技术的进步将大大延长人们的预期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2)投资。

各战略研究认为,投资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各地区贡献程度未来将呈现巨大差异,但同时,对投资结构的衡量还需深入探讨。在资本总量和结构上,《亚洲2050》认为,整个世界正进入投资繁荣期。目前,全球资本存量每年增加5万亿美元,在今后的20年里有可能翻番到每年10万亿美元,到2050年之前有可能再次翻番。而未来几十年,亚洲资本存量将大幅度增加。全球资本存量净增量的大约45%都属于亚洲,当中国、印度和其他具有高投资率的亚洲经济体变得更加富裕,它们对于全球资本存量的绝对增量也将提高。如果这种趋势能够持续,这一比例在2050年之前将上升到3/4,如图4.11所示。《俄2030》也认为,未来20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不会遇到资本短缺的情况,仅有一小部分地区会存在资本短缺问题。在投资领域上,《2052》认为,用于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的投资将显著增加,以采取保护性措施,如修复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破坏,新建工程已应对海平面上升,开发太阳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俄2030》则认为,不同部门的投资情况有所差异,需要防范新的风险。最不发达和增长前景黯淡的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部门将会感到资本短缺。发达市场投机资本过剩将导致新的危机,并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img98

资料来源:圣坦尼国际集团估计值,2011。

图4.10 2030—2050年亚洲资本存量增长占全球的70%

img99

资料来源:《2052: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2013。

图4.11 1970—2050年的全球食品生产

(3)全球化。

各战略研究认为,全球化通过促进贸易发展、推动技术扩散等方式,提升全球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未来全球化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其领域将逐步向投资、高技术和服务贸易、金融领域变迁。如《俄2030》认为,未来20年,全球化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增长快于GDP增长,国际投资的发展超过贸易发展,世界将成为一个公共的金融空间。《美国2050》认为,全球化推进过程中的高技术和服务贸易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将持续上升,全球服务和贸易将替代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同时,全球贸易格局将继续演进,部分地区一体化格局将相对顺畅。如《俄2030》认为,未来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将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继续在自由贸易区机制下发挥作用。

(4)通信革命。

各战略研究认为未来通信革命的脚步将继续加速,但对能否有效推进生产力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仍有分歧。如《亚洲2050》认为,在后40年中,信息革命变化的脚步只有可能继续加速,提升生产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但《2052》认为,到2052年互联网将“无所不在”,极大增强人们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但这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人们达成共识,加快生产力增长。但可形成共识的是,未来互联网渗透力将不断加强,并影响社会治理模式。如《亚洲2050》认为,对于亚洲来说,信息革命不仅能通过降低信息获取和分享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普通百姓、公民社会、各级政府,以及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拥有教育程度更高、更为富裕、信息更为灵通的公民,拥有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大多数亚洲国家对于更为透明,诚实以及具有响应性的治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5)中产阶层崛起。

由于中产阶层带动大量消费和投资,所以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各战略研究认为,未来新兴经济体中中产阶层崛起将带动大量消费和投资,并与创新型经济相辅相成,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在中产阶层区域格局上,亚洲的中产阶层在未来40年中将急剧增长,由此而带来的消费增长将带动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亚洲2050》认为,到2030年亚洲中产阶层的消费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消费增长将由大型的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中产阶层消费的强势增长所驱动,如表4.3所示。《俄2030》则认为,创新型经济将巩固中产阶层地位并使之成为创新型产品的主要消费和制造者。在中产阶层自身分化上,《俄2030》认为,在中产阶层人数增长情况下,全球中产阶层分层将加剧,并形成超越国界和种族的阶层政策目标。超级富有的个体,如同和他们紧密联系的跨国企业一样,将保持自己作为一个阶层的政策目标,这可能与他们自己民族国家的目标发生冲突。《美2030》在分析中产阶层未来变化时,认同亚洲开发银行的观点,并认为预计未来15—20年内,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总数、所占比例和平均生活质量都将明显提升。

表4.3 亚洲的中产阶层在后40年中将急剧增长

img100(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2011。

(6)城市化。

各战略研究认为,未来世界将更为城市化,城市化将通过促进投资、贸易、创新等经济活动,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大都市圈作用将愈发强大。如《2052》认为,未来全球将由城市化所主导,寻求机会、安全和力量的人们会聚集在大城市中。《亚洲2050》认为,亚洲每年大约有0.44亿新增城市人口,到2050年将会有32.47亿城市居民,这大约是当前城市居民16亿人口的两倍,亚洲的城市预计能够占到经济产出的80%,它将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中心。《美国2050》认为,大都市圈作用将愈发强大,它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网络协同体,同时又是一个自主创新体,其可以将区域领导集聚一起,协商形成共同的政策目标,共同促进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美2030》认为,目前全球人口约半数在城市生活,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达到49亿,其中中心城市预计会产生80%的经济增长。而非洲将逐渐取代亚洲,成为城市化最快的地区。

表4.4 亚洲的城市人口在2050年之前将近翻番

img101

资料来源:《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2011。

4.3.4 战略风险预测

1.分析视角比较

战略风险预测是战略区域规划或预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区域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多项战略规划,战略风险一般集中在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和资源环境四大领域。在经济领域,主要有金融危机、中等收入陷阱、不均衡发展、经济权力格局演变、经济制度僵化等。在社会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分层加剧、社会治理和制度能力低下等。在国际关系方面,主要包括国际治理格局、国际安全体系、公共空间开发、国际和国内冲突等。在资源环境方面,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方面则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战略风险。各战略研究对未来战略风险的预判领域分布如表4.5所示。

表4.5 各代表性研究中的主要战略风险判断

img102

2.核心观点比较

(1)经济领域战略风险。

一些战略研究将金融危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未来面临的主要战略风险。如《亚洲2050》认为,在过去的40年中,金融危机基本上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因此,从现在到2050年,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危机,无论是在金融方面或是在经济方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极大威胁。《俄2030》也认为,过去20年,世界发生了两次金融危机,如果世界金融大国无法做建立新的世界金融安全体系和制订全球统一的金融行业规则这两点,那么2008—2009年的危机可能会卷土重来。《美2030》认为,全球各个地区和国际经济按各自不同的速度发展,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强化了这一形势,势必加剧全球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球大衰退和崩溃。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如果希腊执意退出欧元区,潜在冲击会7倍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造成的损失。

针对亚洲的战略研究特别强调,由于国内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及社会挑战,亚洲一些国家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亚洲2050》认为高速发展能够维持超过一个时代的国家寥寥无几,而一旦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后仍能保持较高增长率的国家更加罕见。这些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方面的成本优势,与工资水平更低的贫穷国家生产者相比开始减弱了。同时,中等收入国家缺乏产权、资本市场、成功的风险资本,以及最为关键的像富裕国家那样在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大量高技能人员。夹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中等收入国家将有可能陷入困境。又如《美2030》认为,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仍旧面临如何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挑战。如一些机构预测,到2020年时,中国只能保持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意味着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压力,人均收入水准也不会继续增长至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一些战略研究还提出,经济权力格局演变和经济制度僵化也是全球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战略风险因子。如《俄2030》指出,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的矛盾有必要被视为一种战略风险,跨国公司有自己的经济战略,这样的战略要求各国、地区以及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利益具有协调性,但是确保这种协调性的机制尚未被创建,这会加剧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的矛盾。其次,官僚主义出现在国际金融和经济组织的运作中,它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跨国腐败的根源;形式主义化出现在一些私立评级机构的运作中,这些机构对于某些集团和国家的评估,左右着投资者和国际机构的方向。

(2)社会领域战略风险。

多数战略研究都认为,全球社会分层加剧将很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如《亚洲2050》认为,一个国家经济体的成功管理与城市化管理密切相关,其中有两种社会风险尤为突出,一是城市中逐渐加剧的不公平;二是对于迅速兴起的中产阶层来说,预期无法得到满足。《俄2030》也提出,引起全球社会爆炸的不是“世界穷人”,而是那部分对其内部社会分层不断扩大感到最不快的中产阶层,即从经济快速增长中获利较多和较少的人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年轻人比例高的国家内,国内冲突可能增多。《美2030》认为,少数民族政见不同且年轻人多的国家,如土耳其、黎巴嫩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会发生内部冲突。此外,在许多水与耕地等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成年男子比例偏高也会增加国内爆发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东亚等国家。

社会治理和制度能力低下也是一类风险因子。如《亚洲2050》认为,治理和制度能力是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软肋,政治与经济制度的质量和公信力可能成为制约增长的关键约束。

多极化深入促使多边治理困难也是社会领域的风险因子。如《美2030》认为,未来15—20年,随着权力比今天更加分散化,不断增多的各类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以及诸如城市等的次国家行为体,将发挥重要的治理角色。各类主体不断增多,需要解决重大跨国挑战任务。但由于价值观各异,因而过程将更加复杂。因此,到2030年,全球多边治理举步维艰。

同时,代际冲突可能演变为一种新型社会风险。《2052》认为,对于上一代过度利用资源而带来的沉重负担,年轻一代不会平静地接受。民众耐受力逐渐达到极限,而过时的政府体系并不能增加大众福祉,其结果就是社会摩擦和冲突,西方国家会首先面临这一问题。冲突会从现在开始升级,到本世纪2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达到顶峰,然后不可阻挡地演变成某种革命。

(3)国际关系领域战略风险。

国际关系领域的战略风险通常需基于研究对象自身的国际定位进行专门讨论,有些共性问题也是相关地区所必须共同重视的。以《俄2030》为例,它以俄罗斯为对象,提出其在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五大风险。一是除人权、民主和基本价值观外,与美国在核平衡、全球、欧洲、中亚和亚太安全事务上关系日益紧张。二是存在关系恶化可能,涉及欧盟(地区问题、能源安全、北约扩员,以及建立新的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安全体系问题)、中国(中亚问题和边境问题上的紧张局势)、日本(领土问题)。三是放弃参与新的太平洋安全体系的形成。四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在中东与中亚地区维护和平、削弱恐怖主义基地、打击贩毒的共同行动遭到失败。五是在开发世界海洋、北极、南极和宇宙空间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又如《美2030》认为,未来15至20年内,可能发生四分五裂的国际体系会激起大国间新一轮的竞争甚至冲突。具体来说,有三种不同风险。一是大国另有盘算,尤其是中、印、俄;二是资源竞争加剧;三是新战争工具更多、更泛滥。

(4)资源环境领域战略风险。

资源环境领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争夺加剧、资源低效利用及气候问题等方面。首先,全球资源有限,各国之间的资源争夺愈加激烈,如《亚洲2050》认为,随着未来40年中约30亿的亚洲人将变得更为富裕,并致力于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准,目前隐约可见的对有限自然资源,如能源、矿物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竞争将一触即发。其次,在现有土地利用模式下,低效利用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风险。《亚洲2050》认为,由于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划缺陷而导致成本不断急剧上升。《美国2050》也认为,无序扩张的土地利用模式也导致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增加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气候变化可能将对全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如《2052》认为,到2052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超过2℃的可能性极大,全球变暖导致的负面影响,如极端天气,如非典型洪水、反复出现的旱灾、新出现的滑坡现象以及不正常的飓风与气旋等,在未来40年里会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些影响是逐渐发生的,因此很难促使人们采取任何快速应对行动。

4.3.5 发展趋势与愿景

1.分析视角比较

在全球和区域战略规划研究中,发展趋势与愿景研究的分析视角主要呈现为两类。一种是以大趋势预判为主要内容,重点预判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以判断某些区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2052》和《俄2030》对全球人口、GDP、资源、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的变化趋势进行预判;《美2030》重点对全球政治格局与地区冲突分情景进行了预判。另一种是以明晰愿景和目标为主要内容,以指导区域未来的具体行动战略,如《亚洲2050》和《美国2050》分别制定了实现“亚洲世纪”和打造美国大都市圈的发展愿景。

2.核心观点比较

(1)发展大趋势预判。

在大趋势预判视角下,各战略研究的表述重点也有所差异,一般分为专项议题和综合议题。专项议题型预测主要从某一专业性领域切入,描述未来全球在这一领域及其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如《2052》。综合议题型预测主要围绕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描述未来全球综合发展走势,如《俄2030》。

以《2052》为例,它基于定性与定量预测,以2052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这一专项视角切入,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三大问题:人口与GDP增长态势如何?人类是否面临资源极限?全球经济板块运行状况如何?在人口与GDP方面,未来40年里人口增长的速度会逐渐放缓。2052年,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只有1%。在资源承载力方面,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局部崩溃,但还不会突破石油、粮食和水等的资源极限。到2052年,年均食品总产量相当于100亿吨粮食,比现在提高了50%,人均每年可供支配的粮食达到1 300千克,是生存标准的4倍,但贫困将使得许多人挨饿。在全球经济格局方面,世界经济分为五大板块,美国将在相当长时期内陷于停滞,欧洲的人均消费水平从现在起到2052年只会有小幅度的增长,BRISE集团将以“正常进步”的速度取得进展,除了中国和以上地区之外,世界其他地方仍将陷于贫穷之中。

以《俄2030》为例,它主要围绕政治、竞争格局、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全面描述了未来全球发展走势。在全球治理方面,它认为全球发展相比以往20年将更为平和。国际社会将在金融稳定、社会发展、创新活动和安全领域等问题上拓宽标准,并加强全球和地区治理机构之间的协作。在竞争格局方面,它认为全球利益分配不平衡将改变国家竞争格局。全球利益的分配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总体有利于迅速发展的国家如中国、巴西、越南,而发达经济体像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增长率将基本持平。在社会领域方面,它认为全球社会分层加剧将引发新的冲突。不断上升的经济增长率将减少世界上的穷人,全球更大的社会分层将出现。一方面,全球中产阶层分层将加剧。新的国际“百万富翁阶层”的人数,将会增加到其利益与传统认识上的国家中产阶层利益发生公开冲突的程度。此外,对移民潮失去控制将使得同种族社会被稀释的威胁达到临界点。在国际关系方面,它认为全球大国关系将展现新的重要特点。不同于以往强化本国“力量中心”的任务导向,全球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相互协作的趋势将压倒相互对抗的趋势。

img103

资料来源:《2030全球战略预测》,2011。

图4.12 世界主要国家GDP年均增长率预测

(2)地区发展愿景制定。

发展愿景的制定一般呈现多情景分析型和单一情景目标型。如《亚洲2050》属于多情景分析型,提出两种可能的发展情景——“亚洲世纪”和“中等收入陷阱”,《美2030》也建立了世界变换的多情景路径;《美国2050》属于单一情景目标型,基于国际竞争力提出打造大都市圈的未来发展愿景。

以《亚洲2050》的多情景分析为例,它将亚洲49个经济体分为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7个)、快速发展的收敛经济体(11个)和增长较慢或适中处于起飞中的经济体(31个)三组,基于基本假设条件[8],考虑主要驱动因素和三组国家的经济表现,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可推出目前至2050年间亚洲经济发展轨道的两种前景模式。在亚洲世纪前景下,大约30亿的亚洲人在现在至2050年间将脱贫致富。从总体上来说,这可被看作是亚洲最为一个整体而言最理想的前景模式。而在中等收入陷阱前景下,如现今的收敛经济体在未来的5—10年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且没有一个现今的非收敛经济体较过去有更好的经济表现,亚洲将重复拉丁美洲在过去30年间的发展模式,这可被看作是一种悲观的前景。

以《美2030》为例,它以不同的国际和国内治理模式为背景,描绘出4条通向2030年世界的4种路径。第一种情景是大停滞的世界,是未来最糟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亚洲出现一场“大博弈”,国家间爆发冲突的风险上升。这种情形背后的驱动因素是美国和欧洲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不再对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欧元区迅速解体,是欧洲陷入衰退泥潭。第二种情景是大融合的世界,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最好情况”。这一前景中,南亚冲突扩散的幽灵引起了美国、欧洲和中国介入,从而实现停火。中国、美国和欧洲找到其他可以合作的领域,引导双边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并带动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更大范围内的广泛合作。所有国家实力大幅上升。新兴经济体继续加速增长,而且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也获得回升。到2030年,全球经济实际翻一番,达到132万亿美元。第三种情景是大分化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各种极端的场景。国家之间也出现了明确的赢家和输家。例如,在欧元区中的那些核心强国表现很好,而其他国家则被迫离开欧盟,导致欧盟单一市场名存实亡。由于美国获得能源独立,它依然是最强大的国家并继续参与国际事务,但它不再试图扮演“世界警察”,以应对每一个安全威胁。许多能源生产国未能及时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遭受能源价格下降的严重影响,内部冲突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继续繁荣,但整体社会不平等十分突出,政府面临严重的治理困境。总体而言,世界相当富裕,但却不那么安全,因为全球化的消极面在国内和国际政治中构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最后一种情景是非国家化的世界。非国家行为者——非政府组织(NGO)、跨国企业、学术机构、富裕的个人——以及次国家单位(例如,大城市)获得蓬勃发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起带头作用。民族国家并没有消失,但国家越来越根据具体的问题与非国家行为体结成联盟。在经济上,这种情形下的全球经济增长要比“大分化的世界”稍微好一些,这种情形下的世界也将更加稳定和具有凝聚力。

以《美国2050》的单情景目标为例,其首要目标在于为美国识别和构建10个乃至更多的大都市圈,并围绕美国大都市圈建设,探索创新性的政策和投资战略,从而提升本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生活宜居水平。《美国2050》提出在五个方面的发展愿景。一是地方社区、州和大都市圈合作发展。从下一个SAFTEA LU(《献给用户的安全负责、灵活高效的运输公平法》)到水灾保险、FEMA(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联邦政府将通过金融工具和政府投资推进地方社区、州和大都市圈合作,提升国家未来发展能力。二是世界级的多式联运系统。充分利用新的融资模式,包括利用社会资本等,建设由高速铁路、大都市公共轨道交通、智能高速公路、海港和机场等共同组成的强大、扩展的交通网络体系,并通过多式联运枢纽实现有机连接。三是优美的环境景观。国家环境景观的保护可以通过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这些受保护的区域将提供绿色基础设施,新鲜空气、可饮用的洁净水以及地方农业和娱乐设施。四是全社会均等的经济和社会机会。重新将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及其郊区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连接起来,通过改进公共轨道交通、建设智能高速公路,破除集中性贫困问题并通过新兴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就业市场。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致力于开拓新的大都市圈,并将大都市圈建设成为在全球范围最具竞争力的宜居宜业之地。《美国2050》初步确定了10个巨型区域如表4.6所示。

img104

4.3.6 发展思路与对策

1.分析视角比较

针对不同区域层面,战略研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主要从全球、区域和国家空间层面出发,并以“关键议题”、“推进模式”、“领域切分”等视角分析发展思路与对策。在全球层面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往往从某些“关键议题”切入,诸如解决贫困和气候变化问题等。如《2052》从全球最关注的“如何解决贫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议题出发。区域层面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往往从国家之间的合作及国家内部治理等“推进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战略路径或对策。如《亚洲2050》从各层面主体各尽其责、协调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维战略框架—九大战略路径”的分析逻辑。国家层面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往往根据整体发展目标进行“多领域切分”。如《美国2050》从城市规划领域的“领域切分”切入,提出五大对策建议,并衍生出相应的专项规划。

2.核心观点比较

针对不同的发展愿景,应对不同的发展趋势,各区域战略规划或预测研究成果从全球、区域与国家三大空间层面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如《2052》和《亚洲2050》针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从全球层面提出发展思路与应对策略;《亚洲2050》针对区域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一体化等方面,从区域层面提出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亚洲2050》和《美国2050》针对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等方面,从国家层面提出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1)全球性发展思路与对策。

全球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一般集中于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全球治理等共性问题。如《2052》从应对贫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出发,提出发展思路。认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社会必须提高能源效率、调整经济结构、使用可再生能源、停止破坏森林、在大量化石燃料发电厂和水泥厂中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在贫困问题上,50年来各种经济组织提供的发展援助及其试验证明,为了取得长期经济增长,必须为所有人,尤其是妇女,提供稳定的国家机构和教育保障。又如《亚洲2050》在亚洲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思路与对策。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亚洲应尽早采取积极的行动。在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上,亚洲地区需要以一种和平与和谐的方式对其迅速提升的国际地位进行细致的“管理”,必须与附近的国家以及更远的非洲和拉美地区国家维持友好和商业往来的关系。

(2)区域性发展思路与对策。

区域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般集中于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一体化进程和区域内部合作等方面。如《亚洲2050》认为,为了实现“亚洲世纪”,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将是从区域层面来看最好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在合作模式上,亚洲地区应当在东亚国家的正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它独有的模式。即一个以市场为驱动,从下至上,注重实效的方法,它有利于区域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这一模式应当建立在东盟(ASEAN)经验的基础上,并在未来逐步加入更多经济体,最终将在全亚洲范围内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流动,同时增加整个亚洲的劳动力流动性。在合作力量上,内部合作关键在于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由于区域的多样性,构建亚洲的区域制度必须有共同的领导,主要的经济力量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将对亚洲的一体化以及它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定位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合作规则上,亚洲区域一体化必须遵从于两个一般规则:开放和透明。亚洲对开放的区域主义的热忱拥护意味着它并不歧视非成员国,同时也鼓励区域制度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全球性制度和惯例。与此同时,透明可以强化可问责性,并加强治理。

(3)国家层面发展思路与对策。

国家层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往往集中于区域功能划分、节能和能源安全、基础设施体系、环境保护体系、金融体系、创新体系、治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土地使用政策等。根据不同国情与发展现状,国家层面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差异较大,如美国与亚洲国家战略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存在明显区别。

以《美国2050》为例,其发展思路与对策核心是突破传统的低效扩张模式,将已有优质资源向大都市区进一步聚焦、组合和效率提升,最大化美国的竞争力。面向未来半个世纪打造一流大都市圈的发展愿景,针对当前及未来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美国2050》尝试提出一个新的框架——聚焦10个乃至更多新兴“大都市圈”作为规划和投资实体,以优化设施、强化投资、创造就业、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为主要方向,提出五大对策建议,并衍生出相应的专项规划。

再以《亚洲2050》为例,其发展思路与对策核心是推进共同价值观形成,清醒认识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等未来风险,合理定位不同类国家的功能与任务,构建强势领导下的区域合作框架,实现“亚洲世纪”。虽然在长远问题方面具有一些共性发展思路,如增长与包容、金融改革、城市化管理、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创业、创业与技术进步、治理机制改善、增加福利等(如表4.8所示),但它所提出的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核心议程在三组国家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其对策体系中的优先度也并不一样。

表4.7 《美国2050》确定的五大对策建议

img105

资料来源:http://www.america2050.org/。

表4.8 《亚洲2050》中对各国的共性对策

img106

资料来源:《亚洲2050:实现“亚洲世纪”》。

对于具有中低增长率、处于起飞阶段的亚洲经济体来说,最高优先级的行动必定是提高经济增长率。这些国家应当关注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来降低不平等,从而促进更快速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改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培育能够促进民营部门发展的商业环境。

对于快速增长的收敛经济体来说,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是极为重要的目标,如亚美尼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和越南。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以上提到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应当构建可信和可预测的制度框架来保护投资者和公众的产权(包括有形资产和知识资产),并实现纠纷解决程序的公平化。除此之外,它们在管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难题、大幅提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支持实体部门的发展、增强金融行业的稳定性、通过激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来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等一些关键领域中必须具有新的视野。

对于高收入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来说,要从追赶欧美转变为重要领域引领,并通过制度优化来稳健应对老龄化产生的社会需求。首先,从主要“追赶”美国或欧洲国家转变为,在对亚洲尤为重要的领域实现技术性的突破;其次,在东北亚的高收入国家面临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缺陷的情况下,成功地维持高收入非常重要;最后,设计和执行国家战略以促进高经济增长朝着更广泛的社会福利的方向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