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关键研究阶段的工作机制及支撑方法
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机制基本概念和通常组织模式的梳理与总结,结合中国国情特点,下文就在中国如何展开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研究形成了关键研究阶段的工作机制和支撑方法。
3.2.1 课题筹备阶段
筹备阶段主要目标是完成战略研究的预研究、总体方案设计、研究编制机构的搭建、咨询单位的选择、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研究团队的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其关键环节包括以下方面:
1.确立研究组织模式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是一项融战略性、学术性、政策性、技术性、工程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复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参与战略研究的人员及其承担角色很多。虽然国内外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组织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最大通用性视角出发,并考虑到政府和研究机构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模式中的特殊定位,我们认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组织总体框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课题领导机构——是城市战略研究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称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或“编制领导小组”,一般可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课题领导机构将设置一个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指令和要求,负责战略研究的策划、招标、组织、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监督指导。
总牵头机构——主要负责构建公共研究平台,实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成果交流、研究互动,承担总体研究和各专题研究的技术指导及组织协调工作,并负责相关成果的集成转化和收尾评估工作。
咨询机构——主要通过搭建专业化研究团队,承担课题总体研究与各专题研究任务,撰写和提交国内国际咨询报告以及相关文本建议稿。
图3.9 研究组织架构一般结构
专家委员会——参与课题研究各环节的专家研讨和提供咨询意见,并负责对课题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的把关和评审。
公众委员会——主要在各研究环节的公众意见征询环节提供公众咨询意见,帮助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
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分工、成员构成和负责制方面,一般按照表3.5所示方式进行组织。
2.非正式咨询与预研究
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非正式咨询与预研究。
(1)非正式咨询。
在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之前,就战略研究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重点内容与组织机制等相关问题,对既有战略研究及相关规划的编制组成员、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意见咨询。并将收集所得意见,归纳反映于研究选题方案、公众咨询和专家咨询的准备文件中。
(2)预研究。
结合国际与国内相关战略研究经验,重点对以下四方面进行战略预研究,作为制定下一步工作策划方案的基础准备。
国际城市的规划经验:检讨一些重要的国际城市在战略研究方面的经验,包括策略规划过程、战略愿景与目标、重大战略的比选评估、应付社会急速转变的措施,以及解决长远规划中不明朗因素的方法。
城市战略研究一般范式:对城市战略研究的概念、内涵、核心要素与研究技术路线进行规范化研究。
城市战略研究技术方法:对支撑城市战略研究各阶段内容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方法筛选与整合。
城市战略研究组织机制:以城市战略研究的一般工作周期为对象,对课题筹备、实施、成果集成与转化等各个关键阶段的工作机制与支撑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
3.制定研究选题方案
不同于一般的专题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是由众多选题组成的课题组合形式呈现,因此正确确定选题是提高研究效果的重要环节。
(1)成果输出要求。
在研究选题方案制定环节,主要的输出成果包括两项:
一是选题体系。选题体系是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需求的关键性研究课题组合。在制定选题体系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三定”,即定类型、定题目、定关联。课题的类型划分上,主要包括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总体研究指按照城市战略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和流程框架,通过背景分析、战略愿景与目标、情景预测、关键驱动力和路径选择、方案测评和实施规划等一系列流程,对城市战略研究进行的系统化全程研究。专题研究则是针对影响总体研究成果的重要变量和重要关系的分析研究,如人口、科技、社会组织、资源环境等关键变量的预测,以及城市与国际城市体系、区域发展框架之间的重要关系等。在类型确定的基础上,结合选题来源的整合研究,要确定相关课题题目。在确定选题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选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各选题能够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使选题体系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发展战略研究的全貌。
二是课题目录。依据选题体系,需要对每项课题制定针对性的研究需求、组织要求和成果体系要求。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课题目录,使之成为课题下达和招投标的依据。在课题目录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明确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和成果形式等“五大要素”。
(2)支撑的工具与技术。
针对选题方案制定环节,主要可以综合利用以下技术工具与方法:
一是范式推演方法。主要是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通用范式,进行选题体系和目录的设计。
二是专家判断方法。主要通过前期非正式咨询过程,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与成果的判断进行选题设计与筛选。
三是模板对标方法。主要是通过类似城市和地区既有战略研究内容剖析,将以往的选题体系和目录为参考标杆来制定选题方案。
4.制定关键工作计划
(1)课题进度计划。
制定研究进度计划是统筹各项研究课题的关键性准备工作,在得到批准后,该进度计划即成为基准,用来跟踪项目绩效。
主要的输出成果是研究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可以是概括的(有时称为主进度计划或里程碑进度计划)或详细的。虽然项目进度计划可用列表形式,但图形方式更常见。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图形:一是里程碑图:仅标示出主要可交付成果和关键外部接口的计划开始或完成日期。二是横道图(甘特图):横道图用横道表示活动,并标明活动的开始与结束日期,显示出活动的预期持续时间。三是项目进度网络图:这种列明活动日期的图形,一般既显示项目的网络逻辑,又显示项目关键路径上的进度活动。进度网络图可以用节点法绘制,也可以采用时标进度网络图的形式(有时称为逻辑横道图)。
在编制进度计划过程中,可能需要审查和修正持续时间估算与资源估算,以便制定出有效的进度计划。随着工作的推进、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以及风险性质的演变,应该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修订进度计划,以确保进度计划始终现实可行。
图3.10 三类主要的研究进度计划表现形式
表3.6 编制研究进度计划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方法
注:1.各类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可参见附件1。
2.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资源需求主要集中于信息类资源、活动类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如基础资料搜集、信息库与模型建立与运行、专家与公众研讨活动组织、专家资源投入、各级别技术人员和各级别管理人员的投入量。
(2)课题研究预算。
项目的成本管理包括对成本进行估算、预算和控制的各过程,在课题筹划阶段,要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从而确保研究工作能在批准的预算内保质保量完成。
主要的输出成果是成本绩效基础和项目资金需求。其中,成本绩效基础是每个时间段的预算之和,通常用S曲线表示。项目资金需求则是根据成本基准,确定总资金需求和阶段性(如季度或年度)资金需求,项目的资金投入通常以增量而非连续的方式进行,故呈现出阶梯状形式。
对于课题的研究预算,整个编制过程主要分为成本估算和制定预算两个主要步骤,各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如表3.7所示。
表3.7 编制研究预算的主要步骤和技术方法
注:1.各类技术方法的详细介绍可参见附件2。
2.在估算成本时,需要识别和分析以下方面:一是权衡备选的研究组织方案;二是考虑风险预期;三是对比多种资源共享方案(自建、外购、租赁等),以优化项目成本。
3.对于城市战略研究,主要的活动成本划分包括:(1)劳务投入成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2)设备费;(3)业务费(可报销费用);(4)管理费;(5)其他必要开支(政府税费、国际合作等)。
(3)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执行组织确定质量政策、目标与职责的各过程和活动,从而使项目满足其预定的需求。它通过适当的政策和程序,采用持续的过程改进活动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输出成果包括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核对表以及过程改进计划。其中,质量管理计划主要是说明项目管理团队将如何执行组织的质量政策。质量核对表是一种结构化工具,通常具体列出测度项目在各阶段成果质量的一系列指标,用来核实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骤是否已经执行。对于城市战略发展战略的各相关课题的测度,主要集中在研究进度把握、研究人员安排、可交付成果状态、研究模型的构建情况以及研讨活动的举办情况等方面。过程改进计划主要针对不同的课题绩效表现,详细阐述如何进行研究过程改进和资源优化配置。
(4)风险管理计划。
规划风险管理是定义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其目标在于提高项目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输出成果是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描述的是如何安排与实施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角色与职责,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时间和频率,建立进度应急储备的使用方案、风险概率和影响的定义。编制课题的风险管理计划,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举行规划会议,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参会者可包括项目负责人、相关项目团队成员和关系人、组织中负责管理风险规划和应对活动的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会议将确定风险管理规划的各个构成要素,并将所有输出汇总在风险管理计划中。
表3.8 规划咨询服务组织者的项目风险识别管理表模板
5.课题立项与启动
在完成课题总体方案的设计后,战略研究的组织工作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立项与正式组织机构的搭建。
(1)课题申请与立项。
课题申请与立项是决定项目启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城市或更高一级政府的批准,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将被认可,相关资源和财政保障将得到落实。
(2)正式组织机构搭建。
成立课题的正式推进组织机构,是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领导小组、牵头机构、专家委员会与公众委员会四大机构的确立。鉴于牵头机构的架构在项目立项前已基本形成并开展工作,因此牵头机构在本环节主要是得到上层确认和授权,并继续推进下一步工作。在机构成立的初期,通常需要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或说明会,主要目标是向相关部门说明课题概况,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
6.课题招投标
推进机构和相关职能确认后,对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课题进行组织安排是落实各项研究活动主体的关键环节。由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通常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平台型、大规模研究,因此相关课题的安排通常属于政府服务采购范畴。
(1)服务采购方式。
对于属政府采购的项目,服务采购过程要符合《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并建议采用国际通行的规范化程序和文件。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可能采取的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在采购方式选择上,需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实际要求,并遵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2)服务采购程序。
在服务采购程序上,国际竞争性招标的采购程序相对完备规范,在此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为例,其他采购程序可在此基础上适度简化。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选择咨询机构过程大致分为编制工作大纲、估算咨询费用、准备短名单、制定评选方法和标准、发邀请函和征求建议书、评价建议书、合同谈判和签约等7个步骤。
步骤1:编制工作大纲。工作大纲也称职责范围,是课题组织机构要求课题承担机构完成的咨询任务的详细说明文件。典型的工作大纲包括概述、目标、工作范围、培训要求、进度与报告、客户的义务等几个方面。对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大纲的编制依据是选题方案阶段制定且被立项批准的课题目录,同时,鉴于平台式研究的特点,在工作大纲中需要对投标机构明确以下“三项有机结合”要求:一是总体咨询与专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必须依照先期制定的选题体系执行;二是内部研究与公共研究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将各机构自行组织的内部研究活动与基础调研、公众咨询、专家咨询、会议论坛等公共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三是成果转移与技术转移的有机结合,在研究成果提交的同时,要承诺向牵头机构进行方法体系、数据库与模型体系的技术转移,并提供相关培训。
步骤2:估算咨询费用。咨询服务费用的估算是以工作大纲中拟定的工作量和预期成果目标为依据,估算完成咨询任务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费用。咨询费用的估算依据是编制课题研究预算阶段制定且被立项批准的课题研究预算。
步骤3:准备短名单。短名单的的准备通常是逐步遴选的过程,包括发布广告、形成长名单、形成短名单等环节。首先,通过在国内外报纸、技术刊物等媒体上刊登招标广告,结合自身的专业联系网络,使尽可能多的咨询机构和专家获悉有关服务的招标信息,以便他们表达参与竞争的意愿。然后,再大范围地征求咨询机构的意向表示书,并通过初步筛选形成一个数目较多的候选名单,称为长名单,例如20—30家公司或更多。最后,对长名单进行筛选,根据掌握的各公司的资料,审查若干因素,淘汰不理想的机构,形成3—6家组成的短名单。在确定短名单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构完成类似课题的研究经验、机构在课题所在地类似地区工作的经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等。
步骤4:制定评选方法和标准。常用方法称为“双封制”,即咨询机构投标时,同时递交分别包装密封的“技术建议书”和“财务建议书”。评价标准通常是咨询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资历和经验、技术建议书的质量、组织者对咨询机构的信任程度和相互关系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咨询服务费为次要考虑因素。
步骤5:发邀请函和征求建议书。由组织机构向短名单中的每一家咨询机构发出邀请函和建议书征询文件,介绍咨询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邀请其以建议书的方式投标。
步骤6:评价建议书。在评审程序上,先打开技术建议书进行评价,按评价结果排出咨询机构的名次,并首先邀请排名第一的机构进行合同谈判。财务建议书只是在谈判时才被打开,作为谈判的一项内容。如未达成协议,则顺序邀请技术建议书排名次之的机构进行合同谈判。在技术建议书的评价标准中,一般重点评价资信、技术和人员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不同课题的特点给予不同权重,通常的权重取值范围为:资信(咨询机构的资历和经验)10%—30%;技术(完成咨询任务拟采用的方法和途径)20%—40%;人员(参加该项咨询服务的人员数量和经验)40%—70%。
步骤7:合同谈判和签约。合同谈判的主要依据是技术建议书和财务建议书,谈判前应准备好合同草本,主要以标准化的《咨询服务合同》样本为主,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修改来进行制定。
3.2.2 课题实施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是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关键阶段,以获得具有发展战略导向性、政策指导意义和满足公众要求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首要目标。课题实施阶段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研究协调机制、进程监控机制和成果评审机制为保障,支撑各课题成员顺利开展研究,并启动公众征询和专家咨询程序,把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质量。其关键环节包括以下方面:
1.基础调研与数据库建立
基础调研是课题实施阶段的基础环节,是研究人员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前提。
围绕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条件、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园林绿地等;
●历史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历史、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生活情趣、遗址、纪念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等;
●经济环境:城市经济总量、城市经济增长变化情况、城市产业结构、各产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发展状况、土地价格、土地供应潜力、房地产市场概况、人力资源、商业商务设施及布局等;
●社会环境:社会道德、人口、宗教、信仰、教育、艺术、体育、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等;
●城市基础设施:机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给水、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环卫、通信设施和管网的基本情况,以及水源、能源供应状况和城市废弃物处置等情况等。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各方法操作模式参见表3.9。
表3.9 基础调研的主要方法
专栏 《香港2030》和《墨尔本2030》研究的基础调研工作
香港在编制《香港2030》第一个阶段“拟定工作程序并检查基础情况”中,曾做的工作有:(1)非正式地征询了各专家的意见;(2)查阅世界各主要城市的策略规划;(3)检讨已完成的主要策略规划、环境与运输研究,建立并更新基础状况及未来各种土地用途需求的资料;(4)查阅内地各项发展计划;(5)检讨政府政策,并找出该政策对策略规划的潜在影响;(6)建立主要研究假设;(7)检讨规划目标及主要课题。
墨尔本于1999年12月开始筹备《墨尔本2030》,首先通过网站、问卷、公共论坛、圆桌会议、企业家访谈、市长和总裁论坛等收集政府、私营部门、墨尔本市民和周边社区居民的意见,形成技术报告,供政府内外的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时,数据库构建是整个课题实施阶段的重要支撑,能有效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根据应用需求,数据库可分为信息数据库和研究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存取、检索、管理、处理等功能,并可通过特定的接口系统设计,与相关战略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无缝数据衔接。(www.xing528.com)
表3.10 城市战略研究基础数据库类型划分设想
专栏 “麦肯锡实践发展网络”(PDNet)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作为储备经验和知识的专门数据库,用以保存在为客户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信息资源,使这些信息在公司内更加有效地交流和传播。麦肯锡委派全职的专业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对数据库进行维护,确保库中数据的更新,当咨询专家需要从数据库中寻找信息时,由他们提供相应的检索帮助,提高使用效率。麦肯锡还加强数据库中专用知识的完善,使数据库成为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
2.公众征询与专家咨询
公众征询和专家咨询能有效提高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科学性和公开性,有助于城市发展战略的顺利执行,对于科学、民主地制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征询和专家咨询穿插于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基本流程主要表现为明确征询议题、确定征询对象、制定征询计划、开展征询工作(公众征询或专家咨询)、分析征询结果、撰写征询报告及评估征询程序等7大步骤。
通过对国内外战略研究的实践总结,公众征询通常可发生在课题研究的5大阶段中的全部或部分环节。同时,公众征询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方式需要兼顾公众征询范围的广泛性、公众意见的有效性和实施公众征询的可行性,可有多种形式选择。
表3.11 城市战略研究中公众征询开展阶段和主要方式
在公众征询委员组织方式上,公众征询以公众委员会为中心,覆盖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普通市民、社区领袖、社会活动家、记者、知识分子、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和社会组织领导人等,可依托政府机关、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企业协会、调研单位、互联网的媒介功能与社会公众建立密切联系,不断扩大公众资源网络的辐射范围,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专栏 《墨尔本2030》的公众征询程序
《墨尔本2030》规划编制过程历时近三年,期间历经多次公众讨论和信息公告环节,最后得出具体的实施计划。成千上万的墨尔本市民通过公共论坛、小集会和分委员会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关注点。当地政府、年轻人、妇女、老人、投资机构都派出代表参加了相关活动,表达了意愿与希望。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社区组织派出的代表和一些领域的专家组成咨询意见整理小组,负责整理公众咨询意见并拟定初稿。由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独立小组则针对初稿提出重要的意见与建议。
专栏 《巴尔的摩2030》的公众征询程序
《巴尔的摩2030》规划一共分六步完成,分别是:第一步:访谈群众、利益相关者和各部门,了解区域基本情况,时间:2001年7—8月。第二步:召开利益相关者会议讨论未来经济增长、土地使用和相关专题,时间:2001年10月—2002年3月。第三步:在地区公共会议中讨论和确定区域发展模式,时间:2001年10月—2002年3月。第四步:组织了17次地区会议讨论规划,有超过500名市民参加,时间:2002年4—5月。第五步:2030远景监督编委会汇集地区会议中各方的主要观点,总结会议成果,形成规划初稿。时间:2002年6月。第六步:公示规划初稿,征求意见并随机抽取区域电话,询问2030规划初稿中的核心愿景与战略举措是否合适,时间:2002年7—9月。
专栏 《大芝加哥2040》的公众征询程序
《大芝加哥2040》的制定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确定议题和起草目标,为期一年半,参与面最广;第二个阶段是制定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图,参加者是社区团体代表、地方规划师和地方官员,为期一年半;第三个阶段是制作规划、土地使用和交通模型、举行公众听证,由NIPC承担技术工作,为期一年半。
区域框架规划采用了一中心的规划路径,被称为“共识:区域行动的蓝图”,共识可以看作是新兴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地方自治”规划路径的一部分,即独立的地方行政区仍是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但是强调共同协作和地方、区域兼顾的重要性,见表3.12。
表3.12 《大芝加哥2040》“共识”项目的操作过程
续表
专栏 《香港2030》的公众征询程序
香港提出在制定长期的策略发展上,公众的参与式只为重要的。透过不同途径,如公众论坛、专题工作坊、网上论坛、为法定/咨询/志愿团体举行简介会、巡回展览等活动,收集公众的意见。《香港2030》的公众咨询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是:(1)第一阶段:就《香港2030》的规划目标与主要课题进行咨询;(2)第二阶段:就主要课题的研究结果及发展方案的评审准则进行咨询;(3)第三阶段:就假设发展情况、发展方案及评审方案的结果进行咨询;(4)第四阶段:就建议发展策略及应变计划进行咨询。
公众征询包括下列活动:(1)宣传工作,包括记者招待会、巡回展览、派发咨询文件、宣传单和海报;(2)公众论坛;(3)专题工作坊;(4)为本港法定及咨询组织、区议会、专业团体、中学、其他关注组织和内地规划部门举行简介会;(5)通过《香港2030》研究网页提供资料。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掌握咨询的内容,项目组印制咨询文件、制作录影带和其他影音简报材料;将资料详尽的工作文件、技术报告及评估结果上传到《香港2030》研究网页,以便公众浏览。并举办专题工作坊(专题内容按各机构建议而定),以促进关注人士、有关政府部门及研究小组就研究内容作深入讨论、交流意见。除了鼓励年轻人发表意见外,还主动接触社区,并走访18个区议会作简介和讨论,此外亦于各区的主要地点举办流动展览,并在文化中心、中央图书馆、大学及多个商场举办巡回展览,以吸引区内市民及公众的关注。
专家咨询是课题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借助外部脑力提升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质量的有效方法,频繁出现于各研究课题之中。咨询的内容既包括对总体研究关键阶段的方案评估,也包括一些关键变量和关系的分析判断,如预测人口数量、预测地区客流量、判断新发展机会、预判资讯科技的影响、评价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等。围绕确定的咨询问题,可以分成多轮有序开展面向多位专家的专家座谈会、面向单个专家的专家咨询会谈以及非见面的专家点评,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咨询方法有个人判断法、结构化访谈、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价值研讨会等。
在专家组织方式上,专家咨询以专家委员会为中心,面向各领域专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法律等多个领域,一般以组建专家组或专家委员会的形式展开咨询工作。可以通过教育委员会、政府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学会等渠道与相关专家建立起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专业层次高、综合性强的专家资源网络。其中,专家选择是专家咨询环节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可依托专家资源网络,根据分阶段咨询的主题,逐步明确专家的构成和规模,即选择哪几类专家,选择多少位专家。在专家征询过程中,还可相应增加专家成员数量,优化专家成员结构,进一步完善专家资源网络。
专栏 《运输和物流2030》的德尔菲法
由普华永道和欧洲商学院供应链管理学院组建的《运输和物流2030》领导小组采用了一种称为德尔菲技术的未来方法。他们对使用的德尔菲技术进行了设计,通过简化传统程序、让整个过程更加有趣,并让被调查专家们感到更加轻松的情况下,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实时调查,极大程度地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大部分的数据结果分析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根据所进行的广泛案头研究、专家协商和研讨会讨论,普华永道和供应链管理学院围绕“供应和需求”、“融资”、“竞争性”和“可持续性”四个主要议题为《运输和物流2030》制订了16种主要的德尔菲预测。受邀专家们对每种议题发生的可能性(0—100%),如果发生对运输和物流具有影响(5分制)以及期望值(5分制)等进行了评级,并且还为所有答案提供了(可选)原因。为预测进行了第一轮答案之后,会马上对所有参与者的统计小组意见进行计算,并在第二轮中通过屏幕显示出来。
与大多数的传统调查不同,德尔菲调查的目的并不是获得有关人口的代表性样本,其目的是寻找更多的专业知识。小组成员包括很多商业专家,主要是全球公司的C级管理人员和决策制定者。为了获得广泛的多方面观点,小组成员还包括运输基础设施的使用者(27%)和运营商/开发商(28%),行业构成中还有很多大型公司,包括上市企业、家族式和国有企业。总的来说,专家小组成员包括政治家、商业方面的运输基础设施专家、物流相关领域的协会和学术界代表。潜在德尔菲调查参与者的主要选择标准是行业和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以及在组织内外的职能。共计104名受邀专家参与了德尔菲调查。调查的目的还在于获得综合性的全球视角。调查参与者们来自29个不同国家,保证了平衡性,以及对未来情况的全球观点。总的来说,62%的响应者都来自发达国家,还有一部分(38%)来自新兴国家。德尔菲程序是不断变化的。为期8周的调查期内,每名被调查者都平均参与了3.2轮的德尔菲调查,即参加了每个议题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调查,并且在修订过程中又平均参与了1.2次调查。轮次最多的为7轮。
图3.11 《运输和物流2030》的德尔菲专家的领域
专栏 《香港2030》的专家参与方案评估
香港制定《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除了采取更主动的方式去咨询公众意见外,香港规划署也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专家顾问团,就研究的各个议题提供专业意见。小组由各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经济、运输、环境以及内地事务。《香港2030》规划在“各个工作阶段及主要工作项目”中有两个阶段与评审有关。分别是:(1)“工作项目2.9”为“制定评审大纲及评审准则”阶段:这项工作会提出一个评审大纲,藉以评审在“工作项目3.7”中所指定的发展方案;此外,又会提出一系列涵盖土地用途、运输、环境、资源需求、经济及社会范畴的评审准则。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发展方案的都会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根据《香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评审系统加以评审,最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成效的发展方案将被推荐采用。(2)“工作项目3.7”为“评审发展方案”阶段:这项工作旨在挑选出一个最可取的发展方案,作为发展大纲。通常采用达标矩阵法进行初步评审,评审中将就每个假设发展情况拟定评审矩阵,然后根据矩阵所列的评审准则,评估各个发展方案的相对表现。
3.研究组织协调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由多个研究团队和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涉及多层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组织,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对于课题实施阶段来说非常重要,需要进行有效的工作协调,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资源分享、知识交流和工作协调等相关机制,以实现分享研究资源、达成研究共识、交流研究成果和合理配置资源等研究协调目的。
在协调方式上,通常以在线共享平台、集体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等形式进行。在协调议程上,历次协调过程中,课题研究小组和项目管理方通常将围绕以下议题展开沟通与交流:(1)提出及解决问题;(2)控制课题进程及资源;(3)提供及接收信息;(4)通过课题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建立良好的工作合作平台;(5)管理及更新课题进程实施计划;(6)确认风险及寻求解决方案。
专栏 《北京2049》工作协调工作
北京建立起跨学科、跨机构的工作平台,实现了高校科研机构与北京市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北京2049》项目组联合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5个学科、20个方向的专家、教授、学者,组成科学共同体,协同开展工作。
4.研究进程监控
进程监控是保障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按时完成的管理手段,监控内容主要包括进度、质量、成本和风险的监控。
进程监控工作是跟踪、审查和调整课题研究进展,以实现课题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研究目标的过程。进程监控包括报告课题状态,测量课题进展,从而识别与课题管理计划的偏差,以及预测课题情况等。需要编制课题报告来提供课题各方面的绩效信息,如范围、进度、成本、资源、质量和风险等。这些信息可用作其他过程的输入。进程监控的作用还包括:控制变更,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推荐预防措施;对照课题管理计划和课题质量标准,监督正在进行中的课题研究进程;干预那些规避整体变更控制的因素,确保只有经批准的变更才能付诸执行。
进程监控可以沿着有形和无形相结合、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思路,主要按照课题筹备阶段编制并审核通过的研究进度计划、课题研究预算、质量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予以实施,采取课题进展专报、工作例会、定期审查、风险评估、计划变更等方式,建立课题实施进度定期发布制定、课题研究中期申报和审查制度、课题研究方向调整备案和审批制度、资金发放和报销制度等。
5.各阶段成果评审
课题成果评审是把控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既有对单个课题成果的评审,也有对整个课题成果的评审,目的是评议和审查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也有利于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
成果评审一般安排在课题的关键阶段成果形成阶段,如课题开题方案形成阶段、基础调研成果形成阶段、战略体系和方案评估成果形成阶段、课题研究结题阶段,以及相关转化成果征求意见稿形成阶段。在评审程序上,通常包括拟定评审大纲和评审准则,确定参与评审的成员范围,确定评审成员、时间和地点,邀请评审专家出席,召开评审大会,形成评审结果决议,发布评审结果等环节。在评审方式上,根据评审对象和评审标准,评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匿名评审、评审会议和在线评审等,最常用的仍是评审会议形式。
专栏 中国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办法
软科学成果评审由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对软科学成果的质量、水平等进行审查、评价,并作出相应结论。
软科学成果评审采取会议和通信两种形式,组织评审单位可以根据成果特点选择采用。但对跨地区、多学科、协作规模大、技术难点多的软科学成果,应采用会议形式评审。
会议评审由同行专家7至11人组成评审委员会,采用评审会形式进行评议和审查,通过讨论、答辩、测试等对软科学成果作出评价。评审结论须经评审委员会多数通过。通信评审由同行专家7至9人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审查有关文件资料对软科学成果做出评价。评审委员须填写评审意见表,组织评审单位安排专人对评审意见进行整理、汇总,评审结论须经评审委员会多数通过。
评价标准。软科学成果的综合评价,采用下述指标:
(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价值和意义;
(三)对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
(四)观点、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性;
(五)研究难度和复杂程度;
(六)科研规模和效率。
评审程序。申请评审的软科学成果应具备相应条件。组织评审单位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做出答复。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组织评审单位应当在确定的评审日期前14日内,将有关文件资料送达承担评审任务的委员。参加评审工作的专家,在收到技术资料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准备评审意见。软科学成果的评审结论包括下列各项:
(一)成果的水平、作用和效益;
(二)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任务;
(三)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规定;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组织评审单位和主持评审单位应当时评审结论进行审委,并签署具体意见。评审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组织评审单证或者主持评审单位应当及时指出,并责成评审委员会改正。经评审迈过的软科学成果,由组织评审单位颁发《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证书》。
3.2.3 成果集成发布阶段
成果集成发布阶段主要指在课题实施阶段基本完成后,对课题成果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包装和呈现,并再次基础上对课题成果进行分渠道,多层次推广的过程,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政府决策服务、扩大学术影响力、社会公益化推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根据研究的不同用途,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的规划成果可包括研究报告、网站建设、论文、出版物、会议和论坛、文化和社会活动、社会联系网络、各领域间合作、行动计划与启动项目、政策等。
表3.13 部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集成发布形式
总体而言,成果集成及转化主要聚焦在政府、学术、社会和国际交流等4个层面。
1.政府应用层面
(1)总报告、专报、简报。立足于服务政府层面,课题成果可集成为总报告,并在总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集成为相关领域的专报,报送有关部门。同时,根据研究时序和进程,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定期或不定期集成工作简报。如在国际上《纽约2030》、《香港2030》、《墨尔本2030》等城市战略研究中,最后成果都集成为送达相关政府的总报告和分报告。
(2)行动计划、政策。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政府部门的需求,基于研究成果,可形成一系列,实效周期不同、多领域的行动计划和政策。如智慧城市行动计划等。在《墨尔本2030》、《大芝加哥2040》、《纽约2030》、《香港2030》、《渥太华2020》等研究成果集成过程中都形成了相关领域的政策,其中在《墨尔本2030》、《香港2030》、《渥太华2020》等研究中还形成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2.学术界应用层面
(1)专著、论文。立足学术影响力,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可以集成为专著,在形式上可以分卷,也可分为系列丛书。同时,结合研究成果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领域,可在有关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2)学术会议及论坛。可围绕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和论坛,这不仅是对研究成果的动态集成,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国际上《墨尔本2030》、《大芝加哥2040》、《未来鲁尔2030》、《渥太华2020》、《纽约2030》等战略研究过程中,均依据研究成果举办高层次论坛与会议。
(3)专业数据库。根据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及研究的成果,可形成具有学术应用价值的专业数据库。
3.社会领域层面
(1)普及读本及宣传册。中长期城市战略研究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程度不一的关联,可立足研究成果,围绕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领域,用大众化的语言集成面向社会的普及读本和宣传材料。
(2)多媒体成果。可请专业团队,以研究成果为蓝本,集成为多媒体成果,如《上海2050》宣传短片等,可扩大研究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如在世博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宣传短片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4.国际交流层面
(1)多语种翻译本。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研究成果翻译成为英、日、法等多语种著作,可将研究成果全球化传播。
(2)国际性研讨会。可围绕中长期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研讨会,可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国际化。成果的国际化宣传可通过举办国际性论坛、媒体的报道,网络的传播以及国际性学者交流来实现。
专栏 《墨尔本2030》成果的集成发布
如在《墨尔本2030》的研究中,其成果集成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基本涵盖了政府、学术、社会和国际交流等层面,在成果集成的过程中有政府应用方面的政策、行动计划等,并有相关付诸实施的项目启动;同时,也有学术层面的专项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在社会层面,《墨尔本2030》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了相关网络平台,通过与大众的互动交流,扩大研究在社会的知晓度。此外,通过基于研究成果举办国际性会议和论坛,进一步提升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专栏 《北京2049》成果的集成发布
当前,在国内进行的相关城市战略研究,也逐步改变原有成果集成的单一性的特点,如在《北京2049》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机构加强了与北京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合作,为政府决策组建了相应的咨询部门,使成果集成更好得应用服务于政府;同时,《北京2049》的研究工作也强调学术层面,有专著和多篇相关论文;通过网站和工作站的建立,竞赛和展览的举办,会议与论坛的展开,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在社会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北京2049》研究的成果集中,突破了传统规划的文本、图纸范畴,是包括网站、工作站建设、论文、出版物、人才培养、国际国内会议组织、竞赛、展览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北京2049》成果集成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依据需要不断调整的活动进程。
3.2.4 课题收尾评估阶段
在课题收尾评估阶段,主要指在完结本课题研究活动之后,对项目整体运作机制和管理效果进行的一系列后评估工作,以及预先为本课题可能衍生的新的研究活动进行初步设想和可行性研究。其主要工作环节包括:
1.课题收尾审查
课题收尾审查是通过一系列内审和外审程序,用以完结所有课题项目管理中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的过程。课题收尾审查的主要的输出成果包括三项:一是课题自我审查报告。要求各参与课题的负责人,对课题自身的完成进度与质量、资源配置和工作合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供改进意见。评估重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过程梳理、对课题要求和成果的理解、研究方法与路径、研究进度控制、研究资源管理、研究工作协作等方面。二是课题管理方审查报告。要求课题管理组、联络指导组的相关成员,对所负责管理和联络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审查评估,并提供改进意见。评估重点与自我审查报告基本一致。该审查报告也可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完成。三是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对课题成果集成与转化发布的政界、学界和公众受众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请各方提出改进意见。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果形式、成果内容、发布手段、影响力等方面。
2.可交付成果验收
可交付成果验收,是对总体研究的集成与转化成果,以及各分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料进行验收、登记并归档的过程。可交付成果验收的主要输出成果包括两项:一是课题情况登记表。包括课题名称、编号、负责人、研究周期、主要成果清单、主要技术资料清单等方面。二是成果资料档案。按课题类型和名称,对相关可交付成果进行归档。包括课题主要文本成果、数据成果与说明书、预测和评估模型成果与说明书的电子文件、系统软件和纸质文件。
3.未来拓展评估
对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是基于滚动性研究的要求,结合成果转化发布中进一步明确的外部需求,对未来的研究拓展和深化领域进行的初步设想和可行性评估,是进入下一轮研究生命周期的准备工作。
未来研究拓展环节的主要的输出成果是未来拓展研究初步策划,主要是提供下一轮研究的初步设想和可行性评估,包括行动拓展的可行性,如向城市决策机制、法规政策、中长期规划、短期规划或常态性研讨平台的拓展可行性;研究拓展的可行性,如向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等纵深领域的进一步研究等;滚动更新的可行性,如建立战略实施的定期评估与滚动更新机制、历年公报发布机制等。一旦未来拓展方向明晰,则可在现有研究组织机制的基础上,调整形成新一轮项目的组织架构。
专栏 《渥太华2020》战略实施与财政规划有机联系
《渥太华2020》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与城市的决策、资金预算和长期的财政规划程序联系起来,并建立起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实施目标包括:实施的挑战、沟通战略、财政规划、年度预算、税收和支出、合作学习和监督等。
专栏 《伦敦2030》成果的组织实施
《伦敦2030》即《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2011版是一个法定文件。它是伦敦发展战略决策的主要工具。市长将和伦敦市民以及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包括GLA小组、行政区、政府和法定机构、私有部门、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等等,来确保这个规划的目标和政策的实施。市长将监测规划实施变化,根据一些具体的目标公布一份年度监测报告来考核伦敦规划的进度,并在未来的市长任期准备一份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