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武 陈春林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信仰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当前,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大学生接触宗教文化的机会日益增多,对宗教的兴趣不断增加,也使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以唯心主义有神论为基础的宗教心理倾向,这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根本对立,迫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加强大学生宗教知识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宗教知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文化现象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世界各国人民发挥了重要的心灵慰藉和物质资助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即使在科学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世界观,而且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实体、社会组织。据资料统计,在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占81%[1],各类宗教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力随处可见。在当代中国,虽然各类宗教信徒只有1亿多人,总人口比例不大,但绝对数量也很庞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宗教文化与人类文化同时形成并同步发展,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与人类文化关系错综复杂。宗教既给人类带来了璀璨的文明成果,又给人类带来许多认识困惑,它与科学共同发展,又制约着科学前进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逐渐分离,但仍然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宗教不但没有如人们曾经预料的随着科学进步而消失,反而在人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各种形式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并以此推进人类文明进程,都需要通过加强宗教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宗教文化。
(二)加强宗教知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宗教问题
当前,宗教问题依然是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重要因素。从国际看,宗教问题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对国际形势、地区形势及其安全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牵动着国家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许多国际问题的产生发展都与宗教问题密切相关甚至直接相联系。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信仰危机日见端倪,促使一些人开始信仰宗教,一些社会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不断密切。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断加剧,手段更加隐蔽,渠道更加多样,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如何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顺应国际潮流,迎接机遇与挑战,加快自身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如何对宗教渗透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并切实防范,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需要通过宗教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宗教问题。
(三)加强宗教知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
大学是各种文化共存激荡的乐园,随着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宗教文化在高等学校的传播已不再讳莫如深。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独立而谨慎地对待宗教信仰,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尽管他们信仰目标具有随意性,对宗教本身并无过多关注,也不会专门研究;尽管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成为真正的信徒,但是,大量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对宗教的本质及作用认识模糊,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宗教信仰和参加宗教活动的兴趣不断增强,宗教暧昧现象比较普遍,信仰宗教的人数出现增加趋势,校园宗教活动时有发生。虽然他们的目的或为升学就业、或为强身健体、或为感情稳定等善良愿望,但毕竟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如何纠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偏差,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工作实践;如何使大学生摆脱对神秘力量的依赖,增强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与命运抗争的斗志,从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如何帮助少数大学生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不热衷“求神拜佛”、不祈求“捷径门路”,有效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积极求实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通过宗教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和消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宗教信仰。
二、加强大学生宗教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有了科学知识,精神自然就可以打破,没有这一着,他还是迷信的”[2]。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知识技术的教育与传播,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不够,从而使一些大学生在世界观上陷入神灵论的泥潭,在人生观上接受宿命论的宰割,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途径便是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正确分析处理各类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的背景下,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通过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坚持无神论,按照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要通过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敢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实严谨、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要通过科学精神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发挥重大的效力,而且要使他们在暂时缺乏某些具体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对一些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而不被迷信迷惑、不被伪科学困扰。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和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阶段,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灭,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根源、自然根源和国际根源还将长期存在。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宗教消亡是必然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既不可能很快消亡,也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和其他强制手段消灭,而只能积极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才能使其逐渐消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尊重和保护宗教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三自”原则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好与宗教有关的各类问题。
(三)宗教常识教育
尽管宗教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但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现象之一,承载着许多人类文明的珍贵成果。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宗教理论体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宗教典籍、宗教建筑、宗教器具等各种宗教表现形式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研究诸多历史、文化问题和认识当今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客观讲,不研究或者不了解宗教及其历史就很难全面了解世界和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科学史、文化史等等。同时,许多宗教信条对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约束、规范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都需要大学生来掌握。因此,要把宗教常识教育作为大学生宗教知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其在认识宗教本质、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同时,了解并掌握宗教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继承和借鉴宗教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加强道德修养、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能力素质。
三、加强大学生宗教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力宣扬科学精神和无神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不断提高“两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科学精神和无神论思想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要把马列主义、毛泽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无神论思想,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问题特别是宗教问题,提高鉴别力、判断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科学精神和无神论思想切实进头脑,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二)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切实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宗教知识,正确处理信仰问题
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要针对大学生实际,通过形势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充分认识到宗教问题在我国存在的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严防敌对势力以宗教名义向高校渗透,切实帮助大学生以正确方式分析和处理宗教问题和信仰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参与宗教活动。要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普及宗教文化知识,使大学生掌握宗教文化史,从而在拓展知识面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宗教的本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信仰。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建立信息资料库,开发相关软件,形成具有宗教知识教育特点的、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信息为主体的网络阵地,不断提高大学生宗教知识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
(三)着眼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如果自身处理不了,又无人关心、指导、帮助,就可能陷入无力、无助、无望的境地,将目光转向虚无的神灵,祈神灵的佑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使大学生在困难和困惑面前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爱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大学生实际,在解决问题上下工夫。要经常深入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实际,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办实事,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消除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而不再祈求神灵的安慰、庇护,这样,就拆除了大学生通往信仰宗教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高振勤.宗教与文化[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3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