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求实与创新

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求实与创新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认知与评判,往往停留在教育结果上,而较少考察教育要素和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体现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等教育诸要素的有效性上。因此,我们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不仅要从教育的视野,更要从接受的视野来研究有效接受问题。

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求实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探讨

余 非 孙红湘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认知与评判,往往停留在教育结果上,而较少考察教育要素和教育过程。要使得有效问题的研究全面深化,必须首先对“有效性”的内涵作出科学界定。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的产物,而结果的有效性又为各要素的有效性以及过程是否有效提供了基本的判别标准。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达到其目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体现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等教育诸要素的有效性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展开具有客观的制约、影响作用。没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展开所要求的各要素,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展开。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由教育有效性和接受有效性共同构成的。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也只有通过接受的有效性来体现和检验。因此,我们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不仅要从教育的视野,更要从接受的视野来研究有效接受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任何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问题,首要的包含着这种实践活动的结果的有效性问题。人们对任何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感知与评判,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结果的有效性。人们对实践活动有效性的追求,其落脚点也正在于这一实践活动结果的有效性。人们对于有效性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于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以认识、判别实践活动结果是否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为驱动,同时也以提高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为目的。

总之,这三个方面是有紧密的内在关系的。要素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过程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也是连接要素有效性与结果有效性的中介;结果的有效性是具有有效性的教学要素参与具有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的产物,是我们判断、检验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本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不足,主要原因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诚信守法等。然而学生面对的现实是少数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贪图一己私利,违法犯罪;部分农民工为讨要工资发愁;一些领导干部“工资基本不花”而下岗职工和城市贫民生活艰辛;社会上不讲诚信成风,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淡薄、斗志减退和社会道德尺度扭曲。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也经受了种种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使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扭曲,主要体现在对诚实守信、诚实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传统中华美德等的怀疑,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不能明确地解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www.xing528.com)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上大课、念文章、读报刊、写板报等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虽然也在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方法,但总体而言,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者常常突出自己的角色地位,选择和应用的工作方法往往是从自身出发,较少考虑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受教育者往往是被动接受,对教育内容一知半解,难以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由于缺少生动、活泼的手段和形式,也使得这些“大道理”难以达到“寓教于学”的效果。显然,传统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难适应现实的需要,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不高

思政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起主导作用。但是,现在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状而言,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平衡,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一些思政工作者要么理论功底相对不足,未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业对待;要么思想落后保守,受传统影响极深,缺乏对工作的执著、奉献、求索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改革和创新;要么贪图虚名、不求实际,往往只追求形式而忽视现状,只追求所谓的“政绩”而疏于对教育对象的教育;要么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环境下,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无形中接受西方个人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的价值影响而奢侈腐化。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受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教育模式,加之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使其生活目标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他们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而言只是能拿学分的课程,不把它作为启迪思想、培育精神、升华品德的修养课程来对待。因此,学生普遍合作意识淡化,个性过分张扬,自我中心意识膨胀,心态封闭,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和竞争意识扭曲,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这些因素从不同层面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积极发挥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作用,努力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第一,把正面与反面教育结合起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部门既要充分运用宣传媒体的正向舆论,为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大力宣传革命前辈、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又要对腐蚀毒害青年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行政执法机关应坚决清理整顿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影像厅、音像书刊点。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等工作,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第二,逐步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高校要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和定期反馈情况的双边关系,主动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需要与实际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确定内容时,应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注意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内容时,要注意把解决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相结合,教育内容应符合实际,贴近生活,讲究实效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正确地对待个人需要、正确地引导群体需要、科学地灌输社会需要。当然,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有一些问题也不是某一位教育者可以解决得了的,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研究团队的整体优势,始终站在时代理论的最前沿,瞄准当前已经出现和将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攻关,以确保理论的眼光始终超越时代又不脱离现实,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永葆时代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三)采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往往只会应用灌输、宣传、说教等单一手段,这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等形式,多用学生的语言,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理念,积极探索新途径。创新个性化指导模式,建立一对一、面对面、零距离的导师指导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和心理上疏导。可以借鉴和探讨多种教育方法,如教育力量社会化、社会实践普及化、道德教育情景化、政治教育舆论化、心理教育咨询化等方法。减少教育的形式主义,加强对心灵深处思想问题的解决,丰富人们的感性认识,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开放式的教育渗透,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从教育者自身来讲,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改变观念,做时代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理论、方法,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卓有成效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从教育部门来讲,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者走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为此既要坚持多层次、高标准地选拔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源头上保证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战斗力,又要加大培养力度,科学开展务实有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坚持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与良好素质的合格主体。充分重视独立意识、批判精神等个性品质的教育培养可以为社会发展创造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强调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建筑在尊重人、研究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卓有成效的教育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教育。注重研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和谐统一,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因为社会化教育和个性教育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社会化教育不仅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传承,而且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个性化教育则使得个人具有超越现实、变革现实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化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