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当代影像传播与媒体发展研究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当代影像传播与媒体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电视台为什么要举办“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访谈录访谈时间:2005年7月13日访谈地点:广州电视台在全国的省会城市电视台中,广州电视台是成立较晚的一个,仅仅早于银川市电视台。经过17年的发展,广州电视台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城市电视台。去年广告收入突破5亿元,经营总收入超过7亿元,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国际性大会——“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当代影像传播与媒体发展研究

广州电视台为什么要举办“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访谈录

访谈时间:2005年7月13日

访谈地点:广州电视台

在全国的省会城市电视台中,广州电视台是成立较晚的一个,仅仅早于银川市电视台。经过17年的发展,广州电视台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城市电视台。去年广告收入突破5亿元,经营总收入超过7亿元,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国际性大会——“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近几年,该台制作的节目在全国及省级电视节目评奖中屡获大奖;在台内初步形成了电视节目制作、存储、检索、浏览、下载、共享、传输、播出的完整的数字化网络;在全国率先建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也就是网络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全国广电系统多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广州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有何秘诀?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为什么要举办大型的国际纪录片大会?在今天的广播电视改革中其有何新的举措与进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先生作了一次专访。

▲右为李锦源,左是作者。

十六字方针:广州电视台发展的一面旗帜

周建青:据了解,广州电视台是1988年1月10日正式开播的,在全国的省会城市电视台中,广州电视台是成立较晚的一个,仅仅早于银川市电视台,但是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广州电视台已经成为了广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主流媒体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广州电视台的发展情况。

李锦源:广州电视台这些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从频道数量、覆盖范围以及人员、资产等各方面来看,都堪称国内较有规模的中心城市电视台。目前我们的自办节目共有8套,其中无线发射节目一套,是综合频道,也是广州电视台的主频道,覆盖范围遍及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覆盖人口超过3千万,其收视份额在所有本地电视频道中居于首位。我们还自办有线电视节目7套,包括新闻频道、影视频道、经济频道、生活频道、少儿频道、竞赛频道、购物频道。去年我台广告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经营总收入超过7亿元,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中位居前列。目前全台固定资产总值已达9.8亿元,拥有了一批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一支比较有经验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我台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周建青:您自2001年任台长以来,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政治建台、节目立台、依法治台、人才兴台”的十六字方针,怎么样理解这“十六字方针”对于广州电视台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呢?

李锦源:十六字方针是在我台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当时刚刚经历了“3.5”政治事故的波折,从中暴露出在台内管理制度上、在队伍思想作风上存在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推动我台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竖起一面旗帜,让大家认清前进的方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因此,经过台党委会的研究,十六字方针就正式提出了。在这十六个字当中,“政治建台”是我们办台的方向和基础,电视媒体首先是党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节目立台”是我们办台的核心,媒体以内容为王,办好节目是实现导向的要求、是满足观众的要求、也是媒体自身经营的要求,因此节目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环节;“依法治台”是我们办台的手段和途径,要实现“政治建台”和“节目立台”的目标,都必须靠制度来保障;“人才兴台”是我们办台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节目质量、要壮大我们的事业,一切都必须靠人才来完成。这几年来,十六字方针所提出的理念在广州电视台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以这些方针为指导,不断推进台的各项改革和发展。

本土化:广州电视台竞争的主要策略

周建青:您刚才指出,节目是立台之本。我知道,近几年广州电视台制作的节目在全国及省级电视节目评奖中屡获大奖。您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李锦源:节目获奖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面,新闻资源、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因此,更易于产生对全国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作品和电视文艺作品。从主观方面看: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支基础很好、训练有素、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采编制作队伍。这几年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招聘录用到培训教育,从考核奖惩到提拔任用,我们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做法,为人才的成长进步和脱颖而出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初步形成了一套推动创新和鼓励精品的节目生产机制。这几年我们先后制订并实行了节目评议制度、末位节目淘汰制度、获奖节目奖励制度和综艺节目制片人制度,每年用于奖励获奖节目的资金就高达十多万元,去年我们还首次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地区)征集节目创意,这些做法对提高节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积累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2002年我们对全台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实行了全台统一管理、集中经营,逐步实现了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经营效益提高比较快,从2002年到2004年,全台经营总额3年翻了一番。这就为节目的创新和提高提供了物质条件。特别是我台大型节目的制作水平,这几年提高比较明显。《魅力广州》元旦晚会、《中国心、亚运情》申亚庆典晚会、《八一晚会》三部曲等等作品都在全国获奖,其中包括一系列越洋跨境的大型电视直播行动,这些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都是办不到的。当然,面对日趋激励的媒体竞争,我们深感在提高节目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周建青:谈到竞争,有人说广州是全国电视频道落地最为密集、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在广州可以收看的电视频道有80个左右(含机项盒里的),其中境外频道就有8个之多。处在这样特殊的市场环境之中,广州电视台主要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参与竞争呢?

李锦源: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是境内外电视竞争最激烈的地区,我看毫不为过,由于国家政策的特殊性,允许8个境外电视频道在这里合法落地,包括香港亚视台和无线台的4个频道以及华娱、星空、凤凰、MTV。这些境外媒体发展起步比我们早、经验积累比我们丰富、资金实力也比我们强,而且由于穗港两地在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密切联系,老百姓看香港电视已经形成收视习惯。根据权威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1999年,境外电视频道占有本地70%多的收视市场份额,境内所有频道只占20%多。经过本地电视媒体近几年的努力,到去年年底,境内频道所占份额已上升到49.4%,境外频道下降到50.6%,但仍然占据半壁江山。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作为城市电视台采取的主要竞争策略是本土化。立足为本地观众服务、传播本地信息、反映本地文化、做本地观众爱看的电视节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成效是明显的。首先我们的新闻节目已经大大超过了香港电视,目前我台每晚6:30播出的《广州电视新闻》收视率达到10~14点之间,而同时段播出的香港本港台与无线台的新闻节目,在广州地区的收视率只有3 至6点,这表明本地主流媒体要成为本地观众获取新闻信息首选渠道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去年我们还在新闻频道开办了一档本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日日睇》,从节目的内容、形式到语言风格,都更加突出本地的人文特点,开播后收视一路攀升,现在已经跃居我台新闻类节目收视榜的第二位。在综艺节目方面,近年我们推出了《开心廿四味》、《山水“友”相逢》等“广味”十足的系列短剧,弘扬粤剧文化的《南国红豆》,荟萃岭南文化精英的访谈节目《岭南星空下》等等,下一步我们还准备把在广州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乐叔和虾仔”搬上荧屏。但是到目前为止,境外电视在娱乐类节目和电视剧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收视优势,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另外,我们在采取本土化策略的同时,也要注意扩大我们媒体在珠三角、在全国甚至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迎接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的竞争。

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国内第一个纪录片国际交易平台

周建青:广州电视台从2003年开始举办国际性的纪录片交流活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目前大会已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作为一个城市电视台,怎么想到要组织这样一个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呢?

李锦源:最早策划“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时间是2002年下半年,当时澳大利亚在广州办一个中国文化周,我们承办了一个制作专题片的项目,在文化周上展播。在跟国外驻广州总领使馆官员的沟通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在国际市场上,纪录片是具有很高交流价值的高端电视产品,国际同行对中国的纪录片很感兴趣。当时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的夫人主动提出来:“不如你们来办一个纪录片大会,我愿意为你们做沟通工作,与国际纪录片行内人士进行交流。”后来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对这位领事夫人是这样评价:“她不仅是一位友好使者,而且是一位文化交流使者”。那时国内纪录片市场非常低迷,火的是电视剧。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的优秀纪录片来我们这里展播,互相观摩学习,既有利于推动国内纪录片创作的繁荣,也有利于提高我台自身的节目创作水平。所以2003年举办的第一届活动叫“广州国际纪录片研讨会”。到第二届时,我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利用这一活动,作为打造文化广州的一个品牌,这也符合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出的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到后来我们又考虑,要通过搭建这个平台,为我国的电视事业做点贡献,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国际纪录片交流、交易的平台。就这样想法一步步深入,大会的规格与规模也一步步提升。

第一届是由我台、市新广局和市外事办共同主办的。国家广电总局只派了外事司办公室主任来观察。他回去后说我们很务实,办得很有成效。所以第二届,总局外事司主动发文提出他们要做主办单位,并且要求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也做主办单位,于是大会的主办单位增加到了5个,名称改为“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并被总局批准为国内第一个纪录片国际交易平台。今年12月我们准备举办第三届大会,目前我们正在争取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省人民政府做2005年大会的主办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口头答应,这样大会的规格就又上了一个台阶。(www.xing528.com)

周建青:大会3年上了3个台阶,确实很不容易,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李锦源:我们的一种方式是充分依靠和调动国际义务组织者的作用,通过驻广州各领事馆的文化官员出面,发动各个国家的有关机构和人员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我们还选了两位总领事的夫人,作为我们的国际顾问。通过他们的帮助,我们还争取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由于我们评选的纪录片主题与教科文组织当年的宣传主题相吻合,第一届大会教科文组织驻中国的一个官员亲自飞到广州致开幕词,表示祝贺。去年,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基金会都派人参加了大会。今年我们会继续邀请他们参加,而且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已经答应在大会上设立一个奖项,奖金由他们出。我们还直接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纪录片节建立了合作关系,去年我们就到过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德国、波兰、香港,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

从第二届开始我们明确了大会的四项既定任务:一是评奖,围绕一个主题评选优秀纪录片;二是交易,搭建一个国际纪录片的交易平台;三是交流,举办关于纪录片制作和发行的交流讲座;四是展播,展播国内外的优秀纪录片。从评奖来看,我们的特点是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主题,2003年主题是关于历史与文化,2004年主题是关于少年儿童的故事,2005年主题是关于今日女性,明年可能就是关于自然与环境。这样定主题,好像作品面会窄一点,但是作品的可比性更强。而我们的纪录片交易是不受主题内容限制的。去年我们首次设立交易平台,就吸引了17家国外买家,有4部片子成交。今年场面会更大,将有30家国际主流媒体作为买家出席,我们还专门邀请了一位加拿大的专业人士为我们主持交易活动。

回顾这3年的历程,我们一直本着务实的态度,开始没做到,不要戴大帽子;你做出来了,必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我的知名度在国外远比在国内高,在国内远比在广州高。

争创四个“一流”:广州电视台发展的目标

周建青:据了解,广州电视台这几年在电视技术建设方面敢为人先,许多技术项目水平已居全国前列,请问您在电视技术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开创性的工作?

李锦源:开创性的工作不敢说,但是面对现在媒体发展的客观形势,必须树立用现代科技装备电视媒体的意识。近年来,我们在应用新技术,加强设备改造,保证节目生产和播出方面花了比较多的力气。2003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广州电视”的目标,三年来,我们投资近2个亿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建设了以媒体资产管理网、新闻制作网、节目制作网、硬盘播出网、卫星收录网、广告制播网、综合信息网等七大项目为主体的网络互联互通工程,实现了“七网合一”,在台内初步形成了电视节目制作、存储、检索、浏览、下载、共享、传输、播出的完整的数字化网络。这系统在全面应用之后,将实现无带化节目生产流程和无纸化办公流程,从根本上提高我台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传播质量。这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包括中央电视台都还没有。今年4月我台与北京中科院大洋公司联合举办了第六届大洋DDMN会议,来自广电总局、中央台、各省台及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人专门就此项技术进行观摩研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建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也就是网络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今年6月2日,在这里也开了一个全国的现场会,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另外,我台安全播出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也是全国领先的,它具有非正常干扰信号的0.1秒自动切换功能,能够有效地防范法轮功分子对卫星电视信号的攻击。到目前为止,我台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总局关于省会城市电视台数字化设备率占80%以上的比例要求。

周建青:在发展电视产业方面,这些年广州电视台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李锦源:这些年来在强化事业的基础上,我们也多方探索、积极尝试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效果。一是开办少儿频道,探索频道公司化运营新模式。在牢牢把握频道资源,坚持台对频道的所有权不变、节目终审权不变、播出权不变的前提下,我台全额投资3000万元成立“广州飞羊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少儿频道的运营和管理,按照“制播分离”原则,明确了“频道公司制”的运营思路。飞羊公司本身不从事节目的生产,而主要着力于自制节目的策划、播出节目的置换与购买、大型地面活动的组织、频道品牌化建设以及外延经营项目的拓展等工作。二是“美在花城”开始在商业化运作中寻求以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道路。“美在花城” 这块品牌历经十多年打磨锻造,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目前,该活动已走向商业化运营,本地和香港的娱乐公司都愿意参与开发“美在花城”的人才与品牌资源,为历届美在花城的优秀选手提供后续培训和深度开发,整合各种资源和商机,使“美在花城”进一步延伸品牌效益。三是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着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电视剧的整体项目制作。按照总局规定,我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准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进行电视剧的制作和经营,涉及合作的相关业务已开始进入前期调研和初步接洽阶段。四是联合社会力量,跨媒体经营《南方声屏报》。隶属我台的《南方声屏报》已经开始改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由专业公司提供信息来源,由《广州日报》社负责印刷和发行,我台承担终审职责,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实现联合社会力量,跨媒体经营。

周建青:广州电视台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广告收入占全台收入多少百分比?要把广州电视台做大做强,您认为还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

李锦源:我们台收入主要有几个方面:广告、节目销售、频道资源经营、网络服务经营和少量的物业经营。从总量来讲,广告经营收入占了全台收入的80%~85%。说到做大做强,在事业方面,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水平,巩固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我们会按照中心城市电视台的规模和地位,把播出平台做高,把覆盖面做广,把节目门类做得更加齐全;在产业化方面,经营的渠道和手段要更加多样,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网上数据业务的开发、付费频道的发展,都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在内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媒体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一些新的举措会陆续出台。

周建青:您认为现代电视媒体管理体制与机制应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锦源:以节目制作机制为例,节目制作其实包括了“研发——生产——营销”整个流程,过去过多重视“节目生产”环节,对“市场调查”和“产品营销”环节的关注远远不够。节目生产确实要花力气抓;但是,要生产出高质量、高收视的节目,要充分实现节目的市场价值,前后的两个环节恰恰是关键。只有充分研究受众市场、广告市场、信息市场,完善原创机制,才能在市场的攻守战略中把握主动权,打好“进攻”的主动仗。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营销意识,建设一支懂市场、懂节目的专业营销队伍。“营”与“销”两方面都要抓:“营”,就是要培养成本核算意识和规范,培养市场价值观和忧患意识,遏止电视节目制作上盲目投入的惯性和陋习;“销”,既是产品的销售,更是“品牌”的销售,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抓紧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品牌的长远效益。

周建青:最后,请您用简单的一句话对广州电视台的发展前景加以概括。

李锦源: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打造一流队伍,配置一流设备,播出一流节目,建设一个全国一流水平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城市电视台。

本文访谈发表于《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