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使新闻直播真正滚动起来——析央视国际频道新闻滚动直播特点及其意义
3月20日上午10点35分,美伊战争爆发。在10点40分41秒,CCTV- 4(即国际频道)以“口播+游走字幕”的形式,最先向全球观众报道了这条爆炸性新闻。随后,拉开了战时新闻滚动直播的序幕。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央视国际频道在播出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主要采用滚动直播、连线直播、演播室访谈等形式,全方位立体交叉式地报道这场战争,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信息欲求。下面以3月26 日5:30~12:30时间段为样本,来分析央视国际频道新闻滚动直播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动态滚动+静态滚动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具有两种播出方式:录播和直播。所谓录播,就是先将新闻节目录制在磁带上,然后再将磁带送到播出中心播出。直播,是无需事先录制,在播音员播报新闻的同时,节目信号直接由播出中心传送出去。本文所谈的直播,就是这个层面上的涵义,即演播室直播,而非新闻现场直播。滚动播出,即滚动式报道,是指“对变动迅速的突发性事件或预知将在一天之内不断发展变化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讯社和电视广播为争取时效而采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滚动式报道是连续性报道的一个变种,它要求每一次播出必须告诉受众新的信息,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进一步了解的渴望。”[1]从这次国际频道新闻滚动直播情况来看,主要采用“动态滚动+ 静态滚动”的方式,构成新闻栏目内容滚动播出的结构。
所谓动态滚动,是指播出与前时间段不同的新闻。静态滚动是指播出与前时间段相同的新闻。许多电视台的整点新闻栏目,大多采用静态滚动的方式,即把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在整点时重复播出,新闻更新率极低甚至没有。而CCTV- 4在这次“美伊战争”的报道中,采用动态滚动方式,新闻更新率极高,这样,使新闻真正滚动起来。通过滚动,及时补充有关美伊战争的新闻,让观众先睹为快,从而有效地满足其求快求新的心理。3月26日5: 00~12: 30 CCTV- 4新闻滚动播出情况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在滚动直播中,整个时间段动态滚动新闻更新率达33%,午间的更新率达52%,这样就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可用静态滚动的方式,让其在不同时段多次播出。这样,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又填充了栏目时间,使新闻播出准时开始,准时结束。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将召开伊拉克紧急会议”、“美军轰炸巴格达导致电力中断”、“英军同伊拉克军队在巴士拉城外形成僵持”等重要新闻,在该天的不同时段静态滚动了3次。下面以该天第二档《中国新闻》(6:00- 6:30)为例,具体说明动态滚动与静态滚动播出的情况,见表2。
表1 2003年3月26日国际频道新闻滚动播出情况统计表
说明:更新新闻,是指播出与前时间段不同的新闻。
表2 2003年3月27日《中国新闻》动态滚动与静态滚动播出情况统计表
说明:表中动态滚动新闻与静态滚动新闻是以5:00- 5:30播出的新闻为参照。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同一内容的新闻在滚动播出中也有不断的改进,使播出的内容由单薄到丰富。例如在该天7:00~7:30的《中国新闻》中,主播口播新闻“两名英国坦克兵在巴士拉附近死于英军炮火”;到了8:00~9:00的《新闻60分》中,在滚动播出该条新闻时,已改为图像新闻,且标题改为“英军误击自家坦克两死两伤”。这样一改,言简意赅。所播出的图像既证实了新闻内容不容置疑,又扩大了该条新闻的信息含量。先是口播新闻后改为图像新闻,这样的滚动播出,正是为了抢占先机,赢得第一时间,从而提高收视率。
二、主播滚动+新闻栏目滚动+文字新闻滚动
央视国际频道在新闻滚动播出中除新闻栏目内容的动态滚动和静态滚动之外,还包括了主播滚动、栏目滚动和文字新闻滚动。其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03年3月26日主播滚动、新闻栏目滚动、文字新闻滚动统计表
说明:1.文字新闻更新是指播出与本时间段或前时间段不同的新闻;
2.9:00- 12:00是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栏目。
从表3可以看出,在7个半小时内,主播滚动了3次,新闻栏目滚动了5次,文字新闻滚动了196条。其中,更新60条,更新率在30%。由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因此,插入文字新闻的数量大大高于平时。在电视屏幕下端插入游走的文字新闻,主要有以下作用。
其一,赢得第一时效。屏幕文字的应用,使电视新闻在争抢时效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即时报道重大新闻,报纸是望尘莫及。对广播来说,只有一个声音通道,它要作“非常性”传播,就必须中断“正常性”传播。打乱正常的传播秩序,是顺时传播中最为忌讳的作法,也是最容易引发受众逆反情绪的因素。电视有视听两个通道,“非常性”传播的内容可由迭加的屏幕文字播放,不必中断“正常性”传播。受众可以在正常的接受心态中及时获得最新消息。“双通道”这个物质优势是广播无法具有的,“及时性”为电视新闻所独有。[2]实践证明,这次在国内最先报道战争爆发的国际频道就是运用游走的屏幕文字来赢得第一时效的。
其二,引起观众有意注意,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大多数观众看电视时是处于无意注意状态下。然而,当屏幕下方出现游走的“最新消息”时,往往容易引起观众的有意注意。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运动的字幕比静止的字幕更容易吸引观众的视线,使画面平添了一种动态的美、线形的美。由于文字新闻的游走速度大大低于观众的阅读速度,因此,在观众阅读文字新闻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其对图像新闻的接受。“在视觉感知过程中,对语言符号(文字语言)信息的感知是左脑占优势,而对非语言符号(图像、姿势语)信息的感知,则是右脑占优势,即便是同时出现多类符号交叉映像,视神经也会筛选、分类编码成神经活动(连续的电脉冲)的信号,送进大脑相关部位,产生明晰的神经语汇、大脑语言,最终在视神经中枢同一区域产生融合,认知外界物体”。[3]这段论述告诉我们:人类视知各种语言(语言的与非语言的)符号,是编码式的信息输入,同时输入不同语言符号信息时,各自有其“存储库”。这种各行其道、兼收并蓄的认知,并不存在“互消”之虞,反而能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其三,扩大信息容量。如果不插入滚动的文字新闻,观众在该天5:00~12:30时段中,能获悉口播新闻和图像新闻共138条。剔除重播新闻,实际有效信息量只有71条。由于使用了游走的文字新闻,在该天5:00~12:30时段中,共插入了文字新闻196条,剔除重播的文字新闻,有效信息量也有60条。这样,口播新闻、图像新闻与文字新闻合起来,“塞给”观众的有效信息量达131条。由于插入了滚动的文字新闻,在同样时间内,信息量剧增,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
三、新闻滚动直播的意义(www.xing528.com)
这次国际频道在报道“美伊战争”过程中,常规新闻栏目滚动直播,动态滚动与静态滚动相结合,且不断插入游走的文字新闻,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滚”而“不动”的局面(即主要是静态滚动,动态滚动极少甚至没有),赋予了电视新闻滚动播出新的诠释。这样的滚动直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一,滚动直播能够提高新闻时效而以快制胜,是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播出方式。截止2001年底,我国有报纸2111种,期刊8889种,广播电台304座,电视台354座,广播电视台1272座,电视频道3595个,网站总数近30万个。[4]这么多的新闻媒体都在抢有限的广告蛋糕。为了抢到较大的份额,电视媒体除了与同行展开竞争外,还要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广电媒介市场竞争来源及压力程度见表4。[5]
表4:广电媒介市场竞争来源及压力程度
说明:数据来源于由北京广播学院主办的2000年7月~10月“关于广电媒介经营发展战略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电媒介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特别大,达91.1%,其次是来自报业集团的竞争压力,达47.7%。为了缓解压力,在媒介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电视改革必须与时俱进。199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课题调研报告中指出,“以新闻性节目为主体的信息类节目群落已稳固地占据城市观众收视行为、目的和需求的第一位。”[6]如今电视观众更加关心国内外时事,求新求快已成为观众普遍的收视心理特点。如果仍然沿用过时的新闻报道模式,就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需要。在“美伊战争”期间,全世界的观众都在关注战争的进展、战场的变化。为了满足观众求新求快的心理,CCTV- 4采用国际上常用的滚动直播方式,在第一时间把有关战争的消息告诉观众,培养了海内外观众“有重大事件首选国际频道”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强化了国际频道的品牌和形象,成为中国电视直播史上的成功范例。实践证明,国际频道这次报道“美伊战争”,收视率狂涨了28倍。[7]显然,如此高的收视率与滚动直播密不可分。
其二,滚动直播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保障了观众的知情权。近几年,新闻媒介开始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对电视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需求,牢牢吸住观众的眼球,切实提高收视率是中国电视的出发点。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8]在“美伊战争”期间,观众最想及时知道战争的状况,最想及时了解各国对战争的态度,而央视国际频道采用滚动直播正是“以观众为中心”,想观众之所想,及时地报道战争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观众通过电视媒介获得战争信息的知情权。
其三,滚动直播为改革电视播出方式积累了重要经验。遇到重大事件采用滚动直播,能及时满足观众需求,是提高电视竞争力的有效播出方式;滚动直播减少了节目的翻录次数,减少了图像和声音信号的损失,从而提高了播出质量;滚动直播能够树立电视台良好的公众形象,激发电视工作者认真负责的精神;滚动直播能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因此,滚动直播是改革电视新闻播出方式的一个方向。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认同了这种播出方式。遗憾的是许多电视台没有把直播与滚动结合起来,即使有结合,也是滚而不动的机械结合。国际频道在直播“美伊战争”期间,新闻更新率较高,真正使新闻滚动了起来。这次国际频道滚动直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1.消息来源广泛,这是实现滚动直播的前提。这次报道“美伊战争”过程中,国际频道播报的新闻来源广泛。除有本台派驻各国记者的报道外,还有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驻外记者发来的报道,同时还购买了CNN、美联社、路透社、半岛电视台的消息。这样,保证了播出新闻具有较高的更新率,使新闻直播既滚又动。
2.准备充分,配合默契,这是实现滚动直播的条件。为了搞好这次直播,国际频道动用了170余位工作人员,在战争爆发前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调试好了各路设备,且进行了多次演练。在播出过程中,导播、播音、调音、摄像、录像、切换、美工、字幕、特技、灯光等各个工种,协同作战,配合默契,保证了滚动直播的安全。
3.规章制度健全到位,这是规范滚动直播的保证。电视滚动直播,涉及的工种多,人员广,如何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序,规章制度是保证。国际频道对所有工种的操作,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样,在直播中,每个从业者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承的担子,切身感受到直播的压力,并将压力变为动力,促使自己培养起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本文发表在《现代传播》2003年第3期。
【注释】
[1]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 年版,第89 页。
[2]黄匡宇:《理论电视新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4页。
[3]〔美〕爱恩海姆:《符号心理学》,五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页。
[4]孙正一:《2002年中国新闻业回望》,中华新闻报,2002年12月12日第3版。
[5]黄升民、丁俊杰:《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页。
[6]《新闻与传播》,2001年第5期,第59页。
[7]李鑫:《战事直播背后的故事》,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3日A05版。
[8]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199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