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化差异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
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翻译要得体(appropriateness),因此如何把握合适的“度”就成了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这个“度”的把握是否得当,首先应取决于对语言的感觉和文化的体悟,因为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感和强烈的文化意识,就不易捕捉到原作字里行间的微妙,也会很难译出地道的译文来。本章所谈论的文化差异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从中英两种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渗透以及翻译时如何处理文化色彩浓厚的语言现象,强调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这一事实。
首先,中英两国的地理位置导致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国是位居亚洲的内陆农业国,英国是位居欧洲的沿海国家。长期的农耕生活使得汉语中许多表达与土地、耕作相关,而多年的渔猎生活使英语中的许多习语与海洋、鱼类联系在一起。翻译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此类内容时,译者不得不关注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因为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式。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出这些丰富的思维习惯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象。汉语中有个说法——“一方水土一方人”,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一特点。
因此,处理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内容时,必须把这些文化底蕴如实传达出来,特别要关注词语意义与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结合译入语的文化特点,找到合适的对等词。比如,上文提到的“privacy”强调的是“关于个人的信息”,是西方文化特别强调的个人主义的一个方面,因此它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汉语的“隐私”,因为后者不但强调“有关个人的信息”,还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不太愿意让人看见的东西”或者“见不得人的事情”,因此与“privacy”在文化意义上并非完全对等。英文中的“liberalism”也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自由主义”,“materialism”不等同于“唯物主义”,“idealism”不等同于“唯心主义”,“individualism”不等同于“个人主义”,因为这类词往往带有或强烈或浓厚的文化意涵,在两种文化中各自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趣味。处理时,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因素,往往会走进表面翻译的误区,并不能完整地传递出原文所蕴含的内容,更不会实现翻译所期望的功能对等。
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这一点不容置疑。比如“parallel”意为“平行的,并列的”。根据西方的逻辑思维,平行的东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因而该词还往往引申为“相似的,类似的”之意。这跟东方的思维刚好相反,从东方的思维出发,平行的东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一个“焦点”,即共同点,那么就不会有“相似的”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对语言表达产生的影响是翻译时不容忽视的方面。从英译汉的角度来看,特别要关注某个词在英文中的独特联想,如“parallel cousin”可译为“堂兄弟姐妹”或“表兄弟姐妹”;“draw a parallel between”可译为“在……之间做个比较(或对照)”或“指出(两者)相同之处”。而“It looks as if we’re thinking in parallel line.”则是“好像我们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词汇或者旧词增添新义的情况,这些词汇有时候也带有强烈的学科色彩或文化内容,在转换时务必要注意到这一点。如soft ware(软件)和hard ware(硬件)除指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之外,现在还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或其他学科等方面,如“soft science”指的是“社会科学”,而“hard science”指代“自然科学”。语言的发展使得新词、新义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译者要有充分的文化感觉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以及永远学习的潜力。
同时,社会上的一些“潜意识”或“无形的规则”,可以说是某种文化中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作为这种文化的局外人,译者需要走进去,体会到此类文化意涵,然后走出来,在译文中适当体现出来。参看下面这句话,也许本身就体现了某种文化内容。
Some people think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o go to college is to make connections.After graduation,everything depends on the old boy system.One’s college buddies can help him the rest of his life.
[参考译文]有些人认为上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拉关系。毕业之后,一切都要靠老关系。一个人的大学朋友能帮他一生。
其次,不同的风俗习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层面,各个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特征在语言中有众多体现,这同时为语言转换设置了一定的障碍,有些文化“拦路虎”确实让译者感到非常头痛。在这一层面,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交流的工具和媒介,翻译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要想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译者应该特别关注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译入语中妥帖地传递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否则的话,译文就有可能导致误解甚至更严重的文化冲突。拿打招呼作为例子加以说明。中国人跟朋友或熟人打招呼时,喜欢说“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dinner?)或“去哪儿呀?”(Where are you going?)、“干什么去呢?”(What are you doing?)但是,在英美文化中,一般来讲,前者用于讲话者邀请对方吃饭,而后面两个则容易被认为“不合适”,甚至有侵犯人的隐私之嫌。如果此类信息被转化成英语,而不考虑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那么注定会产生误解,因为英美人通常用“Hi”、“Hello”或“How are you recently?”打招呼,寒暄语也多为谈论天气类无关痛痒的内容。因为这些招呼语在英美人看来只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他们并不关注其实质内容。因此,上面的中文招呼语如果直接转化成英文,只能使英美读者觉得莫名其妙。遇到文化意识不强的读者,只会按照他所在文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难免会出现笑话或误解。因此,处理此类文化现象,需要适当调整,以适应译入语的习惯。这种调整,看似离开了原文,其实正是为了贴近原文所作的形式上的牺牲。
再举两个例子。中国人去车站或机场接人,他们会说,“一路辛苦了。”或者诸如此类的话语,这在中国文化语境里是非常礼貌得体的,这种说法可能与从前落后的交通状况有关,也可能与中国人一向的善解人意有关。然而,英美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说,“Did you enjoy your trip?”或“How 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其中的差异该有多大呀!中国人请客吃饭时,面对一大桌丰盛的饭菜,主人会说“没什么菜,请随便用点。”(We haven’t provided much.Please help yourself.)这着实让外国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他们要么非常纳闷,“嗯,怎么回事?桌上的菜根本吃不完啊!怎么还说这样的话呢?”也会有人从另一角度去想,“既然明明知道自己的菜不多,那干嘛不多准备些呢?”无论从哪种角度考虑,都不是主人讲话的本意。在这样的场合,此类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显而易见。同样的情况下,英美人会说,“This is the best(most)that we can provide(manage,offer).Please help yourself.”同样是热情待客的表达,在中英文化中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别。
英美文化中,人们正在聊天或吃饭,如果有人想暂时离开一会儿,他会说,“Excuse me for a while.”如果要是去洗手间,也有委婉的说法,如“I’d like to put some ponder on my nose.”或者“I want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既诙谐又礼貌,可以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再次,语言结构也会影响到表达方式,英语是“形合”结构,主要是靠连词或标点符号这些形式把句子的逻辑关系关联起来,因此句子结构比较紧凑,一环套一环,主从句连在一起,正像一棵大树生发出许多小枝节。相对而言,汉语是“意合”结构,句子的意义主要是依赖意义的整合,而不需靠连词或标点符号这些外在形式,因此句子结构显得松散,一个个并列小分句很多,其中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依据句意确定的。
同一词语在不同文化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意义,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会影响到表达的意义。从词序的角度看,中英文的顺序就有一些不同。
首先,短语的顺序在中英文中有所不同。比如:
track and field 田径(顺序相反)
iron and steel 钢铁(顺序相反)
back and forth 前前后后(顺序相反)
northeast 东北(顺序相反)
20degrees below zero centigrade 摄氏零下20度(顺序相反)
you,he and I 我、你、他(顺序部分不同)
model worker(labor hero) 模范工人(可同可不同)
food,clothing,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衣食住行(部分相同)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中小学(顺序相反)
句子表达上也存在句序部分颠倒或前后置换的情况,这主要跟语言结构或思想重心的不同侧重有关系,有时也跟口语体有关系。
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参考译文]He didn’t have money even for lunch.
汉语喜欢宾语前置,而原则上英文的宾语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后的。原句中的主、谓、宾分别是“他”、“没有”、“钱”。译成英语时需要按照主+谓+宾+状这种结构。
他又得了一个“优”;他的作文一直是很好的。
[参考译文]He got an“A”again;he always does well in composition.
本句的主语发生变化,把事物主语转换成了人称主语。汉译英时许多时候都要这样处理,前后句的主语保持一致。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参考译文]我想他不会来。
对表示推测的部分英语动词(如think、believe、suppose)等的否定往往是否定前置的情况,即“not”否定的部分应该是后面的从句部分。译成汉语时,要调整句序。
Don’t scamp your work because you are pressed for time.
[参考译文]不要因为时间紧而草率地干活。
本句的“not”否定的是整个句子,而并非“scamp”这一动词。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句子重心多在句末,因此译文把后面的“be-cause”从句提至前面处理。
Kindness will creep where it may not go.
[参考译文]善意能打开所有的门。
本句意为If you are kind,you can easily achieve what you want.原句形象地使用“creep”和“go”这两个动词,含蓄地传达了此意。译文采用意译法,直接道出此意。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to distant places along cables.
[参考译文]电可以沿着电缆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英语中被动形式比汉语中使用得要多,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形式。因此,英译汉时,一些被动句要转换成主动形式或主动形式被动含义的句子。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may fall in love with one of them.
[参考译文]他很有可能看上她们中的一个了。
复合句转化成简单句。主句“It is very likely”其实就是“likely”这一意思,原句采用复合句是因为英语句法结构的要求,即“形合”的要求。
另外,英语中还有一些特殊表达或搭配形式,是语言结构的一大特色,翻译时要注意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如fall on one’s knees(跪下),lie on one’s back(仰卧),stand on one’s hands(head)(倒立,拿大顶),hit sb.in the face(打某人的脸),pat sb.on the back(拍某人的背)。
The man in blue robbed her of her purse.
[参考译文]穿蓝衣服的人抢了她的包。
He took me by the hand.
[参考译文]他抓住我的手。
以上两例中,“抢包”或“抓手”是用“rob sb.of sth.”或“take sb.by the hand”,不能直接用事物作宾语,这是英语的特殊表达形式。
To think that you should fail!
[参考译文]想不到你竟然会失败!
本句中含有强烈的吃惊、失望口吻,本身带有虚拟语气的感觉。译文处理成否定句,把此意义很好地传递了出来。
The missing letter,was in his pocket,if you please.
[参考译文]你看怪不怪,那封丢失的信竟然在他口袋里。
(if you please=can you believe it请,对不起;你看怪不怪,竟然)
I hurried to the classroom only to find nobody there.
[参考译文]我匆忙赶到教室,结果没看到一个人在那里。
“only to do”是动词不定式表示结果的固定形式,翻译时加上“结果”二字,就把这一逻辑关系表达了出来。
He was a fool for danger.
[参考译文]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There is no more arguing a coward into courage.
[参考译文]劝说不能使胆小鬼成为勇士。
以上两例中涉及形象的转换或增添。翻译时,可根据原文的意思,把原文的形象转换成译文中对应的形象。有些情况下,原句中并无形象,但也可在译文语言中找到与原句意相吻合的形象进行翻译。
You may well be surprised.
[参考译文]你感到惊奇,可能确有道理。
I couldn’t very well refuse to help him.
[参考译文]我没有很多理由拒绝帮他的忙。(我拒绝帮他的忙不太好。)
以上两例中,处理“well”时要注意译文的语气。这种情况下,“well”多和情态动词连用。
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习惯表达、修辞手段、形象转换、文化差异等方面。由于一些习惯表达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容易产生文化联想。尤其在两种语言都有类似表达内容时,就容易产生误解。
习惯表达 正确译法 错误译法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锦上添花
bite off more than 力不从心 贪多嚼不烂
one can chew
a walking skeleton 骨瘦如柴 行尸走肉
rub one’s hand 不知如何是好 摩拳擦掌或很激动
pull one’s leg 让人上个小当,开玩笑骗人 扯后腿
tit for tat 给一报还一报 针锋相对
sleep late 起得晚 睡得晚
stay up late 睡得晚,熬夜 待了好久
a flight of fancy 想入非非 幻想的翅膀
eat one’s words 收回说的话 食言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明珠暗投 对牛弹琴
bus boy 推餐车的服务员 公共汽车服务员
church key 三角头开罐刀具 教堂钥匙
play-pen (供婴孩在内爬着 玩具笔玩的)携带式围栏
cheerleader 拉拉队队员(chief of the cheerleaders拉拉队队长)
rest room 洗手间 休息室
dry white wine 不带糖的白葡萄酒 白干
busybody 爱管闲事之辈 忙人
light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目光
apple of one’s eye
Enough is as good 适可而止。 知足常乐。
as a feast.
A miss is as good 毫未之错仍为错。 差之毫厘,失之
as a mile. 千里。
Give a dog a bad name 人言可畏。 欲加之罪,何患
and(it means)hang him. 无辞。(www.xing528.com)
此外,习惯用语中蕴含许多形象,翻译时,有时可以直接保留形象,有时可以保留形象+注解,有时可转换形象,有时也可意译形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许多时候形象都要发生转换。
原文 译文(形象处理)
at a stone’s throw 一箭之遥(石头→弓箭)
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引狼入室(狐狸→豺狼)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班门弄斧(祖母→鲁班鸡蛋→斧头);
burn the midnight oil 开夜车(灯油→车)
talk through one’s hat 信口开河(帽子→河)
laugh off one’s head 笑掉大牙(脑袋→大牙)
fishing in the air 水底捞月(空中→水底;捕鱼→捞月)
to put all cards on the table 打开天窗说亮话(摊牌→打开天窗)
shoot the breeze 吹牛(扇风→吹牛)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蘑菇→春笋)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挂羊头卖狗肉(酒→羊头;醋→狗肉)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保留形象)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骡子→鬼)
One swallow doesn’t make summer. 独燕不成春。(夏天→春天保留燕子形象);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烟→浪;火→风)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雨)不下则已,一下倾盆。(喻)祸不单行。(保留形象)
I’ll make him pay through 我叫他吃不完兜着走。(意译)
his nose.
This is a cock and bull story. 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意译)
固定搭配是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常见搭配或容易混淆的搭配,应该在平日阅读中加以积累。同时,还应知晓如何查找相关信息,以便准确译出此类固定表达之含义。
fresh water 淡水 high sea 公海
wall clock 挂钟 parallel 双杠
stage photo 剧照 hairdo 发型
skin deep 肤浅 emerging(exit)door 太平门
restricted publications 内部刊物 complaint box 意见箱
program meritor 节目主持人
quiz master 竞赛主持人
口语中的实际意义也是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口语一般言简意赅,许多表达跟书面语的意义存在差距。因此,翻译时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而要弄清楚其真正含义并准确传达出来。
Mark my words!当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Upon my words!我说话算数。(I mean what I said.)
You don’t say so!不是真的吧?(Really?)
“tell”一词除了基本义“告诉”之外,还可作“分辨”、“算(命)”等意思,在习语中也较为常见。
You are telling me!这还用你说!
You can never tell.谁也说不好。
O.K.It’s a deal.(1)一言为定。(2)成交了。
“Are you going?”“You bet I am.”“你去吗?”“我肯定去。”
I can’t agree more.我举双手赞成。
否定词“not”+比较级是一种特殊的强调句型,因此要译为带有强调意味的肯定句。
I’m big on ice-cream.我特爱吃冰淇淋。
Don’t stand on ceremony.Dig in!别客气,想吃什么赶紧吃。
Catch me doing it!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I should know this tune.这调子听起来耳熟。
It’s a good question.问到点了。问对了(我正要讲这个问题)。
这是讲座、讨论等场合经常讲的一句话,并不是说问题好,而是说这问题与讨论话题非常相关。
It’s been very interesting talking to you.今天到此为止,差不多了。
这是希望停止谈话时说的一句话,并非强调跟你交谈很有趣。若把“talking”换成“to talk”就有“谈话有趣”之意。
When Smith pointed out that he had spread the rumor,he vehemently retorted,“No!No!”
史密斯说他散布谣言,他使劲反驳道,“没那回事,绝对没那回事。”
从句中的背景看,原句中的两个“No”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译文中加入了强调词语以突出之。
Now you are talking!这还差不多。(这还像个话。)
I’ll buy it.好吧,你告诉我吧。
Well,well,there is no need to fly off a handle.得了,得了,没必要大发脾气嘛。
All right,pal,keep your hair on!行了,老伙计,沉住气。
Stop that,or I’ll give you a knuckle sandwich.停下来,我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让你见血)。
对比下面的英语和汉语译文,注意意义和表达上的区别。
canned laughter 录出来的笑声
hush money 叫人保密的贿赂
salad days 充满青春活力的年代
Darby and Joan 白头到老,恩爱老夫妻
ride on shank’s mare 骑两脚马,步行
cook the books 篡改账目
play the gooseberry 当蜡烛/电灯泡(一对情人谈恋爱时不受欢迎跟去的第三者)
It was all I could do not to laugh.
我差点憋不住笑出声来。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他走路的样子平添了几分尊严。
Knitting was more in her line than mine.
织毛衣她比我在行。
I was fool enough to agree.
我真傻,竟然同意了。
I am not enough of a ping-pong player to twist a ball.
我不大会打乒乓球,甚至连转球都不会。
The above facts insists 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以上事实使人只能得出如下结论。
The foo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d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
足球队是两年前组建的,至今尚未赢过一场球。
It begged all description.
笔墨难以形容。
Let’s split the difference and I’ll pay you ten dollars.OK?
我们分摊差价,我给你十块钱,行吗?
They parted the best of friends.
他们分手的时候还是好朋友。
Franklin Roosevelt listened with bright-eyed smiling attention.
富兰克林·罗斯福全神贯注地听着,两眼闪光,脸上带着微笑。
I’ve got the devil of a toothache.
我牙疼死了。
It took me a mouth of Sundays to finish the job.
做完这项工作花了我很长时间。
Ida talked nineteen to the dozen when she met Mitchell at the market.
埃达在集市上碰到米切尔,唠叨个没完没了。
The boy comes home for meals at all hours.
这孩子回家吃饭没准点儿。
Henry bought the factory at a rather high price four years ago.But now he can only sell it for a song.
四年前,亨利高价买下了这家工厂,而如今只能廉价出售了。
A Dear John letter ended their marriage.
一封断交信结束了他们的婚姻。
此外,宗教信仰是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面,西方文化的基点是以《圣经》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思想,其影响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根深蒂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英语语言中体现了强烈的宗教意涵,其中基督教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其实已成为西方文化的本色。许多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圣经》内容和词句,是宗教思想在人们深层意识中的具体体现。翻译时自然难以避开此类内容。因此,要想做好英汉翻译,熟悉基督教思想和《圣经》内容也是译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译者脑海中有这种强烈的意识,才可以妥当处理相应内容和思想,既使中文读者感受到独特的西方文化特色,又妥帖到位地传递富有宗教特色的文化思想,不至于冒犯其宗教情感。因此,深层次、多方位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是每位译者的必修基础功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