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类艺术项目的特点与价值:北仑策略研究

美术类艺术项目的特点与价值:北仑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美术类艺术项目的特点与价值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类艺术项目的特点与价值:北仑策略研究

第一节 美术艺术项目的特点与价值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是指事物的形态美丽、好看;“术”指技巧、技术方法,追求技巧的高超就是创造美。如果单纯把美术理解为“画画”就有些狭隘了,从广泛的视角来看美术,它其实涵盖了审美、形象思维、创造力、情感表达、行为表达、绘画技巧、材料运用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影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锻炼了综合能力。

一、美术类艺术项目的特点

美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又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在青少年美学修养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课程中也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身心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常用的就是绘画、书法摄影,还包括部分折纸、剪纸等手工内容。

(一)绘画艺术

1.具有视觉性和空间性

绘画是通过使用笔等绘画工具,用墨、颜料等绘画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黑板等表面上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内涵的视觉形象艺术。中小学阶段的人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通过学生的视觉感观,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观察到的东西通过想象,采用一定的技法,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表达思想和情感。绘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二维空间之内,但通过透视、色彩、光影、比例等方法,绘画可以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表现事物的纵深内容和多侧面,从而使欣赏者获得似真的效果。[2]在绘画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色彩配合,明暗变化,线条、形体及色块的节奏,构图的动作性与静止性等艺术手段,使它具有极大的情绪表现能力,如表现画的形、神、意境、意趣等。[3]通过绘画的模仿与创作,实施了美育教育,开发了智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绘画具有视觉性和空间性。

2.具有静止性、瞬间性和永固性

绘画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通过语言抒发人物的内心,表述人物的情感,也无法通过展现的静态现象表现事物的运动与发展过程。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事物一瞬间的形象,并且通过工具展现出来的作品是永固不变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其中将要过去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4]。绘画根据不同的使用材料、工具、不同的题材等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但无论是何种绘画,都表现出来静止性、瞬间性和永固性的特性。而绘画展现的瞬间情节往往可以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每个人看到同一幅图,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感受和心境,可以看到或联想出不同的内容,由此领会画中的含义,从而把瞬间的图景又演变成运动的过程。比如潘天寿的作品往往在宁静中充满了力的紧张,具有明确的秩序感,雄阔的力量感,静穆幽深,但又在静态中蕴蓄着强劲的生命。在他的艺术中,优美更是和力量熔铸在一起的。他喜欢画山岩巨石苍松老梅、水牛等题材,具有沉重、坚实、劲健的性格,给人以“力”的联想。而他画的鹫更是给人浩大、磅礴、犷悍的美。这种美使人奋发,使人坚强,给人以精神力量的鼓舞,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享受。[5]

3.形象生动的特点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可以作为绘画题材,而想象或幻想中的事物,当它化作视觉形象时也可以入画。而绘画在表现对象的形貌特征和丰富的色彩方面,具有独特而逼真的表现力。中国画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打破时空的局限,使构图灵活自由。比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河两岸数十里的繁荣景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展现北宋首都汴京从城郊农村到城内街市的热闹景象,画面生动形象,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而西方绘画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性,通过在绘画中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方法,力求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比如西洋画中的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6]

4.丰富的色彩与线条表达了人类的审美价值

色彩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色彩体现了人的审美价值,同时它也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一些暖色调往往会产生一种激进的影响,让人兴奋、让人精神焕发,而一些冷色调则让人产生安详宁静的感觉,使人显得沉静而深邃。通过研究人对色彩的感受,人们总结出了色彩与人的情感联系:比如红——热情、激昂、愤怒、兴奋;黄——明朗、欢乐、温暖、柔和、智慧、尊贵;蓝——平稳、优雅、深沉、凉爽、开朗;绿——平静、和平、健康、宁静、生机、清新、朴实;白——洁净、单纯、明快、朴实、纯真、清淡;黑——严肃、稳健、庄重、沉默、静寂、悲哀;橙——温暖、活泼、快乐、兴奋、积极;灰——温和、坚实、舒适、中庸、平凡;紫——富贵、壮丽、神秘、抑郁等。[7]绘画中不同实物的轮廓都是由不同的线条组成的。线条不仅可以描绘出丰富的图形,同时也能表达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有研究表明,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有刚强感;曲线显示优美、柔和,有运动感;折线表示黑白、突然,有断续感。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人对曲线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8]

(二)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与文字紧密相连的。文字的书写,本来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一种实用手段,但由于书法造型的美,而成为了艺术。特别是我国的汉字,由于其形象特点及书写工具(笔、墨、纸、砚)的特殊性,形成了东方特有的书法艺术。[9]中国书法,神拓古今,势及中外,集精气神于流转顿挫之中,纳天地人在黑白徐疾之间,施张人生之雅趣,凝聚浩宇之幽思。毫末奔雷走电,笔底倒海翻江。观之赏心悦目,书之养性怡情。可释满腹俗念凡忧,可抒一腔浩然之气。[10]

1.书法艺术具有多种派系,并各具风格

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系,每种书体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2)隶书:隶书结构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等笔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它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作“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画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三)书法各线条中凸显形体美和动态

一幅画、一张书法,最基本的起点是线,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线。书法是线条艺术,在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等不同笔画勾勒出动态之美。挥毫之际,百态千姿,抑扬顿挫,活泼有力,给予章法、造型以活力,其线条断而还连,无形处有神气,无笔处气脉关联。或妍美流便,或势巧形密,或天然神纵,或自成格局。[11]如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点可如“高峰坠石”之字形,竖可具“万岁枯藤”之势,捺可比“崩浪雷奔”之态,提可显“百钧弩发”之体,表现出了书法的造型之美。书法虽不能像绘画那样去再现客观事物,但那表现性的线条艺术可以很好地表达书写者的内心情绪。

书法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种审美,看线条的美、点捺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审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比如隶书的美,如同汉民族建筑以飞檐架构视觉最主要的美感印象,书法史上用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12]王羲之的《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一篇千古绝作,不可企及,它保留了最初书写的随兴、自在和心情的自由节奏,体现一种不经修饰的即兴美学,流动、泼洒、停顿、宣泄之美感。人们形容它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我们很难想象该真迹有多美,美到使一代君王唐太宗为之痴迷,它可以给我们带来难以言表的内心震撼。

(四)书法艺术体现“心正笔正”品格修养(www.xing528.com)

“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为评书的标准之一。前人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权的字多“骨”,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形容字体刚猛有力,气势雄强。即使一个点也要凝聚力量,体现艺术家强大的内心表现,也是书家人格在书法中的外化和表现。范曾先生评价颜真卿的颜体书法厚重、端庄、有力,体现了其为人的刚正不阿,后人很难超越如此优美的字体。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曾说过:“古人谓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此正是先天一著工夫,省却多少言思拟议,所谓一了百了也。”这些都是从技法上生发出来的人品说。

中国古代书法家想要使“字”表现出生命,就需要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由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文字,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身的情感。[13]

二、美术类艺术项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

美术类艺术项目具有培养学生手、眼、脑综合能力的价值,训练学生注意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独立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而逐渐形成的。美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即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智力,陶冶其情操。[14]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说:“美术对于儿童与成人是不同的,对于儿童,美术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自然界中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情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增加美术欣赏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知识调动其情绪,有助于学生理解真善美,增加美的感受,陶冶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是对人的灵魂教育的最好体现。

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产生的一种愉悦感觉,通过视觉感知提升审美功能。而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及美术创作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观察力和知觉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美和丑的能力,进行视知觉培养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审美的开始。而审美能力的训练光靠说教是起不到作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形式,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赏析作品,参与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去赏析评价作品,从而启迪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能真正地从赏析作品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为自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与观察力的培养

学生进行美术练习时往往都需要加强注意与观察力的培养,在绘画中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时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并学会把观察到的事物在绘画中有选择、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创作图的时候,能迅速地对已有的材料或工具作出判断,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有效的创作。在书法练习中更是要加强注意力培养,细致地观察每个字的笔锋和架构,将临摹的字体写得惟妙惟肖。

不同个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也不一样,有些学生拿起笔就觉得心中有底,根据题材自由构图,一气呵成;有些学生则比较注重事物间的关系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因而构图比较丰富而不单一;有些学生则注重表现精致的细节,讲究技巧,画面充满空间感;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则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老师怎么说自己就怎么画,只会临摹,这样就不利于分析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形成。教师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要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选择,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优势。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能力决定他们的绘画水平,而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也同时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绘画艺术风格的选择,例如喜欢独自倾诉的学生会选择超现实主义风格绘画;有移情倾向的学生喜爱写实主义风格;感情强烈、富有激情的学生会选择表现主义;爱思考的学生会选择观念艺术;善于想象的学生选择梦幻主义;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则注重于原创艺术。[15]

(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视觉敏锐,充满幻想,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与日俱增,将当代艺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将使青少年受益匪浅。学生通过绘画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把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新课改强调美术课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美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工具、材料、技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创作选择余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去选择运用,找到适合于自我表现的契机。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情感和内心需要的同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引导。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在美术设计与创作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创作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去画去写,老师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让他们处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信心完成作品。

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时,不仅仅是技法指导,更应是思维的启迪,教师的示范要有启发性与针对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分层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佳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对不同材料、工具灵活运用,加强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作。

(四)克服浮躁情绪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因而要帮助孩子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养成潜心修炼的耐心。只有能忍受住寂寞,默默地不断练习,苦下功夫,通过不断地磨炼,才能练就出优秀的绘画水平和写字水平。练习者在潜心习作的同时,既要有精益求精的艺术风范,还要有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汲取崇高的精神力量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地追求,才有可能在绘画、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因而,在学校开设美术课,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心修炼,为培养他们成为成功的人铺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比如在进行美术欣赏时,教师可通过对现代雕塑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欣赏,同时挖掘雕塑背景,介绍其建造的时间、造型及象征意义等,展示纪念碑下层十幅反映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浮雕作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说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分析讲述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到纪念碑雕塑的价值和作用,内心产生缅怀先烈、振兴祖国的情怀,净化灵魂,对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培养其优良的品格形成和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六)美术类项目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实际知识,把美术欣赏提升为广泛的美学鉴赏,使学生在直接感受中了解美、认识美、分辨美、创造美,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较深刻的审美意识。[16]

可将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结合语文课中语言抒情的特点、音乐课中表现丰富的特点、自然课中细致观察的特点以及数学课中理性分析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手工或者绘画案例,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使其所拥有的知识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的内涵大大地拓展。比如绘画前用语言描述准备绘画的场景,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丰富的想象;然后再指引他们用规律性的绘画方式方法画出经过他们大脑加工的图像与场景。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或者在美术课堂上,让孩子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并将这一感受体现到绘画上,需要孩子们的手、眼、耳、口并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益于良好性格的培养,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启发审美意识,能够在绘画作品中产生节奏、韵味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