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马克思哲学研讨会

陕西省马克思哲学研讨会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本清源开拓创新——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1]胡军良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为此,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和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2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陕西省马克思哲学研讨会

正本清源开拓创新——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

胡军良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由于70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直接受到来自国外的“左”、右两种思潮的左右和支配,特别是受斯大林“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曲解的影响,中国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当前十分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左”防右,廓清各种理论迷思。为此,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和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2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50余位哲学界的学者,共同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且达成了诸多学术共识。现就会议所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加以简要综述。

一、《手稿》的历史地位

在当代的现实情境与学术语境中如何考量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历史地位问题,是与会学者饶有兴趣且运思较多的一个话题。西北大学周树智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地位》为题,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他指出,70多年来由于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误导,我们中国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开始诞生的?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概括,虽然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哲学的一些原理,这个功劳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它在整体上和根本上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非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观),不自觉地复辟了旧唯物主义哲学,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扭曲为人的异化的个人高度集权独裁专制的僵死的“左”的社会主义,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思想理论原因之一。总结吸取马克思哲学的历史经验教训,当前马克思哲学急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旧哲学的复辟进行一场新的哲学革命。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手稿》第一次提出异化劳动论的经济哲学、人物一体化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实践人道主义的元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原生形态,为后来成熟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以现实的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以及以剩余价值论为基石的经济学、科学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构成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奠定了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因此,《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他认为,《手稿》尚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主要表现在:其一,《手稿》是马克思开始创造新思想体系最原始的想法,在结构形式上显得很松散和零乱,缺少严格的逻辑结构;其二,《手稿》有浓厚的黑格尔式的思辨特征和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直接明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其三,《手稿》大量使用费尔巴哈的学术话语,例如,费尔巴哈的“人”、“类”、“人的本质”、“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自然主义”等概念;其四,《手稿》对费尔巴哈作了过高的评价;其五,《手稿》里的异化劳动论虽然初步说明了私有制产生的原因,但是,它对异化劳动本身最初发生的原因却没有说明;其六,《手稿》里尚存在一些重要的错误观点,例如,马克思讲:“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其七,马克思在《手稿》里提出的新世界观概念尚不明确、也不规范、还未完全定型。因此,《手稿》必须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大多认同他的观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世文研究员认为,《手稿》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基础性文献,它通过把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研究,把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看作是整个现实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的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是新现实世界观,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概括,严重偏离了马克思新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思想,其所形成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被奉为经典。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虽然坚持了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且把唯物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结合,号称辩证唯物论。但在哲学存在论意义上,将马克思的新哲学世界观倒退到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这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最终消亡的根本理论原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权文荣副研究员认为,《手稿》作为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理论孕育和形成时期的重要文稿,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它的写作不仅标志着唯物史观这一马克思特殊世界观的科学孕育,而且标志着马克思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整体科学孕育。这种科学孕育的关键,就在于《手稿》对人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的科学探究,由于这种研究,马克思不仅在理论逻辑上达到了对“历史之谜”的初步科学破解,初步形成了由社会生活观、实践观、价值观、科学抽象方法观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而且初步形成了新唯物主义普遍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特殊世界观、辩证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特殊世界观相统一的整个科学世界观。也就是说,《手稿》的写作为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萌芽和唯物史观的初创,建立了可靠的科学根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逻辑前提。

西安交通大学郑冬芳副教授认为,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形成的过程中,《手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手稿》确立了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确立了“人的本质”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以及确立了“人的本质”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对理解“人的本质”有决定性意义。

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理论及异化问题是与会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他们就异化劳动的本质规定及根据、异化的要义与类型、劳动的异化及其克服路径、异化劳动的伦理学意义,以及异化的理论定位等问题各抒己见,既多有精彩之论,又不乏争辩之言。

周树智认为,《手稿》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的原生形态,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萌芽,奠定了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原则。异化劳动论的人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观及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观和现实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全面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异化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神是人的本质异化论的抽象人本主义,成为马克思新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

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顾问、陕西师范大学杨文极教授以《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为题,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讲的是一个经济事实,主要有四层含义:(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4)人同人之间的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异化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劳动异化说,指出他们都没有把人当“人”,而是把人当成了“物”。“异化劳动”呼唤“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本”。扬弃劳动异化,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

宝鸡文理学院孔润年教授认为,与资产阶级学者不同的是,马克思首先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而深入到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分析,为创立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长安大学戴生岐教授以《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生成》为题,认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三个逻辑前提,第一,批判异化劳动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人的非异化的劳动实践是什么?即如何理解真正的人的本质?第三,关于异化劳动的扬弃,即异化劳动的将来表现是什么?他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以人的非异化的劳动实践为逻辑前提的,而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基础,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界,这个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但这个自然界并不是费尔巴哈所说的远离人的实践改造活动的一成不变的抽象的自然界,而是“人化的自然界”,“人化”的基础就是人的劳动实践。人的劳动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就是对象性活动的肯定(非异化的劳动实践)、否定(异化劳动)、否定之否定(异化劳动的扬弃)的辩证发展和回归的过程。

西北大学赵润琦副教授对《手稿》中实践、生产和劳动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实践、生产和劳动这三个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基本概念,所不同的是,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不同而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部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始终的基本概念;生产和劳动的概念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用来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独特视角。马克思在《手稿》中集中论述了生产、劳动和实践的思想,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任容副教授以“异化如何以人的本质为根据”为题,对“人的本质的异化是怎么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实践等概念到底孰为核心?”“劳动与实践应该如何区分?”等问题做了学理追问。她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不仅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且以这一概念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做了尽可能周详的考察。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与实践,异化与对象化,均为判然有别的概念,马克思是从劳动而非实践的角度对人的本质加以界定,而实践充其量可视为对象化的过程与对象化的方式。她认为,上述诸多的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对“人”作出界定,是把人界定为概念的人、思想的人,还是将其界定为从事生产、实践的人。她认为,《手稿》里的异化劳动论虽然初步说明了异化劳动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但是,它对异化劳动本身最初发生的原因却没有说明。马克思在《手稿》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要问,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本质的发展为根据?”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是,问题的答案还没有完全找到,反而陷进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之谜的逻辑困境之中。马克思以后通过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走出了这一困境。她的观点给人以较大的启迪,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争鸣。

三、《手稿》的研究路径

《手稿》以何种研究路径开显其哲学意蕴、逻辑理路、问题界域乃至微言大义,也是与会者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手稿》的研究路径和思维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对我们今天研究《手稿》有重要指导意义。周树智认为,《手稿》的研究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不是联系原本,而是联系副本,即联系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旧哲学来进行的。”《手稿》则开始全面研究人类现实历史的“原本”,即研究市民社会本身,也就是作为国家哲学和旧哲学基础的人们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

杨文极认为,《手稿》研究坚持了整体性方法论原则,我们研究《手稿》,就要放到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整体框架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中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有些人把三者分离开来,结果使哲学空洞化、抽象化;使政治经济学丢掉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使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这里有深刻的教训。(www.xing528.com)

权文荣认为,《手稿》研究方法是科学抽象思维,没有这一研究方法做支撑,马克思就不可能在《手稿》里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批判,就不可能提出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

长安大学讲师刘明艳哲学博士认为,马克思为什么从哲学追问转向至经济领域的追问,这一转向不是外在原因使然,而是问题意识的驱使所致。该问题意识不是别的,而是人在不自由的领域中如何获得自由,或者说个人真正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何以实现、在哪里追寻。这一深切的问题意识可视为马克思撰写《手稿》的一个重要动机。马克思的思想是在“原本”(马克思的社会实践)和“副本”(马克思的科学研究)的互动中展开的。遵循这一理路,她具体分析了青年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发展逻辑

长安大学代建鹏讲师以“从《莱茵报》到《手稿》:阅读视野与理解路径”为题,对《手稿》的研究进路做了独到的阐释。他认为,《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最难解读的文本之一,任何研究都只是通达《手稿》真意的一种视野下的一条可能路径,而考察自《莱茵报》致《手稿》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则是理解《手稿》的一条可能路径。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是追求现有与应有统一的理性批判主义。他在《莱茵报》后期意识到自己的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借助于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方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完成了对自己思维方式的第一次批判和转折,接下来在《德法年鉴》时期作品中进一步明确了边界意识和现实意识,在《手稿》中通过进一步批判黑格尔的主体意识,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西北大学张茂泽教授认为,对于《手稿》的研究,我们应该引入中西哲学比较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因为以儒解马或者以马解儒,是一项很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学术工程,并以“马克思人性论体系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为例,深入探究了《手稿》所涵涉的人性论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讲师王彦丽哲学博士以西方政治哲学的思想谱系与演进脉络为切入点,以汉娜·阿伦特的《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政治哲学为个案,揭明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西方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关系解读马克思,这对于当前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而言,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视角。

西北大学李建森教授认为,对于《手稿》的研究至少应当包含这样三种研究路径,一是文本的解读方式,其中的重要问题是实现“具有解释学期待的研究者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的辩证交融;二是面对思想本身的方式,其中的重要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一个什么样的解释方式来同思想本身对话;三是现实展开的方式,其中的重要问题是我们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积极介入和干预我们的社会生活。

四、《手稿》的价值意蕴

对于《手稿》所内蕴的价值哲学及其当代价值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论及的诸多问题发人深省。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玉樑研究员认为,马克思的《手稿》对价值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手稿》中关于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是可能的论述,启示我们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价值问题。《手稿》中关于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的生产的两个尺度的论述,启示我们有两种基本的价值尺度,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或内在尺度。《手稿》中关于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是能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是受动的存在物的论述,启示我们,价值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只讲价值的主体性,或只讲价值的客体性,都是片面的。正是马克思的《手稿》把价值哲学置于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开创了实践价值哲学,结束了近代以来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迷思。他认为,当前我国价值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主体需要价值论,然而,这个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是西方主观价值论在中国的翻版。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需要价值说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因此,我们应当克服主体需要价值论的错误影响。

西北政法大学刘进田教授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价值哲学,马克思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观,并将人的自我完成与经验社会历史结合起来。在《手稿》中,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是马克思发现和批判异化劳动的价值尺度;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的自我完成价值;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不断消灭现在状况的现实运动,其根据在于人的自我完成是一个人永远期待并努力实现的过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胡义成研究员以《再评张春桥姚文元的反人道主义理论7》为题,检视了《手稿》所内蕴的“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他认为,在马恩创建的唯物史观及其推进中,人类社会的进化,采用了“主客体双线互补”的方式;“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只能靠“以人为本”来维系。张春桥、姚文元的理论生涯,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名义,把它歪曲为只顾历史客体的“无人”理论,歪曲为只讲阶级斗争的“阶级斗争拜物教”,并用以一再批判“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斥之为“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等;他们始于此,终于此,一生都在反对马恩创建的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其实践的指向,是实施法西斯专制。“以人为本”即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给当代中国反人道主义和反人权思潮敲响丧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重返马克思《手稿》的人道主义思路。

杨文极认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树智认为,《手稿》中所内蕴的“以人为本”的哲学是科学发展观学理建构与实践践履的思想资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物质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正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中国每个公民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每个公民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双心”在科学发展观里合为一体,这正是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现实人本主义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这正是马克思的人和物有机统一的人化自然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按照马克思的全面的发展的彻底的辩证方法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关系。很显然,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长安大学刘吉发教授以“劳动、异化与实践”为题,对现实中的“对象化与异化的差异”、“异化的结构类型”、“消除异化的途径”等问题做了哲学反思。他认为,其一,劳动与人类社会相伴随,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其二,对象化与异化是两个判然有别的概念,前者关联事实性判断,后者关涉价值性判断;前者确证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后者否定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其三,异化涵涉物质性异化、政治性异化与精神性异化三种结构类型,其中物质性异化产生经济生活,其形式是以物为本;政治性异化是异化的核心内容,其形式是以官为本;精神性异化是异化的意识表现,其形式是以神为本。其四,消除异化的现实途径是实践,而实践又主要包含经济实践、政治实践与文化实践。

戴生岐指出,今天,“富士康十二连跳”的悲惨案例说明了,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作为对“对象性活动”的否定,在现阶段的中国也还是相当普遍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劳动异化,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西安市国税局姚轩鸽研究员也探讨了当下中国的异化现象及其克服的路径。他认为,应该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来看待和理解异化,对异化的不同理解内在包含对异化的不同解决,最主要的是如何汲取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精髓来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马克思《手稿》的异化劳动论从本质上讲,就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科学,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现实语境下,挖掘和弘扬《手稿》所蕴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价值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亲霞教授探讨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她认为,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的异化现象很不满意,但是,又提不出消除异化的具体办法。其实,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早就给出的答案。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教育当代中国大学生,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会议最后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会长、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长周树智教授做了简要的总结发言。周会长指出,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的紧迫形势和任务,就是必须反对和克服斯大林“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曲解的影响,同时,预防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干扰,反“左”防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健康地向前发展,这是中国理论界责无旁贷的伟大使命。周会长认为,今天的研讨会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初步研讨,大家初步认识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异化劳动论的意蕴及其在当前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初步认识到《手稿》的研究方法对我们理论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我们对《手稿》的认识还很初步、很粗浅。今后应当更重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著和文本,真正弄懂、弄明白马克思主义,用以分析和解决我国当前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哲学博士)

【注释】

[1]本文发表于《陕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唐都学刊》2010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