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研究文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研究文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戴生岐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十分严重。为此,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和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和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2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研究文集

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戴生岐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十分严重。在现阶段,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永葆马克思主义蓬勃生命力之长盛不衰,就要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力排来自国外的“左”的斯大林主义和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的左右和支配,廓清各种理论迷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此,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和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和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2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究悉讨这一话题,既具有拨乱反正、回归原典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击浊扬清、匡正现实的实践意义。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政治学院、空军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西安财经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和宝鸡文理学院等十余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50多位学者与会并作了学术交流。大会发言和讨论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问题,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的地位问题、《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论问题、《手稿》的研究方法问题和《手稿》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现就这几个主要问题作以简要综述。

一、《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的地位

与会学者对《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了全面探讨。如何正确评价马克思的《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的地位?东西方学者们分歧很大,争论很激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反,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前苏联斯大林主义者和我国的一些学者则在根本点上否定马克思《手稿》。大家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完全片面的。西北大学周树智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他发言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地位》。周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对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中国人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弄懂、弄明白。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和一些学者的心目中,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学者们的使命就是解释和阐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讲敌我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学说。青年大学生中则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堆僵死的教条,没有意思。这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其简单、片面、幼稚、错误的观念。他认为,人们误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与中国人长期受落后的传统的集权专制的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太深有关系。外因主要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直接受到来自国外的“左”、右两种思潮的左右和支配。特别是斯大林的“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概括,虽然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哲学的一些原理,这个功劳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它在整体上和根本上曲解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非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观),不自觉地复辟了旧唯物主义哲学,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扭曲为人的异化的个人高度集权独裁专制的僵死的社会主义,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完全背离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思想理论原因之一。“左”的斯大林主义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恶劣的负面影响,是中国当代一切极“左”倾向的思想和理论根源,至今国内有不少学者崇拜斯大林主义,不仅曲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反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主要理论根据就是“左”的斯大林主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手稿》第一次提出异化劳动论的经济哲学、人物一体化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实践人道主义的元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原生形态,为后来成熟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石的新经济学、以科学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为特色的新政治学三部分构成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奠定了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因此,《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手稿》里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尚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它必须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的紧迫形势和任务,就是必须反对和克服我国落后的传统的集权专制的封建政治文化,反对和克服来自国外的“左”、右两种思潮,反“左”防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为此,必须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著和文本,不仅要弄懂、弄明白马克思文本的字面意思,而且要从整体和根本上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实质,用以分析和解决我国当前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健康的向前发展。学者们大多认同周教授的观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世文研究员认为,《手稿》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基础性文献,在于它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或者说是在存在论意义上实现了哲学的革命。这一哲学革命是通过把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研究上实现的,它把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看作是整个现实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的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是新现实世界观。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概括,严重偏离了马克思新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思想,其所形成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被奉为经典。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虽然坚持了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且把唯物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结合,号称辩证唯物论。但在哲学存在论意义上,将马克思的新哲学世界观倒退到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这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最终消亡的根本理论原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权文荣副研究员认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理论孕育和形成时期的重要文稿,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它的写作不仅标志着唯物史观这一马克思特殊世界观的科学孕育,而且标志着马克思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整体科学孕育。这种科学孕育的关键,就在于《手稿》对人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的科学探究,由于这种研究,马克思不仅在理论逻辑上达到了对“历史之谜”的初步科学破解,初步形成了由社会生活观、实践观、价值观、科学抽象观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而且初步形成了新唯物主义普遍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特殊世界观、辩证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特殊世界观相统一的整个科学世界观。也就是说,《手稿》的写作为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萌芽和唯物史观的初创,建立了可靠的科学根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逻辑前提。

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玉樑研究员发言的题目是:《手稿》与价值哲学。王先生认为,《手稿》中关于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才是可能的论述,启示我们应从实践出发理解价值问题。《手稿》中关于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的生产的两个尺度的论述,启示我们有两种基本的价值尺度,即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或内在尺度。《手稿》中关于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是能动的存在物,另一方面是受动的存在物的论述,启示我们,价值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只讲价值的主体性,或只讲价值的客体性,都是片面的。正是马克思的《手稿》把价值哲学置于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开创了实践价值哲学,结束了近代以来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迷思。

宝鸡文理学院孔润年教授发言探讨了《手稿》中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他认为“异化劳动”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做了多层次剖析。异化劳动理论不啻是一般哲学理论,也是建构价值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与会学者就《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手稿》最有意义影响最大最深远的理论就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异化劳动论。周树智认为,马克思《手稿》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的原生形态,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萌芽,奠定了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真正诞生和秘密开始的重大标志。异化劳动理论尚存在缺点和失误,必须进一步发展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论。

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顾问、陕西师范大学杨文极教授发言题目是:《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他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讲的是一个经济事实,主要有四层含义:(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4)人同人之间的异化。“异化劳动”呼唤“以人为本”,要求“以人为本”。扬弃劳动异化,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只有每个人都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异化劳动”。也就是说,只有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异化劳动”才可以最终彻底根除。

长安大学戴生岐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生成》。他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以人的非异化的劳动实践为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是贯穿于《手稿》中的根本线索,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而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基础,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界,这个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但这个自然界并不是费尔巴哈所说的远离人的实践改造活动的一成不变的抽象的自然界,而是“人化的自然界”,“人化”的基础就是人的劳动实践,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马克思所阐明的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就是对象性活动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回归的过程。

西北大学赵润琦副教授对《手稿》中实践、生产和劳动这三个概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认为,实践、生产和劳动这三个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基本概念,所不同的是,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不同而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部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始终的基本概念;生产和劳动的概念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用来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独特视角。马克思在《手稿》中集中论述了生产、劳动和实践的思想,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郑冬芳博士探讨了《手稿》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形成中的意义。认为“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的解决,“现实的人”的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体——人——竖立在了现实的基础之上。但马克思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唯物史观“人的本质”思想的,他的“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信奉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本质论,到信奉费尔巴哈“类本质”,再到形成自己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思想。而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形成的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手稿》确立了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对理解“人的本质”具有决定性意义;《手稿》确立了“人的本质”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阐述了《手稿》里的异化劳动论虽然初步说明了异化劳动是私有制产生的原因,但是,它对异化劳动本身最初发生的原因却没有说明。马克思在《手稿》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要问,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的本质的发展为根据?”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是,问题的答案还没有完全找到,反而陷进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之谜的逻辑困境之中。马克思以后正是通过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走出了这一困境。她的观点引起学者们的热烈争论。

三、《手稿》的研究方法

与会学者还就《手稿》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手稿》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思维依然有指导意义。周树智认为,《手稿》的研究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不是联系原本,而是联系副本,即联系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旧哲学来进行的。”《手稿》则开始全面研究人类现实历史的“原本”,即研究市民社会本身,也就是作为国家哲学和旧哲学基础的人们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www.xing528.com)

杨文极认为,《手稿》研究坚持了整体性方法论原则,我们研究《手稿》,就要放到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整体框架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中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有些人把三者分离开来,结果使哲学空洞化、抽象化;使政治经济学丢掉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使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这里有深刻的教训。马克思主义是“文本”。列宁主义是它在俄国的具体应用,毛泽东思想是它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文本”不等于具体应用,具体应用与“文本”有很大的不同,二者不可混同。

权文荣认为,《手稿》研究应该放到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发展中,国内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评价也较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已经有了明确的科学抽象思想,没有这一发现做支撑,马克思就不可能在《手稿》里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批判,就不可能提出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

西北大学张茂泽教授对《手稿》中的人性论诉求和中国儒学的人性论诉求做了对比研究。他认为,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都注重现实生活,主张人的本质本性与外在环境不可分,强调生活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根本作用,等等,并认为这些共同点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马克思的人性论逻辑性很强,而且也给消弭人性异化指出了现实的道路和途径,这就是回归实践的改造活动。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坚持马克思的观点时也存在偏颇,这就是他们大都不注重个人德性的建构,缺乏和谐人格的养成,显得咄咄逼人。而儒家人性论也有偏颇,这就是对人的个性探索不够,对异化的原因解释不清,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当下,整合二者的人性论精华就是大势所趋。

西北工业大学的王彦丽博士对汉娜·阿伦特的《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进行了扎实的解读。她认为把马克思研究置于西方思想发展传统中,这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解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这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长安大学的刘明艳博士主张应该深入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中去把握《手稿》,她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就是在“原本”(马克思的社会实践)和“副本”(马克思的科学研究)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遵循这一理路,她追问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青年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历史来源和发展逻辑。

空军工程大学刘孟学副教授认为,马克思《手稿》所体现的思维方法是矛盾对立思维法,它与矛盾同一思维法或和谐思维法不同,但都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四、《手稿》的现实意义

与会学者就《手稿》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热烈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她总是和现实问题相联系,《手稿》对我们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周树智认为,马克思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劳动异化,反“左”防右,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手稿》的现实实践意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胡义成研究员指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奠定了马克思哲学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在马恩创建的唯物史观及其推进中,人类社会的进化,采用了“主客体双线互补”的方式;“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只能靠“以人为本”来维系。“以人为本”即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给当代中国反人道主义和反人权思潮敲响丧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重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道主义思路。

王玉樑认为,当前我国价值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主体需要价值论,然而,这个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是西方主观价值论在中国的翻版。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需要价值说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因此,我们应当克服主体需要价值论的错误影响。

长安大学刘吉发教授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手稿》中异化思想的逻辑区分和现实表现,认为异化在当前现实中有经济异化、政治异化和文化异化三重涵义,扬弃和消除异化,就应当也只能通过物质实践、政治实践和文化实践的发展才能实现。

戴生岐指出,今天,“富士康十二连跳”的悲惨案例说明了,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作为对“对象性活动”的否定,在现阶段的中国也还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揭露异化劳动对广大劳工阶层的伤害,秉持孙中山和毛泽东的“节制资本”的价值原则,对现阶段民营资本肆无忌惮剥削劳工阶层的“恶的因素”进行限制,尽量缩短由于异化劳动所造成的“卡夫丁峡谷”的痛苦历程,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西安市国税局姚轩鸽研究员也探讨了当下中国的异化现象及其克服的路径。他认为,应该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来看待和理解异化,对异化的不同理解内在包含对异化的不同解决,最主要的是如何汲取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精髓来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马克思《手稿》的异化劳动论从本质上讲,就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科学,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现实语境下,挖掘和弘扬《手稿》所氤氲的积极的人道主义价值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张亲霞教授探讨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她认为,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的异化现象很不满意,但是,又提不出消除异化的具体办法。其实,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早就给出的答案。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教育当代中国大学生,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会议最后由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会长、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长周树智教授做了简要的总结发言。周会长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任危机十分严重,中国理论界首先应当搞清楚、搞懂、搞明白马克思主义,这是责无旁贷的伟大使命。今天的研讨会对马克思《手稿》作了初步讨论,大家初步认识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异化劳动论的意蕴及其在当前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初步认识到《手稿》的研究方法对我们理论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我们对《手稿》的认识还很初步、很粗浅。今后应当更重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著和文本,真正弄懂、弄明白马克思主义,联系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会议在严肃、认真、坦诚、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哲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