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社教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院长、教授,710072)
摘要:如何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观”对打破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均衡的历史作用?现代博弈论给出了一种新的解读视觉,从鹰鸽博弈均衡到小鸡博弈均衡是资本主义演进的自然路径,致力建立新的鹰鸽博弈均衡是资本主义自我拯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主义观 博弈论 解读
从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已有170年。时光荏苒,马克思当年所分析批判的资本主义与今日之资本主义已不可简单等同而待之了。资本主义也在不断演进,这已是学界共识。本文从博弈论视角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观”对打破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均衡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深刻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P82)现代博弈论专家宾默尔更认为:“我们都是生存博弈中的局中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和渴望,从而使冲突不可避免。”[2](P9)然而,人们为自身利益而斗争的努力,受制于已有制度以及对制度合理性的认识。从有私有制社会以来,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诸种社会不公平现象和制度却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尽管也遭到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反抗,但这一剥削制度至今仍在是许多国家的基本制度,甚至被西方理论家奉为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等社会现象也日益普遍起来,贫富差距快速加大,贫富矛盾日趋尖锐。和谐、维稳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政策目标。本文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演进的主体性原因、变迁路径的博弈论分析,寻找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矛盾的可行路径。
一、公共知识结构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主体性原因
公共知识这个概念最初由逻辑学家刘易斯提出,之后由经济学家阿曼等用于博弈分析。公共知识是某一群体人们之间的对某个事实“知道”的关系。直观地说,公共知识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公共知识是关于知识的无限推理链。任何事实或事件,或者世界的某些状态要成为在特定范围内的“共同知识”或公共知识需要这样一些条件:要求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对信息具有识别能力,还要求所有的这些信息渠道都是相互了解的,以及了解这些信息渠道的渠道也必须是大家都相互了解的,更进一步说,所有人的识别能力都必须是相互都了解的,以及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信心和信任等。
“皇帝的新衣”这一故事正是对公共知识特点的形象说明:当皇帝穿着所谓的“新衣”走在大街上时,所有的人包括皇帝自己都知道皇帝是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但是大家互相并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这一知识,由于所有人都佯装自己看到了皇帝的“新衣”,主体处于自我否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可以如同穿着新衣一样。直到小孩的直言不讳才打破了原有的公共知识结构,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并且也互相知道都听到了小孩“皇帝什么也没有穿”的话,这样,谎言被戳穿,主体从自我否定状态转换到自我肯定状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前,无产阶级被剥削、被压迫作为事实性存在,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内化为无产阶级的自我否定意识,形成了高度肯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公共知识结构。马克思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掠夺、压榨这一事实性存在和这一事实性存在的本质是“资本家的不劳而获与劳动者的劳而无获”成为公共知识,尤其成为无产阶级的公共知识。于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从自我否定状态上升到了自我肯定状态,《国际歌》正是这一状态的形象表达。
二、从鹰鸽均衡到小鸡博弈均衡是资本主义演进的自然路径
马克思主义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指出这一制度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从博弈论视角看,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一种鹰鸽博弈均衡,是一种历史形成的遵循丛林法则的纳什均衡,并非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真理。而当这一知识经马克思的分析和传播,成为无产阶级的公共知识以后,其主体意识觉醒,无产阶级致力于推翻旧制度的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在全世界风起云涌。(www.xing528.com)
但是,19世纪的资产阶级普遍采取抵制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拒绝改变原有制度。而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虽然也采取拒绝的策略,但是自身实力所限、国内无产阶级以及其他认识到自身被剥削的阶级或阶层受压迫状况有增无减,最终导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依据博弈论分析,无产阶级积极地寻求自身在鹰鸽博弈均衡中的不利地位,由于无产阶级在这一均衡中属于几无收益的状况,无产阶级在这场打破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是全世界。所以,无产阶级具有高涨的革命热情、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在原有鹰鸽均衡中属于绝对获益者,所以,资产阶级则是坚决地维护已有利益格局和原有鹰鸽均衡。于是,这就形成了典型的小鸡博弈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无产阶级作为敢于牺牲的博弈方在这一博弈中就可能成为获益增加的一方,所以,打破资本主义原有的制度均衡,从鹰鸽均衡到小鸡博弈均衡是资本主义演进的自然路径。
三、致力建立新的鹰鸽博弈均衡是资本主义自我拯救的基本策略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效应。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批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胜利的经验又是资本主义失败的教训。资产阶级认识到原有的制度已不可能继续保持不变,不可能继续维持原有的高收益,于是,寻求在新的条件下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策略,形成新的纳什均衡,成为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思路。
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疾病的诊断,被转换成资本主义自我拯救的药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们,从过去的高度推崇个人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逐渐地加入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因素。一改以往以丛林法则为当然法则、永真法则和最高价值原则的理论和实践特色,出现了社群主义的理论倾向和以主动妥协保障无产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自我改良趋势。在实践中,加强了对无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卫生医疗保障等福利内容,尽量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虽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并未发生本质的改变,剥削被剥削、压迫被压迫的鹰鸽博弈均衡依然存在,但是在新的鹰鸽博弈均衡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的收益发生了很大变化,无产阶级的收益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些国家中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同时这些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开始调整策略,希望能够参加对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造,寻求构建有利于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最大利益的新制度。
四、如何走出“公共地悲剧”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关键问题
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博弈中取得胜利,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打破了原有的鹰鸽博弈均衡,建立了公有制。由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是以苏维埃社会主义为模板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其制度是典型的“苏式”公有制。在这种公有制中,人民的衣食住行需要都由国家负责。“公共地”在“苏式”社会主义国家中被人为地扩大,“公共地悲剧”的缺陷不仅存在,而且也更为复杂、广泛。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精英群体成为“公共地”的卫士,精英群体自然成为决定“公共地”兴衰的关键。但精英群体能力的有限性、制度对于制度建构者制约的天然缺位以及道德自律的不完善性,使得精英群体难以及时调整促进“公共地”发展和繁荣的策略,“公共地悲剧”依然存在并逐步扩大。到七十年代末,我国的这一问题变得十分突出。于是,减少“公共地”,扩大私人领域,如建立家庭承包制、鼓励一份人先富起来,将衣食住行逐渐交由市场进行解决,寻求多赢策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成为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样,是遵循丛林法则而生成的,自然地形成了鹰鸽博弈均衡,“鸽”的利益遭到侵犯甚至掠夺,产生十分尖锐的社会阶层矛盾。任何新的纳什均衡的形成,也会存在路径依赖,会受制于原有的纳什均衡。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鹰鸽博弈均衡产生,是以社会结构的质变和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质变为基础,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鹰鸽博弈均衡产生于同样属于私有制的封建社会。这两种基础不同的变化,产生的结果也有所差异:前一种纳什均衡建立过程中,部分劳动者人经历了收益的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的变化,逐渐被社会边缘化,资本却经历了快速膨胀的变化,趋于同权力结合而高居社会中心。后一种纳什均衡则是承接了封建社会的纳什均衡,同时不仅改善了资本的收益,而且也改善了劳动的收益。两种均衡不同的基础和建立过程,也就塑造了社会发展中不同的特质和内涵,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前者需要进行公共权力的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公共地”的服务职能,为了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实现多赢、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后者则需要加强对“公共地”的管理职能,减轻垄断资本对“公共地”的侵害。
总之,虽然鹰鸽博弈均衡是市场经济中必然产生的纳什均衡,但是只要及时调整完善制度,使得鹰鸽博弈均衡成为动态可调整的纳什均衡,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可以期望的。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65年版。
[2]肯·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1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