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
刘进田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价值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马克思哲学是价值哲学。马克思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观,并将人的自我完成与经验社会历史结合起来。在《手稿》中,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是马克思发现和批判异化劳动的价值尺度;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的自我完成价值;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不断消灭现在状况的现实运动,其根据在于人的自我完成是一个人永远期待并努力实现的实际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 价值 人的自我完成 异化劳动
一、价值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
马克思哲学是价值哲学。因为马克思哲学所始终关注和探讨的根本问题是作为价值的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问题。马克思写于1843年末至1844年1月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就把“人本身”放到了一个终极的、托底的地位:“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P460)这说明“人本身”就是价值,是价值本身。因此,凡是能成全“人本身”的一切就是有价值的,必须予以肯定,凡是不利于“人本身”的一切就是无价值的,必须予以否定。因此,马克思紧接着上文说:“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1](P460—461)过了两个月,即1844年4月至8月,马克思写就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手稿就是要批判和否定现实中“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交换关系。
价值是人本身,同时也是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关于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已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2](P7)“自身的完美”,就是作为价值本身的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马克思将其作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也就是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目标。在马克思看来再没有比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善更高的价值目标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正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
二、马克思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观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把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美视为人的天性,认为“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把人的自我完成同人的本性、人学本体联系起来了。源自人的本性的东西是根本的、终极性的东西。古希腊哲学所讨论的本体即“是”的原初意义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自然而然的生长、涌现、出现。”[3](P610)“是”的这个意涵同人的自我完成之意是一致的。“是”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然而然的生长、涌现、出现,把自己的本性、性质完全的实现出来,这就是“自我完成”、“自我完善”。这个意思用中国哲学家孟子的语言说就是“尽性”,即穷尽自己的本性。亚里士多德对“善”,即价值的界说同本体、“是”的本来意义完全一致:“什么是至善?一个事物的善在于它特有的性质的实现,每一种生物的目的或目标是要实现它那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本质或使之明显起来。人的特殊本质不单纯是有肉体存在,或带有欲望的感觉,行使动物和植物的职能,而是有理性的生活。因此,人的至善是全面和习惯地行使那种使人成为人的职能。”[4](P94)“善”就是价值。善是事物特有性质的实现,也就是事物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在人来说,人的特殊本性、性质的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完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哲学的主要范畴是理念。理念是完善、完美本身。理念就是“善本身”、“美本身”。“善本身”相对于“善的东西”是绝对完善;“美本身”相对于“美的东西”是绝对完美。因而作为善本身和美本身的理念是自我完善、自我完成,是价值本身。古希腊哲学中的第一位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体的“始基”,也是自我完善。因为“始基”是不能有缺欠的,一旦有了缺欠必然要予以补足。泰勒斯说,一切从作为始基的水中流出,一切又都复归于作为始基的水。为什么一切必然要复归于水呢?原因是一切在从始基中产生时使始基受到了损伤,使圆满的东西变得不圆满了,为了填补这一损伤,万物必须回到始基。万物复归到始基的必然性在于始基要求圆满,即要求完美、完善。在此我们可以体味到始基的价值规定性。可以说始基是一个价值意味的概念。后来巴门尼德说存在“好像一个滚圆的球体”。[5](p33)巴氏对存在的这个形象的说法意味着存在是无有缺欠的圆满、完善。巴门尼德说:“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5](p32)到了西方中世纪,作为价值本身的完满、完善从哲学形态转变为宗教形态,即上帝成为至高存在。上帝实际上是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我完成。因为上帝就是全智、全能、全善,它是绝对的圆满。因而在中世纪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完成外化为上帝。上帝的本质实际上是人,这一点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曾明示过。
价值是完美、完善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哲学中仍延续着。笛卡儿说,上帝是“最为完满的实体”。[5](p387)斯宾诺莎说:“圆满性就是实在性。换言之,圆满性就是任何事物的本质。”[5](p442)康德将价值理解为“合目的性”,而“合目的性”是指事物与其概念相一致。事物与其概念相契合,就是事物的完成、完善。康德说:“一对象之概念,当其同时含有此对象的现实性之根据时,它即被名曰‘目的’。而一物之与那‘只依照目的而可能的事物之构造或本性相契合’之契合便被名曰此一物之形式之‘合目的性’。”[6](P8)黑格尔哲学所追求的也是绝对完满、完善。在黑格尔哲学中,人的精神从主观精神发展到客观精神,再从客观精神最终发展到绝对精神。其内在原因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各有其片面性,即都不完善,只有发展到绝对精神,才克服了主客观精神各自的片面性,达到全面和完善。
三、马克思批判异化劳动的价值尺度是人的自我完成
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根本价值或价值本身同整个西方哲学中的价值是契合的,这就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或自我完善。不过马克思哲学的特征不是意识哲学,而是实践哲学。就是说马克思价值哲学的特征在于把作为价值的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与实践、社会历史结合起来。马克思的价值哲学是实践价值哲学。马克思重视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但马克思要在历史中来成全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
因此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要结合劳动、分工、私有制诸社会历史现象来说明作为价值的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手稿》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异化劳动、共产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贯穿于这三个问题的价值关怀或红线是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我们先看异化劳动讨论中的价值问题。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但在不同时代劳动的具体形式及其性质是不同的,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指认为异化劳动。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异化劳动,总要有一个标准、尺度。马克思所持的判断尺度就是自由劳动。自由劳动是能表现人的特殊性质,表现人本身和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善的劳动。用自由劳动这一价值尺度衡量资本主义劳动,这种劳动才成为异化劳动。
在自由劳动这个批判尺度中灌注着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善价值本体思想。
作为价值的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善包含这样三个内容:一是价值主体的自主性、自愿性,二是价值主体的生成性,三是价值主体的多维性和全面性。马克思把自由劳动指认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
首先,人的自我完成价值体现在自主性劳动中。自我完成的主体是自我,自我在劳动中的体现就是自主、自愿。动物活动和异化劳动都不是自主、自愿的,因为活动、劳动在动物和异化劳动中并不是自己意志的对象。当劳动成为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表现自己的本质时,劳动才是自主、自愿的,从而才有可能在劳动中追求自我完成。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7](P57)自由劳动是自主、自愿的劳动,这样的劳动才能作为人的对象,即成为人展现自己本质的对象,表现自己本质的对象,人在这样的劳动中才能自我实现。相反,异化劳动则是强制性的,不自愿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仅仅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因此人在异化劳动中自己的本质无从通过劳动得以展开,无从自我实现,自我完成。因此人和劳动产品也是分离的。人和劳动产品的对立,不只是说劳动产品在所有权意义上成了资本家的了,更重要的是说劳动产品并不体现自己的本质,即不是自己的对象。异化劳动的第二种表现即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是根本性的异化。正是劳动者同自己劳动活动的异化使人不成其为人,使人无法通过劳动得以自我完成,自我实现。自由劳动是自主、自愿的劳动,因而这样的劳动活动可以成为人的对象,即展现自己本质的对象,因而人能在自由劳动中得以自我完成,自我完善。
其次,人的自我完成价值体现在生成性劳动中。生成性劳动就是自由劳动,即自由自觉的劳动。人的自我完成是自我生成的,而人的自我生成是在自由劳动中实现的。因为自由劳动是以劳动活动为对象的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自由劳动作为对象化活动,是人的本质得以展开和生成的活动。人的本质在尚未对象化时是主观的、内在的,因而也是未展开、未生成性的本质。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劳动过程,并不完全是把已然的、固有的内在本质表现出来,它实际上是一个放大性、增殖性的过程。就是说人在对象化的劳动中自己的本质在生成着、丰富着、增长着,从而在不断地接近自我完成,不断地实现价值。现代劳动以工业的形式进行,因而工业就展开着、生成着人的本质。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7](P88)这里讲的“人的心理学”是指人的内在本质。工业及其成果是打开了的人的内在本质,是人可以直观的感性的人的本质。自由劳动展开了人的本质,这是人的本质的生成,是人的本质从潜在到现实的生成。上面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将善或价值界定为事物特殊性质的实现,而在马克思这里,人的特殊性质或本质在自由劳动中展开了、生成了、实现了。事物的特殊性质实现了就是事物的完成,人的特殊本质在自由劳动中的展开、实现,就是人的自我完成,就是价值本身。
第三,人的自我完成价值体现在全面性、多维性劳动中。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总体的人”的重要思想。自我完成了的人一定是总体的人。因而“总体的人”的思想也就是人的自我完成的价值思想。马克思喻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因此,正像人的本质和活动是多种和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是多种多样的),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7](P85)在此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本质的多维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强调的是人的全面本质的“现实的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的、“现实的实现”就是作为价值本身的人的自我完成。
与此相反,异化劳动则是片面的、单维度的劳动,它只是满足人的肉体生存需要,而肉体生存需要是动物性的需要,因而异化劳动与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是相悖的。以自由劳动的全面性、多维性为标准,马克思批评道:“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7](P58)片面的生产就是动物的生产。马克思说:“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7](P58)生产劳动的片面性,也就是人的实现的片面性,它不是人的自我完成和自我完善。
最后,人的自我完成体现在乐感性劳动中。人的自我完成的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劳动,因而是乐感性劳动。马克思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建。”[7](P58)美的特征是完满性,最高的美是人的本质全面地、完满地实现并在人的感性直观中显现后的愉悦、快乐。自由劳动就是能将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统一起来的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劳动,这样的劳动及其结果是人的全面本质的实现,因此是美的劳动,是乐感性的劳动。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美或乐。美或乐体现着、表征着人的自我完成,自我完善。在此价值思想上,马克思和孔子有相似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成于乐”的“成”就是完成,人自我完成了才乐,才美。(www.xing528.com)
总之,自由劳动与异化劳动是两种价值性质对立的劳动。自由劳动是体现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劳动,以此为评价标准,则显示出资本主义劳动的异化性质。倘若没有自由劳动及其人的自我完成评价标准,异化劳动是无从谈起的。
四、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的自我完成价值
马克思在《手稿》中专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强调:“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7](P94)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只是形式的问题,而是本质的问题。那么这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认为是价值及其实现问题,具体来说是人的自我完成及其实现问题。辩证法同价值有着内在关联[8],特别是西方哲学的否定辩证法同价值问题直接相关。因为否定辩证法认为,事物在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都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只有到了否定之否定阶段事物才克服了片面性和局限性,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片面性、局限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都是价值概念,而价值只能是人的价值,因而否定辩证法所要达到的自我完善在实质上只能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完成。其实否定辩证法及其价值实质在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存在着。西方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的万物从水中流出,万物又复归于水的命题,就是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始基本来是完满的,由于产生万物而变得不完满,受到损伤,为了补偿,万物又须回到始基之中。回到始基之中始基就得到了自我完善、自我完成。这实质上是价值辩证法。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高度肯定和吸收正是从价值辩证法,即从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成的意义上着眼的。马克思明言:“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7](P101)马克思在此肯定辩证法所体现的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人的自我生成实际就是人的自我完成。因为自我生成的过程是通过外化和外化的扬弃实现的。外化是否定阶段,有其局限性,扬弃外化就是要扬弃其局限性,因而使人达到自我完成,即实现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否定的否定是否定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本质的这种假本质,并使它转化为主体。”[7](P110)辩证法通过扬弃这种重要方式来实现人的自我完成,对此马克思说:“把否定和保存即肯定结合起来的扬弃起着一种独特的作用。”[7](P110)扬弃之前的东西是不完善的,经过扬弃事物就向自我完善接近了一步,越到最后越完善,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扬弃了的私法=道德,扬弃了的道德=家庭,扬弃了的家庭=市民社会,扬弃了的市民社会=国家,扬弃了的国家=世界历史。在现实中,私法、道德、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依然存在着,它们只是变成环节,变成人的存在和存在方式。”[7](P110)私法、道德、家庭、市民社会等都是人的存在和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和存在方式通过扬弃这种独特作用而不断从欠缺趋向完善,不正是人的自我完成的辩证过程吗?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阶段是人的主观精神,否定阶段是人的客观精神,否定之否定阶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就是人的自我完成,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辩证统一。人的外化的本质中恰当地体现着人的内在的自由精神,这就是人的自我完成。
五、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辩证法理论都是服务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主要是个价值问题,即它是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关注异化劳动,目的是为了扬弃异化劳动,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7](P78)而异化劳动的扬弃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关注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为了说明论证共产主义。因为辩证法说明私有制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辩证法说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历史发展的否定阶段,是具有局限性的,它只有被扬弃,才会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达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这就是共产主义。异化劳动是社会历史理论和价值理论,辩证法是哲学方法。历史、价值和哲学的结合是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理想,即在历史中来实现人的自我完成价值。马克思将这样的理论称为“实践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称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这说明共产主义同人道主义内在相通。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学说,说共产主义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以人为本的,是以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完成为终极眷注的。马克思说:“正像无神论作为神的扬弃就是理论的人道主义的生成,而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就是要求归还真正人的生命即人的财产,就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一样;或者说无神论是以扬弃宗教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则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7](P112)紧接着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或作为某种现实东西的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对人来说的真正的实现”。[7](P113)
在共产主义,人成为自我完成、自我完善的人,成为价值本身。对此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7](P81)人的自我完成价值在此体现为人的完全的复归,即把一切异化出去和人相疏远的东西完全地归还于人,这是人的自我完成的体现。人的自我完成价值还体现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这双重的完成就是人的自我完成。“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就是自然向人的全面生成,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人全面地占有自然。“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就是人的本性的全面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绽开,这是自然主义。因为自然界就是不断显现和绽放着的过程,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符合自然的本性的,是发展的。因而这种自然主义不是卢梭主张的人抛弃现代生存方式,否定人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自然状态”。人的自我完成就是人完全的绽放自己的本性,类似于儒家说的“尽性”。这是符合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成的本性(自然)的。
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就是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的实现。这是人的全面本质的实现,是完整的人的出现。马克思说:“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也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9](P123)换句话说,当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的时候,人的自我完成价值就实现了,这样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和历史的结合,哲学和经济的结合,使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带上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实现在经验的历史过程中。这与中世纪基督教的思想有所不同。基督教将上帝和人区别开来。上帝是全智全能全善的,其所表征的是人的自我完成,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指出了这一点。就是说基督教认为人是永远不能自我完成的,人永远是有欠缺的。与此不同马克思要在经验历史中实现人的自我完成价值。然而,人的自我完成价值作为目标是永远向前延伸着的,我们不能说在未来某一经验时间点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最终地实现了。人的自我完成价值表现为一个人永恒期待并努力实现的实际过程中。在此意义上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是人所特有的“希望原理”或“范导原理”。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在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10](P40)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牟宗三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刘进田:《论价值问题是哲学本体和方法的实质命义》,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3期。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