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关中: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大关中: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为契机做大做强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张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以西安为核心城市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对于处在经济区主体地位的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来讲是一次促进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二)西安具备将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并将其转化成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和载体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载体。

大关中: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为契机 做大做强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

张涛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以西安为核心城市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对于处在经济区主体地位的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来讲是一次促进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有助实现将中心城市西安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一、保护和开发好历史文化资源是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的关键

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有母系社会半坡、蓝田华胥氏、商代老牛坡、西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唐灞桥、唐大明宫遗址,以及大雁塔、小雁塔、古城墙、钟楼鼓楼、文庙、城隍庙、东岳庙、清真寺、关中书院和西安碑林等丰富的历史人文古迹。是十三朝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和带动作用不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看”的面上,缺乏深度开发的人文生态体验项目。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首先要科学的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一批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

(一)西安在以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建设主题文化公园,搭建文化产业平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和探索

西安以项目为载体,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成功的利用古城墙、大雁塔、小雁塔,曲江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开发建设了环城公园,大雁塔南北文化广场,曲江池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公园,把古代文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结合起来,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培育了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实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一批以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企业,带动了西安,乃至陕西的演出、影视、出版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特别是2007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先后将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等重要文化板块划归曲江。其中位于陕西宝鸡的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一期总投资30亿元,已于2009年5月建成开放,成功的打造西安西线的历史文化亮点。位于西安城北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3.5平方公里,投资120亿元,于2010年10月1日盛大开园。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设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这些经验和做法都是值得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历史文化遗址开发保护方面总结和借鉴。

(二)西安具备将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并将其转化成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和载体

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载体。在高新技术、科研教育、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又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一要充分利用西安强有力的人文社科研究力量,围绕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一重大课题,开展学术研究,特别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考证、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方面深入研究,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保护、开发、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为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遗产转化成产业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二要发挥陕西作家书画家、表演艺术家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引导作家、书画家、表演艺术家围绕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学、书画、表演创作。为丰富历史文化产品、项目提供脚本和案例。

三要结合西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利用现代科技,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科学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以文化为纽带,围绕华夏文化起源、周、秦、汉、唐和红色文化等,着力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遗产项目,深刻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动漫电影电视剧产业,带动音像、出版、戏曲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和格局。

二、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需要历史文化名城(名县)做支撑(www.xing528.com)

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在做大核心城市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对西安周边区域的历史积淀深厚、人文荟萃和名胜古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大力度,使其成为与中心城市西安互为发展,互动促进和补充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

(一)突出历史文化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陕西省境内现有文物点共计2102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西安、咸阳汉中、延安、榆林和韩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西安和咸阳为千年帝都;汉中,是中国汉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延安,被誉为“中国红色革命圣地”;榆林,是中国九大边关之一;韩城则是“史圣”司马迁故乡。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等十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科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对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利用和保护,如华阴市魏长城遗址、京谷仓遗址及西岳庙,凤翔县秦雍城遗址、黄陵县黄帝陵、蒲城县桥陵、勉县武侯墓及韩城大禹庙、府谷县府州城等。把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和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结合起来,打造提升华山、麦积山、卦台山、终南山太白山、玉华山、紫柏山、翠华山、骊山、王顺山、南五台,柞水溶洞、洽川湿地等人文自然景区,进一步突出主题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中,避免千城一面,为培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创造条件。

(二)紧扣历史文化主线,重视互动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中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存了华胥墓、女娲宫、伏曦庙、帝陵炎帝陵、丰镐遗址、秦亭、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汉11帝陵、隋唐19帝陵等一系列人文景观。诞生了黄帝、苍颉、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张骞、隋文帝、唐太宗、杨炯、王鼎、于右任等一大批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追朔历史文化渊源,这些资源有些相近或互通。例如:西安(半坡遗址)—西安(蓝田华胥陵)—延安(黄帝陵)—宝鸡(炎帝陵)—天水(伏羲庙)的华夏始祖文化遗址;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的周秦文化遗址,西安—咸阳的秦汉唐文化遗址;西安—宝鸡—天水古丝绸之路等等。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人文资源,把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与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结合起来,例如进一步支持宝鸡打造“东方佛都—法门寺文化园”、“炎帝故里—华夏始祖文化园”、“周秦文化示范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要突出特色,还要重视其中的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培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提升旅游项目内容,形成互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

三、挖掘华夏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及延伸相关产业项目

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人惊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审美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独特追求和对生活的个性创造。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在重视保护开发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一要重视对经济区流传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系统研究。

二要以经济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展现、策划包装、推广一批有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支持其做大做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历史文化遗址、历史人物遗迹等得以展现、传承和发扬。鼓励支持以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策划实施的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如:西安在华清池遗址上演唐明皇和杨贵妃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长恨歌》,宝鸡在周文化遗址建设的中华礼乐城上演《周颂》等大型实景乐舞剧;鼓励支持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背景,发展相关的文化体验项目,如西安临潼以华清池遗址为背景推出温泉洗浴文化,建设“爱琴海项目”;咸阳把第一帝都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医药保健产业结合,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产业等等;鼓励支持深度开发的非物质文化产品,如皮影、剪纸等,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

三要深化延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动漫和创意产业,配套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推介中心、购物中心和住宿、餐饮、娱乐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把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建成民心工程和强省工程。

(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