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源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面对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广大西部地区,从全面启动到重点突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将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隔秦岭巴山相望,西安、重庆、成都三大城市作为西部地区的最大城市,不仅地缘相接,且文化互通,产业互动,建国以来又一直是国防科技工业高强度投资建设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如能统筹协调联动发展,以西安、重庆、成都三大城市群为主体,构建中国西部的西三角经济区,将会对西部大开发形成更为强力地推进。这个地处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更大范围的西三角,因其突出的资源优势、科教优势,有可能形成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
一、区域联动,协作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长三角”与“珠三角”作为东部两大经济板块,随着形势的发展已由竞争走向竟合,在人才、产业等方面实施联动,开展合作,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陕、渝两省市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提出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创新性意见,反映了西部两大经济高地资源优化整合、产业统筹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形成西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创造性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联合、联动、协作发展,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障碍的重要法宝,是促进区域优势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利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要善于打“组合拳”,不能“独善其身”。关中和成渝地域渊源很深,协同发展的历史悠久,川渝陕之间的合作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明起过重要作用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汉、唐辉煌是在“秦蜀一体”的基础上谱写的。元初7大行省的设定中,川陕两省曾为同一行政区。高新技术、军工科技、飞机制造、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绿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合作联动的基础雄厚。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适时实施互动、互补、协调发展,不仅空间很大,而且前景十分广阔。
二、构建西三角,打造西部大发展的引擎和龙头
“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将中国西部最具活力与实力的三大城市群整合起来,突破秦岭巴山屏障,使成渝经济带和关中经济带贯通,形成关中和成渝经济区互动发展的新局面,对于解决陕、渝、川之间的交通瓶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挥军工科技优势,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开拓市场空间,实现产业升级,消除秦巴山区的贫困,实现陕南突破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将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和成渝经济区总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18亿,40多个城市比邻相连,各有特色,GDP总量超过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西部的33%。“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不仅可以打造出西部大发展强有力的引擎和龙头,而且因为有西部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为依托,将会极大的凝聚带动西部的发展,形成东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实力与活力,战略意义重大,影响将极为深远。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确定了扩内需、保发展的方针,出台了两批经济刺激方案,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提出构建“西三角”的设想,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缓解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有利于打造西部发展的脊梁与引擎,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西三角经济区有西部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为依托,不仅有利于较快的形成凝聚力强、带动作用大的西部发展战略高地,而且有利于形成东西部经济联动协调发展的实力。对于促进西部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重大意义。
三、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条件基本具备,应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年西部大开发,西部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西安、成都、重庆三城市已经形成了空中一小时经济圈,陆上高速公路和铁路城际专线三小时经济圈也指日可待。成渝经济一体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型城市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区,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正在全力争取建立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综合实力将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将全面发展,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www.xing528.com)
我们在研究“西三角构建”问题,必须清楚地看到,较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而言,关中和成渝经济区的市场成熟度和市场机制还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实力与活力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比较慢,县域经济较之东部发展普遍滞后;产业聚集度、产业结构层次还不够高;航母式企业也比较少,民营经济实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比较大。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时需要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的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现实问题。
我们应积极努力,三省市联手,做好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使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设想尽快变成国家战略,进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大盘子。
四、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当前需要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和理解实现关中与成渝经济区互动发展,构建“西三角”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做好工作。
第二,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要认真研究西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地位,编制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必须解决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如何加快交通对接;如何实现产业对接和优势互补;如何消除行政壁垒,加强各城市群之间的协作与错位发展;如何引导发展要素向经济区聚集;如何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何带动陕南、川北、陇东、陇南的发展;如何争取国家支持,将“西三角”构建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等。
第三,要做大做强大西安,支撑西三角构建。西三角是由西安、重庆和成都三大中心城市支撑的。但目前西安与重庆、成都相比,人口较少,实力较弱。重庆是合并了原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成都是合并了原温江地区的大成都。2008年,重庆人口3235万,地区生产总值5096.66亿元;成都人口1125万,地区生产总值3901亿元,而西安人口只有830万,地区生产总值2190.4亿元。要构建西三角,带动西部大发展,必须做大做强西安,只有这样,西三角才能平衡和稳固。为此,要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西安应当向重庆、成都学习,抓住构建西三角的机遇,采取重庆、成都城市发展模式,尽快组建大西安,使西安、重庆、成都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联动发展。作为西三角的一角,西安还要承担起大西北的龙头、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重任。西安的建设,既要复兴唐皇城,再现古西安;又要打造西部的科教、文化、金融和高新技术发展中心,建设现代化的新西安。
第四,突破秦岭巴山屏障,加快陕南发展。陕南处于关中和成渝经济区的结合部,陕南的基础建设对于形成西三角经济区的意义重大。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大好机遇,加快陕南的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两大传统经济区的产业对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并要争取将陕南建成国家级的绿色产业基地,使西三角经济区成为能体现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板块。
第五,尽快搭建合作平台,做好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前期工作。四月中旬,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来西安与我省发改委就西三角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要尽快将这种协商扩展到三省市之间,构建合作平台,力争尽快促成三省市主要领导进行会谈,加快三省市交通、能源对接,力争把构建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