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节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因为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增加,人们对节日有了更深切的渴望。人们对于节日的渴求是自然的,因为节日里的人们可以释放心情,谋得消闲。
然而,值得商榷的是人们对于“洋节”的热衷。每年12月25日前后,很大部分的少年、年轻人乃至在年轻人影响下的中年人,都像狂热的基督徒一样庆祝着圣诞的来临,其隆重和狂热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年度更迭的欢愉。我们的学生——祖国的未来更是把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过得有声有色。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又哪里去了,还存在于国人的心中吗?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自有其意义的,都是文化味儿十足的。清明是远足踏青、悼古怀思的深沉和清新,端午是龙舟竞渡的比拼、爱国回归的纪念,中秋是望月思人、团圆美满的祈求和祝愿,重阳是采菊东篱的重老、登高祈福的祈盼,元宵节是舞狮龙、看华灯的繁荣热烈……祖先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节日主题与寄情美景,怎么国人就渐渐地淡忘了?我们不否认圣诞节给基督徒带来的欢乐,也不想排斥中西文化的交融,更不想非议青春期的热情、敏感、好奇。我只是想说一句,回归我们民族的节日吧!
记得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坚守我们自己的节日文化,才能守住我们民族的信念和灵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应该历久弥香,过节就是过文化,就是重温历史的精华。当我们传统的节日一个个在我们心中淡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失去对历史的追忆,可怕的是我们将因为没有了历史而丧失现在和未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面对这些文化的积淀,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文化传统的丢失,亦即传统审美观念的流散,注定我们将丧失我们的精神家园。
节日是传统,传统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信念和灵魂,强国之本。文化可以抵御外域的精神侵略,维持内心的平静,保障心灵的安全;文化是民族凝聚的神奇力量;文化可以帮助迷失的人们找到回家的路;文化可以让天涯游子书写对家的怀念和表达叶对根的渴望。(www.xing528.com)
在人类的发展史、文明史中,无论世界上的哪一个民族,都恪守自己的节日、传统和文化。正是有着这种情有独钟的信念,一个个不屈的民族在沦落多年后,又重新建起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更是在这种民族魂的底蕴之上把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日益壮大!
既然我们的先祖为我们开辟了壮丽的山川与丰饶的沃土,为我们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节日,我们就应该去不断延续、发展、流传。
而我国节日中的精髓,我们的传统古文化,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对“洋节”采取接纳态度的同时,也不应冷落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在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光大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盲从是危险的,盲目是可怕的!我们在欣赏上帝文化的同时,不能邯郸学步,拿来别人的“神”顶礼膜拜,我们需要的不是“上帝的馈赠”,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我们精神上的民族的传统坚城,靠我们的辛劳回馈我们的先人,惠及我们的后人。
别忘了,我们还有自己的、宝贵的、不能丢的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