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和培养学生动机方法谈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一个人举手投足,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动机推动下进行的活动。动机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心理机能,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人的行为与其动机是一致的。行为总是在动机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使行为目标明确。
所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把握个人的行为目标
个人的行为目标是重要的动机之一。目标好比舟船的前进方向,航海远行的人,必须先确定目的地,航行的指针总是指向这个方向。在它的指引下前进,才能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人们为实现自己所确立的目标,会以极大的热情推动人奋勇前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为实现它而奋斗;如果处在无所追求的状态,学习就会松懈,视学习为可有可无,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一遇到挫折就难以坚持,这就是一种缺乏动力性的行为。
首先,明确行为目标。
对所从事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对它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得是否深刻,决定着从事活动的动力性强弱。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抱怨整天同这些文字、数字打交道,从早到晚,真讨厌,太没意思了,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上不去;而有的学生却以读书为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未来营建一座神圣的殿堂……可以看出,同是对待学习,由于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同,激发起来的情绪状态也不同。抱着积极热情态度的人,不觉单调,不顾疲劳,去积极从事;而看不清自己活动的最终目标的人,则情绪消沉,虽然也按照要求去做,但只能是忙忙碌碌,不可能有创造性。因此,面对成绩各异、性格各异的学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这样,学习、生活才会有动力,有情趣,有进取心。
其次,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目标明确了,人活动的动力性就强。如果再确立远大的目标,人在活动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不畏缩,并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所确定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法国著名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如果人类不幸到目光只限于考虑当前,那么人就不会再去播种,不会再去种植,人对什么也不准备了,从而在这尘世的享受中,人就会缺少一切。”同样,青年学生如果无所追求,不是为了未来而学习,没有远大的目标,他就不会有积极性,更不会以读书为乐,反而视学习为负担,往往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因此,在活动的目标具有明确性之后,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完全不是好高骛远,这样,学习、生活才有乐趣,有奔头,有信心。
再次,实现目标要采取具体可行的做法。
远大的目标,不易看到成果,这可能会影响达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目标这一过程中,要有一个正确的做法,即把长远的目标分阶段,分成一系列细小的步骤,不断地进步。这样,每一次的成功又将引发自己产生新的兴趣,变成新的先导,产生新的动力,最后导向成功。
例如,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不断地、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为自己拟定了13条行动准则,每周以其中的一条作为守则,规范自己。这就使自己每一天都有明确的行为方向,并推动着自己在学习、工作上取得成就。(www.xing528.com)
二、激发热情
热情是一种稳定而深厚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加强动机的力度,持久地推动人进行活动。
每一位科学家都在自己的征途上付出了血和汗,付出了热情。巴甫洛夫曾说:“要有热情,你们要牢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来说还是不够的。科学要求我们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索。”诺贝尔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是与他对工作的迷恋和对事业的热情分不开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对所从事的活动要给予极高的热情,有浓厚的兴趣,肯于付出,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三、胜不骄败不馁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人人都希望成功,但历史与现实总是那样的无情,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有的学生一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情绪就落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觉得什么都不行,进取心完全瓦解。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把握时机,让他们意识到:人在前进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客观规律。在失败、挫折面前,我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看到失败中含有的成功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成功创造条件。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之前,不也曾经失败过无数次吗!他认为:“失败是我们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种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甘拜下风。
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强者,可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反而成了弱者。一次成功就可以使他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再不思进取。这就要鼓励、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以不知足常乐的进取态度去生活。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进取和攀登中方能显示自己的价值。如果把一点儿的成功就当做事业的完结,那么他的价值也只能到此为止。
所以,学生尤需要这种精神——胜不骄,败不馁。
四、参与竞争
人类社会是个发展的社会,更是个竞争的社会。人们彼此相处,有合作,更有竞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暗下决心要赶超他人的无形竞争更是到处都存在的。可以说,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推动力量。
参与是一种能力,竞争更是一种多维心理结构的协同活动。出于自尊和荣誉,竞争者有决心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并使参与竞争者精神饱满,壮志昂扬,富有成效地完成着活动。
所以,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进行正确的竞争意识教育,组织竞争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激励个体活动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动机,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本身的价值,促进学习的自觉性,实现他们远大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