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及其实践研究

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及其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胡政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职业人才观。

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及其实践研究

8.1 新闻职业人才的基本条件

如前所述,晚清民初之际,社会对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报业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人们对报纸和报人的不理解、不信任。一些报刊充斥“太上感应篇”式的评论和无聊文人唱和之作,更使人“误认报纸为无聊文人游戏三昧之笔,舞文弄墨之场,故凡八股式之老学究,黑幕体之小说家,尽可摇笔而充新闻记者,即在今日畅行之报纸上,亦常见有八股之文调,论崭新之时事”[3]。《申报》老报人雷瑨[4]的回忆,勾勒出了仍为时人所轻视的报人形象:“彼时朝野清平,海隅无事。政界中人,咸雍容揄扬,润色鸿业,为博取富贵功名之计。对于报纸,既不尊崇,也不甚忌嫉。而全国社会优秀分子,大都醉心科举,无人肯从事于新闻事业。惟落拓文人、疏狂学子,或借报纸以发抒其抑郁无聊之意兴;各埠访员,人格尤鲜高贵。所摭拾报告者,大率里巷琐闻,无关宏旨。国家大政事大计画,微论无从探访,即得之亦决不敢形诸笔墨。故报纸资料,大半模糊而琐细。核其门目,约分数端:一为谕旨、奏折、宫门钞、辕门抄等,备官场中人浏览,藉知升迁降调之情形与送往迎来之事迹,盖宦海之珍闻也;一为各省各埠琐录,如试场文字、书院题目与夫命盗灾异以及谈狐说鬼等等,备普通社会阅之,借为酒后茶余之谈助,盖稗官之别派也;一为诗词,彼唱此和,喋喋不休。或描写艳情,或流连景物,互矜风雅,高据词坛,无量数斗方名士,咸以姓名得缀报尾为荣。累牍连篇,阅者生厌,盖诗社之变相也。此外如商家市价轮船行期、戏馆剧目等等,皆属于广告性质,藉便一般人士之检查,是又游客之指南针、旅人之消遣品也。要而言之,其时开报馆者,惟以牟利为目标;任笔政者,惟以省事为要诀。而总其原因,由于全国上下皆无政治思想,无世界眼光;以为报纸者,不过为洋商一种营业,与吾侪初无若何之关系。故《申报》虽为中国最先创办之新闻事业,而自同治末年迄乎光绪中叶,此长时期中,论说纪事无非老生常谈,年复一年,绝鲜进步。”[5]报业不能吸引社会优秀人才的主动加入,又没有自身培养人才的规划和方法,导致报业发展始终不振。

其实,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后就一直有人试图描述职业新闻从业者的特殊要求。如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的王韬,在投身报业尤其是游历欧美、实地考察了西方报纸之后,对报纸主笔的素质提出了博学、正直等方面的要求,即“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其间或非通材,未免识小而遗大,然犹其细焉者也,至其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则品斯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齿”[6]。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也提出过对报人的素质要求,但主要还是局限在对各自政治主张的认同程度与宣传效果好坏的评判等方面。

“五四”前后,新闻界开始从新闻职业的特殊属性出发来思考新闻职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其中的代表,是邵飘萍和胡政之。邵飘萍认为,只有从事“新闻之搜集、纪载、评论诸职务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在报馆担任发行、广告、会计事务者不能算作新闻职业工作者。[7]虽然也强调记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8],但是邵飘萍似乎更加重视新闻记者“品性”即职业伦理的要求。他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9]他把记者“品性的完全独立”,作为记者素质的第一标尺来衡量。胡政之则认为,社会变化的日益加剧和公众对新闻业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迫切要求,使得报业组织内部必须分工合作,职业化的新闻从业队伍必须建立。他说:“方今社会内容,复杂万状,断非新闻读者所能尽知;而学术昌明,分业精细,社会事物尤非智识有限制之新闻记者所能一一判断而主张之。因是之故,报社组织,势须采用分工之制,新闻记者,遂完全成一特殊职业,非若从前凡属能文之士,皆可执操觚之业。”[10]胡政之认为新闻从业者应该在传统文人素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些特殊要求之所以必须特别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因为中国封建科举制度所培养的“士绅君子”们,习惯的“会话典范”是“机智的文字游戏、婉转的表达法、引经据典、以及洗练而纯粹的文学修养”[11]。因此,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很难适应新闻报道客观、快速、准确等要求。邵飘萍和胡政之的这些主张,反应了新闻业对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从此前更多地看重新闻记者的道德、修养,过渡到了记者个人品德、素养与新闻业自身要求并重的强调。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胡政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职业人才观。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下,他对新闻人才内在的素质要求和品格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质而言,还是大同小异的。胡政之所认可的新闻人才,除了必须具备胜任新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之外,还包括热爱新闻职业和热爱报馆。

8.1.1 必须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

胡政之认为,真确公正地呈现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字基础。1924年,他在对古代的史官和近现代的新闻记者进行了对比之后,得出结论:新闻记者的“尽职之难则远逾于古昔”。一方面,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适应和面对的领域比史官要宽广得多,“古昔史家纪述以一代帝室之兴亡为中心,而今世界新闻家所造述则包罗万象,自世界形势之嬗迁,以迄社会人事之变动,靡不兼容并蓄。且古昔史家著述旨在纪往以规来,义微言精,常论定于千秋百祀之后”;另一方面,新闻工作对社会的影响更直接,辐射面也更宽,“今之新闻则一纸风行,捷于影响,上自国际祸福,下至个人利害,往往随记者述叙之一字一句而异其结果。夫职责之繁难如彼,势力之伟大又如此,宜乎新闻家之无忝厥识者不数数觏也”。[12]也就是说,要真实地再现精彩纷繁的世界和错综复杂的社会,记者必须具备清醒的思维、条分缕析的能力和度察时势的敏锐感。

正是这一认识,使得胡政之很注重从大学毕业生中网罗人才。胡政之早年的“心腹大将”,就多是大学毕业生:金诚夫、李子宽和张琴南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和经济系,许萱伯毕业于北京大学,杨历樵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何心冷肄业于北平国民大学,徐铸成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河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孙瑞芹毕业于北洋大学……与此同时,这也是胡政之在挑选人才时再三考量、重能力而轻“社会关系”的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8.1.2 必须遵守新闻业的职业操守

新闻职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信息和观点的传播来影响社会的进程。而新闻信息的品质和观点公允与否,与新闻业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正相关。正因如此,胡政之特别对记者的操守问题非常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屡屡提及和强调:“新闻纸应当以极超然的态度,公正是非,为公理公益监督政治”[13],“做记者尤其要讲操守……有操守,才能不受威胁利诱”[14]。因此,新闻记者也应兼具古代评价史官优秀与否的三个标准:才、学、识[15],其中重中之重是“识”,即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秉笔直书的品格修养。

1932年,胡政之在《新闻记者最需要责任心》一文中,阐述了新闻记者不遵守职业操守的严重后果:“新闻记者,如果不讲人格,不对职业尽忠实义务,拿着一支笔,滥用权威,不但为害于一般社会,大之可以挑动国际战争,破坏世界和平。”[16]对操守的强调,体现了胡政之的新闻理念已经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色彩。可以说,认识到新闻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并努力践行,是胡政之和《大公报》在当时显得卓尔不群的主要原因。

8.1.3 必须热爱新闻工作爱护报馆

在具体的工作原则方面,胡政之突出强调同人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加强团结和注意健康等。其中,热爱新闻业、热爱本职工作是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品格之一。他要求记者要有“无我的精神”,即“新闻记者是完全为社会,也即是说为他人服务的。所以在执行业务的时候,绝不能掺杂一些自私的念头在里面……一个良好的新闻记者对自己的事业与工作,有极热烈的兴趣与志向”。新闻记者不求名利、不求显达、任劳任怨的工作的动力是什么?胡政之认为是“为了精神的安慰”。对工作缺乏热忱,加上物质生活苦楚,精神又无所寄托,肯定不能成为成功的新闻记者!所以“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条件,‘热’是缺少不了的”[17]。此外,胡政之反复强调报馆是一个团体事业,因此同人之间必须加强团结。1943年,胡政之曾经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我们的报馆,是一个团体事业,报馆本身,以正义为目标,以遵守规律为范围。报馆所要求于全体同人的,也是一样。具体地说,我们同人中,绝对不应该有结党营私、串通舞弊,为私打算的行动。”[18]也就是说,只有既热爱新闻职业热爱报馆又不自私自利者,才具备成为优秀的新闻人才的潜质。

在热爱新闻工作、爱护报馆方面,胡政之率先垂范。创刊国闻通信社和《国闻周报》时,他克服了资金短缺、人手不够等诸多问题。徐铸成1929年到天津《大公报》工作,他回忆当时胡政之“精力充沛”:什么事情都管,几乎无时不在、无地不在。清晨他就到报馆查看发行数字和广告情况,查核账目,了解报纸行情;下午,则详细阅读本市和外埠各报;晚上,和吴、张讨论时事,或执笔写社评;一直到编辑部截稿才回到经理室,审阅经理部各课交来的账目,还要查问工厂部门的工作情况,甚至还要到编辑部的单人宿舍巡视,每天的工作时间总有十七八小时。[19]而每遇重大新闻事件酝酿或发生时,他都会亲临一线;万家团圆的节假日,他又常常做多省旅游,联络朋友,交流信息……没有对事业的热爱,是不可能如此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也不可能如此投入的。[20]虽然他是主要负责人和大股东,但为了大公报未来的发展,他并没有将其据为私有并传之子孙的想法。他说:“我只有从社会取来的大公报事业,将来也要还给社会。我的子女近亲都不学、不干我这一行,你们(指报馆同人)谁有本事谁来接班。”[21]

在胡政之看来,个人能力、职业操守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新闻人才应该具备的三个层面上的基本条件;而且,三者之间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个人能力是基础,职业操守是基本要求,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对新闻职业的热爱。这种认识,深刻地影响了胡政之的人才遴选机制和培养机制,也是大公报人充满生机、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