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隐迹原因
徐福船队因避风来象虽是偶然,但象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徐福“隐迹两年”却事出有因。邑人何元均先生在《从天下剧变看徐福避秦东渡》一文中,提出了在当时的天下大势下,“隐迹象山是徐福的唯一选项”的新观点。因为当时南越(粤)已经有赵佗率五十万戍卒据守,北越(大越)会稽又是秦始皇的腹心之地,唯有闽中郡北隅的象山一带,才是秦始皇“帝力所不及”之地。
徐福船队离开渤海湾和山东沿海以后,南下途中,在一片汪洋中确实很难找到“仙山琼岛”。船队在进入浙江沿海特别是象山海域后,耳目为之一新。这里岛屿不断,而且青翠悦目。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在途经象山乱礁洋时,曾经禁不住赋诗赞叹此处的岛礁之美:“海山仙子国,万象画图中。”而且象山绝处海隅,三面环水,一线穿陆。整个半岛夹在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百里黄金海岸相绕,腹地纵深。600多个岛礁星罗棋布,自然环境无与伦比。难怪徐福称象山为蓬莱,在此挖井筑观,隐迹两年。蓬莱山下秦代古迹“丹井”尚在,徐福栖身的天然石屋至今还流淌着千古清泉。
徐福在象山隐迹,似乎已不想再寻找“仙山灵药”了。他的思想也似乎有了转变,他设想在此教养三千童男童女,播种五谷良种。他运用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科学知识,筑坝抗台,发展生产。出于“方士”的本能,他也采药和丸,燃火炼丹,以便济民治疾,对外也可以声称是为秦始皇炼取“长生不死之药”。(www.xing528.com)
徐福打着为秦始皇寻仙求药的幌子,遍历了象山的山山水水,他的足迹甚至到达了舟山群岛,多次往返于象山和岱山之间。但他的主要活动仍在象山蓬莱山一带,象山先贤撰文称他在象山“隐迹”两年,应当不是传说,而是信史。
无独有偶,徐福的“师兄”安期生也一度隐身象山。他在象山涂茨镇的海岛“道人山”采药,在爵溪渔村施药治病,均留下了诸多传说,象山一度因其名被称为“安化乡”(安期生羽化登仙之意)。爵溪的“游仙街”地名还在,安期生的“大瀛海”道院遗迹尚存,安期生和徐福在蓬莱山的“论道处”也准备重建。
总之,徐福和安期生在象山隐迹,主要是由象山僻远和封闭的地域特征决定的。当然,象山气候温暖,植被丰茂,山海萦绕,物产丰富的自然条件,也是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