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与特征

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与特征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城”的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应当突破因地域限定的“城”的封闭性,充分展现“市”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开放性。“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中的“校”,是指分布在区域内所有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其他学校和机构。

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与特征

3.1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3.1.1 “城校互动”的内涵

研究“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首先需要明确职业教育和发展模式的内涵。关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在第一章已经有所论述,在此不再阐释。关于什么是发展模式的界定,费孝通先生曾解释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有人认为发展模式是指人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选择和实行的方式、方法与道路的统一体。由此,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条件下,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多种元素相互融合的系统整体。

“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实现的:由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以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向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转型;农村经济加速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农村人口加速城镇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互动互生的一种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在空间上,将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城市的规划融为一体;在时间上,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城市的发展进程融为一体。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中的“城”,不是一般意义的城市,而是特定环境下的“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城市”。全面理解“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中的“城”,既不能避免一般意义下城市作为地域范围的界定,也不能囿于作为“互动”一方的“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城市”的特指,更不能脱离制约和影响职教发展的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社区服务体系等。关于“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城”的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应当突破因地域限定的“城”的封闭性,充分展现“市”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开放性。既有实体结构即城市的建筑实体、职业学校的办学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实体、社区服务的机构实体等,更有虚体结构,即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素质、观念、习惯等。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中的“校”,是指分布在区域内所有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其他学校和机构。我国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与其他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因此,开展职业学校教育的不应只是职业院校,也包括初中和普通高中;开展职业培训的机构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职业培训机构,也包括其他部门,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

“城校互动”中的“互动”是指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双向联接、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建设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发展空间,职业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不断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以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环境,尽可能地帮助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扩大规模,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以城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从而改变城市人口知识和素质结构,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与拉动城市消费及经济增长。“城校互动”的直接效应就是城市与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区域的扩张又会大大加强职业教育的辐射力。

综上所述,所谓“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以城市为依托,职教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它是一个以职业教育发展为核心,城市其他要素(包括政府、企业、行业、社区、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个人等)广泛参与的系统整体,具有一定管理运行机制,而且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次,“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互动”为发展理念,在这个系统里面,各要素实体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交换、共享与合作,共生共荣、积极互动,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多领域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本系统的整体飞跃;再次,“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最终落脚点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盘活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从而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第四,“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1.2 “城校互动”的特征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本质特征包括调控方式的政府主导性、投入机制的联动性、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教育对象的区域性及教育规模的适应性等。

(1)调控方式的政府主导性(www.xing528.com)

我国职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开始面向市场办学,但职业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属性决定了其调控方式的政府主导性,尤其是发展“城校互动”职业教育模式,政府主管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推动“城校互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统筹服务功能,加强调控,统筹职教与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统筹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资源配置、统筹城市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统筹各职业院校的招生与教育教学工作等。

(2)投入机制的联动性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能强有力地保证资金的投入,强调政府财政性投入、企业、行业投资和民间资金的注入互动,引导行业、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人才培养与办学经费,形成联动多赢的局面。职业教育和培训既有它的个人功用性,也有社会总体的功用性,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既有益于个人的利益,又有益于社会和国家。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资责任应由公共和私人共同来分担。政府应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的同时有责任资助弱势群体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3)办学主体的多元性

“城校互动”职业教育模式下,投资办学的主体是多元互动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都可以成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的主体。在政府的统筹下,指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其办学主体呈多元状态,有政府(包括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等主体单独办学,也有各主体间联合办学,还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等,让职业教育的筹措经费渠道多元化。

(4)教育对象的区域性

“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是在区域互动的过程中做到“面向人人”,使“社会所有群体的人都能入学”,是建立在区域性基础之上的大众性。这种模式,通过受教育对象的区域性从而实现了大众性,表现在两层含义上:一是维护区域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把受教育对象面向“城”,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二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把出口对准“城”,满足区域发展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5)教育规模的适宜性

“城校互动”模式,一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体的需要,针对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发展变化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宜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比例。二是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城市经济实际承受能力,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的关系,把职业教育建立在适当超前而又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使职业教育服务方向与城市发展相适宜,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宜,层次结构与技术结构相适宜,规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宜,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