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使用会受到使用者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Hughes &Hill,1998;Uslaner,1998),本章在探讨了网民的网络角色对他们在虚拟社区发展社会资本所产生的影响后,接下来要分析网民在虚拟社区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线下社区里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们真实的社会身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譬如,是否虚拟社区里的领导者在其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曾担任过领导职务?而分析老年网民在虚拟和现实世界里社会角色之间的差别能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虚拟社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
根据笔者的调查,老小孩成员原有的社会身份(通常通过退休前的职业、职位和受教育程度体现出来)与其在虚拟社区里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来说,老来青沙龙的组长兼老小孩俱乐部理事杨华,退休前是一名火车司机,退休后做过个体经营。而从2005年起就在老小孩论坛里担任版主的若空是一名转业军人,退休前是一名公司职员。如果说一个网民真实的社会身份并不必然地反映到虚拟世界里,那么虚拟社区对网民之间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的差距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虚拟社区能够缩小成员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方面的差距,给予每个人平等的自我实现的机会,社区成员可能会因此收获更多的生活满足感(life contentment);而生活满足感亦是社会资本所包含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要素(Lee &Lee,2010)。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研究关注到用户的现实身份对其所属的社区的影响,如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员会给网络社区带来诸如更强的社会参与意识等精英化的特征(Hargittai,2007);但反过来,对虚拟社区是否会影响到社区成员原有的身份差异却鲜有研究涉及。考虑到虚拟社区中的交流所具有的匿名性和时空异步性等特点,人们大多认为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平等,有一些研究者提出虚拟社区能够成长为“公共空间”。如果虚拟社区确实提供了一个比现实的生活空间更平等开放的交流空间,那么对于由于退休和身体衰老等原因而在社会资本等资源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的老年人群来说,虚拟社区将有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调动社会资源,如蕴含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资本。本章还要探究在老小孩虚拟社区这个人际交流的空间里,老年网民在现实身份地位上的差距是被复制了、放大了,还是被缩小了?
7.2.1 虚拟社区的评价体系对成员身份的影响
1.虚拟社区的“成员评价标准”
根据对网友的访谈,笔者发现:诸如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原来在现实世界里发挥重要作用的评价体系在老小孩虚拟社区里不再成为网友彼此之间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笔者的观察,经过社区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和社区之间的互动,老小孩虚拟社区内部形成了一套评价成员的隐性标准,在这套新的评价标准中,关键的要素包括:计算机水平、写作水平、个人特长[20]以及对公益事务的热心程度。不难看出,上述这些要素指向的是网民内在的素质及其对待社区活动和其他网友的态度,而非其外在的政治经济地位。虽然以上的评价要素并未以书面的形式公布出来,但却贯穿在网友们的言行以及网站管理者对老小孩网友的评价以及网友彼此之间的相互评价中。
2.虚拟社区可弱化成员身份地位的差异
(1)现实身份的选择性呈现。老年网友在老小孩虚拟社区主要是以化名的方式(使用网名)参与网站活动以及与网友互动。举例来说,在网站2010年大规模改版前,老小孩网友注册时需要填写的项目包括登录名、昵称;而头像、性别和年龄都是选填项,注册完成后网站会自动生成网民的注册时间并显示在其个人资料里。在论坛里,如果一个网友发帖或跟帖,则在其网名下方会显示他或她的总的发帖数、被加为精华的帖子数量、积分、等级(分为初出江湖、初级站友、高级站友、青铜长老、白银长老和白金长老这几个等级)以及注册时间、博客(没有开通博客的则不显示)、来源区域(网民可以选填)。在2010年网站改版后,注册老小孩账号后在个人资料中只显示网友的头像、性别、所在地、注册时间、主页的被访问数和被网友关注的状态,之前的网友等级则不再显示。
在老小孩网站,成员们可以选择性地呈现自己的身份;基本上成员们都不会直接在网上披露与自己的职业、职务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的信息。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的成员与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成员在虚拟社区里具有同等的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和表达权。此外,老年人以寻求信息和娱乐为主的上网目的也弱化了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身份意识。不少老年网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快乐,网友之间多是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展开交流,因此不会问及对方的经济收入和退休前的职位[21]。从以上分析来看,在客观上,参与虚拟社区的活动本身不会显露和放大网络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差距,如之前所举的例子,普通的退休工人也有机会在虚拟社区里担当领导者的角色,并获得其他网友的信任和尊重。从这一角度来看,虚拟社区有助于“弱化”成员间在现实社会地位上存在的差异。
(2)虚拟社区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弱化成员现实身份差异。在访谈中,当笔者问及是否会根据成员的身份地位来有选择地和网友互动时,绝大部分网友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受访网友们提到他们觉得在网站里网友之间是很平等的。[22]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根据一个网友在网络上的表现(文字表达)或是在线下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来对其人品或个人能力进行判断。
网友申涛退休前是一名高校教师。在访谈中,他谈到自己不会介意与自己交往的网友的社会地位。他说:
“网友在一起都不会主动去问职业。有些人可能忌讳的,不去问别人。……(和网友交朋友)我也不在乎谁是工人,谁是干部,只要谈得来,只要你愿意来看我的博客,我也来看你的博客。但是我看了你的博客觉得没有什么味道的话,我看过一两次,我也不大会多看。我喜欢看一些还是有一定的,能够有一点水平,实在水平太差劲的,你浪费我时间吧……”
(采访时间:2009年1月13日)
从网友申涛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些网友们在相互交流前,首先是依据对方的文字表达来判断对方的能力水平。虽然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原来在现实世界里发挥重要作用的评价体系在老小孩虚拟社区里不再成为网友彼此之间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尺”。但虚拟社区也拥有自身的一套成员评价标准,总的来说,那些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乐于助人的网友容易赢得其他网友的信任。由于大多数网友在虚拟社区里是通过文字来进行交流的,因此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网友在虚拟社区里也会赢得更多的关注。那些热心网站事务又富有责任心的网友则更容易被其他网友推选为版主或是沙龙组长。正是虚拟社区的这套成员评价体系使得曾任火车司机的杨华因具有较高的电脑使用水平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而被推举为“老来青沙龙”的负责人。该沙龙的组员共有600多名,其中既有退休的普通职工,也有退休的厂长、经理、工程师等等。而网友杨柳琴声,退休前是负责档案管理的一名普通职工,因为她能歌善舞,加上热心组织大家学习街舞,被推举为“老小孩街舞队”的队长,带领十多名平均年龄接近六十岁的退休妇女,从街道的舞台跳到了东方卫视的舞台。根据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和网友们的介绍,笔者发现:在老小孩虚拟社区的评价体系里,相比于其他要素,“热心社区事务”是一个社区成员获得其他成员信任,从而在组织内部担任重要角色的关键品质。
7.2.2 成员的政治经济身份向虚拟社区渗透
在老小孩虚拟社区,其成员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实政治经济身份的束缚,更加平等地进行互动,但在某些情形下,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身份仍然会渗透到虚拟社区,对他们在社区的角色以及其他成员对他们的评价造成影响。这不仅仅因为虚拟社区就其性质本身而言并非虚幻,而是嵌入在现实世界之中,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延伸(Malpas,2009);还因为老小孩虚拟社区在自身结构上具有与现实社区紧密联结的特点——网友之间的互动不仅发生在网络空间,还频繁地发生在现实时空里。据笔者观察,老年网民在网络空间进行自我表达时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如本书在第3章所提到的,网友在线下所组织的沙龙也会因参与者退休前社会身份的不同而有“高级”和“普通”之分。
一部分老小孩网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虽然在网络上最初交往时,大家都有一种“英雄不问出处”[23]的心理;但随着互动的深入,网友会在语言(在线聊天)和文字表达中体现出各自的社会阅历和人生见解,并不同程度地揭示出自己的个人信息。网友晚亭曾说:
“现在我们这些网友基本上都是通过博客认识的,你看他的博客看多了,对他的人品啊,他的性格啊,还有他的家庭啊,他的背景啊,都比较了解啦。从文章里也可以交到比较知心的朋友。感觉到可交你才会交。一般我连他的博客都不愿看,就不可能成为朋友了。当然也有,看文章很好,但是交往也有些别扭。但是一般来说,见文如见人。”
(采访时间:2008年9月25日)
学者Turkle(1995)在研究MUD网络社区时发现:使用者热衷于在网络上塑造出完全不同于他们现实身份的人格和形象,并且MUD的使用者大多是青少年网民。相比之下,在老小孩虚拟社区里,虽然老年网民不会在和网友互动初始就揭示自己真实的年龄和职业,但他们大都在化名的方式下追求对真实自我的展现和表达。当网友们相互交流或在网上发表文字时,他们的谈吐、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等都会显示出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为人作风。所以网友晚亭能体会到“见文如见人”。(www.xing528.com)
当老小孩网友参与到老小孩俱乐部以及沙龙的活动中时,其真实的个人信息会更多地显现出来:外在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和相貌)自不用说,通过共同参加活动以及其他网友的介绍,诸如网友的家庭背景、退休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能体现其社会地位的信息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揭示。
笔者观察到,虽然一名网友真实的社会身份不会直接地影响到他/她在老小孩虚拟社区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他网友对他/她的评价;但网友在私下的交流中会引用一个网友的真实社会身份来证明自己对其的判断。如当某位网友提到肖枫的文章写得很好时,有网友就会说那是因为肖枫原来是大学里教中文的老师,文笔自然好。一些老年网民在向笔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网友时,也会提及这名网友的真实身份(特别是当这名网友的社会地位较高的时候)。如网花儿向笔者介绍老兵圈的组织者之一——网友“金牌”时就提到:“这位可是我们的老兵圈里的师级干部。”晓林在提及是网友“路人寻风”将她领入老小孩网站时说到:
“(路人寻风)的计算机水平很高,后来我也是听别人说才知道他以前是上海一个很好的中学的校长,以前我都不知道。”
(采访时间:2009年1月20日)
当网友的现实身份与其在虚拟社区里的角色有明显差异时,网友们倾向于以其在虚拟社区的表现来评定对方。当提到老来青沙龙的负责人杨华时,一位网友说:[24]
“你别看他以前只是一个工人,但这个人很聪明,你看他弄计算机,都是自学,还到别人家里去帮别人修(计算机)。……老来青(沙龙)的活动搞起来,有时候比网站的规模还大。”
(采访时间:2009年7月2日)
以上的事例说明:虽然老小孩网友的现实身份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虚拟社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他成员对他们的评价,但是一旦真实身份被呈现,它就会成为虚拟社区评价标准的参照系。在虚拟社区成员的交往中,大多数网民倾向于以网友在虚拟社区及其线下社区所呈现的言行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以及领导者角色的老小孩成员还会以网友曾经的职业为依据来给网友分配任务。如曾被老小孩网站负责人邀请到公司负责俱乐部工作的网友跳跳,退休前就是一个居民社区的物业管理主任。老来青沙龙是隶属于老小孩网站的规模最大的沙龙,负责人杨华提到他主要是靠发挥20多位沙龙骨干的作用来组织各项活动。当谈到如何挑选沙龙里的骨干时,他说:
“像我到加拿大去五六个月,我就(把沙龙)交给樱花和君子兰(老小孩的两位网友——笔者注)。因为樱花原来是居委会干部,又是党员,原来在单位里也是干部。君子兰是出过国的,也是打过天下的……”
(采访时间:2009年1月11日)
从杨华的话中可以看出,“党员”这一现实的政治身份和“干部”所代表的行政身份会影响到成员在老小孩社区里的角色以及他们从其他网民那里所能够获得的信任。
社区成员的现实身份地位对虚拟社区的渗透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评价和所获资源的差异上,还体现在成员的思想中。在对老小孩的网友进行访谈时,笔者发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当问及在网络上交友是否会考虑到对方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提供了相似的回答:在网络上交友不会计较对方身份地位的高低。但是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尤其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网民(如曾经担任领导职务或是拥有较高学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提及他们和其他社会地位普通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网友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网友南山居士拥有大学学历和高级职称,他曾告诉笔者他在网络上交友时并不会在意对方的社会身份。当问到他是否曾参加老小孩网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时,他回答说:
“你说要去听吗?用不着去听,自己去弄好了。那么听的人他可能文化水平低一点,要人家手抓着手给你讲,烦也烦死了,搞了两三个小时,我老早搞出来了。”
(采访时间:2009年1月15日)
当问到是否喜欢在网络上交朋友时,南山居士的回答是:
“交朋友的人就是我们这里面的沙龙,各种各样沙龙,什么沙龙什么,他们整天就想着怎么玩,一搞就是大家出去旅游的,大家跳舞、唱歌,什么卡拉OK啊,还有发什么图片,他们文字一个字都不写的。他们不会写,听说还羡慕我们这些人,一弄就是一篇东西,他们怎么办?就是玩这个,当然里面可能也有会写的,他们的兴趣可能会比较广泛一点,但是我看多数人不会写这个东西,你真的有兴趣的话,他也不会不写,可能多数人还是文化水平比较低,那么怎么办?只能郊游郊游,拍拍照……。”
(采访时间:2009年1月15日)
除了南山居士所提到的他和文化水平较低的网友在参与网站活动方式上的区别之外,综合对其他网友的采访,笔者也发现: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不仅仅是客观地存在于虚拟社区的成员之间,在部分老小孩成员的意识里,原有的政治经济地位在人与人之间划出的那条界线,仍然存在。而虚拟社区的作用在于让成员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拥有了重塑个人形象和社会角色的可能性。老年网友们可以在线上和线下社区里扮演与他们日常生活角色迥异的角色,或通过在网络上对自己原有的社会身份保持缄默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实的身份地位对他们的影响。但由于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相关联的特性,它不可能完全阻止基于个人现实政治经济地位的评价标准渗透到网友的互动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