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在行动层面对老年网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带动老年网民开展社会参与以及老年网民如何维护虚拟社区的规范这两方面。
5.2.1 互联网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1.社会参与:公民参与的形式之一
目前学术界对公民参与(civic engagement)[43]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Adler &Goggin,2005)。本书采纳的是Christiano(1996)所下的定义:公民参与指的是能够对社区以及政治生活产生公共影响的公民行动。这一定义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公民参与包括的两个层次——政治参与(political engagement)和社会参与(social engagement)。其中政治参与是指能够影响立法、选举或司法等进程的行为;而社会参与是指互助、志愿行动和公民服务(civic service)等把个体和他人联系起来的活动(Wuthnow,1991)。与Christiano对公民参与的分类相对应,有学者指出参与(engagement)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应当被区分为政治参与和非政治参与(Zukin et al,2006);其中政治参与指的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意在影响政府行为的活动;而非政治的参与指的是在选举之外的,通过帮助他人和解决社区内的问题来表达公众关注的活动,通常是通过非政府组织来实现。
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对公民参与的层次进行区分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同的参与方式在成员参与活动的目的以及活动所产生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区别。根据笔者的观察和采访,老小孩虚拟社区里有为数不少的老年网民表示不愿意主动介入政治事务,在和其他网民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也尽量避免谈论政治。Xie (2006)在其研究老小孩网站的论文中也观察到网民不愿意谈论政治的特点,并进行了论述;她把老年网民参与的志愿者活动以及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归入公民参与。杨敏(2005)在其研究中提到中国当前缺乏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组织结构和参与文化。在本书中,笔者认为老小孩网民所参与的活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公民参与,而是属于公民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社会参与。Putnam(1995)在论述美国社会的社会资本出现下滑时,是以人们参与教堂活动、工会组织、教师家长协会、志愿性组织(如红十字会)的频率以及参与保龄球同盟人数的减少作为论据。由此看来,老小孩网民对志愿者活动以及其他类型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可被视为公民参与的一种形式,属于其中非政治性的(对社会/社区的公共活动)层面[44]。
2.公民参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公民参与是考察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把社会资本分为三种形式——网络社会资本(network capital)、参与资本(participatory capital)及对社区的认可(community commitment)(Wellman,et al.,2001)。其中,参与资本指的是参与政治性质或志愿性质的组织能够给人们提供相互连接、创造共同的成绩以及积累和表达他们的需求的机会。根据Wellman等人(2001)提出的社会资本区分,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都能够提供社会资本。
Putnam(1995)在提及公民参与对于一个社会/社区积累社会资本的影响时指出:公民参与所形成的网络能够促进“泛化的互惠(generalized reciprocity)”规范以及社会信任的形成;促进合作、沟通;扩大声望;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所面临的困境;由于公民参与的网络中包含着以往合作的成功经验,它还能够成为未来合作的文化参照范本;最后,紧密的互动网络能还有助于带动个人去考虑集体的利益。本研究要考察的是虚拟社区带动其成员开展社会参与的情况。Putnam在论述公民参与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时所提及的公民参与带来的影响(形成网络、包含以往合作的经验等)在老小孩成员的社会参与中也有所体现。本研究将分析虚拟社区成员的社会参与对其积累社会资本的影响。
3.网络对公民参与的影响
已有的对互联网和公民参与关系的研究对本书探讨虚拟社区对老年网民社会参与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学者们揭示出互联网对公民参与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互联网会削弱社会连接从而遏制公民参与(Kraut et al.,1998;Nie&Erbring,2000;Putnam,2000);之后的许多研究(包括Kraut等学者在后期所做的研究)均揭示出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民的公民参与(Jennings &Zeitner,2003;Shah,Cho,Eveland &Kwak,2005),如Katz,Rice和Aspden(2001)在研究中揭示出互联网的使用与线上和线下社区活动的参与以及正式参与的增加有紧密的联系。除了基于西方情境下,针对青年群体的研究之外,Xie(2006)在2004年通过研究老小孩网站总结了互联网的使用对中国老年网民开展公民参与的影响,得到的发现是:中国的老年网民不仅在网站的带动下参与网下的志愿者活动(公民参与的一种形式),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能够为自己的电脑沙龙向居委会等部门争取资源;这些事例反映出老年网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公民参与。但由于此篇论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分析虚拟社区,故未能揭示出是虚拟社区的哪些特点带动了老年网民的公民参与。而本研究将总结老小孩虚拟社区带动网民开展社会参与的方式,同时分析虚拟社区的哪些特征(包括技术特性和管理方式)能有效地动员老年网民参加到社会活动中。
5.2.2 老小孩虚拟社区动员老年网民进行社会参与
1.动员方式和社会参与的类型
据笔者的观察,老小孩虚拟社区在发动成员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时主要是利用了网站(线上)和线下(俱乐部及沙龙)相连接的优势来对网站组织的活动进行宣传,并利用了俱乐部理事、沙龙组长等网友所拥有的丰富的人际资源。笔者对主要的动员方式做了总结,一共有四种:一是网站上的“官方”动员:老小孩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在论坛里发帖,并把帖子链接到网站首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提示;二是通过网上的人际交流,一些老小孩网友会在宣传网站活动的帖子后面跟帖,从而引起其他网友的关注;三是网站上的个人化宣传,在网站管理者的动员下,老年网友会把自己参与活动后的心情感想以博客文章或论坛发帖的形式发表,从相关文章的回帖来看这一方式确实能够引起其他网友对活动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如博客大赛);早期的参加者会把自己参与活动的心情体会以文字的形式发布在网站上,并鼓励其他网友参与;四是线下的动员,老小孩的管理者通过召开老小孩俱乐部理事会议、论坛版主会议以及沙龙组长会议等方式来介绍近期举办的社会活动,并请在线上或线下社区里享有较高威信的成员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去发动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网站所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在某些情况下,网站还会直接给各个沙龙分配任务,请他们动员一定数量的网友参加某项活动。
第4章在论述老小孩虚拟社区向上海市政府和各类媒体争取资源时已经提到在和各级政府部门或传统媒体合作的过程中,老小孩网站不仅是把老年网民作为活动参与者来进行发动,还会让老小孩网友作为这些社会活动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老小孩网友在网站和政府合办的公益项目“扶老上网”工程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型工程“百万家庭网上行”中都以志愿教师的角色到上海市各街道去为居民教授计算机课程,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观察和采访,笔者还归纳了老小孩网友以志愿者身份所参与的社会活动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老小孩网站或老小孩俱乐部所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大部分是以向老年人推广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包括老年数字生活科普周[45]、老少牵手大过年等)。一部分热心的老小孩网友会自发地对这些活动给予支持。当老小孩计算机培训班的师资不够时,从培训班毕业的学员会义务到培训班里讲课。培训班的早期学员,网友佩佩在博文《我和老小孩的三个第一次》[46]里记述她为了支持网站,积极参加网站组织的线下活动的经历:
“第一次参加老小孩组织的‘第一届老年科技节’:在当时每星期我们都到网站活动或者学习,每次去都会有收获。年轻人为老人服务我们也将年轻人当作自己的孩子,总希望他们事业成功,所以只要网站需要,我们组的人都会积极参与。第一届老年科技节的任务是下里弄向老人宣传计算机知识。我们两人一伙,分成好几组,带上红布做的横幅和计算机书,到指定地点,摆上长凳拉起横幅,再在桌上放几本《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的书,向过路人宣传老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该掌握计算机,并以自己的体会告诉老人学会计算机并不难的,我们还需解答一些有关计算机的问题。一周的科技节我们每人去了好几个街道……”
第二类,是老小孩网站牵头发起,与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合办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通常规模较大,参与面广,并且所需要的志愿者人数众多。如在2003至2006年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扶老上网工程办公室与老小孩网站合作举办的“扶老上网”工程中,扶老上网的主力军就是由老小孩网友组成的“老小孩讲师团”。据王勇[47]介绍,这是一支包含120多名成员的志愿者队伍,其中除了三位成员是老小孩网站培训部的年轻人,其余的都是来自老小孩网站的网友。网站的管理者将这些网友派到上海市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去讲授计算机课程。作为志愿者,老年网民在参与上述活动时基本上是没有报酬的(有时会得到一些交通补助),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的网友跳跳和铁蛋表示,她们通过这些活动为社会发挥了余热,[48]也结识了更多的朋友。
参与“扶老上网”和“科技助老”等工程中的志愿者活动还使得老年网民与上海市各街道以及居委会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不仅获得人际关系层面的社会资本,也为其日后从现实社区获得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参与网站发起的各类公益活动,老小孩网友之间也增加了交流、增进了了解。在2007年老小孩联合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银行举办的“科技助老”之“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计划”活动[49]中,老小孩网站组织老年网友组成了“导银志愿者”,分散到上海银行的各个分行去辅导老年顾客使用自助柜员机(ATM)。[50]第一批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参与了活动的老小孩网友在论坛和博客上发帖,讲述了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网友之间互相帮助、结成友谊的小故事。
通过参与网站和政府所组织的科技助老活动,老年网友们在付出时间、精力和技能的同时,也给他们自身增添了创建社会关系的机会。网友海绵在其博文中记述到:
“2007年我参加了《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活动。在三年半中我每月3次风雨无阻到上海银行当导银志愿者,……手把手教会无数老人在ATM机器操作,和老人们结下深厚友谊,以至到现在我在马路上走,有人还会叫我‘陈阿姨,侬好!’‘侬不认识我呀,我就是被你教会在机器取钱的人。谢谢侬教会了我,……真是非常方便’。”[51]
第三类,是老小孩网站或网友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52]所了解到的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信息。他们将这些信息在网上发布,从老年网友中招募志愿者。这类活动包括了上海科技馆志愿者和“雏鹰展翅”计划[53]。
第四类活动是老小孩沙龙或网友个人所发起和组织的社会活动,包括无锡老小孩联谊会组织老小孩网友到老干部计算机培训班上做志愿者、上海新天地沙龙的网友自发组织到上海市福利院探望孤寡老人、老小孩街舞队到静安区文化馆组织街舞培训等。
老小孩网站的工作人员对第三类和第四类活动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提供场地或人手。相比第一类和第二类活动,第三和第四类活动的开展时间不固定,参与人数也有限;但其反映出退休在家的老年网友开始走出家门,主动地参与到外部的社会活动中。
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能在老小孩网站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网友大都是一些年纪较轻(通常是50~65岁之间)、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家庭负担比较轻的网友。此外,由于老小孩网站的总部在上海,因此各项活动的开展也都是以上海为中心。外地的老小孩网友较难有机会参加网站在上海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54]但总体而言,在老小孩网站的带动和组织下,老年网友从狭小的生活圈子进入到了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很多居住在上海的老小孩网友[55]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参与网站和网友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后,他们的退休生活从单调变为丰富,退休后反而比上班时还忙碌,人际交流与互动也大大增加;还有的网友表示在生活变得充实而忙碌之后,他们的心情和健康状况都得到了改善[56]。
2.老小孩虚拟社区联合媒体带动老年网民进行社会参与
老年群体较少被主流媒体所关注,在媒体上通常处于被“消声”的状态(Harwood,2007)。即便是在媒体上被呈现,老年人的形象也往往处于两极:除了那些因为卓越的成就而受到瞩目的个体,很多老年人是与贫困、可怜或独特行为联系在一起(蔡琰、臧国仁,2008)。而在老小孩虚拟社区,老年网民不仅获得了在网络世界里展现自我形象、发表自我心声的空间,还因为积极参加与网络相关的活动而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
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一直非常注重和各类媒体(既包括传统媒体,如上海电台、上海电视台和《新民晚报》等;也包括了新媒体,如中国大陆知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与媒体合作的方式上,老小孩网站一方面积极给传统媒体提供报道素材[57];另一方面,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会邀请其他门户网站协办中老年博客大赛。老小孩网站总编辑张志安[58]称:老小孩网站与其他媒体积极互动的好处是能够借用其他媒体的平台,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老小孩网站和传统媒体合作的最新举动是与上海东方都市广播联手打造“网络”与“广播”的联动分享平台。从2012年3月5日开始,东方都市广播每天早晨5点档的《为您服务》节目落户老小孩网站。开播至今已有28年历史的《为您服务》一直颇受沪上老年人的喜爱。网络广播联动分享平台开通后,一大批的老小孩网友成为了电台的访谈嘉宾。与此同时,老年网民还是网络平台的建设者,平台的日常维护和更新由老小孩科技助老志愿者负责。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一部分老年人是通过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了解到老小孩网站[59]。而通过文本分析和对网友的深度访谈,笔者进一步发现:虚拟社区通过和传统媒体互动,为其成员提供了在现实世界里发声的机会。来自传统大众媒体的关注不仅增强了老年网民的社会融入感,还提升了他们对所属的虚拟社区的认可度。
从2000年老小孩网站创办开始,在网站的主动联系下,中央一级、上海市一级以及其他省市的主流媒体对该网站及其网友的报道就一直持续不断[60]。在早期,大众媒体主要关注的是老小孩网站的创办者如何帮助老年人掌握计算机知识,因而报道的主人公以老小孩网站的三位创办者以及为老年人写作电脑书籍的吴小凡老师[61]为多。但随着网站的成长,特别是老小孩网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网站发起的各类社会活动中,新闻报道的主人公开始变成普普通通的老年网民。老小孩网站前任编辑,网友黄花地丁在网上介绍道:“老小孩网已成电台制作节目的资源。”[62]由于和传统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老小孩网站的编辑会根据传统媒体的需要向他们推荐采访对象,而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也会经由关注老小孩网站的活动,进而关注到老小孩的网友,并从中选取典型的个案予以报道。老小孩网站和传统媒体的互动让老年网民获得了在大众媒体上发声的机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群体在传统媒体上被“消声”的局面,还激发了老年人关心社会事务的热情。
经老小孩网站的牵线搭桥,上海电台《生活服务大课堂》节目的主持人文仪曾先后多次邀请老小孩网友作为嘉宾参与电台节目。在参加2009老小孩博客大会的研讨会时,文仪称她经常会登陆老小孩网站阅读网友们发表的文章,并从中选取制作节目的素材。2009年4月网友半山老人(居住在安徽马鞍山市)发表在老小孩博客上的文章《清明时节泪纷纷》(文中抒发了“不忘先辈”的情怀)引起了文仪的关注,她邀请半山老人制作了一期节目,讨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接受采访后,半山老人发表了博客文章《上海的晨空飘荡着我的声音》,详细记叙了文仪采访他的经过,文末写道:
“4月6日清晨,一个诗城[63]老百姓的声音在大上海的晨空飘荡,这将成为我永生难忘的记忆。感谢老小孩网站,使我有了这难得的经历。”
半山老人被上海电台采访的事情很快就被其居住地(马鞍山市)的《皖江晚报》的记者了解到,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并于4月13日发表了文章《一篇清明散文让他成了电波中的一个文明使者》对此事进行报道。文末,记者杨月春写道:
“4月6日清晨,诗城一个老百姓的声音,在上海的晨空飘荡,传递文明之声。”
在半山老人所发表的《上》这篇博文的回复栏里,老小孩网友蓉蓉说:
“与您有同感,因为我也被电台的文仪老师采访过。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关键还是‘老小孩网’提供的材料。老小孩网是个给‘老小孩’们展示的大舞台,我们有幸了!”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上半年大概有50名左右的老小孩网友接受过传统媒体的采访。从表面上看,老小孩网友是以个人的名义接受电台的访问;但是从网友在接受采访后所发表的文字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代表其他的网友、代表老小孩网站,甚至是代表他们各自所居住地域的市民通过大众媒体去传达老年人的心声。而半山老人居住地的媒体也认为他向上海人民展现了马鞍山市民的形象。在通过主流的大众媒体发声后,老年网民对给予他们和媒体接触机会的老小孩网站心怀感激。与其他网站不同的是,老小孩网站不仅给老年网民提供了在虚拟空间里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为老年人搭建了与主流媒体接触的平台,使得一向为主流媒体所忽略的老年人得以更多地被社会关注。
除了“被动”地接受媒体的采访,网友们在通过老小孩网站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媒体来推介自己的团队。如在2009年博客大会的颁奖仪式上[64],老小孩网站邀请上海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年轻几岁》栏目的主持人黄浩到现场主持活动。在给最佳PS(Photoshop的简称)作品奖的获奖者杨琴(网名:杨柳琴声)颁奖时,黄浩了解到杨柳琴声还是老小孩街舞队的队长。博客、PS,街舞,这些前卫而时尚的字眼都和这位已经年满63岁的女性联系到了一起。黄浩在现场当即邀请杨柳琴声参加他所主持的《年轻几岁》节目[65]。虽然杨柳琴声没有当场答应黄浩的邀请,但在2009年8月5日播出的《年轻几岁》节目中,杨柳琴声不仅本人出场,她还带领自己所组建的老小孩街舞队在节目中进行了表演。节目播出前后,老小孩的网友们在网站上“奔走相告”;节目播出的消息也经由网友在不同的网站上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老小孩街舞队的知名度。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杨柳琴声[66]提道:由于不想出风头,她本来不想去参加节目的录制,但是考虑到在媒体上展示老小孩街舞队的风采能够为整个团体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老小孩街舞队自2007年组建以来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缺少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她后来主动联系了该节目的主持人。杨柳琴声还提到她曾请采访她的记者为街舞队联系演出的机会,而演出的报酬用来给街舞队队员购置统一的舞鞋。
老小孩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体在带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方面各有千秋:网络的特点是准入门槛低,特别是作为“自媒体”之一的博客拥有自我发布的特性,老小孩虚拟社区还具有与线下社区紧密联系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会资源的老年人可以将网站作为进行社会参与的平台;而传统的大众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现实生活中对受众的影响范围较老小孩网站广、聚集的社会资源更丰富。因此,当老小孩网站联合传统媒体一起对老年网民进行关注时,老年网民进行社会参与以及争取社会资源的机会(空间)都得到了有益的扩展。
3.老小孩网友主动进行社会参与:与社区交换资源
在参与了老小孩网站所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后,一部分老年网民受到网站争取社会支持方式(以“扶老上网”为理念,与政府合作项目)的启发;也开始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电脑操作技能来增加其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举例来说,一些老小孩网友主动到自己居住区域的社区学校或老年大学里去指导其他的老年人学习计算机,并努力从社区或老年大学的负责人那里为自己所参加的老小孩沙龙争取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源(如沙龙开展活动的场地等)。在此,老年网民居住地所属的社区并非社区共同体,而是指大中城市里居民生活的共同空间及其相应的人群共同体。目前,中国是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来建设社区以及提供社区服务的(何云峰、董幼鸿,2008)。
值得一提的是:老小孩成员能够通过协助社区开展电脑培训类活动并从社区获取支持的社会背景是老小孩网站与上海市政府多个部门合办的“扶老上网”工程和“科技助老”行动计划(具体介绍参见第4章)。这些活动为老年网民与社区、街道管理人员之间的接触创造了机会。根据笔者对网站站长王勇[67]、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陈积芳[68]的采访,老小孩网站与政府合作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的任务要依托街道或社区(居委会[69])来实施。而街道和社区在落实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对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区居民开展计算机培训)时,普遍面临的难题是找不到合适的授课教师。王勇介绍说:因为社区里“扶老上网”的计算机教师是没有报酬的,需要有时间,讲奉献的人来承担。于是,有时间、有技术、愿意做奉献的老小孩网友成为了合适人选。[70]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会挑选和动员一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老小孩网友(主要是居住在上海的网友),在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后,让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到上海市各个街道的社区学校去担任“扶老上网”(之后是“科技助老”项目)的计算机培训老师。[71]老小孩网友在担任计算机教师的过程中,开始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了一定的接触;并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相互增进了了解。
“扶老上网”等项目在进行过程中都会举办与老年人学习和使用网络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由于是上海市政府的项目,上海市的各个区都要派出代表参加这些竞赛,在上网老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居住在上海不同区域的老小孩网友(因为之前参与网站的活动,与街道等部门的领导有接触)经常会被街道或社区的领导选为参赛代表。老小孩网友一休哥就常常被所居住的社区选派“出征”竞赛。
一休哥早在2003年就加入了老小孩网站,他在网站上身兼数职:既是老小孩论坛“真情茶座”板块的版主,又是老小孩俱乐部的常务理事。在网下,他还是“老小孩金山石化[72]沙龙(简称金石沙龙)”的组长。在老小孩网站里其他网友的帮助下,他从电脑操作方面的“菜鸟”(一休哥语)成长为电脑高手;同时他还热心于参加街道居委会的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显露出了他操作电脑的特长。当金山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金山区老龄办)苦于找不到代表本区参加“2004年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竞技比赛”(“扶老上网”工程筹办)的人选时,金山石化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金山石化老龄办)向上级推荐了一休哥,请他来组建参赛团队。一休哥说:(www.xing528.com)
“就这样,我这么一个退了休的、普通的退休职工,受老龄委之托,成为了政府的活动的组织者。”
(采访时间:2008年10月11日)
为了完成区里下达的任务,一休哥带领金石沙龙的网友在王勇站长的帮助下学习比赛所用的网络游戏软件。经过刻苦的练习,这支队伍在比赛中取得了好名次,为金山区老龄办赢得了“优秀组织奖”。这次活动还为一休哥和金山区老龄办以及街道老龄办接下来的合作铺平了道路。自此以后,在老小孩网站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推动老年人使用电脑/网络的各项活动[73]中,金山区老龄委都会请一休哥率领“金石沙龙”的成员代表该地区参赛。在采访中,一休哥介绍了他组织金石沙龙协助区政府参加各类老年网络比赛的方式:
“我们(把)计算机沙龙的网友(活动)和当地老年人的活动以及社区的活动都结合在一起,比如金山区老龄委告诉我参加网络比赛或什么活动,我就要组织聚会,聚会告诉他(们)[74]有什么活动,哪些人愿意参加的,我需要几个人。不懂不要紧,我可以教。有什么比如盛大网络搞的‘泡泡堂’[75]游戏,我们还得了二等奖。上次网上的扑克牌游戏,我们还得了亚军。”
(采访时间:2008年10月12日)
在组织沙龙成员代表金山区老龄办参加市里比赛的过程中,一休哥等老小孩网友从基层政府那里得到了包括电脑学习场地的和交通补助费用等不同形式的支持。2006年,在金山区老龄办和金山石化街道老龄办支持下成立的“金山石化老年协会”(民间组织)邀请一休哥做了分管文体活动宣传的常务理事。一休哥在支持老龄办工作的同时得以依托金山石化老年协会和老年大学为金石沙龙的网友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
在老小孩网站,像一休哥这样与基层政府组织合作或向社区争取合作机会的事例还有不少。在线下,缺少供成员集中学习电脑的场地是大多数老小孩沙龙所面临的难题。自从老小孩的“点点沙龙”在“扶老上网工程”中与上海市的田林社区[76]结成了互助关系后,沙龙开始依托社区发展。社区为沙龙成员提供了学习电脑的固定场地,沙龙的成员则组织田林社区的老年人一起学习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据沙龙组长芬妮介绍[77],点点沙龙的成员曾多次代表田林社区参加市里举办的中老年人计算机知识竞赛,并为社区争得了好名次。
除了向街道、居委会争取资源,老小孩的网友们还积极地和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如主要由无锡的老小孩网友组成的“快乐老小孩圈子”在组长山泉的带领下派出志愿者到无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辅导离休老干部们学习电脑;与此同时,沙龙网友的活动也得到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支持。山泉还和无锡第一门户网站“太湖明珠网”合作,让沙龙成员在该网站开博;而太湖明珠网站的管理者则为沙龙提供了包括电脑培训场地在内的多方面支持。新天地沙龙的老小孩网友也一直借助上海卢湾区老年大学的场地坚持在社区开设电脑培训课程。
从老小孩网友与社区互动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与其说是老年网民单方面地从社区获取资源,不如说是他们和社区交换资源来得更为妥帖:一方面,具有较高计算机(包括网络)操作水平的老年网民为社区贡献计算机技术这一人力资本;而相关的基层组织(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主)则给老年网民或老小孩沙龙提供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和便利条件,老年网民得以更好地融入社区。
老小孩网友主动与社区交换资源的背后是老小孩网站所搭建的沟通现实与虚拟、民间与官方的平台。网站在向上海市政府争取支持、与政府合办项目的过程中或直接带动网友参与社会活动,或间接地为网友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机会。对于老年网友来说,老小孩虚拟社区是一座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通过参与老小孩网站线上和线下活动,他们获得了社会活动的信息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在与社区合作的过程中,一部分老小孩的网友还得以进入到政府或半政府的组织任职。[78]如金石沙龙的组长一休哥因协助金山区老龄办组织人员参与老年人数字竞技比赛,而被委任为金山区老年协会的常务理事。总的来说,除了网站的支持,老年人所掌握的电脑、网络技能以及乐于向社会奉献的精神是他们能够把握社会参与的机会并从中获益的必要条件。
在当前环境下,普通的老年人要想从各级政府组织获得支持还是有一定难度。但老小孩虚拟社区却围绕老年人和网络这个主题,为普通的老年网民争取到了参与政府活动、获得各级政府组织支持的机会。在当前的中国社会,网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普及率仍然较低,而扶助老年人上网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给老年人自身以及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如空巢家庭老人面临情感孤寂)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老小孩网站所做的“扶老上网”工作也是各级政府所希望推动的事业,尤其是对上海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最的城市来说[79],与此主题相关的社会活动比较容易得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以及支持。
从老小孩虚拟社区的角度出发,老年网民的社会参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给这个社区带来了如Putnam所提到的泛化的互惠:网民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互助明显增加;网民不仅会对网站发起的各项活动提供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还会在相关的活动中输入自己的社会资源:常见的方式包括邀请亲朋好友加入老小孩网站或参加网站的活动,以及利用已有的人际网络和经济资源来推动网站活动的顺利开展。
如果说虚拟社区对老年网民社会参与的带动是帮助他们从外部社会争取社会资本,那么虚拟社区内所形成的规范则是在社区内部为成员获取和维护社会资本提供保障。老年网民对社区规范的认同以及践行与他们从虚拟社区中所能获取的信任和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本也有紧密联系。
5.2.3 老小孩成员与虚拟社区内规范的互动
1.老小孩虚拟社区内部规范的形成
研究社会资本的学者认为规范在社会资本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Coleman (1988)把社会资本视为一种责任与期望、信息管道,以及一套规范与有效的约束,它们能限制或者鼓励某些行为。Putnam(2000)则提出社会资本由个体之间的联系、社会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互惠和信赖的价值规范而构成。由此可见,规范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团队中的个体;团队成员对规范的遵守有助于集体目标的达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节所探讨的虚拟社区内部的规范,在其内涵上借鉴了以上Coleman与Putnam的研究,指的是对行动进行鼓励或限制的一整套规则,也包括了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规范。
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对网友的采访,笔者发现:开诚布公和互相尊重是老小孩虚拟社区里最重要的两个规范。其中,“开诚布公”主要是指:网友在网站个人主页里披露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以及相片,[80]网友之间在网上或网下互动时真诚相待。开诚布公这一规范的形成和老小孩网站的发展历史、网站与现实社区的关系、网站的管理模式以及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关。老小孩网站从建立之初就和线下社区(如老小孩计算机培训班、老小孩俱乐部及沙龙)联系紧密。特别是早期加入老小孩网站的上海网友大部分都是先在计算机培训班里经历了面对面的互动,对彼此的人品有了初步了解,才进一步通过在聊天室及论坛里交流来加深了解。在采访中,很多网友表示只有在和网友交往时感觉到对方的诚意,才会和他/她互相交换个人信息。[81]其次,正是因为老小孩网站的活动经常会延伸到与其关联的线下社区,所以对于那些在网络上结识的网友来说,他们可以经由参加线下社区的活动来验证网友身份的真实性。此外,老小孩俱乐部管理会员的方式也带动了开诚布公这一规范的建立和发展,因为老小孩网友需要凭个人身份证号注册老小孩俱乐部。老小孩网站的工作人员曾向笔者展示了一份老小孩俱乐部的花名册,里面显示了截至2008年年底,2 304名老小孩俱乐部会员的资料;其中包括了网友的真实姓名、网名、在老小孩网站的用户名和居住地址。当老年网友报名参加网站俱乐部所组织的网下活动(特别是比较大型的活动,如全国网友的年度聚会和旅行)时,网站的管理人员都要求网友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根据笔者对老小孩网友的采访和观察,与年轻人在网络上热衷对自己进行包装,甚至伪造个人信息不同,绝大部分老年网民在网络上展示的是自己的真实信息;此外,他们对待网络交友的态度也非常慎重,一旦发现某个网友提供虚假信息,他们不仅会立即将此人拉入博客上的“黑名单”,还会将这名网友的作假行为用发帖的方式通知给其他网友。虽然老小孩网友对真实性的坚持和追求会使他们失去利用网络改换现实身份扮演不同角色[82]的可能性,但从积累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真实性原则在老小孩网友言行中的贯彻促进了“信任”——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本资源的建立。
互相尊重作为老小孩虚拟社区的另一条重要规范,主要是对网友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互动时的言行产生约束作用。通过采访网友和阅读老小孩网友的发帖,笔者了解到:大部分老小孩网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以及回帖时都能做到用语文明、并能够包容不同意见。此外,老小孩网友大都尊重其他网友的隐私。网友晚亭、钱芳、樱花和杨柳琴声等都曾提道:在关系较好的网友之间,大家会把平时不对朋友说的心里话对网友讲,并且不担心网友把自己的秘密在网上或网下泄露出去。正是因为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际交往,所以网友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逐渐地由疏变密。但在笔者进行田野调查时,也有一些网友反映:随着加入老小孩网站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网友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网友之间因为互不尊重,在网络上通过文字来相互争吵的事情也不时发生。
2.虚拟社区规范之于老年网民:违背与维护
在老小孩虚拟社区,规范的落实主要依靠网友的自觉遵守和相互的监督,不带有强制性;因此,违反规范的行为也在小范围内存在。举例来说,个别的老小孩网友会在网站上以不同的身份(包括在性别、年龄等信息上造假)出现。网友涧秋在老小孩论坛里发帖[83]指出网站注册的机制给老年网友变换身份提供了便利。有的网友注册多个ID,穿多套马甲。在访谈中,有网友[84]提到,有的人变换不同的身份只是为了去戏弄或是指责别的网友而不被识别。
根据笔者的在线观察,在老小孩虚拟社区里,网友违背“互相尊重”这一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为论坛(特别是在“你议我论”板块)里不时出现的网友间的论战。“你议我论”是老小孩论坛上以评议新闻时政为主要内容的板块。虽然在采访中,不少老年网民表示,退休了以后不想谈政治,上网以娱乐和休闲为主,所以会经常拜访以谈论网友互动为主要内容的“真情茶座”和“休闲娱乐”板块;但由于“你议我论”的话题大都关注新近的社会现象,因而也吸引了一定的人气。2008年9月老小孩网友申涛把他在博客上发表的原创文章,以讽刺调侃的方式针砭时弊的《东游记》[85]发到了“你议我论”板块,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回应。网友木易认为《东游记》里的言论不当,向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以及上海市负责网络管理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之后,网站管理者让版主若空删除了申涛的发帖。为此事,支持申涛的网友与木易在网上展开了持续一个多月的论战。2010年6月,网友大山和吹绵之间也因为在网上发帖时言语不合而在“你议我论”板块里开始了互相攻击。当网友们在论坛里通过发帖和回帖展开激烈的争吵时,有时会使用侮辱对方人格的语言,或以反讽的语言来攻击对方。当争吵演化成网友彼此之间的人身攻击时,“互相尊重”这一社区规范无疑遭到了践踏。
老小孩论坛因《东游记》一文被删产生争议的时候,笔者正在上海进行田野调查。在参加老小孩网友线下的聚会时,笔者发现大部分网友都对“你议我论”板块里网友间的争吵表示反感,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网友间的团结。一部分老小孩网友表示因为不喜欢看到网友吵架,他们近来已经很少进入“你议我论”板块读帖和发帖。
笔者观察到,当网友之间产生矛盾在网上争吵时,有的网友会发帖进行劝解。当争吵升级为相互的攻击时,论坛的版主(有的情况是版主在网站管理者的授意下)会把一些含有辱骂言语的帖子删掉。[86]在支持申涛的网友和木易的争论升级后,笔者采访了网站站长王勇。王勇提到他们已经为此事专门召集版主开了会,并请版主去对个别网友进行劝解。当笔者就《东游记》引发网友矛盾一事询问网站如何看待和解决网友的争端时,王勇说:
“这是积累起来的问题。这像是你身上的一个痘痘,它不是一下子出来的。我们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少,但关心还是关心,我们在底下和版主做很多沟通。我昨天开会说了三个方法,得有正面的文章进行引导……”
(采访时间:2008年12月15日)
当问及是否会以管理者的身份去调解网友在论坛里的争吵时,王勇回答道:
“严肃的东西,触及底线的东西我们早就处理了。(这次)只是内部矛盾公开化了而已;这次的问题还要加强和上级单位的沟通,取经、交流。第三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站的流动性。”[87]
(采访时间:2008年12月15日)
从以上的事例看出:由于虚拟社区内规范的形成带有自发性,加上大部分网友能够自觉地遵守开诚布公和互相尊重等规范,老小孩网站的管理者并没有针对违背规范的行为制定出一套相对稳定的处理机制。当网友之间的矛盾升级时,管理者会采取“和上海市的网络管理部门保持一致”的态度来处理争端。
事实上,网友在论坛上的争吵一方面说明了互联网具有广开言路的功能,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没有约束的自由具有破坏性。当网友之间的争论升级为人身攻击时,不仅网友间的感情受到严重打击,网友对网站的认同感也会遭到损害,甚至可能造成网友的流失。如网友申涛在经历争端后曾发帖表示要离开“你议我论”板块,他还曾一度关闭了自己在老小孩网站上的博客。[88]
针对个别网友违背“开诚布公”这一规范的行为,那些喜爱和认同老小孩网站的网友会通过发帖呼吁等形式号召其他的网友来一同抵制。网友易之曾针对老小孩文字聊室“老年情缘谷”出现的网友不尊重他人,污言秽语的现象进行抨击,并号召网友一起抵制:
“我来《老小孩》不久,是你们的一个新朋友。我也和喜爱这个地方的许多朋友一样,曾被这儿由诸多中老年朋友营造并呵护着的气氛所打动。我进来了,却再也走不掉。我被它迷住了,连吃饭睡觉都念叨着它。……钱芳大姐说她象(像)着了迷,总想呆(待)在这儿,以至于有些应该做的事都不想去做,因而怀疑自己是否有些不正常。我认为,凡热爱老小孩的哥姐弟妹们,都有这种感觉。这儿的亲切祥和与温馨,俘虏了我们的心。要说不正常,我们都是不正常的了。
可是,近几天来,我发现在情缘谷聊天室中,有个别朋友常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其谈吐粗鲁,言语下流不堪,严重污染了这片净土,我不知别人有何感受,我就被此君气的(得)退出过。
我以为,这是老年朋友们应该群起而攻之的现象,不能让‘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这样下去,《老小孩》成了什么?如果容忍这种现象下去,任其泛滥,不知会赶走多少善良的中老年朋友……”[89]
网友易之在发帖中还对如何避免和抵制不良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还要呼吁秋翁[90]多多关注这个略略有些陈旧了的聊天室,尽管许多资深老友近几日更喜欢聚在语音聊天室。可是,请不要忘记,这儿还有一块阵地。不要冷落了大家辛苦建起来的情缘谷,……老哥姐们,一些不正常的东西正在这儿滋生,还望你们多回来看看。
对那些不注意自己形象,不尊重别人感觉,随意玷污《老小孩》的人和事,恳请大家予以共同规劝,对屡教不改的,建议秋翁清理门户。”
(《老年情缘谷面临危险!——坚决反对粗鲁下流色情之聊天内容》[91],发表于2001年10月17日10:56)
在易之的主帖下有14名网友回了帖,都表达了对网站或聊天室的喜爱,对易之意见的支持,并为如何共同维护网友和网站的利益献计献策。[92]当时文聊室的管理员秋翁(也是老小孩的网友)回帖表示已经在想办法解决这类问题。
网友山泉在给易之的回帖中提道:
“易之说的情况我也目睹过两次。一次是一位‘过客’说粗俗话,被晚秋教训了一顿。还有一次是聊天室只剩下我和一位‘过客’,结果他对我说了不堪入耳的下流话,气得我大叫:‘滚出去!’可是他不走,我只得下线了。我认为,我们是在一个没有遮拦的网络上,要完全保证‘老年情缘谷’的纯洁是不现实的。在此,我主张实行秋翁的措施,实行实名制。不让那些蒙面‘过客’进来;同时,我们每个网民都要象(像)晚秋一样主持正义,发现有坏蛋进来,就共讨之!……”
虽然以开诚布公和相互尊重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在老小孩虚拟社区是自然产生的,但网友们齐心协力维护社区规范的举动,说明这些规范已逐渐成为网友们有序开展互动和正常使用社区服务的基础;因此他们才会主动地对破坏网站规范的言行进行声讨。对社区规范的实践和维护反映出网友们对网站产生了较强认同感和依赖感。基于此,他们才会像维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维护老小孩虚拟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