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陈世骧的师承渊源体现了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与中国现代文学诸家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话,高友工的师承渊源则能表明抒情传统学派与中国现代哲学家之间的思想联系。与文学相比,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同样辉煌璀璨、大师迭出,其中尤以现代新儒家 [1]最为阵容鼎盛。20世纪40年代末,现代新儒家花果飘零于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各地区。其中,港台新儒家“在四顾苍茫,一无凭借的心境情调之下,抚今追昔,从根本上反复用心”,终于以坚定的信念对外宣告:“中国文化问题,有其世界的重要性。”[2]现代新儒家是中国文化的续慧命者,也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对台湾地区的学术文化建设贡献尤为巨大。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中的学者,除陈世骧、萧驰等个别人外,几乎都有在台湾求学或任教的经历,受台湾新儒家濡染甚深。该学派的理论奠基者和哲学体系建构者高友工赴美留学、任教以前,曾在台湾大学受教于方东美;他在著述中则宣称“谈中国文化是师承徐复观先生的看法”[3];其思想深处又时常闪现牟宗三的影子[4],直接为中国抒情传统论输入了现代新儒家的哲学养分。
然而,台湾新儒家的哲学思想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也有路线的分歧与话题的纷争。这种分化可以追溯自宋明儒学内部理学与心学的争胜甚至更早,而表现在台湾新儒家个别成员身上,笔者以为以方东美和徐复观之歧异最为明显。鉴于方东美和徐复观都是美学大家,又同为高友工之师长,有必要深入追究这一分歧,以辨析抒情传统学派所传承的路向究竟归属何方。(www.xing528.com)
方东美、徐复观是二战结束后迁台的第一代美学家的代表,对台湾地区乃至中国现代美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而言,徐复观的美学思想因有独立的论著(以《中国艺术精神》为代表)通行于世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方东美的美学思想则因其论述大多混融于哲学篇章之中而不易引起重视。但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观察,方东美、徐复观俱在阐发中国古典美学精义的道路上树立起各具特色的典范,乃至为后世海外华人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两个颇不相同的思想模型。本章把方东美、徐复观置于比较的间架上予以对观,凸显两位美学家在思想形态尤其是价值论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歧异,追索和评述当代海外华人学者在建构中国美学时因循这两个相异的模型而发展出的两路不同的走向,从而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的哲学家数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