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口味到趣味的发展

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口味到趣味的发展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口味发展到趣味,这意味着当中的感性因素渐行渐远,理性因素占据了上风。从食物的口味来培养趣味,就算不过是个比喻吧,这听起来也完全是现代美学的一种倒退。所以领班的工资虽然普遍高于白领职员,他的口味或者说趣味,还是“大众”的工人阶级趣味,反之白领们的口味大异其趣,比较接近教师们的口味。趣味一旦同必需结缘,布尔迪厄指出,那只能是生活方式“本身”的基础所在。

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口味到趣味的发展

“趣味”(taste)一语的原初含义应是口味,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感觉之一。当口味发展到趣味,这意味着当中的感性因素渐行渐远,理性因素占据了上风。但是趣味不但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就是阶级与阶级、阶层与阶层之间,也多有差异。布尔迪厄在他的名著《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一书中,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是缘因文化资本,导致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艺术趣味判然有别。《区隔》开篇就宣布,有一种文化商品的经济,然此种经济有其特殊逻辑。而社会学,便是不遗余力,说明文化商品的消费者及其趣味是在何种条件下产生,与此同时,描述占有我们叫做艺术作品那类东西的不同方式,及其背后的法理体制。他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除非“文化”一语在其限定的、通常使用的规范意义上,回归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同时对最精致对象的苦心经营的趣味,重接同美食风味的基础味觉联系起来,我们便无以充分理解文化的种种实践。[1]

这里可以见出布尔迪厄的典型的后现代治学立场,即不以文化为图书馆中的高头讲章,要求文化的研究走出殿堂,走进厨房,在食物色香味的调配中培养出最基本的审美趣味。很显然,这是宏大叙事消解之后的后现代的方法。

从食物的口味来培养趣味,就算不过是个比喻吧,这听起来也完全是现代美学的一种倒退。美学不就是要求摆脱声色感官的快感,把它们升华到精神的层面吗?这是康德的传统。但是布尔迪厄明确表示反对康德美学的审美非功利观点,反对康德主张艺术快感不涉及任何功利目的立场。反之,他认为审美感知必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工人阶级的大众趣味,在不无粗鄙的声色犬马中得到快乐;其二是独立于感官诱惑的那一种冷静快感,那是权贵阶级维护自身特权的手段。故而在文化消费中出现的趣味分歧,追究到底,是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分歧,演绎到了艺术和文化的领域。所以康德美学绝不是一种天真无邪的趣味理论,而是丝毫不爽的阶级斗争的产物。用布尔迪厄本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每一个阶级群体,都有它自己的艺术家和哲学家、报纸和批评家,一如它拥有它自己的发型师、室内设计师和裁缝

但是布尔迪尔还真不是仅仅是在比喻说法。《区隔》题为“习性与生活方式的空间”的第三章中作者指出,在食物领域,社会等级的区分通常与收入直接有关。但是收入的差异掩盖了背后另一种更要隐秘的差异,那就是文化资本富足、经济资本稍有不足的群体,同反过来经济资本富足,文化资本稍有欠缺的群体,他们的食物趣味,是恰如其反。布尔迪厄发现,当某人社会地位一路上升的时候,他收入中食物开销所占的比例,会一路下降。或者在其食物开支中,消费在高脂肪食物,诸如通心粉土豆、豆子、培根猪肉,以及红酒一类食品上的费用,会有所下降。反之易消化、低脂肪食物,如牛肉、小牛肉、羊肉、羔羊肉,特别是新鲜水果蔬菜上面的开支,会随之上升。这里面的差别就在于口味。所以领班的工资虽然普遍高于白领职员,他的口味或者说趣味,还是“大众”的工人阶级趣味,反之白领们的口味大异其趣,比较接近教师们的口味。布尔迪厄这里的意思是,当我们高谈趣味判断无标准、非功利的时候,不要忘了,其实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必然。(www.xing528.com)

趣味一旦同必需结缘,布尔迪厄指出,那只能是生活方式“本身”的基础所在。换言之那趣味着实贫乏得可怜。一些人身上的荣耀标记,在另一些人身上就是耻辱。他引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一章中的这一段话:“正像耶和华的选民的额上写着他们是耶和华的财产一样,分工在工场手工业工人的身上打上了他们是资本的财产的烙印。”[2]进而指出,这里马克思所说的“烙印”,说到底也就是生活方式,正是在生活方式里,被剥夺阶级立马就暴露了自身。他们除了技术之外一无所有,而技术在讲究知识和风度的趣味市场里,一文不值。用流行的话说,他们是不懂得如何生活和休闲的人。他们的精力和财力大都耗在食物上面,面包、土豆、肥肉,偏爱高脂肪的油腻食品。吃得庸俗,喝得同样庸俗,比方说葡萄酒。舍不得在衣着和化妆品上面的过多消费。至于休闲,他们会开着雷诺5和西姆卡1000这类平价汽车,假日里面一头扎进加入堵车大军出去远足,在高速公路边上野餐,在拥挤不堪的野营地支起帐篷,认真把文化产业工程师们预先设计好的休闲项目,逐一品尝过来。一切皆为事出必需,又属必然。

注释

[1] 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English trans.Richard Nic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p.1.

[2] 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English trans.Richard Nic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p.178-179.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