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埃尔·布尔迪厄,法国大器晚成的后现代社会学家,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布尔迪厄比较与他同年的德里达,名扬天下稍晚一些,但是获得的各类殊荣同样不胜枚举。布尔迪厄的《区隔》是后现代的社会性经典,引起广泛论证,它不但是旨在改写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同时也对康德理性主义美学提出了立足数据的社会学批判。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大器晚成的后现代社会学家,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出生在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父亲是邮局工作人员。1951年他考进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跟阿尔都塞一道学习哲学。1954年通过教师会考当过一年中学教师,次年应征入伍,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一年,然后又在那里任教。1960年他的第一本书《阿尔及利亚的社会性出版》,奠定了他日后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声誉。同年他回到法国,在里尔大学任教四年,1964年起,他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获得指导教授职位,1981年起,又在法兰西学院出任社会学系主任。1968年,他接手雷蒙·阿隆创立的欧洲社会学中心,主掌这个中心直到去世。1975年,他联络中心的同道,创办了《社会科学研究行为》杂志,对社会学经典模态发起挑战。布尔迪厄比较与他同年的德里达,名扬天下稍晚一些,但是获得的各类殊荣同样不胜枚举。布尔迪厄著述丰厚,主要有《继承人:学生和文化》(1964)、《再生产:教育体系理论纲要》(1970)、《学术人》(1984)、《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1984)、《换言之》(1990)、《语言与暴力符号》(1993)、《艺术的规则:文学场的起源与结构》(1996)、《论电视》(1996)、《经济的社会结构》(2000)等。布尔迪厄的《区隔》是后现代的社会性经典,引起广泛论证,它不但是旨在改写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同时也对康德理性主义美学提出了立足数据的社会学批判。(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