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究竟葬于何处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一生坎坷。9岁时,父亲被世仇塔塔尔人毒死,他成了孤儿。他逃亡过、潜伏过、被捕过,也曾被人当众羞辱。这些人间痛苦磨炼了他的意志,他把仇恨化为力量。他小心翼翼地积聚力量,收罗父亲的残部,培植亲信。短短7年间,铁木真横扫塔塔尔部、克烈部和乃蛮,一跃成为当时蒙古各部中最强大的首领。
1206年,在“忽烈而台”大会上,铁木真被各部贵族一致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命名为“成吉思”,后人称他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能征善战,所向无敌,四处扩张。他首先向南扩张,降服了西夏;接着攻陷了金国的中都;然后挥师西进,直达中亚、东欧,把中亚古国花刺子模的国君逼上了里海的荒岛,再向东击溃了俄罗斯军队,把疆域扩张到顿河一带。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攻打西夏。第二年,在即将攻克西夏首都之前,逝世于行营中。成吉思汗为他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莫定了基础。他的蒙古铁骑震撼了世界。
但是,他的陵墓何在呢?
按照蒙古民族的遗俗,他们的君主无论死在何地,他的遗骨都必须送到他们祖先的发祥地漠北去。
据《元史》载,“成吉思汗葬起辇谷”。所谓“起辇谷”,大概是肯特山脉中的一道山谷。“辇”是古时帝王乘坐的车。“起辇”就是说,成吉思汗从这里乘车、起步,先统一蒙古各部,再建成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可惜,这个“起辇谷”年久失传,早已湮没无闻了。(www.xing528.com)
另据《多桑蒙古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墓地在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可是这山既没栽树,又无标志,群山莽莽,四顾茫茫,到哪里寻觅呢?为了祭祀成吉思汗,后来的蒙古人为他建立了一座马背上的陵园——“八白室”。
所谓“八白室”,就是八座白色的毡帐。毡帐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象征着墓地。这样的陵园既便于迁移,也便于祭祀,很符合游牧民族到处迁徙的特点。“八白室”迁移多处,起初在肯特山一带的蒙古高原上,后又移到黄河河套一带,最后迁到鄂尔多斯高原,现在的地点在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在蒙语里就是“主人的陵寝”之意。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难寻,原因其实很简单。
从传统上看,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迁徙频繁,沙海无垠,黄尘弥天,建了高大陵寝也会被沙丘掩埋。所以,该民族是薄于“墓葬”而奉行“天葬”和“野葬”的。无论是天葬或是野葬,不外乎是将尸体暴露于荒野,最后被鸟兽食尽。蒙古的王公贵族身份高贵,当然不能天葬、野葬,但也遵循“墓而不坟”的古训(深埋地下为“墓”,隆起地面为“坟”),成吉思汗的陵墓也只能按传统深埋于地下。
再从当时的情况看,成吉思汗是在战争中去世的,在即将攻克西夏都城的紧要关头,如果大汗去世的消息传了出去,势必会动摇军心,而给强敌以喘息和反攻的机会。所以,猜想当时成吉思汗为了骗取西夏早日投降,留下遗嘱“秘不发丧”。待西夏投降后,才由一支秘密骑兵部队护送灵柩到预定墓地。据说,到达墓地把灵柩深埋之后,还把原来地面上的草、木、石等还原,不留一点儿痕迹,并用群马在墓地上任意践踏,使之平整,再在上面当着一匹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小骆驼,然后派支部队远远地守护它。等第二年青草长起,四周的大草原绿成一片,无法分辨了,才拔营撤走。确保万无一失。
为什么要留下母驼呢?据说,骆驼有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将来要寻成吉思汗的墓地时,只以母骆驼为先导,就能找到小骆驼死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大汗的墓了。可是,这只骆驼如果死了,那么成吉思汗的墓地将永远无人知晓了。现在,骆驼没了,谜也就谁也破解不了了。
这就是成吉思汗陵寝无法寻找的原因,一个永远难解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