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清军入关的补救

中国历史:清军入关的补救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弥补中国的缺陷:清军入关但是满清也确实能填补中国的缺陷。努尔哈赤则是八旗的家长和最高统帅。由于出现了这种局面,清军得以借机入关。当天两军激战,吴三挂失利,主力濒临瓦解。十月,清军攻陷太原。大顺军与清军激战月余后,潼关失陷。四月,李白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遇难,年仅39岁。张献忠不予理睬。这时,大西军既受四川地主豪绅武装的袭击,又受清军威胁,处境日艰。

中国历史:清军入关的补救

◎弥补中国的缺陷:清军入关

但是满清也确实能填补中国的缺陷。

黄仁宇《中国历史西洋文化的汇合》

如果追溯满人入主中原,应该从“大历史”的角度,将线索放得远一点。

朝鲜王朝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朝贡体制”关系,明帝国也以“天下共主”的角色处理周边国家的事务。而16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国内发生重大变化,1592年,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鉴于朝鲜的求援,明朝政府不惜做出重大牺牲,派出几十万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与粮草,前往支援,最终将日本驱逐出境。但是,由于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使得明朝政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一条就是,它对于东北地区建州卫的防患大计受到严重削弱,为努尔哈赤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努尔哈赤是明初建州左卫指挥使、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尔的后裔。1583年,他以为父祖报仇为名,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活动。到1593年,他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在女真各部基本统一的时候,他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县西老城)即汗位,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来的。当时,每逢行师出猎,氏族成员每人出箭一枝,以10人为单位,称“牛录”(汉语“大箭”的意思)。10人之中有一首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汉语“主”的意思)。1601年,努尔哈赤将每一牛录扩大至300人,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1615年,由于兵力增加,努尔哈赤又决定于牛录之上,设立甲喇和固山。即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统辖。每固山还设左、右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这时,也从以前每牛录一旗,改为每固山一旗,另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原四旗,共计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计6万人。

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和“以旗统兵”的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他们既是军事统帅,又是各部的政治首领。努尔哈赤则是八旗的家长和最高统帅。

明朝不能容忍后金的强盛,后金也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努尔哈赤为了向内地掠夺和扩张势力,他在1618年宣称与明廷有“七大恨”(七大恨的内容都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与明朝的重大问题,第一恨是明朝误杀自己的父亲和祖父;第二、四、五恨是谴责明朝对女真各部不公正,压制建州;第三、六、七恨是明朝以大欺小,侵占建州的土地),起兵攻明,取得萨尔浒之战的胜利。以后,后金势力进一步扩张,尽管曾经有过袁崇焕强有力的抵抗,并导致努尔哈赤气死,但最终到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州”。到1641年,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松山,被俘投降。至此,除宁远孤城由吴三桂等人支撑外,明朝山海关外的要地尽失。

而明朝在与满人较量的同时,也遇到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挑战。1627年,由于陕北年年干旱,民不聊生,发生了王二领导的起义。1629年,陕北米脂李白成也参加起义。经过多年较量,逐渐形成了以他和张献忠为核心的起义队伍。1641年,李白成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冬,他进入湖广,攻克襄阳,并于第二年占领西安。1644年,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建国号为大顺。说起大顺,笔者还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期末考试,老师出了一道名词解释:“大顺通宝”,很多同学都以为是李白成政权所铸的钱币(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可能就我一个人答对了),其实是张献忠政权铸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至今也没有搞清楚。

此年二月,李白成率部渡过黄河,攻克太原,接着以摧枯拉朽之势,连下大同、宣府,夺取居庸关、昌平,逼近北京城。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宁死不妥协,在煤山自缢,统治近300年的明王朝宣告结束。

由于出现了这种局面,清军得以借机入关。在黄仁宇先生看来,清军入主中国,固然牵涉到历史上的机遇。李自成灭亡明朝后,派人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传说吴三桂本已答应,但由于知道父亲吴襄被大顺军“追赃比饷”,爱妾陈圆圆被夺,故而在前往投降的过程中,临时反悔,重新占领山海关,投降清军,与李自成为敌,成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由来。(www.xing528.com)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投降的消息后,随即于1644年四月十三日从北京亲自率军东征。但是,他对吴三桂勾结清军的可能性与严重性估计不足,只带6万人马匆忙出师,且行军迟缓,直至四月二十一日始抵山海关。当天两军激战,吴三挂失利,主力濒临瓦解。第二天,清统帅多尔衮率领清军赶到,突然参战。面对强大的八旗队伍,大顺军猝不及防,战败退回北京。

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吴三桂引清军进逼北京。京城内外,原明朝官僚乘机进行破坏,张贴“私示”,散布谣言,秘密策划应变。大商人也举行罢市,抗拒大顺政权捐饷助调的命令。加上城内缺粮,米价腾贵,面对这种局势,李自成感到北京无法坚守,决定撤离,准备以关中基地,重振军威。在撤离之前,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登极称帝,结果成为日后南明与之对抗的口实。四月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兵入京。

在撤退途中,大顺军在保定、定州、正定曾进行英勇战斗,击退了追兵。六月,李自成率师至太原。七月,渡过黄河,进驻怀城,不久到达西安。十月,清军攻陷太原。第二年初,清豫王多铎和英王阿济格分兵两路攻打陕西。多铎令吴三桂自孟县渡河,直逼潼关,阿济格由山西过黄河,进攻陕北。大顺军与清军激战月余后,潼关失陷。李自成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入襄阳。三月,奔至武昌,被淫雨所困,驻扎月余。四月,李白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遇难,年仅39岁。

李自成牺牲后,清军很快就向四川大西政权进攻。1645年十月,清廷下诏威胁利诱张献忠,要他“率众来归”。张献忠不予理睬。这时,大西军既受四川地主豪绅武装的袭击,又受清军威胁,处境日艰。1646年秋,张献忠弃成都北上,准备移师陕西抗清。十一月,驻兵凤凰坡,叛徒刘进忠引清兵突然袭击,张献忠兵败牺牲。

随着两支起义军的失败,在此后的抗清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在南方由朱元璋后人建立的南明王朝。

1644年,听到崇祯帝上吊的消息后,他的从兄福王朱由崧在风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由于宦官掌权,内部纷争不息,著名政治人物史可法只得前往扬州。清军则乘机南下,毫不费力地攻下淮安和泗州,并直抵扬州。在坚守孤城十余天后破城,史可法被俘后拒降被杀。扬州失守后,清军很快攻破镇江、瓜州,南京二三十万官军也闻风而降。五月间,清军进入南京。弘光帝在芜湖被俘斩首。

以后建立的其他南明王朝与弘光的经历相差无几。当然,清军在江南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抵抗。1645年,清军宣布了“剃发令”[1],在民族情绪的导引下,出现了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活动,并遭到了清军“江阴十日”和“嘉定三屠”的疯狂报复。

到1664年,清政府基本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回顾这一段历史,黄仁宇先生认为,清军之所以能够在整个中原和江南地区,势如破竹,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华北军民仓促降清,华南纵想抵抗,也为时已晚。

不过,在事隔400年后,对于谁能入主中原,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清能以如此少的人口,统一如此辽阔的土地?黄仁宇先生说,其原因在于,清朝确实能填补中国的缺陷。以八旗代替明朝的卫所制度,减轻了国防经费。白银用于华南,不与民间经济冲突。而满人文化之低,正符合明朝向来提倡的简单朴素,而且容易使征服者接受被征服者原来的制度;被征服者只须接受征服者所创造的“典章”。

不过,这些方面的原因,我们将放在下一章中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