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之犯众怒,并不是单独的由于他合计敌情错误,也不是因为他骄奢淫逸,而大部是由于他在理宗赵昀的最后两年,倡议买公田”,等于没收一部分富人的资产去充军食,并且又由他主持发行最后一次的信用货币,引起物价再度上涨。
——黄仁宇《贾似道买公田》
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而言,贾似道是一个不大起眼的人物。但黄仁宇先生却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书中,用专文来分析他的重要性。原因何在呢?
贾似道名列“奸臣传”,是有名的大奸臣,他“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已具备了传统坏人的典型特征。并且他的姊姊贾妃有宠于南宋理宗,后来他就入相出将,成为一代权臣。他个人声色犬马,年轻时常在西湖上张灯作宴,晚年还修楼阁亭榭,与诸妾斗蟋蟀为乐。
贾似道在处理国事上最重大的失策,是在1259年。当时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到湖北汉阳指挥军事。他秘密遣人向敌方忽必烈求和,答应南宋皇帝称臣纳币。忽必烈起先不允,正巧那年蒙古汗蒙哥去世,忽必烈要回去争皇位,才仓皇之下答应。等到蒙古兵北撤,贾似道虚张大捷,回朝进少师,封公爵。第二年忽必烈称帝,派人向南宋征岁币,反被贾似道拘禁。
1264年,宋度宗嗣位,这是一个3岁不到的小皇帝。贾似道以三朝元老的身份上表出师。1275年的春天,元军已取得长江中游,伯颜的大军向下游进逼,贾似道的女婿范文虎也在安庆降元。贾似道准备船舰向芜湖进击,可是他向伯颜求和被拒绝,江上大军又不战而溃,于是只好逃回扬州。这时候临安的朝廷已是朝不保夕,臣下纷纷请诛杀贾似道谢罪,执政的谢太后才将他贬官为高州团练使。
那么,贾似道在“大历史观”中的重要性义表现在哪里呢?黄仁宇先生说,我们今日提出贾似道的故事,即是指出由于传统中国的官僚制度,着重于掌握大量的农民,缺乏现代组织与技术能力,尤缺乏适当的意识形态去主持商业化的财政。南宋末年财政与税收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仅杭州市内的繁荣于国事无补,即长江三角洲的农业财富也无法动员。
贾似道之犯众怒,并不是单独的由于他处理外交不当,也不是因为他骄奢淫逸,而主要是由于他在理宗的最后两年,倡议“买公田”,等于没收一部分富人的资产去充军食。并且又由他主持发行最后一次的信用货币,引起物价再度上涨,最后使得朝野人士包括中等以上的门户,都已恨他入骨。
黄仁宇先生分析了当时贾似道“买公田”的时代背景。南宋的开国皇帝为宋高宗赵构。他当日疲于奔命,自己也无钱无兵,因此南宋自始就没有一个机会,将财政税收重新组织得合理化。
而在宋代出现的“经制钱”、“总制钱”[3]、“月桩钱”(月桩钱是指借口供应军事开支,勒令各州县按月解送的杂税)等名目,其实只代表朝代草创时筹款的办法。一般从已有的税额中,增派出新的附加税。起初每千文增收33文,以后增至56文。又全面征收官厅办事的手续费,与赃罚合在一起,再指令各地方政府向附近驻军提出定期的供应,“每月桩发”。这些名目给南宋政府一个立足的机会,却不是财政史的重点所在。
关于南宋的纸币,即“会子”而言,大概从高宗后100年,流通量增加了32.5倍。但是“会子”本应该三年一“界”,届期以1日币换新币,其中有以二换一和以五换一的情形,所以其贬值也应当积累的计算。可是有时政府也出卖金银使法币回笼,有时又新旧两界同时使用,所以其法定价值亦无法计算。
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在南宋初年,米1石值3缗为常情,100年之后出现了340缗、700缗及1000缗1石的文字,可见货币贬值已超过300倍,这在中世纪市场狭小、交通拥塞的条件下,已是一个极端的威胁。况且货币贬值,等于变相加税,其负担常转嫁于贫民头上。(www.xing528.com)
贾似道买田的方案,开始于1263年,距元军入临安还有13年。买田的地区限于平江(苏州)到嘉兴的六郡,也就是今日江浙间长江三角洲最富庶的地区。所买的田地为每户200亩之外的1/3(即800亩须卖官200亩,1400百亩须卖400亩)。付价根据一个复杂的公式,以纸币杂以金银僧道“度牒”(可免税,也可转卖)及“告身”(荣誉头衔的文凭)。买田的目的则是预计所收租税,已能解决当日的财政问题。
贾似道拿出自己家产1万亩,表示倡导。但他的计划过于宏大,义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施行(半年之后即已买进350万亩),技术上最大的困难,尚不止于买田,而是买得这些田之后,官僚机构无确切的办法掌握管理,以坐收成果。一到贾似道倒台,各方已有退还原主的要求。也有人建议,就将官田赏与佃农而向他们征兵。但是这些官田始终没有返回,元朝即以之赏赐功臣皇室。甚至再过100年,朱明王朝也没有对之做合适的处理,所以形成日后苏松地区的官田与重赋问题。
黄仁宇先生说,有了北宋与南宋两重经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农业国家的行政系统发展成熟,尚不能充分管理和发挥其所辖的经济最前进部门功效的时候,就只有改用商业管制的办法,才是出路。此时政府的功能渐趋繁复,引用特殊技能的需要增高,其经费也必须扩充。因其超过1日式农业的范畴,也不能以现有税收对付,又只好发行公债,因此引起代议政治司法独立和其他一连串的组织与运动。
但是,如果想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须又有其他方面的配套体系。黄仁宇先生认为,较之先进国家的成例,这种发展必待市民经济成熟,其组织结构能产生领导力量,成为政治的重心,才有可能。中国在20世纪尚未达到这阶段,13世纪之南宋,就更不用说了。至于1日式官僚机构,义与所掌握的农村缺乏经济上严密联系,所以很难确切地掌握资源。贾似道身死家毁,已不必说,将他认作南宋覆亡的主要原因,则又是以道德的名义简化历史。
贾似道的意义在哪里呢?黄仁宇先生说,我们重新检讨这段历史,其本身不足以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但是也不应当令人感到颓丧。他说,蒙古人于1279年灭宋,可是不出白+年,元顺帝在徐达兵临城下时,集三宫妃嫔奔漠北,成为一个被驱逐出境的朝代,也是以前史所无。有了这些经验,我们才会明白,明太祖朱元璋拼命复古,他的财政税收政策,都以经济上最落后的部门为基础,和赵宋立国的精神大相径庭,这些环节都能够前后连贯。所以说,如果我们以这种眼光读史,就更能体会中国大历史的特点,贾似道也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
要 点
此专题是第二帝国”的最后部分。在这部分,我们着重分析了宋代的情况,包括宋太祖赵匡胤、王安石与贾似道。这三个专题一脉相承,既是对第二帝国中期以来的合理发展,又是导致第三帝国形成及其特点的关键所在。所以,本章要注意对这种内在线索的把握,而不能流于表面。
注 释 [1]厢兵”: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北宋初,将各地藩镇的精兵抽调中央,剩余的老弱残兵留在本地,另外组织成供劳役的军队,组成厢兵。招募厢兵一般不讲求体质,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 [2]‘枢密使”:唐代后期由宦官充任,五代至宋改用朝臣,成为与宰相分权的执政大臣。枢密也常用武官,逐渐形成枢密专掌军事的倾向。到了宋代,中书与枢密院分管文武政事,合称二府”或两地”。 [3]‘经总制钱”:1135年(绍兴五年)总制司孟庾创立总制钱”,与北宋末年经制使陈遘所创立的经制钱”合并,称为经总制钱”。即对所有民间的钱物交易,每千钱要抽取56文为税。经总制钱的收入,占南宋每年货币总收入的1/4。
思考题
1.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
2.试评价贾似道买公田对中国赋税制度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