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迟来的肯定
魏格纳魂断格陵兰岛之后,使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失去了最有力的倡导者,致使该学说在30年代开始逐渐消沉,甚至大学的讲义中也很少提到。
但是,自然界的客观真理不会永远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大陆漂移学说在经受了不公正的时间考验之后,终于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50年代,在一个不相干的领域,即研究古代地球磁场的古地磁学上,人们重新发现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指南针总是指向南磁极。可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南磁极的位置是曾经移动过,甚至发生过逆转的。科学家们根据古地磁学,复原了以往各个地质时期生成的磁场,由此推定了南北磁极的位置。
可是,磁极随着时间推移,它会形成独特的移动轨迹,这些轨迹应该和在各个大陆留下的痕迹是一样的。可是科学家测量出来的移动轨迹,却沿经线偏离。甚至如果把大西洋两边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合在一起,它们对应的移动轨迹恰好能够吻合。这个事实正好说明了大陆漂移具有可能性。
但是人们还是没有找到板块漂移的动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众多的海洋军事技术被转用到民用技术上来,人们探清楚了海洋底下的地形。
有些科学家又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陆地是从海底喷发的热物质冷却后形成,魏格纳看到的大陆漂移,只是这些地壳内部剧烈运动的表象而已。专家们认为,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密度小,地幔就会上浮,大陆下的地幔对流升腾,造成大陆分裂,进而地幔向水平方向的运动将大陆推开。
“极移动曲线”
磁极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移动轨迹,被称为“极移动曲线”。1950年,英国的基斯·兰卡恩和帕特里克·布兰科特等,根据对欧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各地质时期岩石中残存磁场的精确测定,成功地得到了“极移动曲线”。 兰卡恩等人求得的各大陆南磁极和北磁极的“极移动曲线”形状相似却沿经线偏离。(www.xing528.com)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板块构造学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申。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该学说认为,不论大陆壳还是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像大陆漂移学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人们对海洋世界越来越感兴趣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海底扩张学说是地学现代革命的开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大量观测事实的证实。
勒比雄将大陆分成6大板块:包括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板块学说”很好地解决了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问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涌现漂移的证据。1984年5月,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利用卫星,首次测出大陆漂移;英国科学家利用地球物理卫星,成功地测到地球上的大陆随着板块缓慢地漂移的速度和方向:探测结果显示,夏威夷与南北美洲以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而澳大利亚与北美洲则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分离,大西洋以每年约1.5厘米的速度扩张。
现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相互配合,已经成为地质学上的真理了。如果魏格纳能够活到现在,他必定会为发现一个真理而欣喜若狂的。
今天,当我们在评价魏格纳的功绩时,大家一致认为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对地质学的影响,可以和达尔文在一个世纪前对生物学产生的影响相比拟”,它是一场真正的地球科学革命。有学者还说:“接受大陆漂移学说,就意味着要重修我们全部的教科书,不仅是地质学的,而且还包括古地理学,古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的教科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