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的发起者——乌尔班二世
乌尔班二世,世俗名奥托·拉普利,1035年出生在法国马恩河畔的香槟贵族家庭。先后在苏瓦松和兰斯求学,约在1055年—1067年任兰斯教区助祭长(在中世纪时,助祭长是一个很有权势的职务)。1070年,奥托·拉普利进入克吕尼修道院,在修道院他表现非常出色,深得格利哥里七世赏识,进而成为该院院长。1079年,格利哥里七世召奥托·拉普利到罗马教廷任职。奥托·拉普利在任职期间尽心尽责,对教廷事务兢兢业业。
当时欧洲教皇权势日渐增强,但是各国教派之争非常严重,尤其在德国,亨利四世扶立的敌对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反抗异常激烈,并且仍然占据着罗马。为铲除德国敌对势力,1084年,格利哥里七世又委命奥托·拉普利为教皇钦使到德国去镇压这一反抗。奥托·拉普利在德国就地革除了格利哥里七世痛恨的主教,铲除了克莱门特的其他党羽。这一镇压行动深得格利哥里七世之心。回国后,奥托·拉普利很快被提升为意大利奥斯提亚枢机主教。1088年3月12日,奥托·拉普利当选为罗马教皇,人称乌尔班二世。
乌尔班二世上台后,继续推行前教皇格利哥里七世的教会、教革、教权至上的政策。重申神职不得由世俗王权任命,提出主教应由神职人员和教徒选举产生。
1089年,乌尔班二世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重申反对对立教皇及其后台德皇亨利四世,后来因斗争失败而流浪多年。后乌尔班二世假装对德皇作出让步,以图其支持,失败后,他依靠诺曼人的支持,纠集武力准备武力征讨克莱门特。另一方面联络帝国境内,利用反对亨利的封建公侯,在继位问题上挑拨亨利四世的父子关系。1093年,亨利之子康拉德与教皇结盟,在米兰自立为王,有了强大的政治后盾,1096年,乌尔班最终打败克莱门特,返回罗马。
回到罗马后,乌尔班二世便在帝国推行克吕尼改革运动。当时西班牙基督徒希望通过斗争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他们的国家,于是乌尔班二世假借支持之名笼络人心;乌尔班二世还利用当时南欧各国惧怕法、德等强国的心理,用签约的手段使这些小国成为教皇的臣民,这样在这些地区保证了能够推进克吕尼改革运动。但是在法国,法王抵制教皇这一改革运动,组织一批教会神职人员与教皇对立。乌尔班二世借法王与原配离婚之事,以革除教籍相要挟,使其不再与教廷死硬对抗。为压制英王威廉二世的反抗,乌尔班二世任命神学家安瑟伦为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与之对抗。1098年3月,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宗教会议上通过了他的“改革法”。这些改革大多数条例被后来中世纪最著名的《革拉先教会法规歧异汇编》所采纳,成为12世纪教会法典的一部分,在罗马教会沿用数百年。
公元11世纪,一种向东方扩张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当时西欧的城市普遍兴起,欧洲已基本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封建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西欧城市商人为了巩固地中海东部的商业阵地,也支持封建主向东方扩张。还有在欧洲当时只有长子才有继承权,所以大批的非长子成为无地骑士,以服军役和打劫商旅为生。西欧世俗封建主之间如同一盘散沙,不能组织一支统一的军事力量。作为国际神权政治中心的罗马天主教会,带着吞并东正教、迫使东方穆斯林改宗的企图,联合一般封建主向外扩张。
在1089年—1095年期间,法国连续发生灾荒,饥饿和瘟疫侵袭着国人,骑士们打劫活动猖獗,法国统治岌岌可危。为摆脱这种局面,封建主急于向外扩张寻找财富,濒临死亡的农民也迫切地希望到东方寻找生路。乌尔班二世上台后,突厥人进逼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多次向西欧君主和教廷求救。拜占庭皇帝亚历克赛一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向教皇示弱,对以往希腊东正教会与罗马教廷的争端表示道歉,希望教皇以全基督教会首领的身份派兵拯救帝国和东方基督徒,并答应由教皇统一领导,将东、西教会重新合并。乌尔班二世便以援助东方教胞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
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的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乌尔班二世任教皇的十年中,教廷权势得到了极大抬高,对中世纪教会改革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乌尔班二世发动了典型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为后来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十字军东征,政治上,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十字军东征,文化上,让当时西欧人民,接触和吸收较发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十字军东征,经济上是欧洲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资本主义铺平道路。虽然十字军东征改变了以往的西方文明,但是也为当时的人民带来无限的灾难与痛苦。(www.xing528.com)
“●哑■牛”——托马斯·阿奎那
13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1274年)。
托马斯·阿奎那孩提时代曾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受了9年初等教育,身为伯爵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成为修道院院长。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
1245年,托马斯·阿奎那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活动,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托马斯·阿奎那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阿奎那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
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和《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托马斯·阿奎那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学说,主张世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断言世界的创造是有时间开端的;同时,上帝创造了一个等级制的宇宙系;最低层是大地及由水土火气四种元素构成的一切物质,之上是植物、动物和人,再上是天体,再之上就是整个世界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三位一体的上帝;还探讨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认为存在于个别事物中的一般,并不是个别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寄居或隐藏在个别事物中的某种特殊实体。物体之间的不同特性,是由于潜入物体的这种“隐秘的质所决定的。铜之所以为铜,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铜’这种特殊实体;铜之所以能压延,是因为它里面潜藏着‘压延性”这种隐秘的质。所以,有多少种物体的特性,就有多少种“隐秘的质”,那就不必深入研究事物内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了。显然,这种学说严重妨碍科学的发展。
托马斯·阿奎那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如果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的幸福而进行斗争就是恶,就是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对一切异教徒均应活活烧死,“将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托马斯·阿奎那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教会在他生前就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极高的声誉,称他为最光荣的“天使博士”。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