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小百科:罗汉的起源与意义

佛教小百科:罗汉的起源与意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者所取得的最高果位。唐玄奘译出《法住记》以后,民间对十六罗汉的崇奉才逐步发展。在汉地一些佛教寺院中,建有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佛灭度后,有五百罗汉第一次举行集会,编纂佛教经典,此即为五百罗汉传说的起源。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则是后人附会,在佛经中并无依据。

佛教小百科:罗汉的起源与意义

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者所取得的最高果位。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它们在教义、教理、修行的目的和修行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区别。

据佛教所说,修行者要达到阿罗汉果位,必须经过四个等级,最高即为“阿罗汉”果位。据说达到阿罗汉果者,已经除尽一切烦恼和疑惑,证得涅,得到解脱,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应当享受人天的供养,所以“罗汉”的意思又为“应供”。

中国佛教寺庙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像,而且他们常常成为佛教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

佛教相传,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在去世(涅)之前,曾嘱咐他们要在佛灭度后守护佛法,常住世间,直到未来佛出世之后才能离开世间。因此它们没有追随佛入涅,而是在世间接受世人供养,为众生守护佛法。至于十六罗汉的名称,一般都是依据唐代玄奘所译《法住记》中所说。十六罗汉的传说传入汉地较早,如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中已讲到,但具体名称还未确定。唐代以前,社会上对十六罗汉的信奉也不普遍。唐玄奘译出《法住记》以后,民间对十六罗汉的崇奉才逐步发展。

宋元以后,对罗汉的信奉,又从十六罗汉慢慢演变到十八罗汉,这增加的两名,有多种不同说法。一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翻译者玄奘法师列入十八之数,一种是加上庆友和宾头卢。但宾头卢实为十六罗汉中第一宾度罗跋罗惰的重现,因此也有人反对此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应当是《弥勒下生经》中所说的“四大声闻”中的两个,即迦叶和军屠钵叹。总之是众说纷纭,各自有理。(www.xing528.com)

在汉地一些佛教寺院中,建有五百罗汉堂。如北京的碧云寺,苏州的西园寺,成都的宝光寺等。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佛灭度后,有五百罗汉第一次举行集会,编纂佛教经典,此即为五百罗汉传说的起源。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则是后人附会,在佛经中并无依据。

河北承德普宁寺五百罗汉

每尊罗汉均为木雕金漆,高约1.7米,雕刻精美,神态各异,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栩栩如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