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是南朝梁代僧人僧编撰的一部佛教文集。该书共收录文章183篇,涉及人物122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著作。
慧远法师像
慧远法师俗姓李,是南北朝至隋代早期在净影寺修行的高僧。
僧祐,俗姓俞,原籍彭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幼年曾入建初寺礼拜,发心乐道,最终父母同意他出家为僧,拜僧范为师。14岁,又追随宝林寺法献学习。受具足戒后,僧祐随法颖学习律部经典,悉心钻求,晨昏不懈,声名鹊起。齐竟陵王萧子良听说之后,延请他开讲戒律,听众一度达到七八百人。梁武帝时,他奉敕到吴中整顿僧伽,并讲《十诵律》,申受戒之法。他精于《十诵律》,春秋开讲,四十余年间演此律达七十余遍。作为律学大师,在齐梁时,为世人所宗仰。晚年僧祐罹患脚疾,梁武帝赐乘舆径入内殿为六宫嫔妃授戒。帝室眷属诸王多有依其受戒,尽师资之敬者。僧祐除了除精通律学外,他广探内典,披览群籍,深有所悟,多有撰述,涉及自东汉至齐梁间所译出之佛经,各代的撰述。有关于史传、僧传、行仪、杂缘者百余卷。今存世有《释迦谱》、《出三藏记集》和《弘明集》。
关于《弘明集》的编撰,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汉魏时期,出家人主要是来自西域的胡人,东晋之后,中原人士出家的逐渐增多,佛教的发展逐步壮大,在政府的推崇下,佛教的传播规模空前壮大。但是,佛教思想和佛教徒的一些行为方式开始和传统的儒家观念发生冲突,如“沙门还俗”、“礼敬王者”等问题逐步凸显,并引发了大范围的论战。从儒家的角度出发,儒士认为出家剃发、沙门不敬王者等,均是违反先王礼俗、国家法度的事情;而“佛陀实在”及“因果报应”等说,又和周孔之道格格不入。至宋齐之际,道家模仿佛教,著成不少伪经,想藉此通于佛教。另如慧琳的《白黑论》、顾欢的《夷夏论》、张融的《门律》等,则宣扬“道主佛从”之论。此外,齐梁间又流行“人死神灭论”,否定佛教的“识不灭论”。这些思想的冲突和论战的出现,用僧祐的话来说,就是“守文曲儒拒为异教,巧言左道则引为同法,拒有拔本之迷,引有朱紫之乱,遂令诡论稍繁、讹辞孔炽。夫 鸣夜不翻白日之光;精卫衔石无损沧海之势。然以暗乱明,以小罔大,虽莫动毫发而有尘视听,将令弱植之徒随伪辩而长迷,倒置之伦逐邪说而永溺。此幽途所以易坠,净境所以难陟者也。”(《弘明集序》)这就是僧祐编撰《弘明集》的缘起。
灵谷寺
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
《弘明集》一书共分为14卷,前11卷主要是答复儒、道的批判,而彰明儒、释、道三教的异同;后3卷则积极阐释佛教教义。现择要介绍如下:
卷一收录的牟融的《牟子理惑论》和佚名所著《正诬论》。前者是中国早期论证佛教教理的著作,也是研究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历史有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后者是作者为文驳斥世俗非难佛教禁杀生;断婚姻,使无子嗣;建寺塔;又诬以祸福为佛所作,并举笮融事佛而见杀等论,破邪显正。
卷二收录晋人宗炳的《明佛论》,又称《神不灭论》。阐明两种神不灭义,即轮回的神识不灭、法身的神识常住。此外,宗炳又结合轮回的本体神识与法身的神识,阐述人于轮回过程中渐次断除烦恼,则轮回的神识也能还复本来清净的神识,即可返还法身而成佛。(www.xing528.com)
卷三和卷四主要集录《孙绰喻道论》、宗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二篇、何承天《达性论》、颜延之《释何衡阳达性论》。这两卷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以及形神关系展开的辩论。
卷五收录的是罗君章《更生论》、郑道子《神不灭论》、远法师《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何充难并答)、远法师答桓玄《明报应论》、远法师因俗疑善恶无现验《三报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形神关系、因果报应和沙门不礼敬王侯的理由。尤其是远法师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显示佛道的追求者坚守宗教真理,对于世俗的权威丝毫不让步。
卷七集录朱昭之难《夷夏论》、朱广之谘《夷夏论》、慧通法师驳《夷夏论》、僧敏法师《戎华论》。均是驳斥顾道士《夷夏论》之作。
卷八至卷十一主要集录玄光法师《辩惑论》、记室刘勰《灭惑论》、僧顺法师析《三破论》、《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灭论》、《庄严寺法云法师与公王朝贵书》(并公王朝贵答)、《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司徒文宣王书与孔中丞稚释疑惑》(并笺书)、《恒标二法师答伪秦主姚略劝罢道书》、《僧碶僧迁鸠摩耆婆三法师答姚主书停恒标奏》、《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僧岩法师辞青州刺史刘善明举其秀才书》。
卷十二至卷十四主要收录《习凿齿与释道安书》、《谯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郑道子与禅师书论踞食》、《范伯伦与王司徒诸人书论道人踞食》、《释慧义答范伯伦书》、《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论踞食表》、《尚书令何充奏沙门不应尽敬》、《桓玄与八座书论道人敬事》、《桓玄与王令书论道人应敬王事》、《庐山慧远法师答桓玄书沙门不应敬王者书》、《桓楚许道人不致礼诏》、《庐山慧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支道林法师与桓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天保寺释道盛启齐武皇帝论检试僧事》、郗超《奉法要》、颜延之《庭诰二章》、王该《日烛》以及竺道爽《太山文》、释智静《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文》、释僧佑《弘明集后序》等文章。
《弘明集》所录文章,大部分是散文,少数用骈体,体裁不一,有专论,也有书启诏章等。其辩难,或自己设难作答,或明确辩驳论敌,大多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笔犀利。其中有的文章,如《达性论》、《神灭论》及《正诬论》、《驳夷夏论》、《难神灭论》等,或用形象比喻和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阐发抽象理论,或用整齐的句式铺陈排比,气势充沛地表述哲理的推演,议论生动,词采雅赡,发人兴味,有一定的文学性。
南朝梁武帝像
梁武帝一生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还几次入寺当和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