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严经》简介与历史

《华严经》简介与历史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华严经》所宣扬的思想,经华严宗阐扬发挥,后来又对宋明理学产生重大影响。《华严经》是一部大丛书,它的形成不是一时而成。因此《华严经》所说之义,是最深奥最普遍的义理。“理”是《华严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华严经》在菩萨修行十地中的第六阶段时提出了“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之说。《华严经》卷及卷首佛说法图

《华严经》简介与历史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它是华严宗的主要思想依据。《华严经》所宣扬的思想,经华严宗阐扬发挥,后来又对宋明理学产生重大影响。

《华严经》是一部大丛书,它的形成不是一时而成。一般认为,《华严经》约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4世纪中叶的南印度地区,后来又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在整部大丛书问世之前,《华严经》的一些单品曾经作为单本的经典流行于世。自汉至唐,这类单品别译的《华严经》译本共有30多种。

唐代实叉难陀所译的《华严经》共八十卷本,三十九品,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卷册较为完备,且文义畅达,流行于世。

按佛教所说,《华严经》是由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说。据经中说,毗卢遮那佛于“海印三昧”内,在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毗卢遮那佛的国土即莲华藏世界),与十方世界诸佛与以普贤菩萨等为代表的无数诸大菩萨众相聚,为诸大菩萨所说。因此《华严经》所说之义,是最深奥最普遍的义理。经中的一词一句都是遍及十方世界的普遍真理;经中每一品每一会所说之义,都体现在世界上每一事物之中,深入微尘毛端刹土。为表示经中所说之理具有普遍意义,《华严经》还以“因陀罗网层层辉映”为比喻加以说明。

此经的结构是佛于“七处九会”(晋译作七处八会)说法之事。所谓“七处九会”,即是说佛在天上人间的七个地方,九次宣说佛法。这七个地方是人间三处,即菩提场、光明殿和给孤独园。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经中系统完整地解释了大乘佛教菩萨由浅入深的修行方法和步骤,以及每一个修行阶段所获得的成果境界,等等。

《华严经》在中国流传十分广泛,其教义思想对中国佛教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发展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此经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形成都起过重要作用。除华严宗以《华严经》为宗经,主要阐述和发挥华严教义和华严思想之外,《华严经》的教义思想还对法相唯识学、天台教义、净土思想的流传和发展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华严思想有密切关系。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理”,就是来源于《华严经》。(www.xing528.com)

“理”是《华严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宋明理学讲的“理”是指“天理”,是指最高的真理;而华严宗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等是其基本教义,当然华严宗所说的“理”,主要指的是佛性、真如,也即是最高的、终极的真理。由此可见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华严经的中心思想是从“法性本净”观点出发,阐发法界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三界唯心强调解脱的关键在于心,阿赖耶识之用功,依十地而辗转增胜的普贤行愿,最终入佛地境界即清净法界。《华严经》中提出的“十方成佛”思想以及“万法唯心”之说,都是佛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华严经》在菩萨修行十地中的第六阶段时提出了“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之说。前者扩大了众生修行成佛的范围,把成佛的修行方法扩大到一切有情,使佛教修行者都有成佛的希望。后者则是佛教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表述。在修行理论和修行方法上,《华严经》还具体提出并描述了大乘佛教菩萨修行实践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行法。

此经在唐代流传极广,并出现了许多注疏,主要的如智俨《华严搜玄记》、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旨归》、《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澄观的《华严经疏》,宗密的《华严原人论》等。

《华严经》卷及卷首佛说法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