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延龄巷的「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专门从事佛教经典刻印、编校和流通的一个机构。创办于1866年,最初设在南京北极阁 后搬至延龄巷现在的地方。
山西大同华严寺藏经柜
创立金陵刻经处的是清末著名佛教居士杨文会先生。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安徽石埭人。他博学多才,自幼学过儒家黄老之书,还曾涉猎音韵、历数、天文、地理等各种学科。1864年,他因病在家,接触了一些有关佛教的书籍,特别是对《大乘起信论》更是反复诵读,于是对研究佛经产生兴趣。他认为当时印刷佛经的经版大部分都毁坏了,这对佛教的发展和佛学研究是一个损失,因此要想弘扬佛学,必须先恢复刻经事业,以利于佛教经典的流传。1866年,他与同道多人发起募集资金,创立金陵刻经处,开始从事佛经刻印、流通的事业。
从1878到1886年,杨文会先后两次出使英法等国,他在伦敦结识了日本留学僧、著名的佛教学者南条文雄。后来他得到南条的帮助,在日本陆续搜集到许多中国久已失传的佛教经典,以及中国古代高僧的一些佛学著作,他把这些经典著作加以整理,由金陵刻经处择要刻印,使亡佚多年的隋唐时期的珍贵著作又能重新流传于世。1897年,杨文会将南京自己的住宅用以收藏经版和流通佛经。后来,又将这些房屋捐给刻经处,作为刻经处的永久产业,这就是延龄巷金陵刻经处的现址。
杨文会在创立刻经处的初期,曾立下“三不刻”的原则,即疑伪的经不刻;内容浅俗的不刻;涉及占卜乩坛的不刻。可见他对于刻经事业是很认真严谨的。(www.xing528.com)
武汉归元寺藏经阁
1911年,杨文会去世,刻经处由其弟子欧阳竟无等人负责,20世纪50年代,上海佛教界一些著名人士曾出面组织“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逐步恢复刻经事务。1957年开始,金陵刻经处直属中国佛教协会,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十年动乱结束以后,金陵刻经处又开始了佛经刻印业务。
金陵刻经处在中国近代佛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搜集刻印了许多自唐末五代以来久已散失的中国佛教各种重要典籍,使人们通过这些经典更好地理解了当时佛教的发展情况。它组织刻印了一大批佛典,促进了它们的流通,同时也促进了佛学研究的发展。由于杨文会对刻经事业认真严谨,所以金陵刻经处所刻的佛经校勘精审,印刷华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另外,金陵刻经处除了刻印佛经外,还开展佛经的讲习和研究工作,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佛学人才。杨文会曾于1907年在刻经处设“洹精舍”,1914年欧阳竟无又在刻经处成立研究部,近代中国许多在佛学上有一定造诣的学者、居士,都曾在这里进行过学习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