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由唐代僧人法藏创立,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称华严宗。法藏曾被赐号「贤首大师」,佛教史书上又称这一宗为「贤首宗」。又因华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思想为宗旨,所以又被称做「法界宗」。
法藏(643~712)本姓康,28岁出家为僧,受沙弥戒,并开始广为讲经。后来朝廷命令当时京城十大德(京内十大著名高僧)为他授“具足戒”(出家比丘所应尊奉的戒律)。自此以后,法藏广泛参与佛教经典的翻译,讲经说法,著述立说等研究和传教活动,特别是对《华严经》的翻译、研究和宣传,作了很大努力。
法藏曾先后讲《华严经》30余遍。又著述百余卷,大力组织发挥《华严经》思想,从而使华严宗规模具备,法藏本人也成了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 华严宗的主要思想理论是“法界缘起”说。此宗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为说明这一道理,又用四法界、六相、十玄门等概念来加以说明。
所谓四法界是指“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是华严宗用来说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世俗到“佛智”的不同层次。“事法界“指宇宙万有,即客观的物质世界。华严宗认为这是不真实的存在,是假有。但其本身又是真如佛性的体现,故又可称为“妙有”。这是华严宗与其他宗派看法不同的地方。“理法界”即指真如体性,是本体世界,这是真实的,永恒的。“理事无碍”即指本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真如之理,体现在一切事相之中,一切事相又反映了真如理体。理是本,是体;事是末,是用。理遍于事,事摄于理,因此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则反映了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同一和差异的关系。万事万物都摄于同一个理,从这一角度说,举一物即包容一切事物,举一尘即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即被包容在一尘之中。这就是华严宗说的“华藏世界海重重无尽”。(www.xing528.com)
六相是华严宗用以说明法界缘起的三对范畴。它们是总和别、同和异、成和坏。华严宗以此说明一切现象虽各有自性,但可融合无间,没有差别。即总相中有别相,别相中有总相。同异成坏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了这六相。
十玄门则是具体发挥了《华严经》中教与义、理与事、境与智、因与果、体与用、逆与顺、行与位、主与伴等十对与“佛智”有关的关系,华严宗以此十门论证佛法是一个整体。就广义而言,用佛教的观点,看到事物间无不是相即相入、圆融自在的关系。这十门是: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融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托事显法生解门。华严宗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安华严寺国师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