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僧取经的来历解析-佛教小百科. 历史

唐僧取经的来历解析-佛教小百科. 历史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文人吴承恩在小说《西游记》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降妖捉怪,最后取回真经的故事。在历史上,《西游记》中名叫玄奘的唐僧确有其人,而且他确实完成了西行取经的壮举。唐僧取经雕塑五年后,玄奘开始外出巡游。于是他的声誉日起,在那烂陀寺的地位仅次于戒贤。玄奘回国后专心从事佛经的翻译和佛学的研究弘传事业。

唐僧取经的来历解析-佛教小百科. 历史

明代文人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降妖捉怪,最后取回真经的故事。在历史上,《西游记》中名叫玄奘的唐僧确有其人,而且他确实完成了西行取经的壮举。历史上的玄奘是位勇敢、无畏的高僧,是位伟大的旅行家佛经翻译家.

唐僧法名玄奘,俗姓陈,15岁出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长安闹饥荒,朝廷允许百姓外出自行谋生,玄奘便乘机混入饥民队伍离开长安,开始他的西行求法之路。

玄奘西行过程中,经姑臧(今甘肃武威),过敦煌,越葱岭,翻雪山,历尽艰险,最后终于来到印度。他到了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著名佛教学者戒贤等学习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等论著。而那烂陀寺僧人对玄奘的品德和学识也十分钦佩,将他名列那烂陀寺精通三藏的十位高僧之一。玄奘在这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奋发研究,探索学问,前后五年,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唐僧取经雕塑

五年后,玄奘开始外出巡游。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印度各地。经过四年游学,学问基本成就。他仍旧回到那烂陀寺,应戒贤之请,为寺众讲解《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大乘佛教经典,由于他浓厚的学问功夫和精到的见解,所以他的讲经受到寺众的欢迎。于是他的声誉日起,在那烂陀寺的地位仅次于戒贤。

玄奘回长安图(www.xing528.com)

唐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取经后返抵长安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欢迎玄奘。此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携带在印度搜集到的大小乘佛经520箧、657部,以及大量其他书籍佛像等回到了祖国。玄奘回国后专心从事佛经的翻译和佛学的研究弘传事业。他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组织译经院,主持译场工作先后译出大小乘经、律、论73部,1330余卷。他所主持的译场,聚集了各地名僧20余人,分别担任检,查译义、润饰文句、推敲词义、记录抄写等专门职司。由于玄奘本人佛学造诣精深,又精通梵文,译场的分工细密、职责明确、组织完备,所以他所译的佛经概念准确,文义通顺连贯,释义精确,而且还校正了旧译中一些谬误之处,译经质量极高,在中国翻译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此外他还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到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玄奘还将其旅途见闻写了一部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记叙了他在西行途中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和传闻得知的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是研究古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宗教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大唐西域记》的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可靠,历来为考古学和历史学界所重视。现在这部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

玄奘所译的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大价值。他依据印度佛教“瑜伽行派”思想学说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在唐代盛行一时,并对近代中国佛教发展也产生过影响。他的顽强奋斗的精神也一直为人们所钦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