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江南地区的时间,现在已经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可考。西汉末年战乱,中原关洛一带地方的许多百姓逃到南方,佛教信仰亦随之传入南方。《牟子理惑论》的作者就曾因避战乱而到交趾,并在此研习佛法。
三国时期,在江南从事佛经翻译和传教活动的僧人逐渐增多,佛教在江南流行起来。在从事译经和传教的僧人中,支谦和康僧会影响最大。
支谦祖籍月氏,他的祖父在汉灵帝时归附东汉,支谦从小生长在汉地,精通中华文化,13岁时又学西域各国语言文字,“备通六国言”。支谦译经,据支愍度《合首楞严记》说,自黄武(222~228)至建兴(253~254)年间,共译出佛经数十部。据《出三藏记集》有36部、48卷。其中重要的是《阿弥陀经》、《维摩诘经》、《瑞应本起经》等。
《阿弥陀经》亦名《无量寿经》,主要宣扬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此经后来成为净土宗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经》是说在家居士之事。经中宣扬了古代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名叫维摩诘的大居士,深谙佛理,常常出入各种场所,宣扬大乘佛教义理。此经在姚秦时由鸠摩罗什重译,受东晋以后门阀士族阶层的欢迎而特别流行。《瑞应本起经》是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文学性比较强,支谦的翻译笔法流畅、文句简略。
维摩演教图
维摩,也称维摩诘,意译是“净名”或是“无垢称”, 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www.xing528.com)
康僧会的祖先是康居人,康僧会自幼出家,公元247年,康僧会来到吴国的都城建业进行译经传教活动。据说孙权初时不信佛教,后因康僧会显示神异,求得舍利,所以为他建立了寺院,号为“建初寺”,相传这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所以称为“建初”。佛教初传江南时,其教义学说还不被人们理解。为了推动佛教的流传发展,康僧会并不是直接阐述佛教的出世之说,而是着重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天人感应的神学学说来解释佛教教义,又以通俗的善恶报应说来诠释佛教轮回报应思想。他的这套宣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致后来许多佛教史籍将康僧会的传教活动作为江南佛教的开始。
康僧会翻译的佛经,据《出三藏记集》卷二,《新集经论录》等记有二部十四卷。其中最重要的是《六度集经》。全书分八卷,按大乘佛教教义所说的“六度”分为六章,辑录各种佛经共九十一篇。严格说来,这是一部编译的佛经。前五章中,每一章开始都有一个提要性的序言,概说佛教教义,整部经典以所谓“菩萨本行”,即佛陀前生种种神话故事来说明佛教的教义教理。《六度集经》译出后,对佛教普及起过很大作用。其中有些神话、寓言故事流传很广,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尸毗王割肉贸鸽图
讲述尸毗王乐善好施,甘愿舍身割肉以救护一只被恶鹰追逐的鸽子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