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汉明帝遣使西行求法,使者在大月氏抄写佛经四十二章。因此,佛教史上常常把《四十二章经》作为最早传入汉地的佛教经典。
关于汉明求法之事,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具体情况已不可详考,至于《四十二章经》究竟是抄于大月氏,或是在洛阳译出,到梁代就已弄不清楚。近代有学者认为,《四十二章经》并非译自印度佛教经典,而是汉人自己撰写的。如梁启超先生曾断言:这部经并非根据梵文原本比照翻译,而是人们在许多佛教经典中选择精要,仿照中国的《孝经》、《老子》等书编撰而成。所以此经只是一个编撰本,而非译本(见《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中卷)。中国著名的佛教学者吕先生则把《四十二章经》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四十二章经》抄于《法句经》,而且其抄出的年代当在公元301年至342年之间,因此得出结论:《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佛经,而且还不是直接的译经,而是一种佛教经典的简明抄写本(详见吕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一讲及附录)。
草书四十二章经
与此相反,著名佛教史学家汤用彤先生则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四十二章经》并不是由中国人自己编撰的,而是汉代末年译出的一部“外国经抄”。这部经在汉晋之际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译本,可见当时颇为流传。但后来经过人们多次改动,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反而使后人对这部经的出现年代产生怀疑。汤先生还认为:汉译《四十二章经》的文句质朴平实,其内容虽出自小乘佛典,但与汉代流行的道术颇有相通之处,因而成为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佛教经典(详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部分,第三章《四十二章经》考证)。总之,《四十二章经》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部佛经。但它不是一部独立的经典,而是从小乘佛教经典中辑录出一些佛教基本教义的“经抄”。其内容着重阐述早期佛教宣扬的人生无常,贪爱和欲望之弊等等,劝人们放弃世俗欲望,追求出家修道的修行生活。《四十二章经》是一部为适应佛教初学者需要的入门书,在佛教刚刚开始传入汉地的时候出现这样一种经抄类型的汉文佛经,完全适应了佛教在汉地发展的需要,它在社会上的流行,对当时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
为金代所建砖砌密檐式塔,通高53米,共13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