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结集」,有集合、会诵的意思。即佛教徒经过集合聚会,将佛陀所说教法经过会诵、整理、确认,形成佛教经典。
强巴佛像
在佛教史上,比较重要的结集,通常认为共有过这么几次。
第一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逝世后不久。这次结集相传共有五百上座比丘参加,由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结集的地点是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这次结集的目的是把佛陀一生所说言教诵出,以传后世,由此形成佛教的“经”和“律”。
第二次结集发生在大约佛灭百年之后。这次结集的直接起因是佛教僧团中对于戒律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引起的争论。据说当时印度东部跋耆族僧团中的一些比丘对传统戒律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遭到以耶舍长老为首的上座部长老比丘僧团的反对。耶舍长老于是召集了七百上座僧众在毗舍离地方举行了大规模的经典结集,对经、律的内容进行重新确定,以便统一认识。这次结集确定了跋耆族僧团中流行的十件事不符合佛法,这些决议引起了跋耆族僧团比丘的反对,反对者另外针锋相对地举行了一次集会,也用会诵的办法对经、律进行核定,确定十件事为合法。参加这次结集的多为大众比丘,所以又称为“大众部结集”。
第三次结集发生在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在即位第9年,发动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此次战争之后阿育王宣布皈依佛教,并大力扶持佛教发展,以致当时许多非佛教的外道也混杂其中,佛教教义被搅乱。为了肃清外道影响,重新整顿佛教僧团和佛教教义,在阿育王支持下,由目犍连子帝须主持,召集一千比丘众参加,对佛教三藏,主要是上座部的三藏进行重新会诵、确认。这次结集后,佛教渐渐传播于世。(www.xing528.com)
第四次结集发生在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支贵霜帝国的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迦腻色迦王是印度历史上继阿育王之后又一位著名的护持佛教的国王。在他统治时期,部派佛教经过不断发展,已经产生了许多派别,迦腻色迦王接受了胁尊者的建议,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一带)举行了一次佛教经典的结集。这次结集由胁尊者主持,以世友为上座,共有五百人参加。
第五次结集发生在近代缅甸。1857年,在缅甸贡榜王朝的明顿王主持下,召集了两千多名上座僧人,在首都曼德勒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结集,这次结集以律藏为中心,对巴利文经典原文进行校勘和考订。这次结集历经5个月才完成。这次结集的经文被全文铭刻于729块方形石块上,全部碑文现在还保存在曼德勒的一个博物馆中。
尼泊尔的佛塔
尼泊尔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即诞生于迦毗罗卫的蓝毗尼(今尼泊尔南部提匀拉科附近的洛明达)。
第六次结集发生在1954年至1956年,这次结集是缅甸联邦政府为纪念释迦牟尼逝世2500年而发起。这次结集以第五次结集所校勘的经文为依据,并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各种巴利文版本,对巴利文三藏进行了严密的核校。这一次结集完成的大藏,是目前为止最完善的巴利文《大藏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