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7世纪起,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弱。在「瑜伽行派」逐渐不为大众接受的情况下,密教形成了。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学说理论过于经院化,非常烦琐复杂,很难为一般百姓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大乘佛教为了吸引群众,不得不吸收当时印度教的一些教义和形式,从而形成了印度佛教中的密教。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它融合了印度社会流行的其他民间信仰,并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思想内容。印度教继承了婆罗门教吠陀经典之权威,崇拜被作为最高实在的“梵”。其崇拜形式主要是祭祀、供养、持咒,等等。后来又出现了公然提倡性欲,主张借性力达到解脱的性力派。这些对密教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密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是大日如来的秘密传授,所以称为“密教”。它的主要特征,是有高度组织化的各种咒术、坛场、仪轨等,它对设坛、供养、诵经、念咒、灌顶等宗教仪式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形式相当复杂,不是教内之人绝不外传。
清·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本尊为八头,戴花冠,诸臂持各种法器,张目龇牙,怀抱明妃,舞立于仰覆莲台之上,做工
精致,金水完好。(www.xing528.com)
密教的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密集经》、《喜金刚经》、《时轮经》、《苏悉地经》等。密教出现后,曾一度盛行于印度的西南部和德干高原等地区。早期的密教融合了中观、瑜伽行派的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一些左道密教,他们的修行方法更强调“方便”,抛弃了原先的理论学说,较多地接受了印度教性力派的影响。从此,印度的佛教开始走下坡路。
唐开元年间(713~741),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先后来到长安,将密教的经典和学说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密宗。
密教的一支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后,与西藏地区原先的民族宗教“苯教”相结合,形成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并发展成为噶当派、噶举派、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许多派别。
梵天的降生
来源于印度教神话,画中毗湿奴躺在巨蛇身上,漂浮水面,肚脐上长出一朵莲花。梵天从毗湿奴肚脐的莲花中降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