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咏江西百位名人:赣水苍茫

怀咏江西百位名人:赣水苍茫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都琳池李宜青:字荆山,江西宁都琳池人,乾隆年间开发台湾的功臣。李宜青少时读书迟钝,但勤奋、坚毅,以勤补拙。革除弊政传佳话:乾隆二十八年,李宜青奉旨巡察台湾,任江南监察御史兼提督学政。为怀念这位为他们带来福祉的好官,台湾人民还在台北建了一座以李宜青的字号“荆山”命名的“荆山祠”,让他享受四时祭祀。

怀咏江西百位名人:赣水苍茫

89.忆柳曲·怀李宜青

生来淳朴弗狂大,爱讲桑麻话。为官难忘旧时恩,还把宝刀相赠友情深。

台湾行政施仁治,关注俗间事。智施巧法去民害,雁去遗声远响碧天外。

宁都琳池李宜青(约1712—1790):字荆山,江西宁都琳池人,乾隆年间开发台湾的功臣。李宜青少时读书迟钝,但勤奋、坚毅,以勤补拙。雍正七年(1729)乡试拔贡,乾隆元年(1736)会试进士,授户部主事。其间,以母疾告假归养,一度授徒于母校潆山“竹坞山房”学馆。母寿终以后,赴京复职,转职为员外郎。因其办事刚直认真,明察秋毫,提拔为江南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少卿,巡察台湾。68岁时,告老还乡,居家农村,淡泊名利,与平民百姓一样生活,从不炫耀自己,不谈官场荣辱利害之事。十年左右时,寿终琳池老家。为客家之先贤,官宦之楷模。

受人恩惠总念情:李宜青在“文昌阁”教书时,有一年大年三十,他赶回家过年。路经谢家村时,日头西下,天色已晚。村里老农谢明河,见一书生年三十还在赶路,便把自家的毛驴借给他,好让他早点回去赶上年夜饭。他总觉得不好意思,更担心如不能及时归还耽误农活。老农知其想法后,告诉他:“此驴识路,到家后只要放开缰绳,驴会自己回家。”他见说得实在,就骑驴赶路。到家后,他怕毛驴丢失,没让它回去,而是加足草料,把驴养得膘肥后,才把毛驴送回。从此,两人交情日深。一位先生与一位农夫竟成了好友。考上进士后,他未忘老农,送给谢明河一把宝刀作纪念。

革除弊政传佳话:乾隆二十八年(1764),李宜青奉旨巡察台湾,任江南监察御史兼提督学政。到任后,他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为民除害,伸张了正义。接着整顿吏治,革除弊政,实行减租、减息和免赋,减少人民负担。同时,倡导为官要清正廉洁,规定任何官员不得享受“额外供账”。在其带动下,官员们不敢再贪赃枉法,政风为之一新,台湾人民拍手称快,赞之为“李青天”。在巡察台湾期间,他还会同督军、总兵,北以基隆、南以高雄为据点,加强海防建设,提高防御外患能力。(www.xing528.com)

教育农耕两业兴:他特别重视教育。当时台北有“海峰”“崇文”两处书院,但是师资不足,资金短缺,处境艰难。了解这一情况后,他带头从薪俸中拿出600两纹银,分捐给两处书院。并常到书院讲学授课,从识字教育开始,到诗书礼仪、农耕纺织,实行学以致用的教育方针。他不仅从家乡宁都聘请大批农业手工业能工巧匠,还从外地引进水稻甘蔗等优良品种至台湾,全面深入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方法,致力发展农耕。他常带着随员下到乡村,传授耕耘、排灌、施肥、除虫等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台湾的农业生产水平。

四脚神明办大宴:在开发台湾农业中,李宜青留下“教人吃鳖”的逸事:台湾湖泊沼泽众多,气候温湿,盛产甲鱼。其壳硬牙利,台湾人称之为“爬虫”,又敬之为“神明”,不敢触犯,以至繁衍过盛,糟蹋庄稼,成为一害。对此,人们束手无策,只好烧香许愿,乞求神灵保佑。一次,他下乡访察时,碰上几位村妇在给“爬虫”烧香磕头,他上前一看,见是家乡的甲鱼。他心生一计,命随从抓回几箩筐,请来地方官吏与乡绅,专办了一次甲鱼宴:煎、炒、溜、炸加清蒸,皆是甲鱼。席间问客:“味道若何?”众曰:“味美佳肴。”然后宣布:“此乃四脚害农之甲鱼也。”消息传开,台民将“四脚神明”争相捕而食之,鳖害从此逐年减少。同时,也改变了台湾人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害虫”成了美味佳肴。

爱民如子留美名:他爱民如子,为民而忧。对临海每次严重的飓风灾害,他总是亲临灾害现场,带领属下逐一调查、核实灾情;并及时、如实地向上级禀报,力陈减赋。因其工作踏实,每次禀报,均得到恩准。乾隆四十年,他任满回朝述职,升任为光禄寺少卿。离任之时,台湾人民依依不舍,夹道欢送。为怀念这位为他们带来福祉的好官,台湾人民还在台北建了一座以李宜青的字号“荆山”命名的“荆山祠”,让他享受四时祭祀。“荆山祠”至今香火不绝,他的精神和功德,将永远留在台湾人民心中。

双狮尽表台民意:为表达对李宜青的爱戴之情,台湾人民还自筹资金,精选整块紫红花岗石,请来高级工匠,精心制作了一对石狮,敬赠给他们的父母官。这对石狮身高两米,体态剽悍,远看完全对称,近看却姿态各异。雄狮伸着右腿,在玩弄一个布满铜钱花的绣球;雌狮却伸着左腿,在戏逗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工艺精巧,匠心独运。

四海客家一堂亲:回到京城后,他将这对石狮转赠给故乡宁都县东韶乡琳池村,安放在其家乡李家祠堂门前。同为客家人,四海一家亲。那对来自台湾的石狮,至今还踞守在他的家乡琳池,见证着台湾人民的深厚情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