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一剪梅·怀王猷定
彩笔传神意境怡。独辟新蹊,柳岸依依。诗文并茂叹称奇,岁月如流,山耸云低。
冷酒难消寒暮凄。往日悠闲,却是依稀。国亡子散妾妻离,泪洗尘颜,残日哀西。
不逐功名王猷定(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祖父王希烈,嘉靖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父王时熙,万历进士,曾任大仆寺少卿等职。他自幼聪颖,很有才华,却不追逐功名。早年耽声伎、爱陆博、好仙怪;稍大时“嗜两汉八家之文”。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到扬州,被爱国将领史可法征为记室参军,待如师长。曾为史可法撰写迎立福王檄文。弘光时,其姻亲袁继咸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上疏推荐他。因奸党当权,他谢绝袁的好意。入清后,绝意仕途,以诗文自娱。后流寓杭州,忧愤而死。身后一贫如洗,经友人出资棺殓才由其子扶柩归乡。
为文总喜辟蹊径:王猷定的散文不为时文所左右,在清初文坛上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作品以新颖的内容,独特的手法,使文坛面貌一新。他的传奇性散文《汤琵琶传》《李一足传》《义虎记》等,内容新颖、手法独特,为明清文坛一代大家。其散文成就不在所谓“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汪琬、魏禧)之下。其著作较多,现存《四照堂集》16卷。他爱好书法,其友韩程愈,把他同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比,但无墨迹存世。
四照堂集友刊刻:他的诗文,生前因穷困未刊刻成集,死后由友人周亮工收集整理,称《四照堂集》。周亮工(字栎园)与他交往尤多,友情深厚,经常有诗唱和。王猷定有《和韵送周栎园先生》6首,其中有云:“问君出幽蓟,君言鬼门关。岂无一杯水,将泪洗尘颜。”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记载他生平的著作在清代有多种,如《碑传集》《清史列传》《清史稿》等,其中以《碑传集》所收韩程愈《王猷定传》内容最详。韩程愈是他相交20多年的好友,他死前几日还曾作诗奉寄,诗云:“吴山才握手,忍别泪潸然,戎马关河路,鄢陵雨雪天。贫囊分故友,彩笔传神仙,可叹离君后,偏逢载酒船。”但这首诗,当时韩程愈并未收到,8年后,方从友人手中获得。痛悼之余,动情的王猷定写下了这篇传记。(www.xing528.com)
一生盥面泪浸巾:王猷定前半生是在宦家公子的悠闲生活中度过,后半生却是不幸的。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兵入关,频繁的战乱,造成亲人零落。崇祯末父死后,接着前妻去世,女婿(袁继咸之子)死于乱兵,袁以身殉国后,他冒险进京,收拾忠烈尸骸归乡安葬。此后自壮至老,连丧妻妾4人,他悲痛得哭诉:“一生盥面常余泪。”尤其是顺治七年(1650),续娶分娩后,母死儿亡,更为痛心,有诗4首记其事,其二云:“何曾啼母只啼饥,也脱绯衣换孝衣。孝得母时刚十日,两衣齐着一棺微。”年过50的他,遭受到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其悲可知。
天下未定家难觅: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虽然没有像顾炎武、黄宗羲、屈大钧等人那样,直接参加抗清斗争,但其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同样是强烈的。他在《送孙无言归歙序》中高喊:“天下未定,何者是家!”“天下既定,何地非家!”他以抗清复明为己任,把家与国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高远的爱国情怀。为拯世救民、复兴家国,他推崇当世之务,倡导经世致用,说:“学必有术,其大者在于拯世抚化”,学人应关心“国家安危治乱之事”。
常与炎武两交心:他与顾炎武的交往,在其一生中,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顾比他小10多岁,而在学术和思想上成就更为突出。他在《与顾亭林书》中,竭力称赞顾炎武的治学精神:“足下学殖既富,勤且敏矣,更心析秋毫,遇一事一物如赴大敌,必以全力赴之,此古人之所难也。”作为晚辈,炎武请他在众名流《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上签头名,还请他审阅己作《救文格论》。猷定云:“取足下《救文格论》读之,如饮良药,因思学人通病,在于读书寡,识不能达理,而又执心粗翘,急于见名,始不能疑,何由得悟?如是者安可与之上下今古,言文章得失之故乎?”
高行君子友人赞:著名学者、音韵学家毛先舒对王猷定十分尊重,称他为“高行君子”,把自己所刻的文章10篇,送他审正,说:“仰希览观,幸片辞高下,以明其可教与不可教。”毛先舒的母亲死后,又请王猷定为他母亲作传。今王猷定文集中,有《毛母许孺人传》。
借书孝贼析乱因:王猷定对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惨状,深有感触,意识到责任不在下而在上。其《孝贼传》充分表明这一点。《孝贼传》写一个年轻人贫不能养母,不得已而为贼,被抓后恰好母亲死去,冒险逃离监禁,偷母尸掩埋,葬母后遂不作贼。于篇末评曰:“于戏!民不幸生于乱世,不得已而为贼,此上焉者之罪也。苟遇良有司为之给其衣食殡葬之资,教之忠义,其民可使也。”他把致乱原因说得明明白白,也是崇实致用和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